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mTBI患者73例并按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谷维素10mg+吡拉西坦0.8g/次,3次/d),天麻钩藤饮组(研究组)采用常规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5g/次,3次/d),治疗疗程为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第3、7、10、14天血清S-100β、IL-6、TNF-α水平及第2代运动脑震荡评估量表(SCAT-2)评分、标准化脑震荡评分量表(SAC)评分。结果治疗第3、7、10、14天两组血清S-100β、IL-6、TNF-α水平逐渐降低,但研究组数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下降值更大;同时点的SCAT-2、SAC量表评分表明,研究组上升分值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好转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钩藤饮可减轻mTBI患者的炎症反应产生脑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天麻钩藤饮治疗中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60例中风病证属肝阳上亢型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使用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对照组静脉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胞磷胆碱及对症用药治疗.结果通过两组治疗结果对比分析可知,30例观察组患者中,治愈11例,治愈率36.67%,显效12例,占40.00%,有效5例,占l6.67%,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93.34%;30例对照组患者中,治愈6例,占20.00%,显效11例,占36.67%,有效6例,占20.00%,无效7例,占23.33%,总有效率76.67%.两组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麻钩藤饮在治疗中风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之一,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我国利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历史悠久,具有独特优势。近来随着日益先进的科技手段被引用,不管是在基础理论或是临床应用方面,中医药研究都大大丰富了高血压病的研究内容,现就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的有关文献资料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单独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9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30例(依那普利治疗),联合组30例(天麻钩藤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的血压及疗效进行测评.结果 3组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以联合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压的降低更满意,联合组未发生不良反应,耐受性好,作用平稳持久,有效率达96.67%.结论 天麻钩藤饮单独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马添宏  张俊丽 《当代医学》2014,(13):151-151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洛河市第二中医院108例眩晕的患者,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54)。对照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治疗,高血压者给予相应的降压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9.6%,2组总体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38例服用降压西药血压控制不理想,或眩晕头痛等症状非常明显的高血压患者。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症状改善和血压控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说明天麻钩藤饮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疗效显著。还可进一步将其推广到高血压前期、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领域的治疗中,并可在中成药研制方面有所研究。  相似文献   

7.
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1 0年来 ,笔者在《杂病证治新义》的天麻钩藤饮基础上 ,辨证治疗眩晕 78例 ,收到了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78例中住院 2 6例 ,门诊 52例。男 41例 ,女 37例 ;年龄 2 7~ 79岁 ,病程 1 0天~ 1 0年。其中脑血栓 1 1例 ,美尼尔氏综合征 1 9例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 7例 ,脑动脉硬化 1 7例 ,神经衰弱 1 4例。2 治疗方法天麻钩藤饮组成 :天麻 9g,钩藤 1 2 g,石决明 30 g,杜仲 1 2 g,川牛膝 9g,桑寄生 30 g,黄芩1 2 g,焦山栀 1 2 g,益母草 1 5g,茯苓 1 2 g,夜交藤30 g。每日 1剂 ,1 0天为 1个疗程 ,分上、下午服用。辨证加味 :…  相似文献   

8.
天麻钩藤饮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证治新义》,为平肝熄风、滋阴清热的常用医方。笔者近年来善用此方随症加减治疗顽症痼疾,尤其是治疗因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抽搐、中风偏瘫,每获佳效。兹不揣浅陋,举数例病案,报告如下,以飧同道。1 眩晕 刘某,男,55岁,干部,1992年3月2日就诊,病起于烦劳过度,近1月来,常常头晕耳鸣,面色潮红,四肢酸楚,项强,口苦,急躁易怒,泛恶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患者周×× ,女 ,40岁 ,职员 ,于 2 0 0 0年 6月 4日初诊。两年前无诱因突起头昏眼花、心悸、睡眠不佳 ,双下肢无力等症状 ,经×医院检查 ,血钾浓度仅2 .5 mmol/ L,结合病史和心电图等检查 ,诊断为低血钾症 ,予 1 0 %氯化钾 2 0 ml加入 5 % GNS1 0 0 0 ml静滴 ,输液后病情好转 ,其后 ,不定期出现相同症状 ,为求根治 ,遂求助于中医。初诊 :头昏眼花 ,寐劣 ,下肢软弱无力 ,脉弦 ,苔黄质红 ,治以平肝养阴 ,安神志。处方 :明天麻 6g,杞子 30 g,嫩钩藤 1 8g,杭白菊 1 5 g,太子参 2 0 g,麦冬1 0 g,五味子 6g,酸枣仁 1 3g,夜交藤 30 g…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氨氯地平结合天麻钩藤饮与单纯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结合天麻钩藤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可靠,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评价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4例mTBI患者(试验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4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进行全脑3D FFE T1WI序列扫描。采用SPM8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VBM软件包对全脑结构进行分析,比较2组受检者灰质体积的差异,并记录临床上mTBI相关症状。结果:与对照组比,试验组左侧扣带回、右侧扣带回、左侧壳核、右侧壳核的灰质体积减小(均P<0.05);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灰质体积增大(均P<0.05)。试验组出现临床症状包括神经功能症状、认知功能下降和行为障碍,其中头痛头晕19例,记忆下降12例,情绪激动9例,注意力不集中8例,肢体不灵活6例,2种及以上症状同时出现15例。结论:VBM揭示了mTBI患者存在部分脑区灰质体积异常,这种异常可能与mTBI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2.
孙刚 《四川医学》2012,33(7):1219-1221
目的分析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996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78例,在SPSS 17.0统计软件包中行检验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并将年龄、就诊时间、亚低温治疗、初诊GCS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影响亚低温疗效的因素。结果检验比较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的预后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增大、就诊时间长、初诊GCS评分低为影响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亚低温治疗[β=-0.753,P=0.012,OR值=0.523,95%CI=(0.356,0.866)]则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醛固酮(aldosterone,ALD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 Ⅱ,AngⅡ)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天麻钩藤饮组,每组12只。模型复制后第5周开始给药,连续治疗8周。然后观察各组大鼠左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左室质量指数(lef tventrieular mass index,LVI)和心肌组织胶原(colloid,Coll)浓度,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中AngⅡ和ALDO水平。结果:12周后模型组大鼠的LVM、LVI和Coll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卡托普利组和天麻钩藤饮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均有显著降低(P〈0.01),而两药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复制12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浆和心肌ALD0和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卡托普利显著降低血浆和心肌AngⅡ水平(P〈0.05),而对血浆和心肌ALD0水平则无显著性影响(P〉0.05);天麻钩藤饮则同时降低了血浆和心肌ALD0和AngⅡ水平(P〈0.05,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能够缓解和逆转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浆和心肌局部ALDO、Ang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临床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可能的降压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将这些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纳惯例西医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汤剂,测量治疗前后血压,计算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评价降压疗效,检测两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福辛普利对H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H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服用天麻钩藤饮和福辛普利片;B组60例,服用福辛普利及叶酸片。4周为1疗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A组降压疗效及症状疗效均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福辛普利组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与B组同样的干预作用,但在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疗效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天麻钩藤饮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动物实验和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天麻钩藤饮联合卡托普利与单纯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 trails,RCTs)文献,用Jadad量表对文献的质量进行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RCTs文献,均是Jadad评分小于3分的低质量研究。两组临床疗效、原发性高血压症状的合并效应量比值比(odds ratio,RR)分别为1.15、1.41;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合并效应量分别为-5.37、-4.85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 与单纯卡托普利比较,天麻钩藤饮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症状,降压效果更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合临床的推广使用。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仍需要高质量的大样本双盲RCTs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50例重型颅型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对照组:体温超过38℃给予常规降温处理;治疗组:应用头部冰敷、腋窝及大血管处冰敷,使体温维持在腋温36℃(肛温:32~34℃)72h.结果 治疗中生命体征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及致残率,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ICU病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36)接受32~35℃低温治疗,对照组(n=36)体温维持在(37±0.5)℃,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对照组死亡13人,植物状态2人,重度残疾4人,轻度残疾7人,良好康复10人.亚低温治疗组死亡5人,植物状态1人,重度残疾2人,轻度残疾13人,良好康复15人,亚低温治疗组伤后6个月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χ2=4.471,P=0.029),且良好神经系统转归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170,P=0.007)。亚低温治疗组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在治疗后3-7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并能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轻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症状、影像诊断及转归。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15分患者,排除年龄〈16岁、饮酒及患有精神性疾病病例。观察项目为GCS、呕吐、健忘症、CT、MRI影像所见。转归评价:(1)有无神经症状后遗症;(2)有无癫痫发作;(3)采用Awareness Questionnaire,评估受伤前后日常生活有无变化。利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GCS13分的51例中,42例CT有脑挫裂伤表现,3例CT无脑挫裂伤表现,但MRI为脑挫裂伤表现,6例CT及MRI均无脑挫裂伤表现;51例中有33例存在神经后遗症。脑挫裂伤与神经后遗症经Fisher确切概率法χ2检验,χ2值为7.85,P〈0.01。在173例GCS 14分以上的病例中有32例存在脑挫裂伤(18%),其中24例(75%)脑挫裂伤诊断需要MRI;GCS 14分以上脑挫裂伤病例中,GCS14分、呕吐、健忘症与脑挫裂伤有显著关系,χ2值为45.78,P〈0.01;GCS 14分以上脑挫裂伤病例中,神经后遗症少见,脑挫裂伤与受伤前后日常生活变化无明确关系,χ2值为2.69,P〉0.05。平均随访20个月,癫痫发作2例。结论 (1)轻型颅脑损伤中,GCS13分病例残留神经后遗症的危险因素为脑挫裂伤。(2)GCS14分以上病例脑挫裂伤诊断需要MRI。(3)GCS14分以上病例,GCS14分、呕吐、健忘症是诊断脑挫裂伤的危险因素。(4)GCS14分以上病例,脑挫裂伤的存在不是影响转归的影响因素。(5)轻型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的存在不是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