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欣  徐桂  李昊 《中外建筑》2013,(5):32-35
文章从城市更新和住区更新的概念、关系和必然性出发,归纳了城市既有住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对城市既有住区进行更新的原则和低碳策略。本文所探讨的城市既有住区限定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居住小区,希望通过对这些住区的现存矛盾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低碳策略,从而达到既有住区更新的目的,同时为城市其他功能区域的综合改造与整治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更新是当今世界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当代国际城市住区更新可持续理论与实践,对我国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城市住区更新可持续模式下的开放建筑论方法,分析了既有住区再生解决方法与路径、既有居住建筑SI再生设计和实践案例,并对我国城市住区更新的可持续模式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当前人口高龄化背景下 城市既有住区的养老设施建设问题,介绍了 国外在城市住区更新发展中的养老设施建 设经验,指明了住区化养老设施的发展新方 向。在对北京市八宝庄住区老龄化现状与养 老设施实态调研的基础上,文章结合首开寸 草恩济花园养老设施项目实践,在住区照护 服务层面上解析了住区化养老设施对于创新 住区养老供给模式、健全住区养老服务体系 的推进作用;在建筑空间改造层面上探讨了 设施内装工业化改造、部品集成化研发对于 提升养老建筑空间宜居品质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寒地城市既有住区适老化提升的需求,本文对寒地既有住区环境活力缺失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解析,结合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分析寒地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出行特征,结合案例对重构住区空间格局、增加富余开放空间以及更新低效闲置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寒地既有住区环境适老化改造设计策略,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日本在城市及住区更新发展中养老设施的建设经验,解析其地域融合化养老设施的发展方向。并针对当前城市养老设施建设的基本问题,以北京亚运村项目为例,剖析其与既有住区融合的建设模式、高龄人口持续生活的既有住区更新的社会价值,以及该项目采用的OB+SI建筑的空间再生设计建造模式、在建筑支撑体外部形态改造与建筑填充体内部空间利用的设计建造、对既有公共建筑改造内装工业化、部品化技术的集成研发应用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升,城市更新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规划手段,而住区作为城市更新的基础,渐进式的微更新方式已成为住区更新改造的关键趋势。同时,以住区公共空间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正成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式。一、概念界定(一)城市微更新城市微更新,本质上是一种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革新,是指通过微小的改造与调整,使更新对象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焕新,通过对既有空间小规模地修复和重塑,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居住建设用地面积的紧缩,居住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将由过去的拆建扩张转变为既有居住建筑更新与户外环境品质的提升。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已有一定政策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而作为与建筑息息相关的住区户外环境却因较少受到关注,缺乏系统的改造方法与理论研究,日渐无法满足人民对居住环境质量和性能的需求。居住品质的差异带来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而空间分异又进一步加剧了居住空间品质的劣化。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实地调研,对既有住区户外环境品质劣化现象及本质进行研究,探索户外环境劣化与居住空间分异的关系,探讨户外环境品质劣化的本质原因、动力机制,分析既有住区外环境有价值的保留点,提出相应策略、展望,推动和促进既有住区户外环境改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既有住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提升整个城市的防洪抗涝能力、建设宜居城市有密切联系。既有住区相较于新建住区,海绵化改造工作开展更为困难。文章以既有住区海绵城市改造为重点,实地调研了上海既有住区积水现状,分析了常见积水原因,并根据上海建设成果,从指标建设、责任落实、技术筛选、全民参与等角度探讨落实海绵型住区改造的策略,为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海绵城市技术为切入点,研究其类型、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等内容,探讨其应用于既有住区室外环境改造的可行性和操作模式,尝试提出基于海绵城市技术的生态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为既有住区室外环境改造提出新的思路与举措。  相似文献   

10.
既有住区是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老龄化最集中的地区。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现状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老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分析,得到其对公共空间的诉求,并探索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空间改造更新的策略,以期为未来住区环境整治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于2016年发布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成为全国首个由政府部门发布的生活圈规划纲领性文件。同时,2018年出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对"生活圈"进行了明确定义和划分。因此,文章紧跟城市发展布局政策,以居住区新规范中的生活圈理念为切入点,研究其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以其理念为契机,探讨其在既有住区室外环境改造中的应用模式,尝试提出基于生活圈概念的住区室外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为既有住区的室外环境更新提出新的层级化改造思路与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靳薇  张铉 《城市开发》2023,(8):104-106
<正>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提升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既有城市住区智慧化升级改造成为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既有城市住区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思路既有城市住区作为智慧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是发展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目前,既有城市住区存在基础数据治理难、公共安全管控弱、街道综合治理难、居民日常生活不便等四大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现状问题,梳理出了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更新的内容和方法,提出活力再生是城市既有住区外部环境更新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既有住宅建筑与住区的绿色化改造,对节能环保、居住质量提高、城市容颜改善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既有住宅现况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价值评估与病理诊断的基础上,以寒冷地区单元式住区为对象,提出改善市政、整体增固、强化实用、节能改造、全程全责管理等具体的绿色化物化策略与措施。对绿色化设计理念以建筑物实物形式充分表达,使原有不能满足需求的既有住宅建筑与环境不良的住区重新焕发活力,为改善居住环境和条件、提升城市品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既有城市住区存在管网外排压力大、内涝积水、径流污染等问题,基于既有城市住区海绵化空间局限性和建设条件薄弱的改造特点,针对项目、设施和管网关键节点提出既有城市住区海绵城市效果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对既有城市住区海绵化改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持续运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住区碳排量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低碳城市背景下,既有住区的改造势在必行,而有关既有住区的低碳评价体系却相当缺乏。本文首先基于人-建筑-环境系统,确立既有住区低碳评价体系;进而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理论中模糊集和隶属度的概念和方法,建立了既有住区低碳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计算模拟。通过评定低碳等级,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既有住区的改造,优化既有住区改造的步骤,推进住区改造进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城市中既有住区适老化程度较低与老年人居住的矛盾日益加深。基于针对合肥市4个代表性既有住区进行的实地调研以及对老年居民适老化改造需求的问卷调查、访谈,汇总、分析了既有住区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的总体意愿和具体需求,旨在提高老年人在既有住区中的居住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管线规模宏大,但尚无统一的性能评价标准。为明确既有住区公共管线的科学评判方法,指导改造工作有序进行,以性能提升为目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采用专家问卷调研及居民使用感受调研,确定既有住区公共管线性能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应用目标分解构建了耦合可靠性能、节约性能(节能、节水)、人性化服务性能的既有住区公共管线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层次明确的评价方法,对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管线的改造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城市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既有城市住区历史建筑承担着历史载体的作用.由于受建造时经济条件、标准规范、建造技术等诸多要素的影响,以及检测鉴定技术和修缮改造技术不成熟的限制,这些历史建筑在文化传承上存在一定的阻力.本文对遴选出的具有地域性、文脉传承和气候适应优先的示范工程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我国既有城市住区历史建筑绿色化改造和提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设性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提出,生态城市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议题。城市住区环境的质量高低影响着城市整体环境,而住区土地的低利用率与过度的能源消耗阻碍了环境的更新,既有住区外部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环境质量提升成为居民的现实需求。选取天津市城市住区外部环境质量作为指标性影响因素,将天津市两个大型住区中的10个典型性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安全性、保健性、便利性、舒适性与可持续性等五个方面提取的与环境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数据,通过SPSS主成分分析、共因子方差、因素解释的总方差、因素碎石图等数据量化方法进行分析,验证外部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合理性,为既有住区外部环境质量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