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降解MTBE的好氧颗粒污泥体系对MTBE共存污染物TBA和BTEX的降解性能,发现该体系能有效降解TBA和BTEX.降解TBA不需要适应期,且TBA的存在对MTBE的降解无明显抑制作用,可能由于微生物种群和降解酶未发生明显转换.体系对BTEX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MTBE和TBA,但存在较短的适应期,BTEX的存在对MTBE的降解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可实现对BTEX和MTBE混合物的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2.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综述了几种比较流行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并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总结了各种条件下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理化特性、培养条件及其形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性,并对目前主流的好氧颗粒形成机理如晶核假说、选择压驱动假说、细胞表面疏水性假说、胞外多聚物假说、自凝聚原理、丝状菌假说和阶段形成假说等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虽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机理,但水力剪切力、胞外多聚物、微生物的自固定等的联合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微生物生长适应期和对数期向3个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分析在此不同操作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进程、污泥特性及污染物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适应期(第0-7天)对R1和对数期(第8-14天)对R2投加混凝剂的颗粒形成时间分别比对照组R3提前8 d和14 d;R1形成的颗粒粒径较大,完整系数(IC)为97.68%,R2颗粒污泥粒径均匀,完整系数为98.53%,R1、R2颗粒强度分别比R3高0.43%和1.31%,含水质量分数分别低0.38%和1.71%,污泥特性较好;R1和R2的成熟颗粒污泥COD去除率平均均在93%以上,分别比R3高1.94%和2.73%,R1、R2和R3的NH4+-N去除率平均分别为80.85%、90.22%和88.19%,R2对NH4+-N去除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郭欢  徐平平  赵月琴 《水处理技术》2024,(3):113-116+121
为了探究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锅炉废水的可行性,以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构建了好氧颗粒污泥反应体系,以预处理后的锅炉废水和颗粒污泥为分析对象,探究了颗粒污泥处理锅炉废水过程中污泥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颗粒污泥对锅炉废水营养盐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内混合液总固体(MLSS)不断升高,稳定运行时MLSS浓度高达5.2~5.7 g/L,MLVSS/MLSS约在0.71~0.73,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好,SVI30在41~53 mL/g波动。锅炉废水的处理提高了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内蛋白质(PN)的含量,稳定时期PN含量在88.5~89.2 mg/g,约是初始值的1.34倍。颗粒污泥对锅炉废水中营养盐具有良好的去除率,稳定时期,COD、氨氮及硫酸盐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3.5%~95.2%、91.2%~91.6%及74.6%~79.8%。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燃煤锅炉废水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张恒  刘雷 《水处理技术》2022,(11):62-65+72
为探究重金属Ni对厌氧/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特性及污染物的去除规律的影响,以A2/O工艺剩余污泥为接种污泥,室温环境下在序批式反应器内培养了颗粒污泥,设置不同Ni暴露实验,考察了Ni对颗粒污泥特性及污染物去除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i质量浓度低于2.0 mg/L时,Ni的存在利于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与污染物去除,且当Ni质量浓度为2.0 mg/L时,颗粒污泥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为5.4~5.6 g/L,泥水分离效果良好,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至92.5%~94.6%、84.5%~85.9%和84.6%~85.2%。适量Ni提高了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含量。然而当Ni质量浓度为5.0 mg/L时,MLSS下降至4.3~4.7 g/L,污泥体积指数(SVI)升高至94.5~105 mL/g,污泥沉降性变差,此外COD、TN和TP去除率下降至81.6%~83.4%,80.1%~81.3%和80.1%~81.3%,低于对照组。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表明低浓度Ni提高了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而5.0 mg/L Ni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霞  赵阳丽  姜峰  冯辉霞 《应用化工》2010,39(4):580-583,589
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包括外观结构、SVI、表面疏水性等,重点分析了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维持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如沉降时间、水力剪切力、有机负荷、Ca2+浓度等,并阐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多种在低碳源条件下提高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性能的策略,包括时间曝气策略、空间曝气策略、进水策略、构型优化策略和微生物调控策略,并阐述了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过程中的环境矛盾、聚糖菌的抑制、多种脱氮方式共存等问题的具体研究方案。总结认为应打破传统认知,从系统的非稳态角度思考如何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及功能菌活性。提出了将SBR的一些“梯度”策略引入到连续流中以提高脱氮除磷性能和稳定性的应用前景。为实现主流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工程化应用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9.
桂永馨  姚嘉 《广东化工》2012,39(6):102-102,104
文章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研究概况,形成机制以及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最后讨论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几年来,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其研究规模主要局限于小试,还很少有工业应用的报道.回顾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及应用,并探讨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征及其颗粒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好氧颗粒污泥是近期发现的在有氧条件下自发的细胞自固定化过程,是生物膜的特殊生长形式,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好氧颗粒是一种大型的生物聚集体,内部结构紧凑,可用于高效的废水处理。通过好氧颗粒化工艺的发展、颗粒化机理、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系统中颗粒污泥形成研究、颗粒污泥菌群结构研究和颗粒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新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好氧颗粒污泥应用于生物脱氮,机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为常规硝化-反硝化途径。第二种为亚硝化-反硝化途径,颗粒污泥的外部为好氧的硝化区.通过适当的控制.使硝化过程停留在亚硝化阶段.直接进入内层进行反硝化。第三种为硝化-厌氧氨氧化途径.通过外层的硝化和内层的厌氧氨氧化作用实现脱氮。第四种为硝化-反硝化聚磷方式.颗粒污泥内部在反硝化的同时聚磷,实现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第五种脱氮的途径为好氧反硝化。在不同的条件下.某一种脱氮的途径可能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性质,相对于普通活性污泥的优势、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机理以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等四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成果。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几年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细胞自身固定化颗粒,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在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好氧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取决于废水组成、操作条件和接种污泥等因素。由于其特殊的内部结构和生物相,同时好氧颗粒污泥也是一种良好的重金属吸咐剂。  相似文献   

14.
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及其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几种比较流行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如胞外多聚物假说、自凝聚原理、丝状菌假说,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及其厌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糖为底物,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30目以上4 0目以下木炭颗粒为载体,在类似SBR反应器中提高反应器COD负荷、减少沉淀时间,不断洗出细小分散污泥和絮状污泥,使微生物在木炭颗粒表面附着生长,当COD负荷为3 2kg/ (m3 ·d) ,沉降时间为2 0min时,反应器污泥床中活性污泥实现颗粒化。此阶段下,污泥体积指数SVI为1 8mL/g ,MLSS 90 0 0mg/L。好氧颗粒污泥直径大多2 . 0~2 . 5mm。在好氧颗粒污泥厌氧化研究中,控制温度在30℃,pH值在7 . 5~8. 0之间,停留时间为2 4h ,COD负荷从2kg/ (m3 ·d)增加至4kg/ (m3 ·d) ,COD去除率从4 5 %增加到6 6% ,好氧颗粒污泥在厌氧条件下具有了有机物分解和去除的效果,可以认为转变成了厌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6.
徐勇军  谢磊 《广州化工》2010,38(6):177-178
采用好氧颗粒污泥SBR工艺(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结果表明工艺具有良好的COD和氨氮去除效果。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800mg/L,氨氮质量浓度为50mg/L的条件下,COD与氨氮的去除率均随处理时间增加而上升,但COD的去除效率远高于氨氮,以反应4小时计,氨氮去除效率约为55%,而COD去除效率达到90%左右。平稳运行下亚硝酸盐与硝酸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始终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聚合氯化铝的混凝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混凝除磷实验考察了聚合氯化铝 ( PAC)除磷的作用特征 ,探讨了除磷率随混凝 p H、PAC投加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并采用酸溶一步法利用二种铝质固体废料制取了聚合氯化铝。实验表明 :PAC除磷效果与混凝时的 p H密切相关 ,在 p H为 5 .0~ 8.2的条件下除磷效果最佳 ,所制的 PAC的除磷效果与用 Al Cl3 · 6H2 O制成的 PAC的相当。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运行模式的改变对好氧颗粒污泥优势丝状菌种类,以及对污泥特性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出现大量外伸型丝状菌Type 021N,但并未阻碍污泥的颗粒化,且随着絮体污泥颗粒化进程的推进,其对污泥沉降性的影响也在逐步减小,最终得到平均粒径为0.75 mm、污泥容积指数为43 mL/g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好氧颗粒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除磷脱氮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好氧颗粒污泥除磷脱氮的机理及工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SBR定向培养,可以在颗粒污泥中培养出不同的微生物菌群(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等),使其能够实现同步除磷脱氮,从而为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