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西安某地铁上盖项目为工程背景,对高烈度地区采用下部框架+隔震层+上部剪力墙体系的地铁上盖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介绍.本项目主体结构存在大底盘多塔、刚度突变、扭转不规则、承载力突变等多项超限;同时存在首层为软弱层和薄弱层、隔震层下一层框架刚度难以满足对隔震层上一层剪力墙结构的嵌固要求、楼面超长、裙房框架和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要求高等众多设计难点.针对以上结构超限项和设计难点,在合理调整结构体系、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减小上部结构地震作用的基础上,对盖上盖下各部分结构构件进行抗震性能化包络设计,并结合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评价.结果 表明,在高烈度地区应用上述结构体系的地铁上盖项目技术可行,采用隔震技术结合构件性能化设计等技术措施可有效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16号线北安河车辆段综合利用项目,既有运行地铁停车库、检修库上盖二次开发装配式住宅群体建筑,通过设置隔震转换层,将地铁大库结构与上部住宅结构有机结合,提高上盖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居住的舒适度。本工程创新采用隔震转换型钢混凝土梁替代隔震上柱墩,可降低隔震转换层高度与重量,满足地铁上盖既有结构限载要求,为开发更多标准住宅楼层创造条件。通过对该工程隔震转换层施工总结,丰富地铁上盖工程开发的技术体系,为后续地铁结构的开发利用提供工程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烈度抗震设防区装配式建筑的抗震安全性至关重要。叠合(组合)装配式建筑体系集合PC、钢结构及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通过合理组合应用、现场叠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在装配式建筑发展阶段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质量可控的装配式体系.  相似文献   

4.
某高层剪力墙住宅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江苏省宿迁市,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由于我国规范对地震高烈度区建造高层隔震建筑还没有明确的设计依据。文中将组合隔震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建筑的基础隔震设计中。为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隔震层采用了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组合隔震形式。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两种隔震支座充分发挥了其隔震性能,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并且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海南大厦主楼为位于高烈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g)的复杂超限超高层建筑,主楼高为198.6m,地下4层,地上46层,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柱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着重介绍了该工程的工程特点,方案阶段的结构体系选型比选过程。通过大量的分析计算,综合比较了各种结构体系下结构受力性能与经济性,为在高烈度区建设超高层建筑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某办公楼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江苏省宿迁市,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由于我国规范对地震高烈度区建造高层隔震建筑还没有明确的设计依据,文中将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建筑的基础隔震设计中。为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隔震层采用了组合隔震形式,由纯天然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组成。分析表明,各类隔震器充分发挥了其设计性能,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了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杜东升  王曙光  刘伟庆 《特种结构》2009,26(4):11-15,39
皇冠国际公寓楼建筑总高度72.90m,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宿迁市,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对其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由于我国规范对地震高烈度区建造高层隔震建筑还没有明确的设计依据,本文将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建筑的基础隔震设计中。为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隔震层采用了组合隔震形式,由纯天然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组成。分析研究表明,组合隔震层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了明显的降低,各项性能目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隔震结构地震反应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带有隔震层的装配式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空间有限元模型,对青岛某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进行隔震设计的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用SAP2000对该带有隔震层的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响应,与没建立隔震层结构进行层间剪力和剪力比对比分析,并验算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得出非隔震与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比范围为2.01~7.45。根据现行抗震规范要求,带有隔震层的装配式结构即使在8度设防烈度下,仍然具有将近2倍的安全储备,隔震技术对于装配式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  相似文献   

9.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T2航站楼场地设防烈度为8度(0.30g),属于高烈度区,同时建筑功能决定其属于人流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项目首次采用跨层设置隔震层的隔震方案,隔震层采用普通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及弹性滑板支座组合,通过隔震相关的计算分析及验算,设防地震作用时隔震后上部结构楼层剪力及楼层加速度降低至非隔震时的35%以下,达到隔震层上部的混凝土框架及屋盖钢结构支承结构满足降低设防烈度一度设计的相关要求。同时对跨层位置的竖向构件进行罕遇地震的变形及承载力验算,确保竖向构件满足抗剪弹性、抗弯不屈服的承载力要求,确保跨层隔震的隔震效果及相关构件的性能满足设计预期。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中为了满足不同结构体系间的转换往往会采用厚板转换形式,以一高烈度区某厚板转换层作为隔震层的工程实例,设计并分析隔震建筑结构各部分的抗震性能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建筑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隔震建筑延长了结构周期,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从而优化了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高风压、高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时存在隔震层抗风需求与减震效果难以协调的问题,且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过大需进行限制,为此,提出在隔震层中增设变性能黏滞阻尼器形成组合隔震体系,利用变性能黏滞阻尼器的分段式性能分别控制风、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介绍了变性能黏滞阻尼器隔震体系的构造、作用机理、设计流程,并以某29层框剪结构为例进行了隔震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变性能黏滞阻尼器隔震体系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隔震层限位效果,能够同时兼顾高层隔震结构抗风与减震需求,在高风压、高烈度地区的高层隔震建筑中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烈度区项目隔震层中黏滞阻尼器及隔震橡胶支座的组合设计思路,通过调节黏滞阻尼器及隔震支座力学参数的选取,以某9度区高层剪力墙结构为例,对主体结构进行了敏感度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高烈度区项目在隔震层中增设黏滞阻尼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的拉应力,同时减小隔震支座位移量,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为高烈度区高层剪力墙结构提供经济可行的隔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建设高度,对车辆段及其上盖结构体系进行了研究。对多个案例的计算及分析表明:采用柱端加腋可改善车辆段厂房的抗侧刚度;利用层间隔震技术可解决楼层刚度突变;采用全框支转换结构性能化设计、隔震框支剪力墙结构性能化设计等方法可实现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高度提升。另外证明了在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条件下,不需要刻意增加基础埋深。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大型房地产开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形式已被广泛认可与应用,考虑到地铁车辆基地的重要性,将层间隔震技术应用到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设计中,成为提高结构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为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采用ETABS对某具体工程进行了隔震计算,得到隔震支座拉应力、隔震层以上楼层的最小剪重比及抗倾覆力矩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证明结构方案合理,隔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适应国家推广绿色建材、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政策要求,通过国内外城镇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建设的对比,介绍了除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以外的另一种新的装配式建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装配式建筑。重点介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优势及实现这种体系的关键技术,旨在开展互动,开拓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大型房地产开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形式已被广泛认可与应用,考虑到地铁车辆基地的重要性,将层间隔震技术应用到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设计中,成为提高结构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为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采用ETABS对某具体工程进行了隔震计算,得到隔震支座拉应力、隔震层以上楼层的最小剪重比及抗倾覆力矩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证明结构方案合理,隔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建筑产业工业化的发展,中铁四局集团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充分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了一套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产业化程度高的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造体系。文章依托钢结构公司三层装配式钢框架结构的实验楼为背景,就该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结构、建造体系及经济构成进行阐述,为同类型工程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铁16号线北安河车辆段综合利用项目是地铁上盖区装配式建筑群体项目。地铁上盖区的综合开发运用,改变了建筑业对土地的运用理念,对“节地”有前瞻性,装配式工程的推动,对地铁上盖住宅工程有促进意义。促使将大面积地铁上盖场地有效利用,项目具有较好的绿色建造设计理念。前期即对项目进行周全的绿色建造施工策划,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绿色建造施工的管理,全面提高该项目的绿色建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疆高烈度地区隔震、减震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设防烈度8度的某中学教学楼结构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属于乙类建筑。今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在结构基础设置带有铅芯叠层橡胶支座的隔震层,经对其进行分析,表明进行隔震设计能够明显延长结构基本周期,可有效降低地震作用,使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级,能实现在中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阶段,罕遇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20.
西南林业大学教学综合楼隔震设计为高层框架隔震结构,上部存在3项一般不规则项及楼板超长的情况,属一般不规则超限。经过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良好,变形能力及承载力均满足要求;在设防烈度地震(中震)下,关键部分如大洞口周围、两端跨层框架柱承载力能满足性能目标要求;在罕遇地震(大震)下,隔震层的支墩及以下结构满足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1]规定的承载力要求;建筑平面超长所导致的隔震垫水平变位能控制在合理范围,不影响隔震垫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