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培养MCF-7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经终浓度为0、2.5、5、10μg/mL的蝙蝠葛碱处理,其中0μg/mL蝙蝠葛碱为对照组;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Hoechst染色、实时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检测蝙蝠葛碱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凋亡指数、凋亡相关基因及PTEN/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蝙蝠葛碱各浓度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蝙蝠葛碱各浓度组Bcl-2 mRNA表达显著降低,Bax、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蝙蝠葛碱各剂量组PTE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蝙蝠葛碱具有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与调控PTEN/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D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吉姆萨染色,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人MCF-7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的影响;建立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考察白头翁皂苷D体内抗肿瘤作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实验考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中Bcl-2、Caspase-3及PI3K/AKT/mTOR途径相关蛋白PI3K-p85、p-AKT、p-mTOR、p-p70S6K的表达。结果白头翁皂苷D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D可抑制肿瘤的生长,30.0 mg·kg~(-1)剂量组瘤体质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形态学观察结果也显示白头翁皂苷D对MCF-7细胞具有凋亡作用,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变化越明显;白头翁皂苷D(15.0,20.0,25.0μmol·L~(-1))不同剂量组均可抑制MCF-7细胞中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头翁皂苷D还可下调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PI3K-p85、p-AKT、p-mTOR、p-p70S6K蛋白的表达,20.0,25.0μmol·L~(-1)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白头翁皂苷D对MCF-7细胞有显著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贝母素甲抑制耐三苯氧胺人乳腺癌细胞MCF-7/TAM的增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贝母素甲作用于MCF-7/TAM细胞后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表达变化。结果:贝母素甲对MCF-7/TAM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h后能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表达减弱(P0.01)。结论:贝母素甲可抑制MCF-7/TAM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D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吉姆萨染色,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人MCF-7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的影响;建立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考察白头翁皂苷D体内抗肿瘤作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实验考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中Bcl-2、Caspase-3及PI3K/AKT/mTOR途径相关蛋白PI3K-p85、p-AKT、p-mTOR、p-p70S6K的表达。结果白头翁皂苷D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D可抑制肿瘤的生长,30.0 mg·kg^(-1)剂量组瘤体质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形态学观察结果也显示白头翁皂苷D对MCF-7细胞具有凋亡作用,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变化越明显;白头翁皂苷D(15.0,20.0,25.0μmol·L^(-1))不同剂量组均可抑制MCF-7细胞中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头翁皂苷D还可下调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PI3K-p85、p-AKT、p-mTOR、p-p70S6K蛋白的表达,20.0,25.0μmol·L^(-1)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白头翁皂苷D对MCF-7细胞有显著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联合三苯氧胺(TAM)对MCF-7乳腺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素Dl(Cyclin D1)、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苯氧胺(TAM)组、乳结合组(乳岩宁方+TAM)和益结合组(益气养阴方+TAM)。连续给药21 d后脱颈处死裸鼠,完整剥离出瘤体,切开标本取材。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瘤组织中Bax、Bcl-2、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各用药组G0/G1期细胞的比例增多,S期比例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乳结合组与益结合组分别对比G0/G1期、S期的细胞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用药组均可下调Bcl-2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Bax的比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结合组与T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结合组与益结合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联合TAM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来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同时中药复方对TAM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苦参碱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机制。方法对人肺癌A549细胞进行培养,培养后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以及高浓度组,对照组中加入生理盐水,分别向低浓度组、中浓度组以及高浓度组,加入浓度为30 mg/L、60 mg/L、120 mg/L的苦参碱,作用48小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及MTT检测法检测A549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生长抑制率,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 time PCR检测PI3K、p-AKT蛋白以及PI3K、AKT mRNA表达水平,比较四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PI3K、AKT mRNA及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PI3K、AKT mRNA及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苦参碱可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推测其作用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体外实验方法,探讨皂荚提取物作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上对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空白组(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未加任何药物),索拉非尼组(将4μmo L/L的索拉非尼加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皂荚提取物组(将皂提取物0.3g·kg~(-1)·d~(-1),按10%浓度加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用Westem blot法检测细胞中PTEN/PI3K/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m blot检测表明,空白组对AKT、PTEN、PI3K的表达没有影响,索拉非尼和皂荚提取物均使AKT、PI3K基因表达下调,PTEN表达上调(25h和48h皂荚提取物PI3K下调要强于索拉非尼(P0.01);25h索拉非尼对PTEN上调要强于皂荚提取物(P0.01)。结论皂荚提取物能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花蕊石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花蕊石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TEN/PI3K/AKT信号通路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蛋白激酶B(p-Ak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F-κB)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花蕊石具有明显的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花蕊石含药血清可明显上调PTEN/PI3K/AKT信号通路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I3K及p-Akt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NF-κB mRNA的表达。结论花蕊石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并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TEN表达水平从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基因NF-κB的异常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气扶正复方联合依维莫司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雌性BALB/C裸鼠第二乳腺乳垫处,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气扶正复方(中药复方)组(40mg/kg)、依维莫司组(2mg/kg)和联合组,每组6只。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30d。比较各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计算各组肿瘤抑制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mTor、Akt、P70s6k、4Ebp-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kt、p-Akt、m-TOR、p-mTOR、PTEN及mTOR下游底物p-4EBP-1、p-P70S6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中药复方组相比,联合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显著减小(P0.05,P0.01),肿瘤抑制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mTor和P70s6k mRNA表达及p-mTOR和P70S6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药复方组,而联合组PTEN蛋白表达高于中药复方组(P0.05)。结论益气扶正复方与依莫维司联用能抑制MDA-MB-468荷瘤裸鼠的肿瘤组织生长,与益气扶正复方单用相比效应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mTOR、p-Akt、p-P70S6K活性,提高p-4EBP-1、PTE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沉默LncRNA-H19联合小剂量冬凌草甲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NB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NB4细胞,通过转染LncRNA-H19siRNA沉默LncRNA-H19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LncRNA-H19 siRNA组、冬凌草甲素组和联合干预组。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LncRNA-H19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ncRNA-H19 siRNA组和联合干预组细胞中LncRNA-H19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中β-catenin、Cyclin D1、C-myc、PI3K和AKT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冬凌草甲素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中PI3K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干预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LncRNA-H19 siRNA组或冬凌草甲素组(P0.05)。结论:沉默LncRNA-H19联合小剂量冬凌草甲素能显著抑制APL进展,可能与其抑制Wnt/β-catenin和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乳腺恶性肿瘤MDA-MB-231和MCF-7细胞凋亡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DA-MB-231及MCF-7细胞系用含不同浓度紫草素的完全培养基(分组为0、0.2、0.4、0.8、1.0 mg/mL)进行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V-FTIC/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内PI3K/AKT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0 mg/mL)比较,紫草素浓度为0.8 mg/mL以上时对乳腺癌MDA-MB-231及MCF-7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最佳作用浓度为1.0 mg/m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DA-MB-231及MCF-7细胞的凋亡水平随紫草素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紫草素处理的MDA-MB-231及MCF-7细胞PI3K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素具有针对MDA-MB-231及MCF-7乳腺癌细胞系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Hep G2胰岛素抵抗细胞PI3K/AKT1/GLUT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小檗碱不同浓度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小檗碱低剂量组,给予相应的药物后,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1(AKT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建立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I3K蛋白、GLU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AK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小檗碱低剂量组PI3K蛋白、GLU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AK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碱具有改善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1/GLUT1信号通路中转录因子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I3K、AKT、PTEN在侵袭性垂体瘤和非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相关性。方法将58例手术切除垂体瘤标本分为侵袭性组31例和非侵袭组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组标本中PI3K、AKT及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 PI3K、AKT在侵袭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均0.05),PTEN在侵袭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侵袭组(P0.05)。在侵袭组中,PTEN与PI3K、AKT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9,P=0.029;r=-0.52,P=0.002),而PI3K与AKT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19)。结论侵袭性垂体瘤中PI3K、AKT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而PI3K与AKT表达呈正相关,为侵袭性垂体瘤提供了新的靶向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乳康饮对移植瘤小鼠乳腺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LB/c裸鼠乳腺原位种植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建立乳腺癌移植瘤自发性转移模型,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5-FU对照组、疏肝理气组、化痰散瘀组、益气健脾组、乳康饮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乳康饮及各拆方(疏肝理气、化痰散瘀、益气健脾)药物灌胃,灌胃液体量均为0.4 mL/(d·只),均1次/d,连续6周后将裸鼠处死,检测裸鼠第2、3对乳腺原位肿瘤PI3K、Akt、PTEN、SHIP蛋白水平及mRNA的表达。结果:乳康饮及各拆方组药物对PI_3K、Akt mRNA的表达均起到抑制作用,对PTEN、SHIP mRNA表达有促进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而益气健脾组和乳康饮全方效果更具优势;裸鼠乳腺癌组织PI_3K、Akt、PTEN、SHIP蛋白水平的表达的检测结果,乳康饮组及各拆方组对PI_3K、Akt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抑癌因子PTEN、SHIP蛋白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各拆方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乳康饮的作用明显优于各拆方组(P0.05或0.01)。结论:乳康饮可能通过抑制PI_3K、Akt的表达,促进PTEN、SHIP的表达,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康莱特不同浓度组(10、20、40μL/mL)。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后药物处理,采用MTT法检测康莱特注射液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Hochest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变化,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康莱特注射液作用12、24、48 h对MCF-7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康莱特注射液作用48 h后G1/G0、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01,P0.01),S期细胞比例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0.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01)。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能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降低Bcl-2蛋白表达和增加Bax蛋白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黄煎剂对他莫昔芬作用于MCF-7细胞药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三黄煎剂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q-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Aurora A、p5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siRNA沉默MCF-7细胞中Aurora A,并用CCK-8法检测对三黄煎剂作用于MCF-7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CCK-8法、Annexin V-FITC/PI法检测三黄煎剂联合他莫昔芬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三黄煎剂联合他莫昔芬对MCF-7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浓度梯度依赖增长(P0.05),给药48 h疗效好于24h(P0.05),与给药72h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黄煎剂能够调节MCF-7细胞Aurora A、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siRNA沉默Aurora A将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下调了50.0%(49.2%~24.8%)。三黄煎剂与他莫昔芬联用能够增加他莫昔芬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PARP,c-Caspase 3,Bcl-2/Bax水平。结论三黄煎剂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增加MCF-7细胞对内分泌治疗药物他莫昔芬的敏感性,这可能与三黄煎剂对Aurora激酶A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影响,探讨该复方防治CA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综合法制作CAG动物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10 mL/(kg·d)蒸馏水灌胃,香砂六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4、12、6 g/(kg·d)香砂六君子汤灌胃,维酶素组给予0.30 g/(kg·d)维酶素灌胃,连续120 d。ELISA检测大鼠胃组织VEGF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胃组织PTEN、PI3K、AK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胃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及腺体排列紊乱、稀疏,腺体数目明显减少,黏膜肌层增厚向固有层延伸,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胃组织PTEN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VEGF含量和AKT、PI3K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香砂六君子汤高剂量组大鼠胃组织PTEN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VEGF含量和AKT、PI3K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香砂六君子汤通过改善模型大鼠生存状况及胃黏膜病理状态,上调胃组织PTEN表达,下调VEGF、AKT、PI3K表达,发挥治疗CAG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K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上皮间质转化、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MCF-7细胞经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CK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q PCR法检测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μmol/L人参皂苷CK处理72 h,20、40、80μmol/L人参皂苷CK处理24、48、72 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增加(P0.05);20、40、80μmol/L人参皂苷CK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率和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20、40、80μmol/L人参皂苷CK处理48 h后,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mRNA表达,以及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CK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并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小叶莲中graphislactone A的制备分离方法;探讨graphislactone A诱导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小叶莲药材采用醋酸乙酯超声提取,提取物经过硅胶柱色谱法富集目标成分,再用重结晶法纯化。采用MTT法检测graphislactone A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的细胞毒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graphislactone A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凋亡、凋亡相关基因及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建立了小叶莲中graphislactone A的制备分离方法。Graphislactone A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具有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38、9.35μmol/L,且能够上调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中p53、bax、caspase-3基因的表达,下调bcl-2基因和P-gp的蛋白表达。结论 Graphislactone A为首次从高等植物中发现的酚类化合物,该制备分离方法效率高、样品回收率高,得到的目标成分纯度高。与阳性药依托泊苷相比,Graphislactone A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且能够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53的表达水平上调、激活caspase-3通路、调节bax和bcl-2的相对比例,下调P-gp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黄煎剂对表柔比星作用于MCF-7细胞药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三黄煎剂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Aurora A、p53 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siRNA沉默MCF-7细胞中Aurora A,并用CCK-8法检测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CCK-8法、AnnexinV-FITC/PI法检测三黄煎剂联合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三黄煎剂联合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浓度梯度依赖增长(P<0.05),给药48 h疗效优于24 h(P<0.05),与给药72 h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黄煎剂能够调节MCF-7细胞Aurora A、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siRNA沉默Aurora A将三黄煎剂对MCF-7 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下调了50.0%(49.2% 到24.8%)。三黄煎剂与表柔比星联用能够增加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PARP、c-Caspase 3、Bcl-2、Bax及Aurora A的表达水平。 结论:三黄煎剂能够增加MCF-7 细胞对化疗药物表柔比星的敏感性,可能与三黄煎剂对Aurora 激酶A 的 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