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某高新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规模为1×104m3/d,在原废弃污水处理厂厂址内进行改造建设,其中生物池、沉淀池及深度处理间等构筑物均在厂内原生物池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本项目对水质、气体、噪声、景观、二次污染、占地面积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经过工艺比选,最终确定选用FCR(食物链反应器)处理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2.
十堰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总规模为18×10~4m~3/d,其中一期工程仍沿用A/O+二沉池工艺,设计规模由原5. 5×10~4m~3/d降负荷调整为4×10~4m~3/d,出水水质需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二期工程采用AAO+MBR工艺,设计规模由原11×10~4m~3/d扩容到14×10~4m~3/d,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两期工程的混合出水水质需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投产运行后,出水水质优于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3.
北方某污水处理厂原采用交替式生物反应池(UNITANK)处理工艺,出水执行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通过升级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的A2/O生物池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并增建了深度处理中水回用设施。总结了升级改造的主要内容和构筑物的设计参数,运行结果表明,升级改造后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江苏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5×104 m3/d,采用CAST主体工艺,出水水质执行一级B排放标准,为使出水水质提升至一级A标准,升级改造工程改造了原CAST工艺并增加了微絮凝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在CAST池生物选择区内安装曝气器,改为主反应区使用,同时解决了积泥的问题;主反应区内安装搅拌器、运行周期上设置缺氧搅拌时段,可提高系统脱氮效果;将剩余污泥泵单点排泥改为穿孔排泥管排泥,提升排泥效率;将旋流曝气器改为微孔曝气器,提高氧利用效率;在CAST池投加PAC同步化学除磷。工程完成后已运行1年多,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5.
临沂污水厂原设计规模为15×10~4m~3/d,一期工程(8×10~4m~3/d)采用底曝氧化沟工艺,二期工程(7×10~4m~3/d)采用A/A/O工艺,总排口出水水质基本达到一级B标准.此次升级改造,将原一期工程的底曝氧化沟改造成复合式好氧池,并配套前置缺氧池,对原二期工程的厌氧段、缺氧段进行水力优化,增加转盘式过滤器,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不需另外征地,可为类似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济宁市某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规模为4×104m3/d,一期工程采用一体化氧化沟工艺+深度处理工艺,设计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因为原系统一体化氧化沟及氧化沟两侧的沉淀区生化效果和水力条件不理想,导致处理能力下降,出水效果不理想。升级改造工程采用了"CASS反应池改造+混凝+离子纤维滤布滤池"方案,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改造方案、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及工艺特点,并对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实施规模为40×104m3/d,采用分段进水AAO和Verticel处理工艺。通过升级和新建二级生物处理系统、新增深度处理和污泥水处理系统等改造措施,使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其中12×104m3/d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剩余28×104m3/d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介绍了工程背景、改造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单元设计参数和实际运行效果等。  相似文献   

8.
乡宁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原建设规模为1×10~4m~3/d,采用AAO工艺,针对其出水标准由一级A标准提高至地表水准Ⅴ类标准,并解决现状处理工艺加药多、能耗高、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提标改造工程将AAO工艺改造为多级AAO与MBB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采用机械絮凝池+斜板沉淀+过滤组合工艺。改造完成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准Ⅴ类标准,生产运行稳定、效果良好、能耗低。  相似文献   

9.
上海某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一~四期提标改造工程,出水水质由上海市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的二级提高到一级排放标准。生化线改造规模为3. 25×10~4m~3/d,原采用混合均化池+缺氧池+曝气池+二沉池+气浮池+臭氧接触氧化池工艺,改造后深度处理工艺采用V型滤池+臭氧接触氧化池(臭氧与H_2O_2结合)+FLOPAC生物滤池;另外,用于处理高盐低有机污染废水的活性炭线改造规模为0. 4×10~4m~3/d,采用增加活性炭罐数量、降低处理负荷的方式,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实际运行表明,系统运行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了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0.
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规模为30×10~4m~3/d,其中一期工程提标改造规模为20×10~4m~3/d,二期扩建规模为10×10~4m~3/d。一期工程采用MSBR工艺,原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提标改造工程增加"反硝化滤池+微砂高效沉淀池"深度处理工艺;二期扩建工程采用"初沉池+曝气生物滤池(两段式:前置反硝化+后置硝化)+微砂高效沉淀池"工艺,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实施后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标准。该组合工艺处理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各项出水指标可以稳定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某污水厂将设计出水水质由二级标准提高至一级B排放标准,为此对SBR池进行了改造。在不增加构筑物占地面积、不改变运行工况的基础上,将SBR池中的每一格重新划分为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强化好氧池等4个部分,通过试验确定了设计参数。实际运行表明,改造工艺强化了SBR池的除污能力,从而使该厂的出水水质达到了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山东某10×10~4m~3/d规模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出水水质执行一级B标准。进水水质严重偏离设计水质,导致出水COD及TN达标困难。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需升级改造至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经过中试论证后,最终采用"反硝化深床滤池+电磁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工艺。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后,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桥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升级改造工程规模为16×104m~3/d。设计将原普通曝气工艺改造为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改造后的出水水质由原二级标准提高为一级A标准。投产运行后,出水水质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对改造工艺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涟水县化工集中区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1×104m3/d,一期设计规模为2 500 m3/d,原工艺出水水质不能达到《江苏省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939—2006)一级标准,因此实施了升级改造,采用气浮/内循环微电解/芬顿/混凝沉淀/A2O工艺/活性炭过滤器/ClO2消毒工艺,介绍了该工程的概况、工艺流程、设计参数。改造后,运行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平凉市某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5.0×104m3/d,采用传统A2/O+深度处理工艺,本次扩建后规模达到8.5×104m3/d。针对厂区用地紧张、进水总氮浓度高等问题,缺氧区采用生物转盘强化系统的脱氮性能,好氧区改造为限氧曝气区,并新建初沉池以确保出水指标达标。实际运行数据显示,在低温、低碳氮比条件下,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工程总投资为10793.17万元,直接运行成本为0.72元/m3。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为2×10~4m~3/d,出水标准为国标的一级A标准。本次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中,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污水厂处理规模由2×10~4m~3/d扩建至8×10~4m~3/d,出水标准由原国标一级A标准提升到北京市地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890—2012)的B标准。工程主体工艺采用A~2O-MBR工艺,深度处理采用臭氧紫外联合氧化。由于占地面积有限,本工程采用半地下建设形式,同时为保证改造期间不影响污水厂的正常生产,整个改造分期实施。实际运行表明,本工程出水水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7.
烟台辛安河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总规模为12×10~4m~3/d,一期(4×10~4m~3/d)采用AO池型的百乐克工艺,二期(8×10~4m~3/d)采用改良A/A/O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在出水水质升级为一级A的改造设计中,经过综合考虑,一期池体保持原状,仅对二期工程通过适当提高生物池的污泥浓度和增加曝气量、缺氧池补充碳源、提高内回流比、低温时将厌氧池改为缺氧池等措施,提高对氨氮、COD、BOD_5的处理效果。一期和二期出水汇入后续深度处理单元(高效沉淀池+转盘滤池+紫外消毒),出水水质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山东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0×104 m3/d,处理工艺为“预处理+水解池+A2/O生化池+絮凝斜板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接触消毒池”,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新的环保要求出水COD≤30 mg/L、NH3-N≤1.5 mg/L、TN≤10mg/L、TP≤0.3 mg/L,因此采用Bardenpho+MBBR+磁絮凝沉淀组合工艺对污水厂进行升级改造。该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池体,并在不停水的前提下完成了提标改造,不仅节省了投资,而且提高了处理效率,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系统整体更耐冲击且运行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邢台市污水厂升级改造工程的设计和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市污水厂升级改造工程采用AAO工艺,设计出水水质由原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二级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准。分析了原处理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造后取得的效果,并详细介绍了改造工程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标准,可为类似污水处理工程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出水水质由一级B到一级A标准的升级改造。在一期二沉池后段增加高效澄清池与R型精密滤池工艺,在提高出水水质的同时,对一期生物池的曝气方式进行了改造,有效降低了能耗。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由原79.60%降至79.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