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扫描电镜对不同产地的风藤(Piper kadsura Ohwi)花粉粒进行了研究,发现风藤花粉粒具多型性,其中舟形—单沟型约占43.6~57.1%,扁球形——大型圆孔型占38.6~46.3%,三拟沟型占4.3~10.1%,以前后二者在光镜下被误认作无萌发孔和三歧槽花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广泛的标木室和实地考查,证明《中国植物志》对风藤(Piper kadsura〈Choisy〉Ohwi)的形态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这可能是造成风藤鉴定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作者追踪到原始文献,对风藤描述提出修订。  相似文献   

3.
海风藤提取物对老龄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瑞友  张苏明  方思羽  杨渊  徐广润 《华中医学杂志》2000,24(4):177-178,182,F003
目的 探讨海风藤提取物在老龄大鼠局灶脑缺血后可能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光化学导的老龄大鼠避灶性脑缺血模型,利用TTC染色、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第风藤提取物地缺血灶大小、血脑屏障、缺血灶周围坏死细胞、凋亡细胞的影响,结果 海风藤提取物可显著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减少缺血灶周围坏死细胞、凋亡细胞数量,并具有减少梗死灶直径的趋势。结论海风藤具有抵御缺血后脑屏障破坏,减少缺血灶周围神经细胞坏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报道四川产升麻一新变种紫花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var.purpurea C.Huang,var.nov.,对新变种作了特征集要描述,并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和新变种的花粉形态特征作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湖北产贝母属(Fritillaria)药用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利川贝母F.lic-huanensis P.Ii et C.P.Yang,蒲圻贝母F.puqiensis G.D.Yu et G.Y.Chen,鄂北贝母F.ebeiensis G.D.Yu et G.Q.Ji和紫花鄂北贝母F.ebeiensis var.purpurea G.D.Yu et P.Ii的花粉形态特征和外壁纹饰等作了比较观察,阐明了花粉形态特征对分类鉴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药金银花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忍冬属(Lonicera)19种药用金银花以及同属的醉鱼草忍冬L.buddleioides Hsu et H.J.Wang,女贞叶忍冬L.ligustrina Wall.,光枝长白忍冬L.ruprechtiana Reger var.calvescens Rchd.的花粉形态特征作了比较观察。22种植物花粉形态种间区别主要在于花粉粒的大小,萌发孔的沟与内孔的形状、大小,外壁的厚度及表面纹饰,为商品金银花的品种鉴定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扫描电镜法观察了薄荷属(Mentha L.)7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欧薄荷(M.longifolia)、唇萼薄荷(M.pulegium)的花粉同其它5个种的花粉存在显著差异,而各个种之间在花粉的形态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文章还简要讨论了花粉形态在薄荷属的系统分类及种质资源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药凌霄花及其混淆品共5种药材进行了性状和显微鉴定研究。在显微鉴定中,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花粉粒进行了观察,找出了它们的鉴别点。全文附药材外形和扫描电镜下花粉粒的照片及花各部表面制片的主要显微特征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乌头属22分类群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探讨了分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为乌头属植物的分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林荫银莲花花粉形态特征并确定其染色体数目和倍性,为揭示其不同地域的居群差别提供资料,为药物的孢粉学鉴定和细胞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的形态,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根尖的染色体.结果:林荫银莲花的花粉粒形态为扁球形,具有6-7个萌发沟,表面有小刺状纹饰,还有一些微小的小孔:花粉大小:极轴长度...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暴片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初步摸清了成都南区空气中飘散花粉的种类、播散高峰期和主要致敏花粉品种。观察到法国梧桐、油菜及银杏花粉可致敏,皮试阳性率与空气中花粉含量不一定成平行关系,从而为防治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鲁南地区大气花粉及其致病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鲁南地区气传花粉的种类,分布,数量及其致病性。方法 采用空气曝片的方法,连续2年收集气传花粉,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阅片鉴定,并将采集到的花粉处理后,制备成花粉变应原疫苗,进行皮肤试验。结果 2年共收集花粉10813粒,18个科属,每年3-5月和8-9月出现飘散高峰。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属,Lu草,杨树及松树花粉。结论 鲁南地区的气传花粉主要包括Lu草属,松属,杨属,蒿属,藜属,柳属,榆属,禾本科,地肤,臭椿属,蓖麻属,柏科,核桃,向白葵属,栎属,桦属,银杏属,豚草等,以Lu草,松属,杨属,蒿属,藜属,禾本科花粉量较大,占70%。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属,Lu草,杨树及松树花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海风藤提取物对纤丝状和寡聚体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诱导的活化新生大鼠小胶质细胞可能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小胶质细胞,分别用纤丝状Aβ25-35、寡聚体Aβ25-35、纤丝状Aβ25-35+海风藤提取物、寡聚体Aβ25-35+海风藤提取物干预小胶质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干预48h后,以CD68作为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抗原标志,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率进行检测,并比较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结果 四个实验组的小胶质细胞CD68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5.1%,P<0.05).纤丝状Aβ+海风藤提取物组CD68表达阳性率(52.1%)低于纤丝状Aβ组(60.8%,P<0.05).寡聚体Aβ组(71.2%)和寡聚体Aβ+海风藤提取物组(67.0%)的CD68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101).结论 纤丝状和寡聚体Aβ均能激活小胶质细胞;海风藤提取物能够抑制纤丝状Aβ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作用,对寡聚体Aβ的激活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Pollen counts in 1988, 1989, and 1990 revealed 16 weed pollen types. The weed pollination season in Lincoln extends from March through October. Very low amounts of pigweed-type and nettle pollen appear in April. Dock pollination begins in May. June has the greatest diversity of weed types and moderately high total counts (highest total June counts ca. 300 grains/m3). July is low in both diversity and absolute numbers of pollen grains (highest total July counts ca. 35 grains/m3). In early August pollen counts begin to rise with the primary pigweed-type pollination season and the first ragweed pollen. Ragweed pollen peaks in the last week of August and first week of September with more than 460 ragweed grains/m3 and total counts of more than 780 gr/m3.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经过1986年4月~1987年4月对山东三个城市(济南、潍坊、烟台)一年时间的气传及致敏花粉进行了调查。该三个城市的空气中,所观察到的54个花粉种属中以蒿属、大麻和葎草属、松属、榆属及杨属为最多地。在春季和秋季花粉出现两个高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石嘴山地区夏秋季致敏花粉的种类、数量和飘散规律,并进行花粉致敏性测定,为花粉症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叶氏采样器重力沉降法设立花粉曝片点,结合皮肤点刺试验(SPT)和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调查夏秋季致敏花粉。结果全年出现2个花粉高峰期,3~5月份为木本花粉高峰期,7~9月份为草本植物花粉高峰期,共收集花粉24 906粒,鉴定出7种花粉,石嘴山地区蒿属花粉总量最多,占29.53%;其次为藜属,苋属,豚草。根据花粉变应原SPT及特异性IgE结果显示,蒿属花粉阳性率最高,具有很强的致敏性;夏秋季花粉的致敏率高于春季花粉。结论蒿花粉属已成为本地区夏秋季主要致敏花粉,是花粉症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研究太原市中心常见气传花粉的种类、含量、花粉飘散消长规律及分布特点与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叶氏重力沉降法调查该地区2011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空气中花粉的种类和含量;将其调查结果与1977-1978年度花粉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将取样器分别安放于四面通风的4、7、17层楼顶,对比观察不同楼层的秋季气传致敏花粉含量。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该地区空气中飘散花粉16999粒,全年气传花粉出现2次飘散高峰期,分别在3-5月份和8-9月份,新增气传花粉12种;2011-2012调查年度4种致敏花粉含量占全年花粉总量的74.12%,蒿属花粉为优势气传致敏花粉(39.47%)较77-78年(26.20%)明显增加。杨属、柳属花粉全年百分比含量较35年前明显降低。秋季研究结果提示按花粉含量多少排序:4层(12米)>7层(21米)>17层(51米);4、7层花粉种类相同,17层花粉种类减少。结论春季气传花粉较35年前高峰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杨属、柳属花粉全年百分比含量较35年前明显降低。17层(51米)的花粉含量、种类较4层、7层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民间药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与同属植物柳叶蜡梅(C.salicifolius S.Y.Hu)的形态、组织、花粉粒电镜扫描、挥发油的含量及薄板层析的实验研究,为两种植物与生药的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猕猴桃属12种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猕猴桃属7种、4变种和1变型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属花粉形态的差异,特别是外壁纹饰的差异,可作为属下分组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