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国荣  张红  黄远忠 《黑龙江医学》2021,45(11):1151-1152
目的:探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采用高能量二氧化碳(CO2)点阵激光治疗对皮损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3月广东省泗安医院门诊部收治的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点阵射频治疗,47例)和观察组(高能量CO2点阵激光治疗,49例),均治疗5次.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损分数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皮损分数及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两组皮损分数及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量CO2点阵激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皮损情况,降低疼痛感.  相似文献   

2.
边静 《西部医学》2017,29(5):656-661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g ventilation,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n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寻找更适合与优越性的通气方法。方法 选取新生儿病房在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气胸新生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时期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恢复时间,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与有无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4、8、12、24、48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时段PaO2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PaCO2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OI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APO2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4、8、12、24、48h时后PaO2、PaCO2、OI、a/APO2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为(37±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18)/d(P<005)。观察组X线胸片恢复时间为(4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5±23)/d(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情况发生(P>005)。结论 HFOV和CMV两种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均有明显效果,但HFOV的临床治疗疗效更好,检测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更明显,且安全性更高,无明显并发症,更适合治疗新生儿气胸。  相似文献   

3.
瞿琬林 《西部医学》2017,29(3):378-381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拟行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婴幼儿患者60例,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骶管阻滞,记录两组患儿T1(术前)、T2(CO2气腹后5min)、T3(CO2气腹后10min)、T4(CO2气腹放气后5min)、T5(肛门操作5min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气道峰值(PIP),芬太尼、维库溴铵以及异丙酚的用量,观察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HR、SBP、DBP以及PIP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儿HR、SBP、DBP以及PIP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维库溴铵[(8877±1024) μg/kg·h]、芬太尼[(287±623)μg/kg·h]和异丙酚[(533±070) mg/kg·h]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1225±527)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732±522)min,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明显高于观察组(2000%,P<005)。结论 腹腔镜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应用骶管阻滞复合全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从而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宇峰  周维纲  杨建治 《西部医学》2019,31(7):1088-1092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烧伤困难气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插管中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就诊收治的烧伤困难气道行纤维支气管镜插管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0ug/kg+瑞芬太尼05ug/kg,对照组给予丁卡因3mL。比较两组入手术室时(T0)、给药前(T1)、给药结束时(T2)、插管前(T3)、插管完成时(T4)、插管完成后5min(T5)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给药后心率明显减慢,观察组在T2、T3、T5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给药后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观察组T2~T5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给药后呼吸频率降低,观察组在不同时间点呼吸频率的波动范围很小,观察组T2~T5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声带活动、咳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烧伤困难气道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插管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静麻药的镇静效果好,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黄莉  黄娜 《西部医学》2018,30(5):684-687
【摘要】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特布他林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患儿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患儿肺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收治的90例CVA患儿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检测所有受试者肺功能、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FEV1和PEF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FVC水平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 α和IL 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4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CVA患儿,能更有效提高患儿肺功能、抑制气道局部炎症反应、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促进患儿免疫功能恢复,是临床潜在的有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三位一体治疗仪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3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位一体治疗仪治疗,主要方法为针灸、神经肌肉电刺激与推拿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个月。结果 康复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康复后运动与步行功能评分比较均明显高于康复前(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 三位一体治疗仪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状态的康复治疗中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步行功能,有利于改善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血必净联合去甲肾上腺素(NE)对感染性休克(SS)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4例SS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CRP、PCT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较对照组的789%明显上升(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肺动脉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脏指数(CI)值均逐渐增加(P<005);且观察组治疗7、14d后上述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RP、PCT水平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001);且观察组治疗7、14d后上述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1)。而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 vs 140%,P>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NE治疗感染性休克更能短期内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微循环,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刘文良  余雪美  熊朝晖 《西部医学》2018,30(1):64-67+71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后使用镇痛药吗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医院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表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42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时泵注右美托咪定005μg/kg·min 1,10min后以04μg/kg·h 1维持至术毕,对照组术中采用同样方法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痛期间不良反应,记录术后12h、13~24h吗啡用量及术后48h有效自控镇痛(PCA)次数;术后4h、12h、24h、48h发放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麻醉诱导前(T0)、拔除气管即刻(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2h、术后13~24h及48h有效PCA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4h比较,两组术后12h、24h、48h 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4h、12h、24h、48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比较,T1、T2、T3时CD4+、CD4+/CD8+均有所下降(P<005),CD8+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右美托咪定组T1、T2、T3时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3810%(P<005)。结论 围术期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免疫抑制,减少术后吗啡用药剂量和使用PCA的次数。  相似文献   

9.
樊元利  孙国红 《西部医学》2019,31(2):315-317+321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榆林市星元第四医院收治的98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体征恢复情况及心理状况变化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率、PaO2、PaCO2、SAS、SDS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退热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心衰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临床症状,且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 2017年 5月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早期机械通气联合NO吸入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h、6h、24h的呼吸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及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和重度肺炎相关临床体征消失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 6、24h 的 MAP 和治疗后 1、6、24h 的 FiO2、O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 1、6、24h 的a/A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6、24h的MAP、FiO2、OI及a/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 1、6、24h 的PaO2 和pH 值明显高于治疗前,且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6、24h的PaO2、PaCO2 及pH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FVC、FEV1、P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重度肺炎相关的三凹征、肺部啰音、发热、发绀及鼻翼扇动等临床体征消失的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取早期机械通气联合NO吸入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并显著改善肺功能和重度肺炎相关的临床体征,且未出现出凝血时间延长的副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 1β、sIL 2R和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到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照入院前后治疗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9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兰索拉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不同症状情况、血清学指标、病理分级及胃底黏膜幽门腺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胃中嘈杂、嗳气泛酸与口苦口干评分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病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同病症改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 1β、SIL 2R、GAS、MTL水平显著下降,G 17水平升高;观察组血清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内镜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腺体萎缩评分与肠上皮化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腺体萎缩减少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上皮化生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优化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IL 1β、SIL 2R、GAS、MTL水平与G 17水平,胃黏膜萎缩与肠上皮化生明显转归,具有临床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赵勇  魏国  何永  华欣  蔡琳  何盛华 《西部医学》2018,30(1):59-63
【摘要】 目的 观察普外手术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不同免疫缺陷程度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HIV统计阳性(HIV+组)500例与同期HIV阴性(HIV-组)350例行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85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新发机会性感染等指标。并检测其术前1天(D0)、术后1周(D7)、术后1月(D30)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计数;各自计算D7、D30两次CD4计数相对于D0百分比D7/D0(%)、D30/D0(%). 并根据D0的CD4计数分层(组), Ⅰ≥500>Ⅱ≥200>Ⅲ≥0. 采用SPSS180软件包分析各组之间及每组内前后差异。结果 HIV+与HIV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IV+与HIV 两组患者在一、二级手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三、四级手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患者中CD4>200与CD4<200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部三次检测CD4计数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和组别两个因素之间有交互效应(P<005)。结论 HIV+组较HIV-组患者术后更易出现感染,且HIV+组患者中手术创伤越大,术后感染并发症越高。因此,术前应全面评价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术前可先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治疗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易小萍  蔡耀婷  邓学学 《西部医学》2018,30(12):1763-1766+1770
【摘要】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影响。方法 8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HR、RR、PH、PaO2、PaCO2),心功能指标(LVEF、cTnI、BNP、Pro BNP),APACHEⅡ评分,心电图P波变化情况,住院天数、气管插管次数和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观察组HR、RR、PaCO2、cTnI、BNP、pro BNP指标、APACHEⅡ评分、Pmax和Pwd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PH、PaO2、LVEF指标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在住院天数、气管插管次数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能够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气效率、血气分析指标、心功能指标,同时具有无创、使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张吉红 《西部医学》2017,29(1):106-109
【摘要】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给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在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增加,而Cobb角明显减少,与术前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单优于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恢复(P<005),临床治疗效果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JOA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明显且具有更加微创安全的特点,还可促进神经功能与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观察国产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多模式联合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80例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单纯点阵模式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多模式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永久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及明显疤痕.结论 国产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有效安全,且多模式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点阵模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在无痛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实施气管镜检查患者90例,依据患者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无痛气管镜组(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同时复合芬太尼麻醉)48例及对照组(单一使用丙泊酚麻醉)42例,观察麻醉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镇静维持时间、患者依从性、镜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0时刻两组SBP、DBP、HR、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刻相比,T1时刻无痛气管镜组SBP、DBP、HR、SpO2无明显波动,对照组SBP、DBP有升高、HR加快、SpO2明显降低,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时刻无痛气管镜组SBP、DBP有所降低、HR偏快、SpO2降低,对照组对应指标较检查前无明显波动,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气管镜组起效、镜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但镇痛维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长,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无痛气管镜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125%较对照组4762%明显低(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在无痛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较单一麻醉药物的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更具优势,联合药物方案不仅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且可获取最佳麻醉效果,提高依从性,缩短检查时间和较高的药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肖晖  李玲 《西部医学》2019,31(7):1093-1096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肺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94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7例)和对照组(n=47例)。研究组于气管插管后10min静脉泵注DEX 1ug/kg,后以05ug/(kg·h)的输注速率持续至手术结束前30min,对照组采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麻醉诱导时即刻(T0),单肺通气60min后(T1),手术结束时即刻(T2)3个时间点炎症因子,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及应激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7NF 2)、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T1、T2血清E、NE、COR水平均明显高于T0(P<005),研究组血清E、NE、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血清IL 6、TNF α、hs CRP水平均高于T0(P<005),研究组血清IL 6、TNF α、hs 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单肺通气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24h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EX可有效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炎症因子及术中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提高麻醉效果,对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氧自由基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氧化应激、关节功能水平。结果 两组术前机械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机械痛阈值均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机械痛阈值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尿潴留、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有助于增强镇痛效果,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张艳  李书芳  蒋秀芳  雷延龄 《西部医学》2018,30(9):1361-1364
【摘要】 目的 研究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征(RDS)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指标、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RDS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NAVA模式行辅助通气,对照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行辅助通气。治疗后对两组血气指标、呼吸力学相关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观察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动脉血pH、SpO2、PaO2、PaCO2以及PaO2/FiO2等血气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R、MAP、PIP、EAdi峰值、EAdi谷值、MVi、VTi、WOB等呼吸力学相关参数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膈肌电活动信号、RR、PIP以及WOB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产儿RDS的治疗中,应用NAVA通气模式可有效缩短触发延迟,能以更低的气道压力实现同样的气体交换,还可减少膈肌负荷,降低气道峰压及呼吸做功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最优的机械通气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丁慧  宋文英  宋宇龙  赵静  杨瑞 《西部医学》2019,31(3):422-427
【摘要】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择期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患者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感觉阻滞情况,同时评估两组麻醉后的Ramsay镇静评分和术中牵拉反应程度,观察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入手术室前记为T0,手术开始即刻记为T1,硬膜外注药完毕后10min记为T2,手术结束即刻记为T3),MMSE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T1、T2、T3 HR、DBP、SBP水平均低于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 HR、DBP、SBP水平均高于T0(P<005);研究组T1、T2、T3 HR、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达峰效应时间缩短,麻醉平面持续时间均延长(P<005)。术后第1天,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寒战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缩短硬膜外麻醉的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时间,有效增强剖宫产术中镇痛、镇静效果,能保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不会影响术后认知功能,同时右美托咪啶毒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