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郭洪生 《聚氯乙烯》2011,39(2):10-12,16
介绍了105 m3聚合釜PVC生产工艺流程,通过改进引发剂体系缩短反应时间,采取多种措施缩短辅助时间,解决粘釜问题,使PVC装置生产能力由8万t/a提高到11万t/a.  相似文献   

2.
国产化大型聚合釜及在20万t/a PVC项目中的选型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银 《聚氯乙烯》2008,36(5):27-30
通过对比PVC生产用国产化70、100、135m3大型聚合釜及其工艺技术,对20万t/a PVC项目的设备、生产线、生产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100m3聚合釜适用于20万t/a PVC项目。  相似文献   

3.
赵伟  赵睿 《聚氯乙烯》2015,43(3):14-15
针对70 m3聚合釜PVC生产中存在的聚合釜出现粘釜物、冬季物料预热时间长、助剂杂质多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改造后上述问题得到解决,70 m3聚合釜PVC生产能力达到4万t/a。  相似文献   

4.
127 m3聚合釜热水进料及优化水油比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用127 m3聚合釜生产悬浮法PVC的情况,该公司的7万t/a PVC装置扩产后采用热水进料,省去了聚合反应升温的步骤,同时对聚合体系进行优化,调整水油比,使聚合过程平缓且放热均匀,缩短了聚合时间(聚合釜的生产周期缩短至7 h以内),提高了单釜产量,使PVC的生产能力达到了35万t/a,同时PVC树脂的质量也能得到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5.
田厚伦 《辽宁化工》2007,36(11):761-763
通过对悬浮法PVC生产原理及生产技术的研究,并应用于改造30 m3聚合釜PVC生产装置和生产技术,生产能力由5万t/a增加到10万t/a,投资仅相当于新建5万t/aPVC的1/3,产品质量提高、环境大大改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邓秀辉 《聚氯乙烯》2011,39(5):46-46
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在原有8万t/a PVC生产装置基础上,于2008年扩建了20万t/a PVC生产线,采用了先进的70 m3聚合釜恒温入料程序,全程由DCS控制,自动化程度更高,工艺更加合理。氯乙烯悬浮聚合配方主要由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用127 m3聚合釜生产悬浮法PVC的情况,该公司的7万t/a PVC装置扩产后采用热水进料,省去了聚合反应升温的步骤,同时对聚合体系进行优化,调整水油比,使聚合过程平缓且放热均匀,缩短了聚合时间(聚合釜的生产周期缩短至7 h以内),提高了单釜产量,使PVC的生产能力达到了35万t/a,同时PVC树脂的质量也能得到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8.
198 8年 ,我公司建成投产的PVC装置生产能力只有 1万t/a,这套PVC装置分别于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进行了两次大的扩产改造 ,生产能力由原来的 1万t/a增加到 3万t/a,再到现在的 8万t/a。扩产后生产成本由最初的 5 6 0 0~ 5 80 0元 /(t·PVC) ,降到现在的 4 12 0元 / (t·PVC) ,可见我厂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 改进聚合工艺①聚合釜密闭入料。聚合釜密闭入料后每釜可节约 6 0kg单体。在 1万t/a装置聚合釜上 ,每台 30m3 釜安装了 1只喷淋阀 ,喷淋效果不是很好 ,有喷淋死角。一般每台釜 7~ 10天 (2 5釜次左右 )就需清 1次釜…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原辅料同步加入工艺、加装釜顶冷凝器、反应过程中注冷却水工艺等缩短了聚合反应周期,提高了单釜PVC产量,使70 m3聚合釜PVC生产能力达到4万t/a。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厂1978年引进的日本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127 m3PVC聚合釜的运行情况和2002年引进的美国西方化学公司的135 m3PVC聚合釜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35 m3PVC聚合釜的主要技术参数优于127 m3PVC聚合釜,可大幅度地降低建设投资和产品的生产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如果纯粹从技术的角度考虑,135 m3PVC聚合釜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国产70 m3聚合釜生产装置已成为近几年国内PVC行业发展的主流装置,如何开发好70 m3聚合釜生产装置,充分发挥其优势,减少甚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变得十分重要。文中结合无锡格林艾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就PVC聚合装置的硬件、软件的建设、改进与完善措施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国产70m^3聚合釜釜顶冷凝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一种国产70m^3聚合釜釜顶冷凝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该技术实施后可使70m^3聚合釜的生产能力由2.0万~2.3万t/a提高至3.1万t/a。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提高70.5 m3PVC聚合釜产量的各种措施,包括提高反应速率、保证连续稳定生产、改进工艺配方及缩短辅助时间等;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使PVC产量大幅提高,设计产能4万t/a的PVC聚合装置最高产量达到了58 700 t/a。  相似文献   

14.
刘星  罗忠新 《聚氯乙烯》2007,(10):43-44
介绍了适用于4万t/a以上规模PVC装置的100m3出料槽的结构特点及技术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的20万t/aPVC聚合装置——70m^2聚合釜的生产情况,生产的PVC优等品率(月)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聚氯乙烯糊树脂聚合釜单位体积产能较小的原因,扩能试验表明:增大搅拌器直径后,48 m3聚氯乙烯糊树脂聚合釜可增加单位体积产能50%,该试验结果也可用于把307、0 m3悬浮法聚氯乙烯聚合釜改造为乳液法聚氯乙烯聚合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提高30m^3PVC聚合釜生产能力的途径。通过采用复合引发体系、反应中间连续注水、反应后期缩短降压时间、新型防黏釜剂、密闭入料、粗料监测及DCS计算机自控技术等使聚合釜的生产能力由0.5万t/a提高到1.0万t/a,VCM单体消耗大幅降低,树脂优级品率显著提高,提升了生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详细叙述了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PVC装置产量由18.6万t/a改扩到23.0万t/a的情况,在分析了影响该装置扩能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同步进料,带压出料”为主的改造方案,改造后聚合系统每天投料由原设计的16釜增加到19釜,设计操作时间内的生产能力可达到23.7万t/a,通过采用冷同步进料(含釜外脱氧)和带压出料等措施缩短了非反应时间和反应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