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在亚文化与后亚文化相互碰撞呈现出二元对立的情形下,我国青年亚文化属于哪个范畴,亦或属于哪个新的文化形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清晰的结论。本文通过相关调研所得数据分析,探讨微媒体的使用对我国青年亚文化的影响,总结我国青年亚文化的特殊性,对不完善的后亚文化体系进行初步诠释。我国青年从亚文化进入后亚文化时代后,所展现出独特的意识形态,已经从"亚文化现象"逐步延伸到"亚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王瑜 《文教资料》2009,(9):171-172
青年大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地位造就了属于青少年群体的青年亚文化,这种文化对大学校园的人际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呈现出封闭、游戏、放纵的特质,形成一定的缺陷和偏差.鉴于这些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沟通、引导、指导的角度,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等手段,构建健康、和谐的大学校园人际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4.
青年亚文化凭借其旺盛的创造力,在与主流文化的对抗中,彰显着与主流文化相异的特点。从表面上来看,青年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但其实质正是对传统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顽固坚守,是青年群体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寻找自身价值的迫切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的多元性、开放性、灵活性,使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共同喜爱一位偶像为初衷而建立的偶像后援论坛,超越了物理时空的局限,成为青年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交织的复杂背景下,偶像后援论坛的特定属性、职能对青年人的精神心态、生活方式及身份认同问题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这些论坛作为现实与想象错杂耦合的共同体,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质和形而上意蕴。此外,论坛交际语的各种语言图画符号混同使用的现象,体现出青年亚文化的抵抗主义和颠覆性。在虚拟社区中如何定位自身、在现实与幻想的对立情境之间如何平衡,是青年一代面临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6.
在青年亚文化的生成过程中,隔离机制提供了独特的精神环境场域,它通过宣示亚文化对主导文化的疏离及区隔的立场而获得一种自我确证和相对独立性,但同时也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堵点与难点。跨越二者之间的文化沟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要推动青年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从“隔离”到“对话”的转化,通过勇于“破壁”、主动“入圈”、积极“出圈”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亚文化的高质量精神引领力。  相似文献   

7.
营销3.0视域下,品牌传播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目的呈现出相应的时代特点,青年亚文化呈现出结构性转向,其表征形式呈现娱乐性、混杂性、消费性的特点。营销3.0时代,青年亚文化通过精准聚集“圈层”、充分彰显个性、丰富文化活动、追求情感认同形成对品牌传播的建构,通过借助青年亚文化,品牌传播成功实现聚集目标受众、凸显品牌个性、丰富品牌传播方式及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语境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激活了青年亚文化话语,打破了空间的封闭性,同时也促使各种文化关系进行重组,推动了青年亚文化的转向,将青年亚文化景观推向了新的高度,引起学界对其与主流文化话语权争夺的思考.后现代理论话语语境下,青年亚文化的表征方式和风格已经转向.德勒兹的"根茎说"描绘的任意连接性、异质性、多元性、反意指断裂性、制图与贴花等特质与新媒体语境下网络空间"虚拟社区"中青年后亚文化的表征与传播契合,为青年亚文化话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青年亚文化是全球化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双重逻辑与青年的生理、心理作用的必然产物。青年亚文化中既有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成分,也存在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不和谐音。所以应该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引导青年亚文化积极、健康地成长,消解青年亚文化的消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亚文化是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它与以培育和普及主流文化为目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冲突。以研究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群体中青年亚文化的独有特征,分析其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为提升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辩证分析了青年亚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结果表明优化青年亚文化可以改进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青年亚文化对高职学生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理应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焦点,对新时代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可大力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人在虚拟世界中创造出形形色色的网络暗语,其实质是一种具备社会方言性质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圈层语言。网络亚文化圈层对网络暗语的生成、使用和传播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青年网络暗语突出表现为圈层内迭代速度快、圈层间互动频度高、圈层外扩散效能强等趋势。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青年群体所使用的各种隐语黑话存在红色地带、灰色地带和黑色地带,需要根据其不同属性采取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郭琴 《海外英语》2014,(9):197-198,203
源于美国街头黑人文化的嘻哈文化已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青年亚文化。当前它盛行于中国并对当代青年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该文试着从跨文化、亚文化理论角度出发,分析、探究嘻哈文化的起源、特点,对比中美嘻哈文化以及它对中美青年的影响,最终探讨我们如何在教育中正确地认识和引导这一波亚文化潮流并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青年亚文化将生活情趣、彼此合作、相互信任与支持以及自我理想与价值的实现融于自我学习、娱乐、运动和网络文化之中。经过这个过程,青年人会逐渐学会解决和处理各种问题,增强与他人合作的社会生存能力,这种锻炼是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所不能完全获得的。但是它从一定程度上给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并且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通过对文化、大学文化和青年亚文化概念的界定和梳理,阐述了在大学里青年亚文化与主导文化(大学文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青年亚文化的表象分析了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历经十余年发展,鬼畜视频的生产方式及内涵表达已与其发源地日本有了一定不同,“鬼畜”这一亚文化风格也随之走入大众文化视野,成为一种日渐流行的网络亚文化现象。然而,在本土化改造的努力背后,视频素材的侵权问题、与主流文化的联结以及发展延续性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其中存在着社会环境与文化土壤、互联网时代亚文化及其社群的风格特征等多方面背景及现实原因。能否解决以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鬼畜文化的未来,而这些也是许多舶来网络青年亚文化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博客等一系列新型交流平台在青年群体的生活中愈发普及。本文旨在介绍青年亚文化相关概念的前提下,以分析大学校园中青年亚文化的形成、现状和发展为基础,将辅导员团队博客作为中坚力量,对引领青年大学生亚文化健康发展进行探讨,以此促进青年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尚宇晨 《历史教学问题》2023,(5):106-114+204
在南非种族隔离时期,城市黑人青年在服饰形象、语言、帮派组织等方面颇具特色,长期参与领地的竞争和犯罪活动,形成了独特的青年亚文化,成为城市黑人生活较为普遍的现象。南非城市黑人青年亚文化的形成,是城市化的社会转型、家庭不稳定、普遍的贫困与不公平、教育失败、就业困难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教育失败和就业困难起到直接作用。城市黑人青年亚文化对城市治安有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黑人青年的暴力是反抗种族隔离制度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青年亚文化呈现新样态,其多元性、拼贴性、娱乐化和情感化特点愈加突出,同时又具有了边界模糊、集聚松散、抵抗性减弱、迎合商业收编等新特点。网络文化的特征对主流文化介入和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造成新困惑,但也带来新机遇。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增强教育主客体互动、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话语等多种路径,消解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区隔,消解文化冲突,不断提升主流文化引领的影响力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