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不明生物体”表层、内层结构和分离培养的观察,物体表层有多种粘菌子实体;其内部结构无明显的细胞界限,流动的原生质内含有大颗粒和小颗粒。经过分离培养,证实原生质内的大颗粒为酵母菌和霉菌的孢子,小颗粒是原生质的颗粒物质夹杂少量细菌细胞。水琼脂和W_2A琼脂载片培养,可形成大量变形体;并可见其伸出伪足摄食其它微生物颗粒的习性。变形体有趋集作用,形成原质团。72h后原质团可变为不定形的多样自寺粘菌子实体;在合成培养液中,可观察到粘菌特有的具有两根鞭毛结构的游动胞。把游动胞移至固体基质上又可转变为粘变形体。故认为该生物体是以粘菌为主体的特大型罕见的粘菌复合体。  相似文献   

2.
利用GC-MS对团毛菌粘苗不同属种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同属种粘菌的子实体和原质团均含有同种化学成分,说明同属种内的特征性化学成分确实存在.不同属种粘菌检测到的化学成分有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粘菌的亲缘关系.可以作为粘菌系统分类研究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物培养、燕麦-琼脂培养技术及扫描电镜技术对灰团网菌的个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完成了从孢子到孢子的生活史.结果表明:灰团网菌生活史包括单核的黏变形体或游动胞、多核的营养体原质团以及孢子形成阶段.孢子球形,表面具疣突;孢子萌发为孔式,一个孢子可释放一个黏变形体.黏变形体常行变形运动,在有水的条件下,可转变为游动胞并具有游动的特性.合子形成原质团.成熟原质团白色,类型为显型,具有扇形网络状菌脉.琼脂培养基上获得的灰团网菌孢子与野生型相似,并具有可育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生物资源获取廉价酶源,并首次研制成功适用于多种经济红藻原生质体分离的新型混合酶─—活体生物酶混合液。酶解小石花莱Gelidiumdivaricatum3~3.5h可获得大量成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产率为2×10 ̄6个/克鲜藻;成活率为55~60%;分离细胞原生质浓厚。经培养可迅速分裂,并形成两类细胞团:多细胞团和愈伤组织状细胞团。文中对这两类细胞团的形成过程作了详细描述。并认为它们在现代化海藻生产中,可作为繁殖石花菜营养细胞的来源。新型混合酶的研制成功,为经济红藻的细胞分离与细胞培养开拓了宽阔的道路,对推进我国海藻生物工程的发展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燕麦-琼脂培养、基物培养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多头绒泡菌的个体发育过程,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完成了从孢子到孢子的生活史.结果表明,多头绒泡菌生活史包括单核的黏变形体或游动胞、多核的营养体原质团以及孢子的形成等阶段.孢子球形,表面具细小疣点;孢子萌发为裂式,释放黏变形体.原质团类型为显型;成熟原质团亮黄色,可形成多个孢囊.琼脂培养基上获得的多头绒泡菌孢子与野生型相似,并具有可育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使用新型混合酶,首次成功分离海萝原生质体的实验结果与培养结果。海萝(Gloilpeltisfurcata)酶解2.5~3h,获得大量成活原生质体。并观察到原生质体的自融。原生质体产率为3×10 ̄6/克鲜藻;成活率为65%。原生质浓厚的细胞经培养,可形成多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状细胞团,这与小石花菜细胞的培养结果,基本类同。新型混合酶价格低廉、制作简便;在使用上,还有促进细胞分裂、细胞团较长时间存活的优点。新型混合酶的研制和应用,对促进海藻生物工程的研究和海藻资源的开发,对推进21世纪海藻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香(LentinusedodesofGuandgdong)4产桃红平菇(Pleurotusrhodophyllus)为出发菌株,以它们的突变株为直接亲本,用溶壁酶Lywellzyme分离原生质体,用PEG作融合剂进行生质体融合,获得若干株融合体,其中有些融合体已形成子实体,融合体形成子实体的培养时间长(5-9个月)出菇温度广(13-30℃),形成的子实体有的象香菇,有的类似平菇;子实体产生的担孢  相似文献   

8.
单季戊四醇与双季戊四醇的分离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单季戊四醇(Pentarerythritol,以下简称PE),双季戊四醇(Dipentaerythritol,以下简称DPE)混合物的分离工艺,结果表明,在PE:DPE=1.2:1(mol:mol)的条件下,PE与DPE的分离率不仅与结晶温度有关,而且结晶时间也有很大影响,30℃时,分离率随结晶时间的变化出现了最佳值,而0℃时分离率在一段结晶时间内保持不变,为80%左右;在0℃,30℃时,分离率随结晶时间出现极小值和极大值,这种复杂的关系与PE和DPE之间形成的复合物的种类有关。研究还表明,在分离过程中,DPE的结晶颗粒也发生了变化,结晶时间短,颗粒小,时间延长,小颗粒和大颗粒并存。  相似文献   

9.
碳氮比(C/N)是指食用菌培养料中碳源和氨源适当浓度的比值。一般认为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期政氮比以30~40:1为佳。食用菌种类及培养材料不同,对碳氮比的要求也不同。如蘑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堆制原料时的碳氮比为对:1,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期的最适碳氛比为门:1;草菇的碳氛比为巩~觎:1;香菇木屑培养料为25:1、木材为2朋~6皿:1。实验表明,碳氛比值过大,食用菌很难形成菇蕾即不出菇;碳氛比值过小,虽能形成菇蕾,却往往在成熟前停止发育。因此,恰当的碳氛比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现以蘑菇堆料…  相似文献   

10.
用电子显微镜对杜仲叶脉韧皮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叶小脉韧皮部筛管分子比伴胞小;含胶细胞的细胞器退化消失,细胞腔内充满了橡胶颗粒;传递细胞的细胞壁向内形成乳突状突起,这种突起在细胞中的数量少,但特别大而长,这种特有的形态结构,可作为1种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红鳍东方Tun精子形态的超微结构:红鳍东方Tun表子分头部和尾部等两部分。头部似炮弹状,无顶体;核内有空隙,空隙中有或无少量电子致密小颗粒:细胞膜与核膜间的原生质有向外鼓起的单个小液泡;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由近端中心粒、中心粒间体和基体等组成。袖套位于核后端,内含7-8个环列的线粒体球。尾部近端部分鞭毛的一侧有小囊泡群聚的囊泡鞘;远核部部分有侧鳍;胞鞘和侧鳍与轴丝的中央微和同在“Y”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菌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处理法,首次较好地分离具活力的丝状蓝藻的原生质球。通过再生培养,跟踪显微观察了原生质球的再生过程,并且获得了再生藻株。为丝状蓝藻的转基因工作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受体细胞。  相似文献   

13.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的二塑性,菌丝体(M)和单细胞酵母(Y)形态差异很大,M是长管状多,细胞 相连,Y则是球形的单个细胞,内部结构上也体现了与其形态的相适应性,M菌丝顶端大的液泡为菌丝的延伸提供压力,但当顶端生长芽管时,大液泡会分裂成小液泡,部分小液泡进入芽管;菌丝顶端和侧面的泡囊,与其顶端生长和侧枝发生有关,单细胞酵母中,靠近母细胞和子细胞相连的部位,有些囊泡和颗粒物质,可能与细胞的新壁形成和分开有关。  相似文献   

14.
芥菜(Brassica junceaL.)小孢子胚发生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芥菜(BrozvleajunceaL.)的7种基因型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试验.从供体母株取2~41mm长的花蕾.分离小孢子并将其置于NLN-82液体培养基中薄层培养.先在33℃,后移到25℃继续暗培养,3周后统计形成的球形期至子叶期胚.将成熟的小孢子胚转移到无激索MS琼脂培养基直接或经二次分化得到小孢子植株.7种基因型均观察到细胞分裂,6种基因型获得了小孢子旺,3种基因型得到了再生植株.各基因型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差异根大;产量最高的“成都大头菜”,平均每蕾小孢子胚产量为10.O个.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素对猪苓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分离的猪苓菌丝体,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获得了分化的小子实体,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温差的变温处理和暗培养适于猪苓子实体原基的形成;短时低温处理可能有利于诱导其菌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COREX-3000预还原竖炉内的煤气流分布直接影响着煤气利用率、直接还原铁的金属化率和炉料顺行,而炉顶布料制度是调节煤气流分布的主要手段.基于离散颗粒动力学原理,建立COREX-3000竖炉布料的DEM数值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并对布料过程中的颗粒速度变化和颗粒分布情况,以及形成料堆的料面形状和料堆结构进行了颗粒尺度的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混装布料时,粒径小、密度大的矿物颗粒易于穿过表层的大粒径、密度小的燃料颗粒层,从而表现出在料堆的表层大颗粒富集.  相似文献   

17.
坛紫菜的细胞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坛紫菜离体单细胞的培养结果.实验表明,单离细胞能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良好地存活、分裂和再生.正常的体细胞能再生为正常苗、畸形苗、壳孢子以及较多的细胞团等;固体培养下有些细胞团能长成类愈伤组织;一些单离细胞能直接成为壳孢子囊枝;成熟的细胞团和类愈伤组织还能释放出小孢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受到边界振动的粒径呈幂律分布的颗粒气体中的颗粒分离行为特性.研究发现当系统受到振动时,模拟区域出现温度梯度,系统出现颗粒分离现象,所有的颗粒都会朝着温度低的区域移动,且大颗粒比小颗粒更趋向于聚集在低温区域;系统大颗粒和小颗粒间的粒径差越大,系统的颗粒分离行为越显著.同时,系统的子区域中的局域粒径分布函数仍然为幂律分布.  相似文献   

19.
用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 Mill)成苗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2,4-D和KT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对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发生过程中外部形态和组织细胞学结构进行了 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叶柄组织发化的起始部位在维管束的维管束鞘细胞,启动时间是培养后2d;叶柄外植体培养至20d左右,愈伤组织呈松散透明状态,胚性细胞出现,标志着进入胚性愈伤组织阶段,胚性细胞多发生在所形成的愈伤组织的表层或近表层细胞,细胞大而壁薄,与非胚性细胞联系疏松,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浓厚,分别观察有单细胞、二分体和四分体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同一系统中通过改变外部条件得到目前所报道的一些典型的远离平衡态下的几种凝聚形态,研究了NH4Cl在琼脂凝胶中的枝晶生长,实现了在其生长过程中通过改变条件得到不同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NH4Cl起始质量分数对其结晶形态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起始NH4Cl质量分数的减少,晶体生长形态的不规则程度增加,逐渐由枝晶过渡到密枝;在一定条件下,普通枝晶生长完成以后其生长形态转变为近来人们很感兴趣的曲折(zigzag)结构.产生这种形态转化的原因是琼脂中的NH4Cl结晶有分层生长的现象,随着琼脂凝胶水分的不断蒸发和琼脂表层的干燥和收缩,NH4Cl先在琼脂表层形成枝晶,然后过渡到在琼脂下面结晶成zigzag结构,在不同的结晶层面,生长的结晶体形态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