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提高对缓冲区溢出漏洞的挖掘效率, 提出了使用数据关联性分析辅助漏洞挖掘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目标文件进行反编译, 在反编译的基础上构建函数的抽象语法树 (AST), 设计算法提取关键变量的反向关联信息, 之后将提取的信息应用到漏洞挖掘中。该方法在无源码漏洞挖掘方面有明显优势, 能有效发掘软件中存在的缓冲区溢出漏洞可疑点, 提高漏洞挖掘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缓冲区溢出漏洞自从出现以来,一直引起许多严重的安全性问题,而且随着软件系统越做越大,越来越复杂,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出现越来越普遍。本文从检测程序的漏洞方面着手,比较了以前常用的静态代码分析和实时错误注入的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对可执行文件反汇编后的代码进行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的技术,提高了检测软件系统漏洞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缓冲区溢出漏洞是危害最为广泛和严重的安全漏洞之一,彻底消除缓冲区溢出漏洞相当困难.学术界、工业界提出了众多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技术与工具.面对众多的工具,使用者如何结合自身需求有效地选择工具,进而应用到漏洞的检测与修复、预防与保护、度量与评估等方面,是具体而实际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各异的用户需求与多样的缓冲区溢出检测技术与工具之间建立一张条理清晰、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的映射图谱.站在使用者的立场,在概述缓冲区溢出漏洞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从软件生命周期阶段的检测与修复、缓冲区溢出攻击阶段的预防与保护、基于认识与理解途径的度量与评估这3个应用视角,对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技术与工具进行梳理,一定程度上在用户需求、检测技术与工具之间建立了一张映射图谱.  相似文献   

4.
缓冲区溢出漏洞是一种常见的安全漏洞。文章介绍了缓冲区溢出漏洞的现状,评价了典型的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ELF格式文件潜在缓冲区溢出漏洞的检测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缓冲区溢出漏洞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介绍了缓冲区溢出漏洞危害的严重性和广泛性,然后从如何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的角度,依次介绍了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定义、操作系统内存组织方式以及缓冲区溢出攻击方式.本文将缓冲区溢出分析技术分为三类:自动检测、自动修复、以及运行时防护,并对每一类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讨论.最后,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缓冲区溢出分析领域未来可能的三个研究方向:(1)对二进制代码进行分析.(2)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析.(3)综合利用多种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Windows系统缓冲区溢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越来越普遍,文章对缓冲区溢出原理进行了分析,重点从正确构造溢出字符串、设置跳转指令地址和加载shellcode中系统函数这三个方面对利用Windows系统缓冲区溢出漏洞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法,最后对缓冲区溢出的保护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技术是信息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对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总结,并指出了有待完善的一些方向。  相似文献   

8.
缓冲区溢出攻击:原理,防御及检测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给出了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分析了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网络攻击的方法及其特征;从程序编写、程序检测、数据结构设计以及程序执行控制等多个角度对防止缓冲区溢出攻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遏制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Windows下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分析了Windows平台下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网络攻击的方法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Windows平台下缓冲区溢出漏洞利用的开发流程。通过一个存在缓冲区溢出漏洞的ftp软件的利用实例验证了这个开发流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Windows环境下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分析了Windows平台下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网络攻击的方法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Windows平台下缓冲区溢出漏洞利用的开发流程。通过一个存在缓冲区溢出漏洞软件的利用实例验证了这个开发流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基于反汇编的输入路径追踪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基于代码覆盖的测试数据生成和基于快照恢复的错误注入技术,将其应用于模糊测试中。提出一种软件安全漏洞自动化挖掘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传统模糊技术存在的若干局限。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此方法的测试系统,通过对实例软件的漏洞挖掘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Fuzzing的ActiveX控件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tiveX控件漏洞存在广泛且往往具有较高的威胁等级,有必要对此类漏洞的挖掘技术展开研究,发现并修复漏洞,从而杜绝安全隐患.在对ActiveX控件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ActiveX控件漏洞挖掘工具——ActiveX-Fuzzer.它基于黑盒Fuzzing测试技术,能够自动地构造半有效数据对控件接口展开测试,尝试发现潜在的缓冲区溢出、整数溢出及格式化字符串错误等安全问题.通过使用该工具对常用ActiveX控件进行广泛的测试,发现多个未公布的高危漏洞,受影响的软件包括腾讯QQ、WinZip、微软Office等国内外重要软件,以及部分知名银行的网上服务中使用的控件.该测试结果表明了ActiveX-Fuzzer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崔展齐  杨慧文  陈翔  王林章 《软件学报》2024,35(5):2235-2267
智能合约是运行在区块链合约层的计算机程序,能够管理区块链上的加密数字货币和数据,实现多样化的业务逻辑,扩展了区块链的应用.由于智能合约中通常涉及大量资产,吸引了大量攻击者试图利用其中的安全漏洞获得经济利益.近年来,随着多起智能合约安全事件的发生(例如TheDAO、Parity安全事件等),针对智能合约的安全漏洞检测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提出智能合约安全漏洞检测的研究框架,分别从漏洞发现与识别、漏洞分析与检测、数据集与评价指标这3个方面分析现有检测方法研究进展.首先,梳理安全漏洞信息收集的基本流程,将已知漏洞根据基础特征归纳为13种漏洞类型并提出智能合约安全漏洞分类框架;然后,按照符号执行、模糊测试、机器学习、形式化验证和静态分析5类检测技术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并讨论各类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第三,整理常用的数据集和评价指标;最后,对智能合约安全漏洞检测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漏洞库的fuzzing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主流fuzzing(模糊)测试技术生成的测试用例随机性和针对性无法兼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漏洞库的fuzzing测试技术.根据漏洞产生的原因和重现的方法对漏洞库进行整理分类,构造出测试用例集用于fuzzing测试.这样生成的测试用例集直接与漏洞相关,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同时扩展的测试用例集可以用于检测未知的同类漏洞,覆盖面更广,因此保证了一定的随机性.以ftp服务器测试为例,选取了W indow s平台下的4款ftp服务器进行测试,共发现了3款软件的6个新漏洞,提交Se-curityFocus并通过,其中5个漏洞得到了国际权威漏洞数据库CVE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的漏洞检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洞是软件安全的一个严重威胁,如何检测软件中存在的漏洞对提高其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分析缓冲区溢出漏洞产生的原因,得出了其形成的3个必要条件,并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针对函数调用出错和循环拷贝出错而导致的两类缓冲区溢出漏洞,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的漏洞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赵帅  丁保贞  沈备军  林九川 《计算机科学》2011,38(12):125-127,155
缓冲区溢出攻击是近年来最主要的安全问题之一,攻击者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执行远程代码,从而达到攻击的目的。Shelleode作为攻击的载体,是缓冲区攻击检测的主要对象。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攻击者更倾向于使用多态技术对Shellcode进行加密来绕过IDS的检测。针对MS 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Shellcode,提出了一种将静态检测和动态执行相结合的新的攻击代码检测方法。在判断依据上做了新的定义,既使用动态模拟技术提高了对使用多态技术的Shellcode的检侧率,也兼顾了检测的效率。基于该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原型系统,并进行了检测率、误报率和吞吐率等方面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检测Shellcode的准确率和性能方面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约束分析与模型检测的代码安全漏洞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程序分析相比,模型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但无法将其直接应用于缓冲区溢出、代码注入等安全漏洞的检测.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基于约束分析与模型检测相结合的安全漏洞自动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约束分析跟踪代码中缓冲区的信息,在涉及缓冲区操作的危险点生成相应的属性传递和属性约束语句,并将安全漏洞检测问题转化为模型检测方法可接受的可达性检测问题.然后,采用模型检测方法对安全漏洞的可达性进行判断.同时采用程序切片技术,以减少状态空间.对6个开源软件的检测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实现的CodeAuditor原型系统发现了18个新漏洞,误报率为23%.对minicom的切片实验显示,检测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检测特定配置条件下的软件漏洞,提出了一种配置模糊测试方法.它通过改变被测程序的配置检测一些只在特定运行时特定配置下才能表现出来的软件漏洞.应用程序运行在部署环境下时,配置模糊测试技术连续不断的模糊应用程序的配置信息,检查软件是否违反了“安全准则”,若违反,则表示存在一个安全漏洞,配置模糊测试技术执行测试时利用的是正在运行的一个应用程序的副本,因此不会影响应用程序的状态.描述了配置模糊测试方法的原型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以太坊Solidity智能合约基于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的计算机协议,为各类分布式应用服务提供了基础.虽然落地还不足6年,但因其安全漏洞事件频繁爆发,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得其安全性检查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首先基于以太坊相关技术对智能合约的一些特殊机制和运行原理进行介绍,并根据智能合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