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血和输血量是否可促进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HCC患者1 051例,根据术中输血的情况分为4组:无输血组(G1,691例)、输血量≤ 400 ml组(G2,92例)、输血量400~1 000 ml组(G3,114例)和输血量1 000 ml组(G4,154例)。比较各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总体生存率(OS),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研究HC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G1、G2、G3和G4组术后中位RFS分别为17.0、8.0、7.0、6.0个月,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6.0、31.0、28.0、25.0个月;G1组的术后生存显著优于其他三组(P0.05);而G2、G3、G4组间术后中位RF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是影响HC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HR=1.392,P0.001),而输血量对术后复发无显著影响。结论输血是HC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输血量对HCC术后复发无影响。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和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可改善HCC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及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4例HCC患者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可能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的13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时间对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AFP>100 ng/ml(P=0.009)、肿瘤直径>5 cm(P<0.001)、血管浸润(P=0.001)以及术中输血(P=0.025)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白蛋白<35S/L(P=0.083)可能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 AFP>100 ng/ml(P=0.015)、肿瘤>5 cm(P=0.001)、微血管浸润(P=0.004)是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素.早期肝内复发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18个月)(P=0.012).结论 术前AFP、肿瘤大小和血管浸润是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病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及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4例HCC患者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可能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的13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时间对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AFP>100 ng/ml(P=0.009)、肿瘤直径>5 cm(P<0.001)、血管浸润(P=0.001)以及术中输血(P=0.025)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白蛋白<35S/L(P=0.083)可能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 AFP>100 ng/ml(P=0.015)、肿瘤>5 cm(P=0.001)、微血管浸润(P=0.004)是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素.早期肝内复发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18个月)(P=0.012).结论 术前AFP、肿瘤大小和血管浸润是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病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及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4例HCC患者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可能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的13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时间对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AFP>100 ng/ml(P=0.009)、肿瘤直径>5 cm(P<0.001)、血管浸润(P=0.001)以及术中输血(P=0.025)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白蛋白<35S/L(P=0.083)可能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 AFP>100 ng/ml(P=0.015)、肿瘤>5 cm(P=0.001)、微血管浸润(P=0.004)是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素.早期肝内复发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18个月)(P=0.012).结论 术前AFP、肿瘤大小和血管浸润是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病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背景HCC肝移植术后复发则无治愈手段。随着各种治疗方法的出现,HCC肝移植术后复发高危人群的筛选非常重要。方法分析2002年~2010年单中心HCC肝移植患者临床和病肝病理参数,寻找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坏死和有活力的肿瘤结节均参与病肝的分期,接受移植的程序均按照肿瘤性终末期肝病器官分配系统分配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6.
胎脾移植治疗术后复发癌肿二例报告黄凤瑞,褚海波,李银良,潘希贵,蒋纯志,孙学军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用胎脾移植治疗复发性癌肿2例,报告如下:例1:杜成章,男,59岁,1992年5月行直肠癌根治,因弥漫性肝转移多次化疗。1993年3月行同种异体胎脾移植,...  相似文献   

7.
输血除有输血反应外,尚可传播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引起免疫抑制。围手术期输血可有肠道择期或急诊手术后感染,以及某些癌肿的早期复发。因此,输血成为一项应避免的治疗措施。结、直肠癌肿手术是需要输血的最常见的择期手术。经回顾性研究,有25%的此类手术不需要输血。  相似文献   

8.
十多年来,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对癌肿复发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是否有利研究颇多,但结果不尽人意。许多研究表明,输血有利于癌肿复发,但也有一些研究提出了相反的结论,原因不外样本数量差异及统计学方法使用上的问题。作者回顾性观察了围手术期输血是否显著影响了胃癌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着重分析了输血时间和术后临床后果的关系。209例胃癌住院患者中30例因有重要脏器并存病而被除外,余下129例纳入研究对象,其中女性63例(35.2%),男性116例(64.8%);平均年龄64.6岁(2~92岁)。17冽(9.5%)、22(12.3%)…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例肝移植后6年因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合井肝硬变及肝细胞肝癌(HCC)复发而行再次肝移植的病例。患者为SO岁男性,初次肝移植的指证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合并肝细胞肝癌,但于移植后12个月再感染HBV,至20个月后发展为肝硬变,69个月则因CT发现肝内多个小癌灶且仅限于移植肝而作再次肝移植。移植术前皮下注射重组IFN-aZb及静脉用Vidarabine,并行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E),1个月后癌肿缩小;围手术期(水中至术后1周)还应用乙型肝炎球蛋白(HBIg)使血清抗HBs水平不低于150IU/L。水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无血切肝在复杂型HCC中的价值.对象和方法 收集自1997.1-1999.1收治的复杂型HCC 22例,统计其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肿瘤的侵犯程度、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术中出血和输血量、阻断时间、术后肝衰、手术死亡、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 肿瘤最常侵犯的大血管是门脉,达45.45%;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18.18±491.57ml,输血量为890.91±615.56ml,术中无血阻断的时间为22.00±13.08(6~55)分钟,手术死亡率为9.09%,1年复发率为45.45%,1年生存率为77.27%.结论 改良式无血切肝法能提高复杂型HCC的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延长肝脏热缺血耐受时间,手术死亡率低,能有效延长晚期HCC的生存时间,因而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1994~1998年共行胃癌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25例, 术前慎重选择病例, 术中切除复发癌肿, 其中联合脏器切除9例.结果全组均切除癌肿, 无手术死亡, 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生存时间延长.结论选择身体素质相对较好, 复发癌肿仅侵犯左肝叶、胰体尾等易切除脏器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无血切肝在复杂型 HCC中的价值。对象和方法 收集自 1997.1- 1999.1收治的复杂型 HCC2 2例 ,统计其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肿瘤的侵犯程度、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术中出血和输血量、阻断时间、术后肝衰、手术死亡、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 肿瘤最常侵犯的大血管是门脉 ,达 45 .45 % ;平均术中出血量为 818.18± 491.5 7ml,输血量为 890 .91± 6 15 .5 6 ml,术中无血阻断的时间为 2 2 .0 0± 13.0 8(6~ 5 5 )分钟 ,手术死亡率为 9.0 9% ,1年复发率为 45 .45 % ,1年生存率为 77.2 7%。结论 改良式无血切肝法能提高复杂型 HCC的手术切除率 ,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 ,延长肝脏热缺血耐受时间 ,手术死亡率低 ,能有效延长晚期 HCC的生存时间 ,因而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巨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手术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517例原发性HCC获R0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7例中巨大HCC(≥10 cm)患者69例,小HCC(<10 cm)患者448例.二者的5和10年生存(OS)率为分别24%、18%和49%、30%,中位OS分别为23.0个月和58.0个月(P<0.001,log rank检验),中位无瘤生存(DFS)分别为15.3个月和34.8个月(P<0.001).巨大HCC患者的1年复发率显著高于<10 cm HCC患者(24.3%比44.9%,P=0.022).复发患者中二组肝外复发者分别占16.0%和32.7%(P=0.004).与<10 cm HCC组相比,巨大HCC患者较为年轻,血清AFP值>400 μg/L者、大肝切除(≥3段)者、切缘<0.5 cm者、区域淋巴结转移者较多,围手术期输血亦较多,巨大HCC组织学呈高分化者显著低于<10 cm HCC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和血管癌栓是影响巨大HCC患者C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未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巨大HCC安全可行.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和血管癌栓是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TACE治疗能改善术后的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定量与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8年12月因同时合并HCC和HBV行肝移植手术并长期随访的148例患者,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患者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根掘术后HCC是否复发将患者分成HCC复发组(43例)及未复发组(105例),使用COX多因素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48例HCC肝移植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2%,7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71%,54%.肝移植术后HCC复发43例,复发率为29.1%(43/148),术后HCC平均复发时间为(13.16±14.17)个月(1~54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超过米兰标准(HR=9.89;95%CI2.30~42.52;P=0.002)以及术前HBV DNA>5log10 copies/ml(HR=2.26;95%CI1.01~5.04;P=0.047)是肝移植术后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前HBV DNA>5log10 copies/ml和超过米兰标准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HCC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Cai B  Zhao Y  Wu MY  Yan C  Zhang S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52-855
目的 观察黑色素瘤 1基因 (MAGE 1)抗原肽致敏树突状细胞 (DC)所活化的淋巴细胞(CTL)对人肝癌HCC移植瘤的抑制和消退作用 ,评估临床治疗HC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BEL 74 0 2HCC细胞于 30只裸鼠背部皮下接种 ,建立裸鼠HCC移植瘤模型 ,其中 2 2只成瘤 ;用MAGE 1九肽致敏DC所活化的淋巴细胞 (1× 10 6)注入肿瘤部位皮下 (治疗组A ,n =5 ) ,其余 17只随机分成 5组 (B、C、D、E、F) ,用其他不同性质的细胞治疗 ,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进行病理学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阐明特异性CTL对肿瘤的作用机制。 结果  (1)A组HCC移植瘤均停止生长并趋于缩小 ,荷瘤裸鼠观察期内无死亡 ;而其他 5组肿瘤均快速生长 ,大部分荷瘤裸鼠 2周内死亡。MAGE 1九肽致敏DC所活化淋巴细胞能显著抑制HCC移植瘤生长 ,促使肿瘤消退 (P <0 0 1)。 (2 )A组移植肿瘤广泛坏死 ,肿瘤细胞广泛凋亡。 结论 MAGE 1九肽致敏DC有抑制HCC生长 ,促进HCC消退 ,防止肿瘤转移、复发的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增强是DC肿瘤免疫的可能机制。MAGE 1九肽联合DC可作为治疗HCC的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16.
日本Nagoya医院于1979年1月~1991年12月曾为134例肝细胞癌(HCC)施行了切除术,术后121例经甲胎蛋白、B超或CT扫描定期复查,74例在3~125月内见残肝处癌肿复发(61.2%),另4例同时有肝内和远处转移。在第1次手术后平均33.3±27.6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 (HCC)患者介入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HCC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 40例健康人和 64例行介入治疗的HCC患者血清中的VEGF水平 ,并与其临床转移复发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4例HCC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 (2 0 4 .1 5± 1 34 .2 8)ng/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2 6 .1 2± 2 4 .58)ng/L(P<0 .0 1 ) ;介入治疗后HCC患者血清VEGF(2 65 .46± 2 57.36)ng/L高于治疗前 (2 0 4 .1 5± 1 34 .2 8)ng/L(P <0 .0 5) ;高转移复发倾向组HCC病人血清VEGF(345 .68± 348.36)ng/L明显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 (2 2 4 .1 8± 1 39.2 6)ng/L(P <0 .0 1 ) ;HCC血清中的VEGF水平与肿瘤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结论 HCC患者介入治疗后VEGF明显升高 ,可能会增加HCC的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micro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复发及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可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microRNA在HCC的细胞增殖及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分型的microRNA通过不同的作用靶点及分子通路来促进或抑制HCC的复发及转移。结论 microRNA在HCC的复发及转移中具有调控作用,深入研究microRNA在HCC复发及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对HCC的复发预测及临床治疗均可提供巨大帮助,其有望成为HCC复发转移预测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肝癌肝移植中国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的主要适应证之一。LT能同时去除肿瘤和硬变的肝组织,避免了残余病肝组织的恶变可能,是目前最彻底、最有效的治疗HCC的手段。当前紧缺的供肝资源和术后高复发转移率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开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VC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运用RT-PCR、荧光定量PCR检测HCC组织70例、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70例中VCP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C组织30例、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25例中VCP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HCC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CC患者的组织标本中VCP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中VCP的蛋白表达阳性率(76.7%)显著高于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VCP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肿瘤大小和复发相关(P<0.05).结论 HCC组织中VCP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其表达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及复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