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建立基于报告基因的雌激素受体α亚型配体的筛选模型,用此模型对收集到的化合物进行筛选,以发现具有新结构的雌激素受体配体。方法 构建诱导性表达载体并转染入ERα +HepG2细胞中,筛选报告基因CAT表达受雌二醇诱导的阳性克隆。采用ELISA法检测化合物对CAT表达的影响,体外细胞存活实验对化合物进行功能性检测。结果 ERα +HepG2细胞中CAT的表达受雌二醇的诱导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化合物三羟基二苯乙烯诱导CAT表达的最大活性为雌二醇的1.75倍。结论 利用此模型通过测定CAT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可筛选得到新结构的雌激素受体配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凝聚态β-AP25-35诱导的胎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糖原合成酶3β(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凝聚态β-AP25-35(20 μmol·L-1)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 h,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水平均增高,同时GSK-3β蛋白表达也增多。用人参皂苷Rb1或GSK-3β特异性抑制剂氯化锂预处理后,凝聚态β-AP25-35诱导的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受到明显抑制,同时GSK-3β的表达也降低。结论人参皂苷Rb1可通过抑制GSK-3β的表达来抑制凝聚态β-AP25-35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报告基因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的药物筛选模型,探讨不同化学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带有NF-κB靶序列和报告基因的诱导性表达载体(TATA-like promoter-NF-κB-secreted alkaline phosphatase,pTAL-NF-κB-SEAP),并将其转入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考察模型的稳定性、时效、量效关系以及脂多糖对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转染pTAL-NF-κB-SEAP的HEK293细胞中SEAP报告基因的表达受脂多糖的诱导并呈剂量与时间依赖关系,脂多糖对阳性克隆细胞无增殖作用,本模型的Z′因子为0.88。结论利用此模型通过测定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creted alkaline phosphatase,SEAP)报告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可筛选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激动剂筛选模型,并用于β3-AR激动剂的筛选。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β3-AR在β3-CHO细胞上的稳定表达,并将pCRE-luc质粒与pRL-TK质粒共同瞬时转染β3-CHO细胞,建立一种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β3-AR激动剂筛选模型。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萤火虫荧光素酶与海肾荧光素酶活性的比值,来间接反映配体对β3-AR的激动活性。并以β-AR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刺激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以此模型对20种新化合物的β3-AR激动活性进行筛选。结果:β3-CHO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有特异性受体蛋白表达。通过将两个报告基因质粒转染该细胞后,与加入溶剂对照相比,加入异丙肾上腺素可显著促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表明该模型有效、可靠。以此模型从20个化合物中初筛出8个活性较强的β3-AR激动剂。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β3-AR激动剂筛选模型,并以此模型筛选发现了几个活性较强的β3-AR激动剂。  相似文献   

5.
17β-雌二醇对人的类成骨细胞株TE85和U2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兰  刘景生  翁玲玲  郑虎 《药学学报》1999,34(9):641-645
目的:以人的类成骨细胞株TE85和U2为细胞模型,观察雌激素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3H-胸腺嘧啶参入法测细胞增殖;ELISA法测细胞因子IL-6含量;精氨酸转化法测iNOS活性。结果:IL-1(20 U.mL-1)和TNFα(50 U.mL-1)刺激细胞分泌IL-6,并抑制细胞增殖。在TE85细胞,17β-雌二醇(E2)可抑制IL-6分泌并能对抗IL-1和TNF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NOS抑制剂L-NMMA使细胞3H-胸腺嘧啶的参入降低,E2(1 nmol.L-1)可对抗L-NMMA的抑制作用。结论:E2通过减少IL-6分泌和影响iNOS活性而调节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E0703对雌激素受体(ER)不同亚型的选择性激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E0703(雌二醇衍生物)对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α和β)的选择性激活作用。方法将报告基因质粒pTAL-SEAP-ERE和校正质粒pSV-β-gal共转染已稳定转染了雌激素受体α/β的人胚肾细胞(HEK293),加入E0703进行报告基因的诱导表达。采用EMSA试验观察E0703对ERα与雌激素反应元件(ERE)的结合增强作用。结果E0703对ERα具有较强的激活作用(最低激活浓度为10-8mol·L-1),激活强度略低于E2;E0703在10-10、10-9、10-8、10-7mol·L-1浓度下对ERβ没有激活作用;EMSA试验证明,E0703能够增强ERα与雌激素反应元件的结合增强作用。结论E0703对雌激素受体α具有选择性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在Aβ25-35(beta-amyloid peptide (25-35),Aβ25-35)诱导的拟阿尔茨海默病样胎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中,人参皂苷Rb1对tau蛋白磷酸化及JNK/p38 MAPK的可能作用。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tau蛋白磷酸化和JNK(c-jun N-terminal kinase)/p38 MAPK的表达情况。凝聚态Aβ25-35(20 μmol·L-1)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 h,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同时JNK/p38 MAPK的总量及其活性形式——磷酸化JNK/p38 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增加,人参皂苷Rb1可以减轻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及JNK/p38 MAPK的蛋白水平。人参皂苷Rb1可通过JNK/p38 MAPK途径减轻Aβ25-35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8.
药物生物利用度遗传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泽  李新城  朱伟兴 《药学学报》2006,41(12):1180-1183
目的对药物生物利用度进行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将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应用于药物生物利用度预测研究,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优化的网络模型建立方法,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中的权重进行优化,同时运用遗传算法强大的搜寻功能,得到特定条件下模型的最优解。并以药物分子体积(V)、分子折射率(R)、脂水分配系数(lgPC)、水合能(H)、分子极化度(P)、前线轨道能量EHOMO和EHOMO为网络输入参数,以药物的平均生物利用度为网络输出参数,建立了药物生物利用度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经遗传算法优化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生物利用度的预测精度为95.9%。结论该模型可以用于药物生物利用度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Kv2.1钾电流和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方法采用HEK293-Kv2.1细胞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17β-雌二醇浓度依赖地抑制Kv2.1钾电流和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17β-雌二醇抑制Kv2.1钾电流和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的IC50分别为2.4和4.0 μmol·L-1。通道动力学研究发现,17β-雌二醇(3 μmol·L-1)显著左移Kv2.1钾电流的稳态激活和失活曲线,但只显著左移海马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稳态激活曲线,而不影响该电流的稳态失活曲线。结论17β-雌二醇抑制Kv2.1钾电流与抑制IK的程度相近,17β-雌二醇抑制IK的作用可能部分通过阻断Kv2.1钾电流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霍旺  张广平  孙佳  苏萍  李晗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0):1791-1797
目的 建立hAhR介导的CYP1A1体外诱导活性评价模型,应用于体外快速筛选通过hAhR途径介导的对CYP1A1具有激活能力的药物。方法 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将CYP1A1启动子序列插入报告基因质粒上游,构建pGL4.17-CYP1A1质粒,并与含有hAhR编码区序列的pcDNA3.1-hAhR表达质粒瞬时共转染HepG2细胞, pGL4.17-control、pcDNA3.1(+)分别为pGL4.17-CYP1A1、pcDNA3.1-hAhR的空载体,建立hAhR-CYP1A1报告基因模型;应用AhR的完全激动剂TCDD(2 nmol/L)验证该报告基因模型的可靠性,应用该模型考察人参皂苷Rf、Rc、Re、Rg1、Rb、Rd、Rh2和Rg3(20 μmol/L)通过hAhR途径对CYP1A1的诱导作用。结果 经验证,报告基因模型构建成功;人参皂苷Rf、Re、Rg1和Rc对AhR具有激活作用,其中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苷Rg1、Rc对AhR激活效应显著(P<0.05、0.01),人参皂苷Rb、Rd、Rh2和Rg3对AhR无激活作用。结论 本研究建立基于hAhR的CYP1A1体外诱导活性评价模型,可为具有潜在CYP1A1诱导作用的目标化合物的筛选提供有效、快速的体外筛选手段,人参皂苷Rg1、Rc对AhR-CYP1A1激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金宏伟  张炜  王晓良 《药学学报》2002,37(8):598-602
目的研究慢性孵育β淀粉样肽25-35(β-AP25-35)对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性外向钾通道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mRNA的表达,用光密度扫描法半定量测定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上延迟整流(Kv2.1,Kv1.5),瞬间外向(A型)(Kv4.2,Kv1.4),钙激活的大电导(rSlo)钾通道亚型均有表达。β-AP25-35 3 μmol·L-1孵育细胞24 h后,Kv2.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其它亚型则无显著性变化;β-AP25-35上调Kv2.1 mRNA的作用主要发生在β-AP25-35应用后48 h内;60 h后Kv2.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Kv2.1转录水平的上调可能参与β-AP25-35选择性地增加海马神经元上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积雪草苷(asiaticoside)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建立CIA模型,检测小鼠足爪炎症的肿胀度,石蜡切片HE染色对关节组织进行病理检查,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关节软组织中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的表达,EIA法测定关节软组织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积雪草苷(10,20及40 mg·kg-1)灌胃给药能剂量依赖性地减轻CIA小鼠的关节炎症状,抑制CIA小鼠C II胶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减少CIA小鼠踝关节软组织中高水平的COX-2表达及PGE2含量,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同时病理检查发现,可以改善局部关节炎症状,抑制CIA小鼠滑膜细胞增生,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结果表明,积雪草苷对CIA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少COX-2表达及促进炎症因子TNF-α、IL-6释放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基于报告基因和干扰素 α(Interferon α)信号通路的药物筛选模型,用于筛选具有IFN α样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 构建带有ISRE(IFN αstimulatedresponseelement)靶序列和报告基因的诱导性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入血管内皮细胞 (ECV304 )中,筛选报告基因碱性磷酸酶(SEAP)表达受IFN α诱导的阳性克隆。选取相关的细胞因子干扰素 β、干扰素 γ和生长因子甲状旁腺素(PTH)进行模型特异性考察。结果 ECV304细胞中SEAP的表达受IFN α的诱导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IFN α的最高诱导表达率是IFN β最高诱导表达率的 9 0倍、IFN γ的 8 8倍、PTH的 9 1倍,具有相对特异性。IFN α对ECV304细胞无增殖作用。本方法的Z' 因子为 0 8,说明此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结论 本模型的SEAP基因表达水平能够被其特异性配体强诱导表达,利用此模型在 96孔板上用化学发光法测定SEAP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可筛选具有IFN α样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吕志珍  张幼怡  夏霖  韩启德 《药学学报》2000,35(10):739-742
目的 研究DDPH对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及其亚型的拮抗作用。方法 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和离体血管收缩功能实验。结果 DDPH对125I-BE2254与大鼠脑皮质和脾脏α1-AR结合呈竞争性拮抗作用。pKI值在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别, Hill系数均接近于1.0。在分别稳定表达α1A1B或α1D-AR的克隆HEK293细胞中,其拮抗的pKI值α1A和α1D比α1B-AR高约2倍,Hill系数均接近于1.0。并拮抗去甲肾上腺素(NE)介导大鼠主动脉,肾动脉和脾脏收缩的pA2值,在三者间无显著差别,斜率接近1.0。结论 DDPH对α1-AR有竞争性拮抗作用,但其作用对α1-AR亚型无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MF)对去势雌性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胰岛素(INS)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胰岛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hting-3,SOCS-3)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SHAM)组比较,去势(OVX)模型组E2、P的含量显著降低,而TNF-α、INS含量则明显升高,同时大鼠胰岛SOCS-3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OVX组比较,去势二甲双胍低剂量(MF)组无显著影响,去势二甲双胍高剂量(MF)组E2、P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INS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大鼠胰岛SOCS-3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 长期大剂量使用MF可以改善去势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和胰岛SOCS-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α1A肾上腺素受体选择性拮抗剂—Sertindol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分别在稳定表达α1A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AR)的人胚胎肾脏细胞( 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HEK 293)和大鼠离体血管上,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和离体血管收缩功能实验方法以确定sertindole对α1-AR亚型的选择性拮抗作用。结果显示sertindole与克隆α1A-AR的亲和性分别是与克隆α1B-AR和克隆α1D-AR的69倍和132倍。Sertindole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主动脉和肾动脉收缩反应的pA2值分别与其对α1D和α1A亚型的pKI值相符。分别稳定表达3种亚型受体的HEK293细胞膜标本经与sertindole预温育30min后,受体与125IBE2254结合的Bmax值显著降低,KD值无显著变化;而在 sertindole 存在条件下,α1-AR3种亚型与125IBE2254 结合的KD值显著增大,但Bmax值无显著改变。上述结果表明sertindole为不可逆性竞争性α1-AR拮抗剂,并有α1A亚型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李继松  李振肃 《药学学报》1985,20(3):181-187
为了寻找新的雌激素类药物,合成了(11),(14a)~(14d)等五个雌三醇的11位取代物(11α-OH,11β-OH,11α-OCH3,11β-OCH3,11β-OAc)供药理筛选。化合物的制备采用了新的合成路线;对△9(11)-雌酚酮缩酮物(3)及11位取代雌酚酮烯醇酯化合物(10a),(10b)的硼氢化反应进行了考察,分离得到了9α-羟基物(5)及11位取代的16表雌三醇(13a)、(13b)等副产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光谱解析和化学转换得以确证。  相似文献   

18.
知母中的两种新呋甾皂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知母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煎提取、大孔吸附树脂SP825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等进行分离,并通过化学手段和光谱分析(FAB-MS,1H NMR,13C NMR,1H-1H COSY)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知母根茎中分离得到6种甾体皂苷,分别鉴定为:(25S)-26-O-β-D-吡喃葡糖基-22-羟基-5β-呋甾-2β,3β,26-三醇-3-O-β-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知母皂苷N,1),知母皂苷El(2),(25S)-26-O-β-D-吡喃葡糖基-22-甲氧基-5β-呋甾-2β,3β,26-三醇-3-O-β-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知母皂苷O,3),知母皂苷E2(4),(25R)-26-O-β-D-吡喃葡糖基-22-羟基-5α-呋甾-2α,3β,26-三醇-3-O-β-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purpureagitosid,5),marco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e (6)。结论化合物1和3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知母皂苷N和知母皂苷O,化合物5为首次从知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膜钾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内皮素(ET-1)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膜电压门控钾通道(KV)的作用。方法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研究ET-1对膜电位(Em)、膜电容(Cm)、电压门控钾电流(IKV)的影响。结果ET-1可引起PASMCs去极化,并抑制IKV,抑制IKV时间明显早于其对Em变化的影响,ET-1对IKV的影响呈可逆性和浓度依赖性,在有钙的环境中,ET-1对IKV峰电流的抑制率明显高于无钙时。结论ET-1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IKV,使常氧大鼠PASMCs去极化,且ET-1对IKV的抑制作用早于对Em的影响,这些作用不完全依赖于钙的参与,但钙可加强ET-1对IKV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前列腺素E1(PGE1)分别经不同途径给药后的大鼠体内药效学,旨在寻找目前PGE1注射给药的替代途径。以PGE1降压效应作为药效学指标,以静脉注射为对照,分别测定PGE1经鼻腔、舌下、肌肉(im)、腹腔(ip)给药后的药效学参数,包括峰效应时间(Tmax),血压下降最大百分数(Emax,%),效应持续时间(Td)以及血压下降百分数-时间曲线下面积(AUC,%·min)。研究结果表明,PGE1经上述途径给药后,药效学参数Emax,Td,AUC等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提示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所测Tmax值,推断上述给药途径其吸收速率的大小顺序为:鼻腔≈im>ip>舌下;依据所测药理生物利用度(PF)值,预测药物绝对生物利用度的顺序为:鼻腔>im≈ip>舌下。上述研究结果提示,PGE1经鼻腔与舌下黏膜给药,有望替代目前的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