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7年10月某院收治的择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9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实施传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术中死亡病例;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1/39),低于对照组的20.51%(8/3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0PCABG)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在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把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治疗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呼吸时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与术后住院天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和房颤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在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研究非体外循环和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出血量、辅助呼吸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出血量、辅助呼吸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心肌的保护效果较好,术后的心脏功能恢复较快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效节省医疗资源,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0例行冠脉搭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观察组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效果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临床外科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刚 《上海医药》2022,(7):51-53
目的:探讨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行OPCAB治疗)和对照分组(n=50,行CCAB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引流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2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观察组采用胸部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煦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82-358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5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行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ICU留住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78±0。65)h、(518.82±114.48)ml、(427.6t±153.18)ml,对照组分别为(7.62±0.83)h、(704.17±133.75)ml、(818.9±179.59)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25、13.256、10.287,均P〈0.05)。观察组ICU留住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3.82-i-10.49)h、(6.27±1.16)h、(10.71±2.30)d、(54683±4990)元,对照组分别为(82.71±8.26)h、(19.47±3.88)h、(15.84±1.97)d、(84358±5120)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45、11.247、19.285、13.209,均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9.4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1例,发生率为3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7,P=0.020)。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可降低对患者的损伤,术后心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克诚  杨大斌  苗锋  贲晨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40-204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非体外循环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20例。结果 患者中19例痊愈出院,随访1~2年心绞痛症状消失。1例术中室颤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脑死亡;1例术后出血,再次剖胸止血。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住院时间、经济支出减少,且手术的并发症降低,心功能可得到较好保护,更合适高龄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了体外循环带来的心、肺、脑、肾及血液系统的损害,缩短了术后监护时间[1],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趋势,被广泛采用。为了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从患者入院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缩短了监护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和靖 《中国医药指南》2014,(22):228-229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成人腹股沟疝应用比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腹股沟疝患者75例,随机分为内镜组38例及对照组3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指数、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天数、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第2天疼痛分数、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可以明显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尼卡地平对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反应的作用.方法 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者,静吸复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当患者符合拔管指征准备行气管拔管时,治疗组快速静注尼卡地平20μ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治疗组MAP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和10 min时的MAP均比入室时及治疗组同期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HR在拔管前后均较入室时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有3例发生室性早博.结论 尼卡地平可有效减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拔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停跳及不停跳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将10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实施体内循环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采用非体外循坏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观察组)。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脑利钠肤水平、左室舒张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脑利钠肤水平、左室舒张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胜一筹(P<0.05)。结论非体外循坏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脑利钠肤水平和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时血液动力学变化、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的差异。方法:将我院6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芬太尼组),分别在切开皮后、锯胸骨后、开心包、心脏操作及术毕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两组在各个时间段血液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冠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死亡病例;而治疗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既安全、有效,而且明显减少了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1支气管扩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胸手术不仅,采取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龚倩  葛建军  葛圣林  林敏  周汝元  张琼 《安徽医药》2013,17(9):1552-155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CABG和OPCAB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3例,其中156例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组),其余97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按常规处理.结果 OPCAB组在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死亡率上较CABG组都显示出优越性(P〈0.05),但是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CABG组比较,OPCAB组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更快,死亡率也更低.  相似文献   

16.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式选择、临床疗效和围术期处理特点。方法选择108例1〉70岁的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76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CABG)3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在手术病死率、围手术期心梗、呼吸衰竭、肺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衰、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优于CCABG组(P〈0.05):结论OPCAB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能明显降低因为高龄而增加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是高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放 《中国医药指南》2023,(12):127-129
目的 分析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接收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安排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5.0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14/40)](P <0.05)。结论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能改善术中情况,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冠心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近年来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式,因其微创性、并发症少等优势在临床逐渐广泛使用,手术室的护理将围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患者实施一定的护理,通过运用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本科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