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人胃癌鸡胚移植模型 ,为胃癌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手段。方法 将人胃癌细胞系SGC 790 1细胞接种到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上 ,动态观察移植瘤的形态学及肿瘤生物学特性 ,分析影响移植瘤成活的因素 ,并对瘤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成功建立了人胃癌鸡胚移植模型 ,移植瘤组织学结构与人胃癌相似 ;接种癌细胞数量影响接种成瘤率 ,癌细胞数量越大 ,成瘤率越高 ;移植瘤可诱发大量血管生成并向肿瘤呈放射状集中。结论 将SGC 790 1细胞接种到鸡胚上建立鸡胚移植胃癌是可行的 ,本模型可动态观察胃癌生长 ,模拟其在体内生长情况 ,为胃癌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Lu CR  Chen L  Dou CQ  Chen WB  Lin C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1):1391-1394
目的探讨arresten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构建包含arrestenc DNA的分泌型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s-arresten,并以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SGC-7901细胞。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是否分泌表达arresten,同时,通过生长曲线绘制及生长周期测定的方法了解上述转基因措施本身对SGC-7901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转基因的SGC-7901细胞株接种至裸鼠皮下,使其在接种局部表达arresten,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s-arresten,并获得了可分泌表达arresten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质粒转染对SGC-7901细胞增殖特性无影响。转基因SGC-7901细胞的裸鼠移植瘤生长缓慢。结论arresten抑制人胃癌SGC-7901移植瘤的生长,其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其滋养血管的生长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反义核酸技术封闭谷氨酰胺酶(GA)基因对裸鼠体内胃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携带GA反义基因的质粒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并将成功转染的胃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获得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通过TUNEL技术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的凋亡指数;RT-PCR技术检测移植瘤细胞内GAmRNA的含量。结果GA反义基因质粒载体成功转染胃癌细胞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癌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内GAmRNA的含量减少。结论GA反义基因可抑制GA基因的表达,明显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反义核酸技术封闭谷氨酰胺酶(GA)基因对裸鼠体内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携带GA反义基因的质粒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并将转染的胃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其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情况,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评价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RT-PCR技术检测移植瘤内GA mRNA的含量。结果GA反义基因质粒载体成功转染胃癌细胞后,癌细胞成瘤能力下降,肿瘤生长速度减慢,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组织GA mRNA的含量减少。结论GA反义基因有效抑制GA基因的表达并抑制胃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人胃癌羟喜树碱(HCPT)耐药细胞系SGC-7901/HCPT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SGC-7901/HCPT,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分别接种至裸小鼠,待肿瘤长径达1.0cm时,将其切下剪成直径为0.1~0.2cm小块,再接种至第2代裸鼠皮下进行传代,重复至第4代。对第4代移植瘤光镜下的组织学形态、电镜下的超微结构及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裸鼠皮下移植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可见丰富的血管网。光镜下见亲代细胞移植瘤的细胞大小基本一致,排列较整齐,细胞核的大小较一致;而耐药细胞移植瘤的细胞形态较不规则,排列紊乱,细胞核的大小差异较大。电镜下见亲代细胞移植瘤细胞的细胞核无肿胀,线粒体及内质网基本正常;耐药细胞移植瘤细胞的细胞核略肿胀,核异染色质凝集,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较明显。与亲代细胞第4代移植瘤相比较,耐药细胞第4代移植瘤对HCPT的耐药指数为9.02±0.78,对阿霉素、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及依托泊苷的耐药指数分别为1.24±0.09、1.31±0.17、0.96±0.12和1.07±0.16。结论本实验建立了稳定的人胃癌HCPT耐药细胞系SGC-7901/HCPT裸鼠移植瘤模型,耐药细胞对HCPT的耐药性保持稳定,且对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可用于下游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反义核酸技术封闭谷氨酰胺酶(GA)基因对裸鼠体内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携带GA反义基因的质粒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并将转染的胃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其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情况,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评价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RT-PCR技术检测移植瘤内GA mRNA的含量。结果GA反义基因质粒载体成功转染胃癌细胞后,癌细胞成瘤能力下降,肿瘤生长速度减慢,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组织GA mRNA的含量减少。结论GA反义基因有效抑制GA基因的表达并抑制胃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胃癌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诱导的抗胃癌免疫对裸鼠皮下移植胃癌模型的作用。方法 使用SCG7901胃癌细胞株冻融抗原刺激,并以GM-CSF,IL-4联合诱导产生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诱导同源脾脏淋巴细胞成为肿瘤抗原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研究其对SCG7901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作用。结果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诱导抗胃癌免疫显著抑制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 肿瘤抗原特异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可在胃肠道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FasL、B7-1联合基因转移是否具有协同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采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FasL、B7-1基因导入人胃癌细胞SGC-7901,G418阳性克隆筛选,流式细胞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显示FasL和B7-1的表达,并且通过Hoechst33342染色检测胃癌细胞凋亡;将携带 FasL和 B7-1基因的胃癌细胞(命名为 SGC-7901/FB-11)接种于 C57BL/6小鼠背部皮下,观测其致瘤性能;SGC-7901/FB-11致敏的小鼠对野生型瘤细胞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用SGC-7901和 SGC-7901/FB-11细胞分别经腹腔免疫小鼠,得到腹腔浸润淋巴细胞及致敏脾细胞,MTT法检测其体外杀伤实验。结果 FasL和B7-1基因在胃癌细胞中获得高表达并可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双基因转染的胃癌细胞的致瘤性明显下降;SGC-7901/FB-11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SGC-7901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SGC-7901诱导的CTL对相同靶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SGC-7901/FB-11诱导的 CTL对 SGC-7901/FB-11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野生型 SGC-7901的杀伤率(P<0.05)。结论 FasL促进胃癌细胞凋亡,B7-1促进抗胃癌CTL的增殖、活化,在效应阶段两基因发挥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携带沉寂Survivin基因的特异性siRNA的表达质粒,鉴定其在胃癌细胞内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沉寂以及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方法合成Survivin基因特异性siRNA,插入到表达载体pAdGFP中构建成pAdGFP—siRNA。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转染pAdGFP—siRNA,研究该载体在人胃癌细胞内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转染pAdGFP—siRNA后,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为68.2%。免疫组化检查显示,特异siRNA显著降低了癌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论siRNA技术能够沉寂Survivin基因的表达,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多药耐药人胃癌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探讨移植瘤的耐药性。方法 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分别接种于两组裸鼠胃壁,用MTT法测定瘤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及RT-PCR技术测定其多药耐药(MDR)基因表达。结果 MTT法测定IC50分别为0.98mg/L和5.78mg/L,与移植前细胞相比差异无显性意义(IC50分别为1.01mg/L和5.20mg/L);RT-PCR测定MDR基因表达:SCG-7901组表达阴性,SGC-7901/VCR组表达阳性。结论 耐药人胃癌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为研究胃癌多药耐药性提供了具有器官微环境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裸鼠自发转移模型。观察移植后肿瘤生长情况和转移规律。方法 用微量注射器于裸小鼠甲状腺侧叶内(甲状腺原位移植组)和皮下(皮下对照组)注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TA-K细胞悬液,观察动物体重,一般状态,颈部情况及记录生存时间,并动态观察肿瘤局部生长和转移情况;取甲状腺,气管,食管,颈部及纵膈淋巴结,肺和骨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取移植瘤组织常规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 甲状腺原位移植组于注射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TA-K细胞悬液后24-34d裸鼠先后出现呼吸困难,实验侧甲状腺肿物呈膨胀性生长,侵及颈前肌及周围组织,压迫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原位移植成瘤率为100%,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10,肺转移发生率为3/10,骨转移发生率为1/10。移植瘤组织染色体分析证实为人类肿瘤。皮下移植组见移植瘤有完整包膜,未见侵犯局部肌层,也无局部和淋巴结转移。结论 利用裸鼠甲状腺原位TA-K细胞微量注射法,可以成功建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是较为理想的用于研究甲状腺癌转移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规律及在胃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细胞形态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抗Fas单克隆抗体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周期的影响以及对细胞杀伤作用的方式,并检测了SGC-7901细胞表面bcb2的表达情况。结果 抗Fas单克隆抗体有阻滞细胞周期、通过诱发凋亡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经抗Fas单克隆抗体处理后,SGC-7901细胞表面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抗Fas单克隆抗体可以诱导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凋亡,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bcl-2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对体外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对癌细胞P-ERK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以MTT法检测索拉菲尼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胃癌细胞内P-ERK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 结果:索拉菲尼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也增强,呈剂量—时间双效应关系(P<0.05);经索拉菲尼处理的SGC-7901细胞的P-ERK表达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 结论:sorafenib在体外对SGC-790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机制为抑制其P-ERK表达,从而抑制其增殖和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重建人肝癌PBL-SCID嵌合模型来观察mRN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mRNA DC)在体内的抑瘤效应并探讨机制。方法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腹腔注射法建立Hu-PBL-SCID鼠模型,尾静脉分别注射mRNA DC疫苗、抗CD4^+、CD8^++mRNA DC、未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每周1次,共两次,然后接种2×10^6HepG-2cells,观察鼠成瘤率、成瘤潜伏期、肿瘤体积以及测定特异性CTL活性。结果ELISA法可检测到鼠血清中人IgG水平,Hu-PBL-SCID嵌合模型重建成功,各组小鼠间成瘤率无明显差异,但mRNA DC组成瘤潜伏期延长,肿瘤生长缓慢,2周后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抗CD4^+、CD8^++mRNA DC组、DC组和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脾淋巴细胞对HepG-2细胞有特异性杀伤效应,而对胃癌SGC-7901细胞则无杀伤活性。结论mRN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内能诱导产生明显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CD44阳性胃癌细胞株SGC-7901(CD44+SGC-7901/5-FU)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采用反复短期暴露并逐步递增药物浓度法建立5-氟尿嘧啶耐药胃癌细胞株SGC7901/5-FU,鼠抗人CD44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CD44+SGC-7901/5-FU细胞。将不同浓度的芍药苷作用于体外扩增培养的CD44+SGC-7901/5-FU细胞后,分别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各浓度芍药苷作用于CD44+SGC-7901/5-FU细胞后,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发生了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且呈明显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均P<0.05)。 结论:芍药苷能在体外抑制5-FU耐药的人胃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鸡胚移植模型,研究促血管生成素-2(Ang-2)抗体对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T-29细胞接种到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通过解剖显微镜、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察移植瘤的血管生成特性及Ang-2抗体对其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HT-29细胞系接种到CAM第3-7天,瘤体迅速生长,大量血管呈放射状向瘤体集中,长入或跨越接种区,部分大血管向瘤体弯曲并相应扩张,形成血管辐辏现象。给予Ang-2抗体后第5天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血管计数,Ang-2抗体组的血管数(37.2±4.6)明显低于癌细胞对照组(56.8±7.4),但高于空白对照组(29.5±3.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检查Ang-2抗体组的微血管密度(9.6±2.4)明显低于癌细胞对照组(20.2±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ng-2抗体能抑制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T-29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为结肠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人胃癌原位移植裸鼠肝转移模型原发灶、肝转移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 方法:将裸鼠皮下传代的SGC-7901细胞株实体瘤组织块移植于裸鼠胃壁,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待其发生肝转移后取胃原发灶、肝转移灶肿瘤细胞,SRB法检测肿瘤细胞对氟尿嘧啶(5-FU),顺铂(CDDP),奥沙利铂(L-OHP),表阿霉素(eADM),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氨甲喋呤(MTX)7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结果:成功建立裸鼠原位移植胃癌转移模型,肿瘤原位移植成瘤率100%,肝转移率75%;7种药物中L-OHP,VCR对原发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肝转移灶,而eADM,MMC对肝转移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原发灶(均P<0.05);5-FU,L-OHP,MTX对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的抑制率具正相关性(r=0.5203;0.4424;0.3851,均P<0.05)。 结论:胃癌原位移植动物的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细胞的对化疗药物药敏性存在差异,以原发灶药敏检测结果指导针对肝转移灶的治疗可能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ACHN人肾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放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CHN人肾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方法分别利用瘤细胞悬液接种法、瘤块包埋法获得ACHN人肾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成瘤率、肝肺转移率及病理形态。ACHN皮下荷瘤鼠1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放疗组,6MV X直线加速器对放疗组移植瘤局部单次照射12Gy,观察裸鼠的耐受性及肿瘤生长抑制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瘤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瘤块包埋法成瘤稳定,成瘤率92.5%,肝转移率43%,未见肺转移。裸鼠对12Gy射线局部照射耐受良好,放疗组移植瘤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长明显受抑制(P〈0.01);放疗组瘤细胞凋亡现象明显。结论ACHN人肾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可作为肾癌放疗实验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用裸小鼠胃癌细胞移植瘤作为体内诱导分化研究模型,采用移植瘤生长状态、移植瘤组织学、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及移植瘤p53、p21蛋白表达作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裸小鼠胃癌细胞移植瘤的抗增殖及诱导分化作用。结果发现:在ATRA300~1000μg/只·d的剂量下,对移植瘤具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并对移植瘤细胞有较强的诱导分化作用;同时可抑制移植瘤癌细胞p53、p21的表达。本实验结果提示:ATRA在体内对人胃癌细胞有较强的抗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这种抗癌作用可能与ATRA抑制癌细胞p53及p21表达,促进癌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人肾癌裸鼠转移模型,并分离肺转移亚株。方法;用自建肾癌细胞系RCC-9863建立裸鼠SOI(surgical orthotopic implantation)模型。从裸鼠皮下移植瘤中取组织块,手术包埋于裸鼠左肾实质内。取肺结节,组织块法体外培养。癌细胞行左肾细胞悬液原位接种,重复1次,克隆筛选肺转移亚株。结果;15d左右裸鼠左肾区可触及包块,质硬,有结节。55d裸鼠出现恶液质。SOI模型肿瘤生长快,呈浸润性,肺脏、淋巴结、肝脏可见转移灶。转移株细胞增殖周期短,软琼脂集落形成率高,裸鼠皮下接种后,成瘤潜伏期短,瘤体大,并可以形成广泛肺转移。获得的高转移株命名为MRCC,其IV型胶原酶呈强阳性,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表达,nm23表达率与RCC-9863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肾癌SOI模型的建立并筛选出一株肺脏高转移性细胞亚株,为肾癌高转移性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