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应用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指导注入栓塞剂达到止血目的.结果!!例患者共行!'次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栓塞, !%例获得满意止血效果.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结合介入栓塞止血,能够使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得到及时的定位诊断和迅速、有效的治疗,是处理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分析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应用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指导注入栓塞剂达到止血目的。结果 11例患工行13次选择怀腹腔动脉造影及栓塞,10例获得满意止血效果。结论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脉影响结合介入栓塞入止血,能够使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患得到及时的定位诊断和迅速、有效的治疗,是处惠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行胃底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3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栓塞胃冠状静脉,至造影复查曲张静脉完全消失为止。结果 37例患者在栓塞术后出血均迅速停止,无1例技术方面的并发症出现。随访37例1~38个月,栓塞3个月后再出血2例,1例术后3周死于心脏功能衰竭,5例6个月后死于肝癌。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胃底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部分保守治疗无效的上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因合并症或高龄等“难治”因素,进一步处理非常棘手。现就我院28例急诊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急诊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2—2002年期问对2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患行急诊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其中20例灌注血管收缩剂,5例予以经导管栓塞术。结果 显示出血灶23例(92.0%),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15例)、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征(15例)以及动静脉畸形(2例)。5例经导管栓塞治疗,获永久性止血;20例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后24h复发出血1例。造影后17例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11例;术前血管造影与外科术后诊断符合率为88.2%。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急诊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21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 本组21例中6例药物治疗止血成功,成功率28.6%。肠系膜动脉造影阳性率92.8%,介入治疗成功率84.6%,随访1个月至4年无复发。结论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首先选用药物治疗。出血不能控制者宜选用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造影确认出血动脉后同时介入栓塞治疗。造影阴性而出血不能控制者应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7.
超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胃切除术后大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胃切除术后大出血早期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8例经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胃切除术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治愈26例(93%),无死亡,1例介入栓塞止血后再出血,1例未发现出血部位,1例并发腹痛,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胃切除术后大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能迅速明确出血部位及控制出血。介入治疗应及早进行,血管造影时机应在出血活动期,对效果不佳者,应适时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大出血的作用。方法:对8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大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结果:7例患者一次性栓塞治疗有效,出血停止。1例患者反复2次栓塞后仍有出血。遂行肾切除术。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大出血的可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凯  窦永充 《腹部外科》2000,13(4):239-240
目的 探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方法。方法 对 10例上消化道术后再出血患者进行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共行 12次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栓塞 ,9例获得止血效果。结论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介入栓塞是有效、创伤性小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非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导管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导管治疗非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对38例非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和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对常规造影无病变发现的患者进行药物诱导后造影;对有血管病变的部分患者进行外科术前介入定位。结果 本组31例造影发现异常,占76.3%;7例常规造影表现正常,但经药物诱导后3例发现病变;经导管超选择栓塞13例,占36.2%;对3例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外科术前定位;20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手术后的诊断与介入诊断的符合率为95%。结论 非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导管治疗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能达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1.
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3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其中对11例急性大出血患者行栓塞治疗。34例患者均明确出血的部位;11例急性大出血患者栓塞治疗成功。DSA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急性大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检查及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患者行急诊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并对可疑部位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用明胶海绵条或颗粒、弹簧圈及聚乙烯醇(PVA)颗粒对出血动脉行栓塞治疗。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定期追踪随访。结果25例患者中,22例出血部位明确并栓塞止血成功,3例未找到出血动脉,技术成功率达88.oo%(22/25)。术后随访3~20个月,中位时间6.5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再次出血。结论急诊介入治疗是急性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胆道大出血的导管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术对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对11例胆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急诊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和栓塞术,栓塞材料运用明胶海绵粒或明胶海绵粒加方纱线段。结果 7例胆道术后、1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1例肝脏外伤后及2例巨块型肝癌破裂后大出血的患者,行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有9例发现异常,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9例),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征(2例)和假性动脉瘤形成(4例)。经导管栓塞术后,11例患者出血均停止,2例导管治疗48小时后复发大出血。结论 胆道大出血的急诊导管治疗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导管治疗后保持胆道引流的通畅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临床常见病,由多种病因引起,发病急且出血量大,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成败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准确定位出血点。我们对本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3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施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成功止血,手术时间(45.2±8.5)min、术中出血量(958.7±21.8)m L、术后阴道流血时间(7.2±1.1)d。2例止血失败改行子宫切除成功止血。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有效止血率为93.55%。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腹部、会阴区以及臀部疼痛,止痛处理后2~6 d逐渐缓解。发热者9例,体温波动在37.5℃~38.9℃,2~7 d后体温降至正常。下肢麻木、乏力者3例,7~11 d后逐渐缓解,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效果肯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良好,能够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16.
肺叶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附9例报告)李殿清,王建伟,宋言峥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胸外科病人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延误或治疗不当则死亡率极高。本组自1988~1994年,经手术治疗的胸外科病人587例,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9例,占1.53%。现报告...  相似文献   

17.
介入诊疗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对38例出血征象阳性的患者中37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配合微弹簧圈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39例动脉造影中38例出血征象阳性,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接受栓塞治疗的37例中,止血成功36例(其中3例行第2次栓塞),均未发生与介入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最终2例患者转剖腹探查手术。结论介入技术是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安全、有效的诊疗手段,能快速明确出血动脉及部位,并迅速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后期出现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感染,临床上已是非常危重。一旦并发腹腔、胃肠道等处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来势凶险,将进一步危及病人的生命,处理非常棘手。因此及时诊断,有效的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本文对SAP并发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有效的诊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自1990年10月至2005年9月共收治的急性胰腺炎286例,其中并发胰周血管分支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2例,回顾性分析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SAP并发假性动脉瘤大出血12例病人: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51.2岁。病因:胆源性胰腺炎6例,高脂血症3例,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危象1例,原因不明2例。12例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发现病变,10例“一点法”栓塞后获得止血,4例栓塞4~7d后再出血,2例急诊手术缝扎止血;另2例行“两点法”血管栓塞止血。3例病人死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结论血管造影、胃镜及腹腔穿刺是诊断SAP并发动脉大出血及其发生部位的主要方法;胰腺血运丰富,“两点法”血管栓塞止血及急诊手术是治疗SAP并发大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早期血管栓塞预防和治疗重度骨盆骨折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行动脉血管栓塞对降低重度骨盆骨折大出血死亡率的可行性。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13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在快速输液、输血、抗休克的同时,早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结果造影发现9例动脉出血,经栓塞后出血控制,血压回升,未出现因缺血致脏壁坏死等并发症;2例臀上动脉栓塞后前3d诉臀部肌肉酸胀感,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2例死于其他合并症;1例死于由失血性休克引起的DIC及急性肾衰,虽经TAE止血但为时已晚。4例未发现明显动脉出血,不用栓塞。结论早期行DSA血管栓塞能降低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颅面部创伤致急性、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32例颅面部创伤患者中,颅底骨折致口、鼻、耳道大出血28例,面颅骨骨折致口、鼻大出血4例,所有患者经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靶血管及范围后接受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32例均成功止血,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颅面部创伤致急性大出血,创伤小、止血迅速、安全有效,可成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