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数学通报》2019年第11期,张东老师撰文[1]“基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推进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提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应该要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解决问题向问题解决转变.”《数学通报》2020年第11期,蒋凯老师撰文[2]“借助问题留白演绎课堂精彩”,文章以课例介绍通过“化整为零”“添加条件”“自编自答”“自主选择”四个环节,开展“一题一课”复习课.但是,“一题一课”复习课教学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散乱多”,教学目标无序。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道模考试题的图形绘制以及图形分析,在一课一题的教学活动中探究解题,以绘制图形为基础,思维导图分析为主线,建构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点进行串并,达到以点带面,以试题解答串联知识点的复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学为例,从“研究初置,思路铺垫”“一题多问,纵横联系”“一题多变,开拓思维”“逐层递进,探究本质”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高三一轮复习课中运用“一题一课”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如何在复习课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一节"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求法"展示课为例,通过展示四个教学片段,分析了问题设计的意图,提出高三一轮复习的问题设计要体现联系性、针对性、综合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5.
赵涛 《数学通讯》2022,(9):8-11+38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不断发挥其育人价值.问题的生长与探究是“数学问题探究型”综合与实践课的核心,以“引、探、归、展”为主要环节的课堂架构,为“数学问题探究型”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力借鉴,本文结合“直觉的误导”一课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特级教师张惠民老师上的一节高三二轮复习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认为张老师的课堂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学科本质,张老师的课堂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引,探究为主线,是目前高三复习课需要的一种高效课型.为此将本节教学过程整理如下,并附上个人的一点思考,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7.
王伟 《数学通讯》2022,(9):12-15
本文以2021年高考天津卷导数压轴题为例,通过挖掘学生思维盲点,把问题细化,进行有目标导向的微专题教学设计,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三数学微专题教学设计新途径——一题一课.  相似文献   

8.
袁小兵 《数学之友》2022,(11):43-44
在复习课中借助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要做到:借助问题引入过渡,实现知识的全方位复习与巩固;借助问题开展探究,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借助问题逐级引导,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函数最值的求法"教学为例,介绍了"提出问题—学习理论—解决问题"的微课教学设计思路.以实际问题引入新课,介绍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最后利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凌银 《中学数学》2023,(4):25-26+40
“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从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学从知识的灌输转向思维的启发”新课改理念的启发下,探究式教学成为中考复习课“减负提质”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深挖一道题目,以一题串连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散性学习.本文中以中考复习课“二次函数为基架的角度问题”为例,进行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最近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不等式"起始课,受到观摩教师的好评,本文展示该课的教学预设,并给出教后反思,与更多同行研讨.一、"不等式"起始课的教学预设(一)学习目标(1)类比方程学习不等式.(2)以章前图"甲、乙两商场"的生活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定义、探究、建构不等式新知.(3)理解不等式学习"基本路径",为后续不等式具体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4)经历情境问题的求解,感受模型思想,积累分类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方法体系是高三复习课的重要目的,一题多变是构建方法体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平面向量复习课为例,通过一题多变,探究平面向量中的最值和范围问题,总结解题策略,构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杨金增 《数学通讯》2023,(22):19-23
“一题一课”是微专题复习的一种形式,兼具自身的定位功能和新高考导向的双重价值,它以“精选根题,注重拓展,合理追问”为基本特点,从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或模型出发,通过不断变式、变换问题呈现方式,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究式学习.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一题一课”的价值及认识、如何开展、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周佳 《中学数学》2021,(2):30-31
"学为中心"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开展,最终达到学生高效学习的效果.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学情,研究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并在该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化数学探究,以此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以下,结合"圆周角"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5.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级四星高级中学.近年来在高考前两个月复习中为了促进教师不断成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拓宽学生探求较难问题的思路,学校开展了一题一议一思探究型课堂教学活动,笔者作为此课型的主持人,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总结反思,收获颇丰.所谓一题一议一思探究课.即从三个层次入手.首先是精选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此为一题;其次是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出发,让学生动手动脑探求此题、此类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应充分扮演好课堂活动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活动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吉明华 《数学之友》2022,(18):36-38
较难题的讲评是平时教学教师需要经常面对的,不少教师通过研发“一题一课”“一图一课”来做好较难题的教学.这类课型研究,往往从一个基本图形或基础问题出发,带领学生做好解题热身,然后拾级而上,变式拓展,最后促进学生自主解决较难题,这一过程既帮助学生实现了学会解一道题,也让学生收获学会解题的方法,同时这也能避免较难题讲评时的“一带而过”教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不只是数学知识习得,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是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笔者以“图文信息类中考专题复习课”的教学反思为例,体现教学设计要梯度设计问题、整体设计问题、开放设计问题,从而达到深化探究过程、揭示思维方法、激发主动探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设计释疑探究课的教学过程武汉东西湖区一中甘大旺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世间不存在着适合任何课型的固定教学模式,只有依据特定的教学条件来设计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期望效果.对于迷惑学生的疑误问题,怎样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设计出释疑...  相似文献   

20.
以零点存在定理的微课设计为例,对比优化前后的微课设计与片段实录,提出高中数学定理类微课优化设计的思考:强化问题导向,激发探究欲望;突出动静结合,聚焦探究过程;回归学生本体,提高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