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58岁,咳嗽、胸闷、气急3周、短暂晕厥两次,1991年1月7日入院。高血压十余年,劳累性胸骨后疼痛三年。体检:T38.7℃,BP16/10kPa,两肺散在干湿罗音,心率90次/分,早搏5~6次/分,肝肋下1cm。心电图示陈旧前侧壁心肌梗塞,频发室早。X 线胸片示两中下肺纹理增多增粗,伴小片状模糊阴影,左心室增大。诊断:陈旧性前侧壁心肌梗塞,心功能Ⅲ级,肺部感染。住院次日曾突然意识丧失,2分钟后自行苏醒,当时心电图示短阵室速。住院3天后室早消失,一周后肺罗音消散,心衰控制。住院第17天,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行踏车核素心肌显像,当运动进行至1分30秒时,监护心电导联示ST 段压低0.2mV。之后,突然出现室速,静注利多卡因无效,约经2分钟转为室扑-室颤。患者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部位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破碎QRS波患者与室性心律失常以及碎裂QRS时限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联系。方法将近几年来的1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伴随破碎QRS波(fQRS)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统计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关联情况。结果将两组的室性心律失常、>720个/天、多形性室性期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35级发生率等数据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QRS波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作为高危心肌梗死患者预警的重要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3.
贾耀文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091-3092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对经过该院治疗的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心病患者具有显著胸闷、心悸、心绞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界向左或向左下或向两侧扩大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呈显著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持续缺血性ST-T改变等临床特征。40例患者均未出现漏诊,但误诊8例,误诊率为20.0%(8/40),误诊为单纯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3例,肺源性心脏病伴高血压心脏病4例,其他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提高对肺源性心脏病伴冠心病的认识包括其临床诊断、误诊原因等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做好治疗和预访工作,可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心脏性猝死较常见,但动态心电图记录猝死全过程则报告较少,现将我院1例经治疗的报告如下。 患者 男,74岁,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近3天轻微活动即引起胸骨后疼痛,持续5~10分,并向左肩及背部放射,伴出汗,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后缓解,收住院诊治。查体:血压13.38.6kPa(100/65mmHg),神志清楚,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青。心脏向左下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余无阳性体征。12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初步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Ⅲ级。入院后经…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J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心电图有 J波的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 2例 ,心电图有 J波者 5 0例为研究组 ,心电图无 J波者 5 2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临床情况。结果 心电图有 J波组比心电图无 J波组发生胸闷 ( 3 0 /5 0∶ 2 0 /5 2 ,P<0 .0 5 )、前壁心肌梗死 ( 2 8/5 0∶ 18/5 2 ,P<0 .0 5 )、合并糖尿病 ( 14/5 0∶ 4/5 2 ,P<0 .0 5 )、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生舒张功能减低 ( 2 4/5 0∶ 14/5 2 ,P<0 .0 5 )、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心动过速 ( 11/5 0∶ 1/5 1,P<0 .0 5 )者多。结论 心电图有 J波者比心电图无 J波者临床情况差 ,易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80岁,因"间断心慌,胸闷2年,加重3h"入院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检:T 36.2℃,P 90次/min,R 20次/min,BP 114/67 mmHg,精神欠佳,双肺呼吸音粗糙。胸片报告示:两下肺肺炎。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陈旧性下壁、前间壁心梗;③心肌缺血型改变;④完全性右半  相似文献   

7.
我们分析了100例在常成人和30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VE导联的心电图,旨在探讨两组人群VE导联的心电图特征,以及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女 ,62岁。因反复咳、痰、喘 15年 ,加重伴胸闷、气憋 1周以“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肺气肿、肺心病”收住。既往无传染病及神经精神病史。对青霉素过敏。体检 :T3 7 8℃ ,P 110次 /min ,R 2 6次 /min。神清 ,步入病房。颈软无抵抗 ,桶状胸 ,肋间隙增宽。叩诊过清音 ,双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及哮鸣音 ,以左肺为著。心浊音界扩大 ,心音低钝。腹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 :WBC 12 8× 10 9/L ,N 0 88,L 0 12。X线检查 :两肺野纹理粗重、紊乱 ,两肺下野可见密度增高且均匀阴影。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 (114次 /min) ,…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61岁.因发作性晕厥7年、加重伴胸闷20天入院.7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生晕厥,意识丧失,持续约1分钟,此后晕厥及头晕间断发作,多无明显诱因及先兆.入院前20天活动时出现胸闷,随即发生晕厥,意识丧失,摔倒在地,于单位医院就诊.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给予胺碘酮静脉推注及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再次做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0.
[病例]男,61岁.因发作性晕厥7年、加重伴胸闷20天入院.7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生晕厥,意识丧失,持续约1分钟,此后晕厥及头晕间断发作,多无明显诱因及先兆.入院前20天活动时出现胸闷,随即发生晕厥,意识丧失,摔倒在地,于单位医院就诊.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给予胺碘酮静脉推注及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再次做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180例AMI患者心电图的QTd,对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AMI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88.64±25.46)ms,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58.28±11.46)ms明显延长(P〈0.01)。结论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QTd增大有关,Q-Td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58岁,9年前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无胸痛,心电图提示Ⅲ、aVF、V1、V2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而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服用复方丹参片、冠心苏合胶囊等药后症状好转.9年来一直按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及前壁心肌梗塞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半年来心悸、胸闷加重伴双下肢浮肿,查血压62/45 mm Hg,唇无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见异常,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律齐,P2>A2,心尖部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肝脾未及,心电图示P波规律,QRS波:Ⅲ、V1、V2呈QS型,aVF呈qR型,ST段:Ⅰ、aVL,V5、V6呈水平型压低0.05~0.1 mV,T波:Ⅲ、aVF、V2直立,V1呈负正双相.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30岁。主因饱餐及饮酒后突然出现持续性胸闷痛伴大汗、恶心及呕吐 4h而急诊入院。心电图示急性下壁、正后壁、右心室心肌梗死。但心肌酶未升高。即给予硝酸甘油、消心痛、肝素等治疗后胸痛有所缓解。入院后 2h肌酸激酶 MB开始升高 ,至入院后 6h达高峰 ,同时心电图在Ⅱ、Ⅲ、aVF、V7、V8、V9导联开始出现病理性Q波 ,胸前V4~V6 导联的ST段抬高 ,并有血压进行性降低 (最低达 5 0 30mmHg) ,但患者双肺无干湿性口罗音。此时给予扩容、升压药物维持并应用尿激酶 15 0万U静脉内溶栓等抢救措施。溶栓作者单位 :0 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梗死周围阻滞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总结 12 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院病例 ,根据心电图分为梗死周围阻滞组 (4 1例 )与无梗死周围阻滞组 (83例 ) ,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周围阻滞发生率为 33.1% ,梗死周围阻滞组室性心律发生率为 4 3.9% ,较无梗死周围阻滞组 19.3%高 (P<0 .0 0 1)。结论 心电图存在梗死周围阻滞可作为鉴别梗死后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标志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有梗死周围阻滞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高 ,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高频心电图作为一项无创伤性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由心肌缺血等因素所引起的心肌损害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当心肌表现为缺血、坏死、纤维化时,高频心电图上可以出现切迹、扭结。我们对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这方面的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55~76 y。其中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史者25例,下壁心肌梗死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下壁+前侧壁心肌梗死5例,无急性心肌梗死史但心电图上有明显的Q波或QS波者5例。受检者取仰卧位,先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27岁,1982年3月29日就诊。患者素健。就诊前三天,因着凉后流鼻涕、咳嗽,伴心悸,胸闷。体检:T36.7℃。BP120/76mmHg。肺(-),心无杂音,心律不齐。胸透心肺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窦房文氏传导(附图)。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应用克感敏、四环素等治疗,第三天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心电图分析:窦性心律,心房(室)率平均70次/分。P—R 间期0.12秒,QRS0.07秒,Q—T0.34秒,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39岁。以反复心悸伴头晕 ,胸闷 9年 ,晕厥 3次为主诉 ,于 2 0 0 1年 3月 11日入院。入院前 7小时休息时突发心悸 ,头晕 ,胸闷 ,Bp11.33/6 k Pa,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经可达龙治疗后转为窦律 ,血压升至 12 5 /85 mm Hg,收住入院。家族中其父亲有突发心悸及晕厥病史。入院查体除心音低钝外 ,未发现其它阳性体征。Holter示窦性心动过缓 ,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 ,有时成对或二联律出现。心脏彩超示右室及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大 ,右室部分游离壁及右室流出道右室壁菲薄 ,该部分室壁无运动 ,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主干扩张显著。心脏MR示心…  相似文献   

18.
林琳  高崇德等 《云南医药》2001,22(3):253-254
患者女性 ,17岁 ,出生后即发现心脏杂音 ,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胸闷、心悸、气促 ,尤以活动后明显 ,无蹲踞现象。查体 :血压 13 3/9 33kPa( 10 0 /70mmHg) ,P 84次 /分 ,R 18次 /分 ,T 37℃ ,神清 ,发育正常 ,皮肤无紫绀 ,心前区无隆起 ,胸骨左缘第二、三助间可扪及震颤 ,并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 ,较粗糙 ,三尖瓣区可闻及Ⅲ~Ⅳ级全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心电轴右偏 115°。X线检查示肺血不多 ,右心房室增大 ,诊断 :房间隔缺损可能。临床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可能。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房室增大 ,右室壁增厚( 8mm) ,…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性 ,34岁 ,入院时主诉“心慌、胸闷 1年 ,加重 1周”收住入院 ,体检 :P 98次 /min ,BP 14 2 / 10kPa ,听诊 :心律不齐。胸透 :心肺未见异常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不齐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窦室夺获。入院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平卧位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 ,R2 ,10 -15之前有明显的窦性P波 ,P -R间期 0 16S ,P -P间期规整。R5-R7为连续出现的室性QRS波群 ,时限≥ 0 12S ,频率 75次 /min ,R2 ~R4的QRS波时限分别为 0 0 8S、0 10S、0 11S ,形态介于窦性与室性之间 ,其前有…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6,(6):1411-1413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内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治疗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为47.50%(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为显著,优于利多卡因,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