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虽有自愈倾向,但仍有35%的患者会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赵玉庸教授认为"肾络瘀阻"为膜性肾病的核心病机,并据此总结出"三位一体"之观点."一体"指本病病机本源为脾肾两虚、肾络瘀阻,"三位"指健脾益气、化瘀搜络、化浊解毒等治疗三法.赵教授拟定"芪苓通络方"治疗膜性肾病,重用虫类通络类药物,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肾消"、"下消"、"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在以往认识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础上,多数医者认为瘀和毒亦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特点.马东明等[2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消渴日久,致肾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络脉失养,而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滞在肾络,津凝痰聚,痰瘀郁热,胶结成毒,络毒蕴结,肾络阻滞,诸症丛生.何泽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气血阴阳 ,五脏亏虚 ,以肾为根本 ,标实多为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 ,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 ,应注重气阴两虚、肾失封藏、毒损肾络的病机 ,以此病机为依据 ,确立补肾解毒通络法。  相似文献   

4.
张玉琴教授认为"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郁(瘀)毒损伤肾络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提出了消渴郁(瘀)毒学说,"郁"在前,"瘀"在后,"郁"范围广,"瘀"比较局限;"郁"指气郁,"瘀"指血瘀。气郁、酒郁、食郁最终导致血瘀,运用解毒通络法治疗。早期以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为主,益气养阴,活血即是解毒;终末期则以阴阳两虚、湿毒上逆突出,形成"痰瘀""湿瘀"等,温阳降浊、化瘀利湿即是解毒。通络之法,以化瘀通络、利湿通络及虫类药搜风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5.
南征教授治疗糖尿病特色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五脏亏虚,以肾为根本,标实多为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应注重气阴两虚、肾失封藏、毒损肾络的病机,以此病机为依据,确立补肾解毒通络法。  相似文献   

6.
南征教授首次提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为"消渴肾病",认为糖尿病患病日久,机体产生的痰浊、湿热、瘀滞、水饮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堆积、互结成为致病因素"毒邪",毒邪侵袭肾络,影响肾脏的气血运行和津液输布,致肾之血络痰结肿胀,肾体受伤,肾用失职,从而形成糖尿病肾病。在治疗过程中,紧握"毒损肾络"病机关键,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质,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其创立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验方"消渴肾安汤",由榛花、大黄、土茯苓、黄芪等15味中药组成,分为解毒通络、扶正益肾、化瘀通络、导邪通络四大类,共同起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共奏益肾解毒通络导邪的功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出现水肿、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病、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临床上应关注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探索发病机制,防治本病。在传统中医学中并未记载“糖尿病肾病”的名称,根据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其多属“肾消”“水肿”“尿浊”的范畴,现代医家多称之为“消渴病肾病”。大多数当代医家认为糖尿病肾病病性为本虚标实。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目前并未统一。文章介绍浊毒学说,分析“脾不散精”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认为浊毒分为湿浊毒、谷浊毒、瘀毒,从“脾不散精、浊毒内蕴”继而“损伤肾络”的角度探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提出在治疗方面应遵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综合调理,采用“助脾散精、化浊解毒、化瘀通络”,兼补肾健脾扶正、利水消肿、通腑泄浊、搜风通络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hy,DN)现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治疗常可延缓其病情,发挥独特作用,值得深入探究。本篇以为“肾虚络瘀”为DN的核心病机,但常随分期及兼夹证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早期多为气阴两虚、燥热络瘀,治疗当益气养阴、扶助正气、清润化瘀;中期则以脾肾不足、痰湿络瘀为要,治疗当标本兼顾,既温补脾肾,又活血化瘀;后期以肾阴阳俱虚、浊毒瘀络为主,治疗当根据具体病情表现,或补正为先,或排浊解毒化瘀为急,以缓解病患痛苦为目的。本虚虽多以肾阴虚为要,但可兼夹心肾阳虚、肺肾阳虚、甚或阳虚水泛等证;实证以瘀为主,亦可变生气滞、痰浊、湿热之证。治疗时应当辨证为先,结合不同分期的病机特点,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21-422
马建伟认为脾肾两虚为膜性肾病发病之根本,湿热毒邪、瘀阻肾络、风邪外袭为膜性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特点。在治疗中应以益肾健脾为本;清热利湿解毒当先;强调祛风除邪;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谨守病机,守方治疗,随证辨治,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0.
范栋晨  孙新宇 《光明中医》2013,(11):2260-2261
消渴肾病是由于消渴阴虚燥热日久,阴伤及气,气阴两虚,脏腑功能失调,痰热、湿浊、血瘀等病理产物蓄积体内,日久酝酿成毒,毒损肾络,肾体用失司,精微下泄.毒损肾络是消渴肾病病机关键,为中医药治疗消渴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曹博宁  王珍  王耀献 《世界中医药》2024,(4):519-523+528
基于中气下陷理论探讨膜性肾病的病机,提出“湿蕴脾肾,中气下陷”的病机理论,其中以风邪外侵,中土亏损为发病先导,中气不足,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气机凝滞,湿瘀阻络为病机核心,毒损脾肾,中气下陷为病情进展,大气虚散,脏腑衰惫为病重结局,中气亏虚贯穿膜性肾病发病始终。论治当取升阳举陷大法,强调早期调补脾肾,御风于外,中期祛湿化瘀解毒,升阳通络,晚期升阳益胃排毒,兼顾心肾虚损。  相似文献   

12.
董洪哲  李建英 《光明中医》2023,(9):1681-1684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肾小球疾病,高凝状态作为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表现,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基于“瘀水同病”理论,认为其病机主要在于“脾肾亏虚,瘀水互结,肾络瘀阻”,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瘀水同治”。于俊生教授针对其病机,临证采用“和络泄浊方”治疗此病,全方和调脏腑,同调阴阳,化瘀利水,畅达肾络,随证加减,收效颇著。  相似文献   

13.
IgA肾病以其发病隐匿、容易复发、迁延不愈等特点与中医“邪伏膜原”理论具有较好的契合性。本文认为IgA肾病“膜原”伏邪生于肾元亏损、命门火衰,传于三焦膜系、化浊蕴毒,藏于少阴膜络、痹阻肾络,发于正虚感邪、因加而发,并取象于现代医学病理研究,拓展“邪伏膜原”的物质基础,是对该病病机的高度凝练。治疗中根据“邪伏膜原”程度,分别施以补虚托邪治法,固“膜原”之元气;以升清降浊治法,利“膜原”之浊毒;以搜风通络治法,逐“膜原”之络痹;以清热透邪治法,达“膜原”之伏邪。旨在恢复正气,透邪外达,从而减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为临床防治IgA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薛黎明  郭云协  刘艳芳 《光明中医》2016,(17):2480-2482
介绍郑建民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独特经验,认为其病机是脾肾两虚为本,湿热浊毒、瘀血阻络为标,治疗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临床多以健脾益肾、清热利湿、化浊解毒、活血化瘀为治则。郑建民教授在长期临床医疗实践中,创立了独特诊疗思路,以"黄芪、丹参、川芎、水蛭、莪术"组成"肾病汤",以此方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临床经验。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基于"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的病机理论,以开达膜原、益肾解毒、导邪通络作为基本大法,并辅以利咽解毒、下病上治及外治灌肠、温泄水毒之法,达到和阴阳、调气机、保肾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肾脏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病。高彦彬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分为虚损期、虚衰期;主张以虚定型,以实定候。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肺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心肾阳虚证,实证分为湿热壅络、湿浊蕴络、风湿伏络、湿瘀滞络、毒瘀阻络。治疗上分期论治结合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强调通络法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8.
介绍刘文峰教授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经验。刘教授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特点概括为肾虚、血瘀、痰湿(热)、浊毒,虚中夹实,损伤肾脏,肾之阴阳失衡。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病机主要是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肾络瘀阻,肾失封藏,精微下泄。故治以健脾补气、益肾固精为主,兼以化瘀通络、除湿泄浊。刘教授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自拟八仙保肾汤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病(CKD)主要由脾肾亏虚,湿瘀化毒,毒损肾络而成。近年来微炎症状态作为研究的热门话题,与“毒损肾络”学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依据毒损肾络理论,治疗以益肾活血通络解毒为法,不仅能达到祛瘀化浊之效,亦可改善CK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0.
孔薇教授认为慢性尿酸性肾病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瘀痰阻为标,治疗需以益肾化瘀、利湿泄浊为法,在指导患者饮食调摄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用药注意固护脾肾,强调治虚以平补,祛邪以平泻,常在补肾基础上加用通腑泄浊之品,对痰瘀严重者加用藤类药以活血和络、化瘀消癥。列举验案1则以说明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