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乳果糖对儿童功能性便秘及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3月在仙桃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30例功能性便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进行便秘症状评分,测定大便pH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OA)、降钙素原水平,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两组排便频次评分、排便困难评分、大便pH值及DOA、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低于治疗2周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能改善患儿便秘症状,通过降低DOA、降钙素原水平,提高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果糖联合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34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营养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21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肝功能,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1 d后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含量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白念珠菌属含量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含量未见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3 d乳果糖排泄率、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比值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停药后3 d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乳果糖联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调节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索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腹泻的治疗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80例肝硬化腹泻患者。随机分组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例数一致(4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抗病毒、保肝、利尿、低盐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对症处理基础上增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血氨、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例数比参照组多,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氨、C反应蛋白水平跟参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数据经t检验显示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腹泻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水平,促进患者肠道局部黏膜防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在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110例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莫沙比利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莫沙比利、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莫沙必利、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采用抗感染、利尿、保肝的常规性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在腹胀、腹痛消失的时间以及腹部压痛消失、腹水WBC和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血蛋白(ALB)、凝血酶活动度(PT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能够对肠道菌进行调解,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能辅助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IL-8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细胞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道去污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肠道去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0.5 g,3次/d,连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体重变化、腹水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肠道去污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疗效相对显著,能有效促进腹水消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在小儿病毒腹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腹泻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大便次数和呕吐、腹泻症状改善、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小儿病毒腹泻,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病毒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实验组联合喜炎平与双歧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分析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8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病毒腹泻患者,联合喜炎平与双歧杆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CT、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耐受性良好,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可较强抑制病原菌生长,蒙脱石散可有效吸附、消除病原体,增强机体抵抗力。二者联用可有效降低细菌感染程度,减轻细胞炎性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肠道优势菌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杆菌、葡萄球菌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真杆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乙肝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其对临床效果、部分肠道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抽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AP患者10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对照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功能[内毒素(ET)、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 49/50)高于对照组(84.00%, 42/50), P<0.05。治疗后, 两组D-lac、DAO、ET、L/M值均较治疗前下降, 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CD3+、CD4+/CD8+、CD4+均较治疗前上升,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CD8+水平低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9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LT、AST、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酵母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 ml稀释后静脉注射,1次/d,共14 d,同时口服曲美他嗪片,20 mg/次,3次/d。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正常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极低,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77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35例)与观察组(142例)。对照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平均每日下降幅度及下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的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果糖口服液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4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注射液、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乳果糖口服液,观察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ALT、AST、TB、血清内毒素、D-乳酸、P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肝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果糖可改善肝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各项指标,阻止肝硬化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12例UC患者选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入院时间2011年1月—2016年12月的患者为1组,入院时间2017年1月—2021年12月的患者为2组,各56例。1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2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高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2组低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多于1组,大肠埃希菌数量少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UC效果优于美沙拉嗪,能够有效下调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改善肠道菌群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取美沙拉嗪颗粒治疗,实验组除给予美沙拉嗪外,加用金双歧治疗,4周/疗程。结果一个疗程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3%,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嗪,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与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用于急性胃肠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肠炎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口服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进行治疗,服药3天,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两组患者急性胃肠炎症状缓解情况,(P0.05)。结论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菌与马来酸曲美汀联合治疗急性胃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将腹泻患者2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8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给予金双歧,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黄芪建中汤,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2%高于对照组的7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能够产生相互协同的作用,在调理小儿的脾胃功能同时帮助恢复患儿肠道的微环境,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