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以甘肃省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例,依据该地区多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在定量分析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因地下水位下降而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了西北内陆干旱区黑河流域地下水系统的构成及第四纪含水层分布,在系统收集整理1986~2009年间黑河流域河道径流、地下水位、灌溉引水资料及补充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径流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根据高程梯度、地貌类型和径流对平原地下水系统的补给作用,流域地下水动态类型可分为3个典型区:1)山前潜水含水层强入渗补给区,河道过水量控制着年地下水位变幅;2)冲积扇边缘细土平原承压含水层区,人类活动干预下的地表-地下水复杂交互过程使地下水位多年变化呈动态平衡状态;3)下游荒漠平原入渗生态补给区,政策性分水计划强烈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地表-地下水交互过程强烈影响地下水系统的动态平衡,且在不同区域呈现的时间尺度不同。中游绿洲农业区的人类活动通过政策性的水量再分配及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影响地下水的循环路径及补径排条件。通过建立地表-地下水-生态水文过程耦合模型是量化动态水循环过程、合理管理地表-地下水资源的迫切需求,是未来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与水资源的关系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自然概况,分析了黑河下游地表水、地下水近20年的变化趋势,进而对额济纳绿洲植被生长、植物种群演替、植被覆盖度以及绿洲的存亡与当地地下水埋深的关系作了剖析,并对规划年绿洲变化作了预测.指出了水资源是黑河下游额济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依托,如何稳定绿洲和使绿洲有适度规模发展,是生态保护的核心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绿洲空间分异演化研究--以黑河流域绿洲为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张勃  张凯 《冰川冻土》2002,24(4):414-420
对干旱区绿洲的物质和能量空间分异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深刻了解不同类型绿洲形成和演化的自然背景和农业资源组合的特点,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农业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以黑河流域绿洲为例,在综合分析影响绿洲空间分异的气候、地质构造和地貌演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化学性质、土壤性状和水资源供应状况等自然地理要素基础上,将黑河绿洲划分为高位绿洲、中位绿洲和低位绿洲等不同类型.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河流域不同类型绿洲主要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的空间分异,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环境约束下塔里木河下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参考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研究了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河下游的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历史时期下游地区人类活动受气候影响下的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制约;19世纪末以来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的水土资源开发,使得下游水量减少,造成下游生态环境急剧退化,下游人类活动虽不稳定,但总体是进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下游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制度与技术进步的支持下,人类生产空间扩张迅速、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下游河道进一步退缩,天然绿洲沙漠化持续发展,下游尾闾垦区毗连沙漠,成为抵御绿洲生态环境退化的生态经济区,人工绿洲维持发展的代价高昂.因此,下游人地关系走向良性发展的前提是全流域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持在下游生态环境不退化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7.
以1990、 2000、 2010年3期Landsat TM影像为土地利用基础数据, 结合1990年以来的社会经济资料和反映气候变化的气温、 降水数据, 对1990年以来阿克苏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990-2010年期间, 耕地、 建设用地以单向转入为主, 耕地对绿洲"扩张"贡献最大, 前期(1990-2000年)的贡献率为129.1%, 后期(2001-2010年)的贡献率提高到142.5%; 草地、 水域以单向转出为主, 草地对绿洲"萎缩"贡献最大, 前期的贡献率是-39.8%, 后期是-34.8%; 其次是水域, 前期对绿洲的贡献率是-1%, 后期是-9.3%; 河漫滩、 林地、 湿地在前期对绿洲的"扩张"贡献率分别是7.5%、 0.3%和5.1%, 后期对绿洲的"萎缩"贡献率分别是-2.4%、 -0.02%和-0.4%. 近20 a来流域绿洲规模整体上持续扩张. 通过分析绿洲土地利用驱动力系统可以看出, 绿洲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 气候变化起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球范围内干旱区河流正日益受到高强度人类活动的扰动,但较少研究报道这种扰动对河流地貌过程的影响。采用历史文献、水文数据和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中国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简称塔河)的河流地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塔河流域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日趋上升,对河流水沙过程和地貌形态等影响显著。近50年来,塔河干流低流量过程发生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中、高流量过程则呈降低趋势,河道径流和输沙量减少显著。塔河干流上游现为游荡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且总体处于淤积抬升状态, 但河道平均河宽呈减小趋势,可能是因为塔河两岸冲积平原的开垦和河岸加固。塔河中游弯曲河道蜿蜒系数在近几十年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明显低于废弃古河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甘肃省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例,依据该地区多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在定量分析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因地下水位下降而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内陆河水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黑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31  
中国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占国土面积1/3的内陆河地区先天性的水资源不足,再叠加不合理的利用,使得水问题成为西北内陆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键性问题.以黑河为例论述了流域尺度的水、土、生态、环境及管理问题;提出缓解流域水资源矛盾必须在流域尺度提高水效益的适应对策;讨论了绿洲灌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的4个环节,即灌溉水向土壤水转化、土壤水的生物利用、生物水的生产率以及市场需求的产业配置;展示了水源涵养、节水型绿洲建设、生态水利用率提高的部分实例;分析了水资源的社会化管理的阶段、问题与途径,强调流域虚拟水配置战略,指出提高流域水-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仍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原生晕法在长期大量的勘探实践中,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推测隐伏矿体,进行找矿预测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永新金矿床的勘查基础上,通过采集永新金矿区内见矿效果最好的180号勘探线上的4个钻孔的岩石样品,开展了钻孔原生晕的分析.确定了该矿床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Hg,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尾矿元素组合为W-Mo-Bi-Co-Ni-Cd.与前人总结的金矿经典分带模型相比,前缘晕出现了尾晕元素,同时尾晕序列中也有前缘晕的元素出现,显示了"反分带"的特征,说明在矿体的头部和尾部均有盲矿存在,而依据矿体发育形态来看,矿体头部继续往南东的盲矿已被剥蚀,而矿体尾部往北西方向是下一步勘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原生晕法在长期大量的勘探实践中,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推测隐伏矿体,进行找矿预测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永新金矿床的勘查基础上,通过采集永新金矿区内见矿效果最好的180号勘探线上的4个钻孔的岩石样品,开展了钻孔原生晕的分析.确定了该矿床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Hg,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尾矿元素组合为W-Mo-Bi-Co-Ni-Cd.与前人总结的金矿经典分带模型相比,前缘晕出现了尾晕元素,同时尾晕序列中也有前缘晕的元素出现,显示了"反分带"的特征,说明在矿体的头部和尾部均有盲矿存在,而依据矿体发育形态来看,矿体头部继续往南东的盲矿已被剥蚀,而矿体尾部往北西方向是下一步勘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山地生态环境脆弱性是山地灾害形成的基础。通过太行山两个典型小流域在 1996年 8月的洪涝灾情形成的对比分析 ,揭示了人类活动在山地环境脆弱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流域对洪涝灾害的脆弱性。在相同的自然条件和致灾因子强度下 ,脆弱性强 ,灾情重。  相似文献   

14.
P-T-t轨迹研究是当前变质动力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笔者初步探讨了压力(P)的确定或解释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热应力、构造应力或流体压力是某时、某空间位置产生压力异常的原因,并以辽河群盖县岩组为例说明了区域变质作用中各种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1967年Kübler用X射线衍射(XRD)法测量伊利石结晶度以划分极低级变质带以来,伊利石结晶度一直是划分极低级变质带的主要指标。但是不同的人用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划分变质级的方案不同。因此,尚需要结合岩石学分析方法判定变质级。作为一种尝试,对川西北松潘—阿坝地区红参1井5975m深度内的变泥质岩进行了矿物共生分析。结果表明,钻遇地层遭受了高级近变质作用,只是由于岩石化学成分原因,未能出现泥质岩近变质指示矿物黑硬绿泥石,并未达到浅变质级别,不至于破坏油气的保存。Kisch(1990)提出的变质级划分方案比较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在极低级变质研究中应用矿物共生分析,一方面可以解决类似的结晶度研究的分歧,另一方面对于指导薄片观察以及X衍射物相分析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吉南浑江地区开展的白山市等三幅1∶5万区调工作,尝试性地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初步总结了不同特征的不整合面(层序界面)及凝缩段的识别标志;分析了地层序列中矿产分布特征;探讨了层序分析中以剖面岩石(岩性、组构)、相转换界面的基础研究方法。进而将浑江地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划分为三个Ⅱ级沉积序列(超层序)、七个Ⅲ级沉积序列(层序)。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修水—宁国地区铀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重力资料解译出了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侵入岩体等地质要素,进而总结了铀成矿的重力异常找矿标志,为下一步的铀矿勘查和分析找矿前景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粘土交换吸附相的铀,钼,硒活动态测量的结果表明:在0号勘探线ZK0012孔-ZK0016孔附近地段,存在明显的铀,钼活动态含量异常,据此可以预测该地段深部可能存砂隐伏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铀矿体的走向为NW-SE向。  相似文献   

19.
牛旭刚 《地质与勘探》2023,59(4):817-827
通过对甘肃省陇南文康地区的地质背景分析,采用区域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7种常量元素含量数据,分别运用传统统计学方法、S-A(能谱密度-累计面积)多重分形滤波法,确定成矿元素(以Au为例)异常下限值,圈定化探异常。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S-A多重分形法所圈定的异常面积小、数量多,传统统计法圈定的面积较大;两种方法圈定的异常展布方向基本一致,与研究区内已知的矿点吻合度高。本次研究认为S-A多重分形法所圈定的异常基本位于传统方法所圈定异常的内带之中,重点突出,与矿床空间位置对应关系较好,便于野外开展工作。同时在传统异常周边提取了部分低背景区的弱异常,这些弱异常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新靶区。  相似文献   

20.
地质雷达探测以其分辨率高、定位准确、快速经济、灵活方便、剖面直观、实时图像显示等优点,成为地质调查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探测方法。本次宁夏青铜峡地区1∶5万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区填图中运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对第四系和隐伏断层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40 MHz地质雷达可以有效地探测地表以下30 m内的第四系结构,可清晰地识别出3套第四纪地层。这一地层结构划分被第四系浅钻证实,其为第四系全新统灵武组,自下而上由泥岩、砂砾石层和含砾的砂或泥等3套地层组成。对测区主干断裂——柳木高断裂南段的地质雷达探测表明,断裂带表现为近地表发散向下汇聚的正花状结构,这与探槽揭露的特征一致,表明地质雷达探测可以准确标定隐伏断层平面位置与垂向精细结构。本次宁夏地质填图证实,地质雷达技术是浅覆盖活动构造区进行隐伏断裂调查和第四纪地层层序划分的可行、高效、便捷的技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