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人体行为识别应用广泛,是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人体行为识别算法进行归纳总结,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以行为识别为核心,同时包含数据集、动作分割等内容。引言部分主要讲述人体行为识别的基础流程,数据集部分归纳了人体行为识别常用的数据集,动作分割方法总结了时域分割的发展现状和常用的方法,传统方法讲解了人体行为识别比较经典的方法,深度学习方法归纳了人体行为识别最新最热的深度学习方法。引入了动作分割,再结合行为识别,能够实现连续的人体行为识别,使得行为识别适用于实际场景,而不再是对经过人工剪辑好的单个视频进行识别,这在实际应用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体行为识别是视频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准确有效的人体行为识别的关键是动作时序建模和特征表示。该文归纳了人体行为识别常用的数据集,对人体行为识别表示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介绍了人体行为识别研究的最新方法,包括RGB和深度数据中手工设计的动作特征的进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时序表示方法的最新进展及当前研究的热点。最后总结了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对未来行为识别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人机交互动作识别领域中,基于深度学习的动作识别方法比传统的手工特征提取方法准确率更高.为了解决基于深度学习的动作识别方法在实时人机交互的实际应用问题,本文设计并创建了交互动作数据集(IA RGB-D),用于深度学习方法的人体动作识别研究.将IA RGB-D用于多种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测试结果准确率均在95%以上,验...  相似文献   

4.
基于深度学习和深度摄像机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受其应用场景所限,均不能对视频中快变场景和静态图像中的人体动作进行识别.本文中定义了人体肢体角度空间,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骨骼识别框架的骨骼数据,构建8个4层BP回归神经网络.对人体的骨骼数据提取和预处理后,再对训练数据进行增维处理,通过回归神经网络进行拟合,实验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对人体角度进行回归,为快变场景和静态图像中的人的动作识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基于视频的人体动作识别为核心,首先对传统RGB动作识别领域的算法进行了全面回顾,包括传统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基于RGB视频的动作识别易受背景光照的影响识别精度不高,但有丰富的颜色外观信息;然后对RGB-D动作识别领域的算法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分为深度序列、骨骼和多特征融合三个方面,RGB-D视频具有多个模态可以为动作识别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弥补基于RGB视频的不足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最后对常用数据集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已有很多新颖的基于骨架的人体动作识别算法被提出,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对基于骨架的人体动作识别领域的主要数据集和算法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首先对NTU,Kinetics-Skeleton和SYSU 3DHOI等骨架相关的数据集进行回顾;然后将基于骨架的人体动作识别算法归纳为基于监督学习的、基于半监督学习的和基于无监督学习的3大类,并对分属不同类别的算法进行介绍和比较;最后分析和总结得出该领域当前面临过度依赖大数据、大算力和大模型等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缓解以上挑战的3点未来发展方向:高精度骨架数据集建设、细粒度骨架动作识别和数据有效学习的骨架动作识别.  相似文献   

7.
洪耀球 《计算机科学》2021,48(z2):400-403
为实现互联网上大量背景复杂、视点变化的视频中人体动作的识别,提出了一种使用无监督的深度信念网络(DBNs)进行人体动作识别的创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深度信念网络(DBNs)和受限玻耳兹曼机进行无约束视频的动作识别,利用无监督深度学习模型自动提取合适的特征表示,不需要任何先验知识.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UCF体育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准确有效.同时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视觉识别任务,并在未来可扩展到非结构化的人体活动识别.  相似文献   

8.
颜芳 《信息与电脑》2023,(11):186-188
常规的人体舞蹈姿态检测方法存在多姿态动作检测精度和识别率较低,因此提出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人体舞蹈姿态检测方法。首先,利用Kinect传感器采集人体舞蹈姿态动作三维数据。其次,基于滑动窗口间接分割原理识别动作类别。再次,利用深度迁移学习建立动作识别模型,识别人体舞蹈的特定动作和非特定动作。最后,结合人体关节位置特征,检测人体舞蹈姿态动作中左手、右手、上身及全身4类局部特征信息。实验分析可知,新的方法应用后,舞蹈姿态检测的交并比值较高,显著提升了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人体行为识别旨在对视频监控中的人体行为进行检索并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传统方法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存在对样本数据依赖大、易受环境噪声影响等不足。为解决此问题,许多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被提出。介绍了人体行为识别任务中传统特征提取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从性能和应用两方面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进行总结,重点分析了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混合网络、双流卷积神经网络和少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FSL)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及其在UCF101和HMDB51数据集上的表现;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归纳了主流模型迁移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有效性;总结了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存在的不足,并讨论了以元学习(meta-learning)和transformer为代表的FSL算法将成为未来模型主流算法的可能性,同时对未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动作识别模型参数量大、网络过深过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轻量型的双流融合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人体动作识别。该模型将浅层多尺度网络和深度网络相结合,实现了模型参数量的大幅减少,避免了网络过深的问题。在数据集UCF101和HMDB51上进行实验,该模型在ImageNet预训练模式下分别取得了94.0%和69.4%的识别准确率。实验表明,相较于现有大多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动作识别模型,该模型大幅减少了参数量,并且仍具有较高的动作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人体行为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在智能监控、智能家居、虚拟现实等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基于传统手工特征的方法难以处理复杂场景下的人体行为识别。随着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将深度学习用于人体行为识别方法中已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首先,根据特征提取方法的不同,简单回顾了早期基于传统手工特征的行为识别方法;然后,从网络结构的角度着重对近年来一些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进行论述和分析,其中包括目前常用的双流网络架构和三维卷积网络架构等;另外,还介绍了目前用于评价方法性能的人体行为识别数据集,同时总结了部分典型方法在UCF-101和HMDB51两个著名的公开数据集上的性能;最后,从性能和应用两个方面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当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类人体行为识别算法利用大量标记数据进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识别精度。但在实际应用中,数据的获取以及标注过程都是非常耗时耗力的,这限制了算法的实际落地。针对弱监督及少样本场景下的视频行为识别深度学习方法进行综述。首先,在弱监督情况下,分类总结了半监督行为识别方法和无监督领域自适应下的视频行为识别方法;然后,对少样本场景下的视频行为识别算法进行详细综述;接着,总结了当前相关的人体行为识别数据集,并在该数据集上对各相关视频行为识别算法性能进行分析比较;最后,进行概括总结,并展望人体行为识别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人体行为识别是计算机视觉的研究难点和热点,主流的研究框架包括行为特征提取、人体行为表示和识别算法3个方面,目前简单场景下的人体简单动作的识别已基本得到解决,而复杂场景下的行为识别仍面临很多困难。对近几年人体行为识别的发展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从人体行为识别的研究范畴、特征提取以及行为模型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复杂场景下人体行为识别的研究方法。与已有的相关综述文献不同的是,文中结合了近三年国内外人体行为识别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和成果,如姿态特征的提取和表示、基于稀疏编码和卷积神经网络的人体行为表示方法等。最后阐述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体行为识别和深度学习理论是智能视频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得到了学术界及工程界的广泛重视, 是智能视频分析与理解、视频监控、人机交互等诸多领域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 被广泛关注的深度学习算法已经被成功运用于语音识别、图形识别等各个领域.深度学习理论在静态图像特征提取上取得了卓著成就, 并逐步推广至具有时间序列的视频行为识别研究中. 本文在回顾了基于时空兴趣点等传统行为识别方法的基础上, 对近年来提出的基于不同深度学习框架的人体行为识别新进展进行了逐一介绍和总结分析; 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CNN)、独立子空间分析(Independent subspace analysis, ISA)、限制玻尔兹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 RBM)以及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及其在行为识别中的模型建立, 对模型性能、成果进展及各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基于骨骼信息的人体行为识别旨在从输入的包含一个或多个行为的骨骼序列中,正确地分析出行为的种类,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与基于图像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相比,基于骨骼信息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不受背景、人体外观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准确性、鲁棒性和计算效率。针对基于骨骼信息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的重要性和前沿性,对其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总结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9个广泛应用的骨骼行为识别数据集,按照数据收集视角的差异将它们分为单视角数据集和多视角数据集,并着重探讨了不同数据集的特点和用法。其次,根据算法所使用的基础网络,将基于骨骼信息的行为识别方法分为基于手工制作特征的方法、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基于图卷积网络的方法以及基于Transformer的方法,重点阐述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其中,图卷积方法因其强大的空间关系捕捉能力而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采用了全新的归纳方法,对图卷积方法进行了全面综述,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最后,从8个方面总结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重点研究了视频中的人体行为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时域划分的深度聚合特征的行为识别算法。通过多时间划分的采样形式,丰富行为深度特征的多样性,并引入多聚合中心,量化深度特征与聚合中心的残差关系,进而形成人体行为的结构化建模方法,构建可以学习复杂行为特征分布的深度聚合模型,解决时间跨度较长时的人体行为分类问题。通过在开源行为数据集UCF101与HMDB51上的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运动协调障碍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高发问题,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并对成年后的远期健康造成多种不良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利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人体姿态估计和动作识别技术辅助诊断这类疾病,有利于提升医疗普惠程度和医疗效率,对缓解医疗资源不足有着重要意义。报告了儿童运动协调障碍AI诊断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儿童运动协调障碍的临床诊断方式,并基于此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诊断该类疾病的诊断技术路线,总结了人体姿态估计和动作识别任务的深度学习方法,分析了目前主流使用的人体姿态估计与动作识别任务评估指标与其对应数据集,讨论了其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问题及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