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刘景波  吴颖  国联杰 《科学通报》1997,42(23):2531-2534
榴辉岩与其围岩片麻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争论焦点是榴辉岩和围岩片麻岩类是否经受了同样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这一争论同样也反映在苏鲁-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从部分围岩片麻岩中找到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认为榴辉岩类和它们的围岩片麻岩有同变质的历史,部分找不到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的片麻岩被认为是强烈退变质改造的结果;另一种看法认为榴辉岩有两种围岩片麻岩,一类围岩与榴辉岩有同变质的历史,该类围岩片麻岩紧密共生在榴辉岩周围或与榴辉岩互层产出,它们同榴辉岩一起以构造方式混杂在另一类相对低压的片麻岩中。很明显,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榴辉岩与其围岩片麻岩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超高压带片麻岩锆石中柯石英包裹体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刘景波  叶凯  从柏林  范宏瑞 《科学通报》2001,46(13):1124-1127
利用显微Raman光谱,辨认了大别山超高压带片麻岩锆石中的矿物包裹体。作为锆石中包裹体,柯石英出现在所有类型的片麻岩中,其他重要的包裹体矿物还有硬玉、绿辉石、文石、重晶石和硬石膏等。这些发现表明:(1)榴辉岩与围岩片麻岩有同变质历史;(2)与柯石英共生的重晶石和硬石膏指示出高压过程中有含SO4^2-流体参与。  相似文献   

3.
北大别片麻岩的多阶段演化: 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智  高天山  陈江峰 《科学通报》2004,49(16):1653-1659
片麻岩是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广泛发育的一种岩石类型, 其中部分与榴辉岩共生的片麻岩同样经历了三叠纪超高压变质作用. 尽管部分片麻岩在白垩纪受到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加热再变质, 但是不清楚这部分片麻岩是否同样受到过三叠纪变质作用的影响. 本文报道了北大别超高压榴辉岩围岩片麻岩中锆石SHRIMP法U-Pb定年结果. 数据显示, 该片麻岩原岩形成时代是新元古代(746±31 Ma), 与大别山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一致. U和Th含量不同的增生锆石分别给出三叠纪(212±21 Ma)和白垩纪(120±11 Ma)的谐和年龄. 它们的Th/U比值均<0.1, 因此锆石的两期增生均是流体作用造成的.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北大别片麻岩既参与了三叠纪的大陆板块俯冲和折返, 也受到白垩纪岩浆事件的改造, 这为理解整个大别造山带中片麻岩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年龄依据.  相似文献   

4.
叶凯 《科学通报》1995,40(8):730-730
在大别山-(江)苏-鲁(山东)超高压变质带中,发育有大量榴辉岩、超基性岩、大理岩和变质泥质岩等高压岩块.近几年来,在这些高压岩石中相继发现了柯石英和金刚石.最近我们在位于(江)苏-鲁(山东)超高压变质带东北端的荣城滕家集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超高压变质岩,它们与榴辉岩具有类似的产出特征.两个样品的全岩化学成分(分析如表1).  相似文献   

5.
赵大升 《科学通报》1993,38(17):1581-1581
大别山—苏北—胶东变质带中有许多的超镁铁质岩与榴辉岩或柯石英榴辉岩相伴产出.刘若新等、从柏林等和马宝林等已论证了该变质带是一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一些研究者(如袁启林、韩宗珠、徐贵忠、叶德隆等、杨建军嘲、樊祺诚等、叶凯)从不同侧面对该带内部分超镁铁质岩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形成的P-T条件及成因等方面进行过论述,但对其是否也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岩石学依据方面则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阿尔金发现超高压(>3.8 GPa)石榴二辉橄榄岩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阿尔金含菱镁矿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呈透镜体状与石榴石辉石岩和含榴长英质片麻岩伴生,一起出露在江格萨依东约100多公里处的元古界片麻岩中,它与西段江格萨依一带的榴辉岩共同构成阿尔金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岩相学研究揭示该岩石经历了复杂多阶段的变质演化,其中峰期变质矿物组合是由粗粒 Grt+Ol+Opx+Cpx±Mgs组成,该期Opx的 Al2O3含量很低(0.30%~0.66%),估算的P-T条件为 3.8~5.1GPa和880~970℃.同时,考虑该期石榴石含有单斜辉石和金红石的棒状出熔物以及菱镁矿的外围分布有由白云石和斜方辉石构成的反应关系,表明该岩石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综合区域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化学资料,进一步结合柴北缘地区榴辉岩和片麻岩锆石中柯石英包体的发现,证实中国西北部存在一条被中-新生代阿尔金走滑断裂截切错移的巨型超高压变质岩带.  相似文献   

7.
华北古陆块北缘中段发现晚古生代退变榴辉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华北古陆块北缘中段的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于古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 峰值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等, 形成温度约680~730℃, 压力大于1.40~1.50 GPa. 早期的麻粒岩相退变质表现为绿辉石被钠质透辉石和斜长石的蠕虫状后生合晶所取代; 晚期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以角闪石和斜长石的次变边和后生合晶以及保留辉石假象角闪石的存在为特征. 该退变榴辉岩的原岩为洋壳成因的拉斑玄武岩, 形成时代可能为438±11 Ma, 榴辉岩相变质时代为325±4 Ma, 极有可能是古亚洲洋洋壳发生榴辉岩相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它的发现对于探讨该地区的构造属性和演化以及古亚洲洋与华北古陆块的构造历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移之 《科学通报》1992,37(23):2169-2169
胶南隆起在构造上属秦岭-大别山带的东延部分,只是由于郯卢断裂将其向北错移了500km。发育在大别山及苏北-胶南隆起的榴辉岩带是华北与扬子陆块碰撞有关的高压变质带。由于它的重要构造意义及超高压矿物,柯石英和金刚石的发现而引起广泛重视。确定该榴辉岩带的形成时代及成因对研究中国东部两大陆块碰撞历史及榴辉岩形成、析返机制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汤加富 《科学通报》2001,46(17):1495-1495
《科学通报》编辑部:《科学通报》1999年第14期发表了翟明国等人《关于在大别山超高压带内发现浅变质岩片的讨论》一文(以下简称《讨论》), 对我们《大别山榴辉岩带浅变质火山-碎屑岩层组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等文质疑. 《讨论》认为我们报道的“浅变质岩片”是一套强烈变形、细粒化和构造重结晶的糜棱岩, 其原岩主要为超高压带内常见的区域花岗片麻岩以及榴辉岩和大理岩, 具韵律条带的浅变质岩是超糜棱岩化形成的岩石, 等等. 由于在浅变质岩中有脉状榴辉岩的产出, 两者又在变质程度上相左, 高天山等人提出该榴辉岩可能系地幔岩浆成因. 《…  相似文献   

10.
陈丹玲  刘良  孙勇  张安达  柳小明  罗金海 《科学通报》2004,49(18):1901-1908
对北秦岭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中的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 结果表明, 这些锆石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 核部主体由扇形或面形分带区域组成, 局部显弱分带或云雾状结构, 具低的Th, U, REE, HREE含量和低的Th/U与较高的(Nd/Yb)N比值, 显示了与石榴石平衡生长的锆石的稀土配分型式, 应属变质成因; 核部的外围存在一窄的亮色环边, 与核部界线呈浑圆状或港湾状, 为后期退变质影响的结果. 对11粒锆石核部区域的24次U-Pb同位素分析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85±3.3 Ma, 代表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变质年龄. 该年龄值与秦岭岩群北侧的超高压榴辉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的变质年龄值(507±37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表明在北秦岭秦岭岩群南北两侧存在同时代的两条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 初步认为这两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形成, 可能分别对应于早古生代时期秦岭古洋盆和二郎坪洋盆俯冲消减引发的微陆块之间或微陆块与岛弧地体之间陆壳双向深俯冲碰撞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若新 《科学通报》1995,40(14):1304-1304
1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碧溪岭石榴石橄榄岩-榴辉岩体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含柯石英榴辉岩或含微粒金刚石榴辉岩体中最大者,其面积略大于1km~2,平面略呈浑圆状.岩体与大别群花岗质片麻岩构造接触,其间可见宽十余米的糜棱岩带.糜棱岩中钾长石的多重扩散域构造-热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是在165Ma时经快速抬升进入到相当于350℃左右的地壳水平,直到102~97Ma时又一次抬升定位于现今的位置.碧溪岭岩体是一个以榴辉岩为主(占90%以上)的镁铁-超镁铁岩体,超镁铁岩类包括有石榴石橄榄岩、石榴石橄榄二辉岩,榴辉岩可分出石英榴辉岩(包括蓝晶石榴辉岩)、铁钛榴辉岩、高镁榴辉岩(包括斜方辉石榴辉岩)三类,而以石英榴辉岩占优势.在剖面上,石英榴辉岩与高镁榴辉岩或铁钛榴辉岩可以呈互层出现.榴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南麓含柯石英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李曙光 《科学通报》1992,37(4):346-346
在大别山带及其东延部分(苏北-胶南隆起)发育一条榴辉岩带,它是华北与扬子陆块在这里碰撞产生高压变质作用的有力证据。最近,人们在一部分榴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它以包裹体形式存在于石榴石和绿辉石矿物晶体中。这是继挪威、西阿尔卑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柯石英的造山带,因而引起了广泛重视。含柯石英榴辉岩均分布在该造山带南翼(岳西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与榴辉岩共生大理岩的碳同位素异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永飞  傅斌  龚冰  肖益林  李一良 《科学通报》1997,42(21):2316-2320
大量的构造地质和岩石学研究揭示,大别山存在超高压变质岩石单元,主要由长英质片麻岩以及少量榴辉岩和大理岩透镜体或条带组成,伴生有极少量的超镁铁岩和石英片岩。大别山变质杂岩已经成为扬子板块与中朝板块之间陆-陆碰撞缝合带的标志。榴辉岩中柯石英和金刚石的发现大大促进了对超高压变质作用及板块俯冲至地幔深度的地球动力学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河南桐柏地区榴辉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魏其景  吴玉新  倪云燕  陈斌  王式光 《科学通报》1999,44(17):1882-1885
首次在河南桐柏地区发现了榴辉岩及相应的高压变质带 .榴辉岩和可能由榴辉岩退变形成的石榴角闪岩呈透镜状产于云母片岩中 .新鲜的榴辉岩由石榴石、绿辉石、石英、金红石、多硅白云母、冻蓝闪石等组成 .石榴石的成分特点和有关的地质温压计表明它们属于低温榴辉岩 .云母片岩由多硅白云母、石英、石榴石和金红石等组成 ,也为高压组合 .榴辉岩及有关高压变质带的时代可能为早古生代 ,与大别印支期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不同 .  相似文献   

15.
分布于皖北和苏北徐淮地区的早侏罗世侵入杂岩体主要由二长闪长斑岩组成,其形成时代为191Ma,岩体中含有大量的榴辉岩类包体,主要由榴辉岩和石榴辉石岩组成,它们经历了榴辉岩相高压变质和角闪岩相退化变质两个阶段。包体榴辉岩中的石榴石以铁铝榴石为主;单斜辉石主要是绿辉石和普通辉石。矿物组合及温度和压力计算结果表明,该类包体榴辉岩相变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大于1.2-1.5GPa和709-861℃;角闪岩相退化变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0.70-1.03GPa和666-738℃,该类高压捕虏体的发现不仅对了解华北陆台南缘深部陆壳的物质组成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能对认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俯冲-碰撞-折返演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旭平  李一良  舒桂明 《科学通报》2005,50(10):1000-1006
高压-超高压变质榴辉岩中石英脉的产出反映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流动, 但是对成脉过程的温压条件常常缺乏岩石学制约. 对大别造山带黄镇地区低温榴辉岩及其中蓝晶石-石英脉的岩石学研究表明, 脉中呈柱状形态的蓝晶石-黝帘石-石英集合体是硬柱石分解后的假象. 柯石英假象也首次在该地区榴辉岩的石榴石中发现, 证明这些低温榴辉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 热力学温压条件计算表明, 该榴辉岩经历的峰期变质条件为670℃/3.3 GPa, 已达到石墨向金刚石转化的边界. 石英脉中的石英晶体不见波状消光、折曲和碎裂现象, 也没有发现柯石英假象; 根据石英脉中矿物共生组合进行热力学平衡计算得到的成脉温压条件与寄主榴辉岩一样, 明显高于板块俯冲进变质过程中硬柱石分解曲线. 这些观察证明, 石英脉形成于峰期超高压变质之后的板块折返过程中. 因此, 硬柱石分解为蓝晶 石-黝帘石-石英并释放水的反应是在峰期变质之后的折返过程中发生的. 这表明陆壳深俯冲时不仅能够将含水矿物如硬柱石中的水带到地幔深处, 而且可以在折返时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7.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的差异性折返: 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南部和北部经历了具有明显不同的折返过程, 主要表现为在北部榴辉岩中有麻粒岩相叠加变质作用.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苏鲁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矿物及脉石英中存在有五种类型包裹体: 在超高压-高压榴辉岩相条件下捕获的A型N2±CO2包裹体; 在榴辉岩发生麻粒岩相叠加变质作用期间被捕获的B型纯CO2液相包裹体; 在高压榴辉岩重结晶阶段被捕获的C型CO2-H2O包裹体和D型高盐度水溶液包裹体; 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中最晚(角闪岩相退变质甚至更晚)阶段捕获的E型低盐度水溶液包裹体. 石榴石中密集分布的B型高密度CO2流体的发现为本区榴辉岩相岩石遭受了麻粒岩相叠加提供了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18.
荣城榴辉岩的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荣城3类经历过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具有明显不同的氧同位素组成. 产于区域片麻岩和超镁铁岩中的榴辉岩具有通常榴辉岩的氧同位素组成, 而产于大理岩中的榴辉岩特别富集18O. 各类榴辉岩的石英-石榴石氧同位素温度大体指示榴辉岩的形成温度, 由此估计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温度平均略高于800℃, 与其他地质温度计估计的温度基本一致. 荣城杨官屯大理岩中榴辉岩包体的δ18O值远比大别山和苏鲁地体其他地区的榴辉岩(包括大理岩中的榴辉岩包体)都高. 矿物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荣城的榴辉岩形成温度总体上高于大别山和苏鲁西南部地区, 而不同矿物对估计的同位素温度数据分散反映该地区超高压榴辉岩抬升期间普遍遭受过叠加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祁连和北阿尔金含硬柱石榴辉岩:冷洋壳俯冲作用的证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建新  孟繁聪 《科学通报》2006,51(14):1683-1688
通过大量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 在北祁连和北阿尔金高压低温变质带中发现有含硬柱石的榴辉岩. 硬柱石包裹在石榴子石中, 并与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共生. 应用Grt-Omp-Phe矿物压力计和Grt-Omp矿物温度计, 获得北祁连榴辉岩中含硬柱石共生组合的变质条件为420~510℃和2.1~2.4 GPa, 估算的温压条件处于硬柱石榴辉岩相稳定区域, 据此推断榴辉岩形成的地温梯度为6~8℃/km, 属于典型冷洋壳俯冲带变质产物. 北祁连和北阿尔金均产出含硬柱石的榴辉岩, 进一步证明了北阿尔金高压/低温变质带可能是北祁连高压/低温变质带的西延部分.  相似文献   

20.
李曙光 《科学通报》1993,38(19):1773-1773
已有研究表明,苏鲁地体是扬子与华北陆-陆碰撞造山带的一部分(东段)。其主要变质岩系,胶南群,是扬子陆块北缘俯冲陆壳的基底。在已有的文献中,人们均将胶南群划为早、中元古代(>18亿年)地体。组成胶南群的主要岩石是长英质片麻岩。在它中间包含有少量斜长角闪岩、大理岩、超镁铁岩和榴辉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