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与运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及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储能在整个能源电力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储能技术的日趋成熟,已基本具备了推广应用条件。该文从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出发,分析了储能在电力系统调峰、调频、调压、电能质量治理、供电可靠性提高及多种应用综合等方面的作用;从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等不同角度结合电价结构分析了储能的运营模式;并从储能应用技术、发展模式和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储能应用的发展建议:(1)加大对基础材料和核心技术的支持力度,形成核心竞争力;(2)出台储能配套政策,形成储能应用市场的良性发展机制;(3)整合上下游产业和应用市场,推动储能技术快速发展;(4)鼓励多种储能技术竞争与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分布式储能以其优良的系统灵活性和电力一致性,对推动电力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针对用户侧分布式储能,以并网型“分布式光伏+储能”为主要应用模式,以前置运行优化的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全寿命周期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双粒度储能优化运行策略的分布式储能价值评估模型。以中国某省一般工商业和大工业用户为案例,对负荷特性、电价政策、储能成本和储能技术特性对用户侧分布式储能价值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研判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未来发展潜力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特点以及储能技术对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作用,从能源互联网的各个环节对储能的技术需求出发,分析发电环节、输配电环节、用户环节对储能系统的不同技术需求,阐述各种储能技术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贡献,最后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储能配置方案与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4.
正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日,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储能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电、微网、用户侧、电力系统灵活性、电力市场建设和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储能技术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能源互联网的特征,给出了广义电力储能的定义,提出了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2种应用模式。对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储热、储氢等将在能源互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储能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新能源发电和储能的协调规划和调度技术、基于储能的能源路径和能源分配策略、储能与能量转换装置的集成设计和协调配置、考虑储能的能源交易机制是储能在能源互联网应用中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规模化储能技术典型示范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储能技术作为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支撑技术和关键推手,在发输配电、电力需求侧、辅助服务以及新能源接入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开展并建成了数百项MW级及以上的多种新型储能示范工程,应用领域涉及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与微网、输配电以及辅助服务等。文中通过对国内外已建规模化储能示范的基本概况分析,重点讨论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的储能技术类型以及学术界和工程界聚焦的应用领域;从示范功能、主要技术以及资助情况等角度,梳理不同应用模式对储能技术的性能需求与技术关注点;基于储能相关政策解析,分析其对储能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同时,给出了上述分析结果对我国储能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日,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储能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电、微网、用户侧、电力系统灵活性、电力市场建设和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  相似文献   

8.
<正>电化学储能技术是解决以太阳能、风能为基础的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和随机性导致其所发的电能不能直接稳定地并入电网而使用的关键技术,也是推动实现“双碳减排”目标、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从电化学储能的技术特点出发,系统分析了典型的电化学储能电池种类及其储能材料的应用,以及电化学储能技术在发电侧、输配电侧、用户侧的典型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以及新能源发电配置定量储能的政策陆续出台,电化学储能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本文首先从电化学储能电池本体技术、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储能系统运行控制策略3个方面阐述了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然后基于已实施的新能源储能项目典型案例,分析了当前新能源发电侧储能的应用方向、实现功能及技术特点,并提出了储能在新能源发电侧的主要应用功能和技术研究趋势;最后对储能技术在未来新能源发电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了4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能源互联网是实现我国能源革命目标的关键,储能技术作为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广泛地关注与研究。能源互联网系统中存在多种能量资源,需要多种形式的储能技术协调配合。基于不同形式储能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对配置多种类型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系统中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能源互联网系统中的储能需求,明确了为能源互联网系统配置复合储能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系统中储能容量需求的计算方法以及多种储能协调优化配置方法,并对算例系统进行了计算和结果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储能技术是我国新能源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技术,是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迅速,储能电站投运规模大幅增加,储能系统在重要负荷供电保障、新能源消纳、电能质量调节等方面逐渐发挥作用。成熟可靠的安全应用技术是储能系统后期能够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电化学储能在发展的同时,其配套的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工程实施经验等也在不断完善。目前用户侧储能安全应用技术还需进一步加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多次发布政策文件,将储能的安全摆在首位。近10年来,全球约发生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件达30余起,特别是2021年4月16日,北京的一座储能电站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进一步凸显出用户侧储能安全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0月1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能源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中国储能产业第一个指导性政策,《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瞄准现阶段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策支持不足、研发示范不足、技术标准不足、统筹规划不足等问题,明确储能在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和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提出未来10年中国储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典型特征,分析了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储能在新能源发电、能源互联、多能源系统管理与优化以及电网经济运行与能源交易模式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电化学储能、储热、储氢和电动汽车等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储能技术,最后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储能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用户侧储能的商业化应用,针对用户侧储能系统配置及投资经济性问题,提出了完整的储能技术解决方案,详细分析了储能系统的经济性,测算出储能投资回收时间,并对储能回收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在现有储能技术条件下,用户侧储能投产尚不具备经济性。最后,根据测算结果及我国当前现状,对储能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储能技术能提高电能品质并促进新能源的消纳,推广储能技术对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储能系统的成本则是决定储能技术大规模应用和推广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分析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维护成本、替换成本、充电成本以及回收成本计算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为储能系统的成本评估提供参考.以电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为例,分析了影响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有效降低度电成本的措施和对策.综合考虑储能技术在应用方面的实际情况,展望储能技术在未来能源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电气技术》2019,20(10)
正为大幅提升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推动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应用,大力发展储能技术已成为行业共识。近年来,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微电网、通信储能、应急电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储能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泛应用,涵盖发电、输电、配电和终端用户等方面。当前,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一般可分为热储能和电储能,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储能系统应用于削峰填谷的经济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储能成本的下降,使得储能成为控制负荷变动的重要手段。针对电力需求侧大规模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估,建立了考虑全寿命周期的成本计算模型,从电网侧、用户侧、电源侧和政策补贴4个方面建立了收益计算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得出,该储能电站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储能成本、峰谷电价差、政策补贴等因素对储能系统的经济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布式发电的推广和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力储能技术在需求侧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围绕用户侧储能的效益分析和经济运行,梳理了其在寿命折损成本建模、多元收益流盈利模式、多应用场景联合优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实际投运的典型案例,最后从技术、政策和市场方面总结了用户侧储能的发展前景,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用户侧储能方面的相关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我国现行储能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园区用户侧电池储能系统的运营模式,所建立的运营模式包括投资方/运营方的设计、电费计量和结算方式。在此基础上,考虑储能不同充放电运行策略,建立了用户侧电池储能系统经济性分析模型。针对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等典型储能类型,详细测算了用户侧电池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并进行了关键参数灵敏度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现有储能技术条件下,投资用户侧电池储能系统尚不具备经济性。最后分析了用户侧储能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力系统向低碳化转型,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逐年增长。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的特点,主要发电时段和高峰用电时段错位,存在供需不平衡,电力电量平衡对灵活性的要求加剧。长时储能电站成为破解问题的有效有段。针对长时储能技术发展概况,首先分析抽水蓄能、压缩空气、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熔盐储热、氢储能的技术特性、优势及目前瓶颈,统计以上储能技术的典型应用工程;然后从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分析了储能的典型场景应用,阐述了多种储能技术在能量转移、辅助服务、黑启动、平滑新能源出力等多场景下的应用对比;总结分析了化学储能示范工程、储热示范工程、机械储能示范工程的技术参数、系统接线、能量管理等问题;最后对未来储能电站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