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海军  张华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6):130-131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3月来我科就诊的2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治疗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和稳妥内固定,术后从康复评价、康复计划、康复治疗和系统评价方面着手,合理进行CPM(Continue passive motion)康复治疗。结果28例32侧骨折,经术后0.5~5年的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除1例因术后伤口愈合不佳未行康复治疗外,余27例均按要求接受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优23侧,良6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为90.6%。结论术后康复治疗是提高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4月-2002年4月间对58例股骨远端骨折在伤后3~7d或2~3周进行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3年,平均11个月。结果:本组58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28周,平均16周。按HSS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81%。结论:采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显露清晰,固定可靠,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行膝关节操练,疗效满意,是治疗股内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手术治疗中间接复位技术的应用及早期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 对1998年-2001年,63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采用间接复位技术,选用动力髁部螺钉(DCS)、逆行带锁髓内钉进行手术治疗,术后24h进行功能锻炼。研究间接复位技术和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功能康复等相关问题。结果 64例顺利愈合,1例因骨缺损钢板断裂,而行二次手术,重新内固定植骨术,1例感染骨不连,二清创植骨后予外支架固定。总优良率为81.6%。结论 间接复位技术能促进骨折愈合,经过适当的康复训练,能使膝关节功能获得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建髓内钉联合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患者13例,根据Seinsheimer分型:I型4例,IIA型2例,IIB型1例,IIC型2例,IIIA型1例,IIIB型2例,IV型1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7~67岁,平均38.3岁。全部患者均予以有限切开重建髓内钉内固定联合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治疗。结果:13例患者获得随访4~24月(平均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6.5月,平均愈合时间4.8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畸形、关节感染、骨不连等发生,术后发生切口表浅感染2例,轻度髋内翻2例,肢体短缩1例,1例患者长距离行走后有疼痛感。按Harris评分法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9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4.6%。结论:有限切开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生物力学稳定,能有效恢复骨折的稳定性及完整性,联合术后早期康复锻炼,能促进骨折愈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9例股骨远端骨折,行闭合或切开复位,逆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尽量不要剥离骨的软组织,保留骨折端血运。结果28例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1例开放骨折术后骨不连,经植骨后获骨性愈合。根据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定标准)等进行评分。优为23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AO/ASIF分类的A型、C1、C2型骨折具有较好疗效.是一种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价值。方法:将本组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24例进行术后平均17月的随访研究,采用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在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指标,X线骨愈合速度指标予以评价。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本组优12(50%)、良8例(34%)、可2例(8%),差2例(8%),优良为83%。平均愈合时间6.5月。结论: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高、骨愈合速度满意,而且适应症范围大、关节面解剖对位、生物力学固定牢靠、术后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Grosse-Kempf(简称GK钉)经膝关节逆行打入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评价GK钉逆行打入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术后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的评价.方法:对12例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其中钢板固定畸形不愈合2例)采用骨折切开复位,经膝关节逆行置入GK钉治疗.男8例,女4例,年龄29~43岁,平均34.6岁,2例行局部骨移植,全部行开放扩髓.术后定期复查X线检查及对膝关节活动度检查,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12~26个月,平均15.5个月,所有的病例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术后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股骨远端骨折采用经膝逆行置入GK钉,具有置入、取出顺利,固定牢靠,便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好,术后对膝关节活动和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姚战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89-3390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6例,其中闭合骨折33例,开放骨折13例。结果本组46例患者的切口均I级愈合,术后x线片复查结果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43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3.5%,平均随访24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9.13%。切口未出现感染、内植物断裂、畸形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符合下肢的生物力学特点,创伤小,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逆向交锁髓内钉结合中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逆向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髁间加用螺栓固定,冠状位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固定,术后早期进行CPM机锻炼。根据骨折愈合各期特点予中医治疗。结果:平均随访60周,延迟愈合3例,平均愈合时间16周。按膝关节创伤功能评定标准,优29例,良20例,尚可2例,差2例,优良率92.4%,膝关节活动度40—125度,平均膝关节活动度102度。结论:本法具有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骨折固定牢固,能有效控制旋转,恢复股骨轴线,能将髁部稳定固定在股骨干上,允许膝关节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闭合行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闭合复住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6例。A1型4例,A2型6例,A3型4例;C1型5例,C2型4例,C3型3例。结果随访6个月-30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骨折都得到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术后膝关节的平均活动范围为109°。根据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结论闭合复位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A型和C1、C2型股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治疗股骨髁复杂型骨折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股骨髁部复杂型骨折的临床资料。按AO分类:C1型6例,C2型3例,C3型3例,均采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治疗。结果 12例均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12例骨折全部愈合,术后2周即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出院后仍指导患者康复治疗。按Kolmert的评分标准,优3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75%。结论选择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治疗股骨髁复杂型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坚强,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吴振源  王金成  高忠礼  吕佳音 《吉林医学》2009,30(23):2981-2982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髓内针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采用股骨髁上髓内针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10例,均采用膝关节外侧切口,切开复位,髁间窝逆行髓内针插入自锁固定,不扩髓,移植髂骨。膝关节功能受限的患者同时进行膝关节松解。平均随访32个月(15~43个月)。结果:股骨远端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固定确切,术后早期膝关节被动屈伸功能练习,早期逐渐负重行走,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12~18周)。未出现感染,畸形愈合,髓内针折断等并发症。膝关节屈曲95°~130°。结论:股骨髁上髓内针是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6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日  郝杰  杨文彬  廖海浪 《广西医学》2009,31(8):1169-1170
目的探讨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6例,采用股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2例(C2型1例,C3型1例)出现骨不愈合,经取自体髂骨移植后6—12个月骨折完全愈合。1例愈合过程中出现钢板断裂,骨折端移位。取出钢板改行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后8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根据Kolmenrt股骨远端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4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最大限度获得骨折复住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骨不愈合合并膝关节僵直手术方式与疗效。方法对6例股骨远端骨折骨不愈合合并膝关节僵直的患者施行取出原有内固定物,重新给予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髂骨植骨,同时进行股中间肌松解,术后第2天即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8至18个月,平均8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骨不愈合合并膝关节僵直,可利用交锁钉坚强的固定的特点,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吴兵  盛文辉等 《新疆医学》2001,31(4):282-284
目的:讨论髁支持钢板的特点及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优点。方法:1999年-2000年收治股骨远端骨折C1型2例,C2型4例,C3型6例,全部采用髁支钢板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崎性,膝关节功能按Meychan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差1例,结论:选用髁支持钢板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包洪卫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22(3):313-313,315
目的:介绍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与优点。方法: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髁上或髁间骨折患者33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股骨远端髁上或髁间骨折患者(双侧骨折2例),关节外骨折17例,关节内骨折18例。全部得到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术后无肺炎、深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3.9%。结论:股骨远端髁上和(或)髁间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关节面解剖对位良好,固定牢靠,术后即能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 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患者均采用LCP内固定治疗,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2~56岁。骨折按AO分类法:C1型骨折10例、C2型骨折12例。 C3型骨折8例。术后随访时间为9~18个月,按Merchan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患病例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6个月,除2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外,其余病例未出现内固定断裂;优12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LCP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推广用于股骨远端的各型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股骨远端骨折12例,AO分型,A1型8例,A2型2例,A3型1例,C1型1例。切开复位行GSH倒打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骨折端复位良好,GSH钉固定牢固,术后2-3周,可扶拐下地活动,术后12-14周骨折已达临床愈合,膝关节活动无受限。结论:GSH钉是治疗股骨远端9cm以内骨折的一种崭新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膝关节功能可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LISS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7月,应用微创LISS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18例,均一期植骨。根据AO/ASIF分类:C1型骨折4例,C2型骨折6例,C3型骨折8例。结果术后随访3月-24月,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按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为优16例,良1例,可2例。无感染、内固定物失效、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微创LISS内固定系统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效果满意的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CPM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膝关节功能康复器(CPM)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经验。方法: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配合CPM行患肢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4例术后随访5~20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5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83.3%,无畸形愈合、不愈合、断钉、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CPM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固定坚强,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