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地广大群众有看“风缆”预报台风的经验。多年来,我们向群众学习,通过实际观测验证,在看“风缆”预报台风方面,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风缆”是指在日落处射出的光带,根据它的颜色深浅,粗细和清晰程度,过天顶与不过天顶、收得快慢,以及出现方位偏北还是偏南等,可以预报台风的路径和对本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上海徐家汇地区建筑分布密集且高低不一,是典型的具有非均一下垫面特征的城市地貌。本文利用该地区的地理信息研究了粗糙度长度的分布规律,并基于80m高度的风速实测数据,对台风"灿鸿"和良态风作用下的平均风速、湍流强度、阵风因子等参数与粗糙度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风向角对应的计算扇区内建筑物高度、分布密度的差别导致了粗糙度长度值随风向角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变化幅度随着计算扇区的增大而减小;台风"灿鸿"作用下的平均风速最大值大于良态风,两者对应的粗糙度长度变化范围差别甚微,但是台风作用下的粗糙度长度中位数较小且分布相对集中;台风"灿鸿"作用下各向湍流强度均随着平均风速的增加呈明显的减小趋势,但不随粗糙度长度变化;良态风作用下,各向湍流强度不随平均风速变化,而随着粗糙度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台风"灿鸿"和良态风作用下,各向阵风因子均随湍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前者作用下的阵风因子略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基于深圳356 m气象梯度塔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台风"山竹"为例分析了台风过程中深圳近地面水平风阵风因子、风廓线指数和湍流强度的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台风"山竹"影响期间,受城市下垫面影响近地面风湍流强度大于高层,阵风因子和湍流强度随高度变化符合指数规律,风速大于6级后逐渐趋于稳定;风廓线指数随高度增加、风速增大逐渐减小。此外,利用全部样本计算得到风廓线指数平均值约为0.23,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推荐范围,但利用该值推算近地面不同高度的风速值略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4.
求实 《气象科技》1974,(7):36-39
台风过后的洋面上有一低温区尾随其后,这就是所谓的“冷尾流”。E.L.费希尔(Fisher)在讨论海面温度同台风路径的关系时指出台风后部有一冷水区,对于随后而来的台风有影响,或使其减弱,或阻碍其前进而“被迫”转向。以后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个对台风预报和海洋预报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学群 《气象》1982,8(11):8-10
在卫星云图上,有时可以观测到台风的密蔽云团偏离、甚至完全脱离低层环流,暴露出低层的螺旋状积云线的现象。如在资料较密的近海,还可发现500、700毫巴气旋性辐合中心与地面台风中心的位置有明显的偏离。本文将这种台风称之为“偏心台风”。 飞机探测证实,这种现象在西北太平洋上经常出现。1979年台风季节,23个命名台风中有11个出现了700毫巴环流中心偏离地面中心的现象。这种台风在云图上的表现是暴露低层环流;中心轴线向对流云团中心倾斜;随着气旋的加强,高低层环流的中心趋向于垂直[1]。 陈联寿和丁一汇指出[2],这种现象可作为判断台风进入强垂直切变区后开始减弱的一个标志。 上述观测研究是在有连续的、可靠的飞机探测资  相似文献   

6.
利用深圳350 m气象梯度观测铁塔获取的台风“妮妲”(1604)登陆期间近地多层风观测资料,分析“妮妲”登陆期间风场和阵风系数等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妮妲”登陆期间,近地面风速随时间呈增强—减弱—增强—减弱的“M”型特征,风向由西北方向转为南东南;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中风速垂直变化最大的时段为“妮妲”后风圈经过期间;垂直方向上,“妮妲”前外围向前风圈过渡期间风向多变,而其他时段风向随高度基本不变;在“妮妲”前外围、前风圈和眼区经过期间,350 m高度以下的风速随高度的变化遵循对数关系,而在“妮妲”后风圈和后外围时段仅适用于150 m以下高度;在“妮妲”登陆过程中,铁塔观测的粗糙度长度约为0.52 m;阵风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妮妲”登陆前和眼区的阵风系数较大;另外,阵风系数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随着风速增加而减小,尤其是风速小于10 m/s时。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台风年鉴资料的台风风-压公式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燕  赵平  乔林 《热带气象学报》2009,25(2):163-168
基于台风年鉴1981—2000年资料建立了西北太平洋分纬度、分强度的系列台风风-压拟合关系式。经2001—2005年的数据验证,显示了台风中心最低气压与近中心地面最大风速间关系的稳定性以及拟合公式的适用性,因而可作为早年台风估测风速偏大的订正依据。统计分析显示,台风越强其风-压关系越稳定;在纬度分布上,位于10~30 ?N时台风风-压关系较稳定。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早年台风风速、频数的订正方法,并重建了1950—1979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和我国近海台风破坏力指数等气候序列。  相似文献   

9.
顾强民 《气象》1979,5(8):17-17
实践经验指出,在西北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脊的范围、强度和形状的变化对台风未来动向有较密切的关系。当副热带高压脊外围的等高线向台风中心之南及后部伸出时,通常,预报员们形象地称之为“副高南落”,如图1所示。一般要求在500mb图上,台风以东15个经距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588线最南点的纬度低于台风中心所在纬度5度以上。 当发生“副高南落”现象时,多数情况台风均将转向,但是也有少数台风不转向而一直西移登陆我国的;在转向的台风中,转向的迟早,相差也较多。为  相似文献   

10.
环境风垂直切变小大对台风强度变化有显著影响。通过查阅文献和会议交流发现,由于算法上的细微区别,导致同一个台风在计算环境风垂直切变时结果有所不同,有时差异较大。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以南海快速增强台风为例,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热带气旋年鉴、NCEP FNL、个例数值模拟资料等,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南海台风在快速增强阶段不同环境风垂直切变计算方案和数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对业务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谢小敏  孙晓铃 《广西气象》2005,26(A01):151-152,130
利用台风年鉴、天气图、本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杜鹃”和“7908”号台风在生命史和移动路径、风雨和气压变化以及环流背景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是很相似的台风。对今后类似台风的预报以及预警信号的发布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就2009年8月台风"天鹅"对"莫拉克"台风暴雨增幅的影响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通过WRF数值模拟试验的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利用NCEP/NCAR客观再分析资料分析发现"莫拉克"台风从"天鹅"台风环流中获取正涡度和水汽供应,有利于其台风强度的长期维持,是造成台湾地区超强降水的重要条件之一.进一步运用WRF数值模式对剔除"天鹅"台风的敏感性试验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天鹅"台风向"莫拉克"台风环流中有正涡度及水汽供应,与客观分析较为一致,最终估算出"莫拉克"台风在台湾地区南部造成的超强降水中有近三成来自于"天鹅"台风的动力和水汽贡献.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技》1977,(5):20-20
这种台风精密诊断法,最初是由芝加哥大学教授藤田哲也提出来的。藤田从飞机穿进台风限每隔三分钟摄影一次得到的台风连续照片上发现,在直径约600公里的台风圈中,有500多个大小有如谷粒的小云块在时生时消,瞬息万变。这些,靠过去每15分钟拍摄一次的照片以及雷达观测是很难弄清楚的,因为小云块的寿命很短,每隔三分钟观测一次,才勉强能把如此迅速的变化捕捉住。  相似文献   

14.
《气象》1978,4(10):44-44
  相似文献   

15.
从大气环流形势,涡度,潜热能、θse场等分析了“9711”号台风的移动规律,归纳出一些台风移动路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天鹅”台风风场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刘黎平  仰美霖  邱崇践  江源  侯文菊 《气象》2011,37(6):659-668
为了进一步认识台风的动力结构特点,利用组网天气雷达产品三维格点反射率因子资料与两步变分法反演出三维风场,对2009年第7号台风天鹅风场结构做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步变分法较好地反演出“天鹅”台风的水平环流结构;在4km高度上,最大风圈半径内,平均切向风速接近Rankine涡旋模型,通过拟合该高度上最大风圈半径上的切向速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两步变分反演方法研究2006年第4号台风"碧利斯",比较单部雷达资料和双部雷达资料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利用单部雷达资料不能很好地反演出台风的风场结构特征,而双部雷达资料在第一步反演背景场时,可以显示出台风的涡旋特征。通过检验发现,此次台风过程的水平切向风在最大风速半径内部与Rankine模型相近,外部与Chen 3模型接近。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单部雷达的观测信息准确定位台风的移动路径,故在单部雷达资料第一步反演背景场时加入模型弱约束。反演结果表明,加入模型弱约束后,反演的背景风场可以看出台风的涡旋特征,通过第二步反演后与双部雷达资料结果相近;加模型弱约束的单部雷达反演结果与双部雷达反演结果间u、v分量的相关系数均为0.8或以上,2—7 km高度层u、v分量的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8.
雷小途 《气象》2012,38(6):641-645
针对台风登陆预报业务及防台减灾工作中的“登陆”和近年来广为使用的“擦边”等的模糊表征问题,本文从登陆和擦边的基本词义出发,结合台风特殊的水平结构,分析了台风在近岸区域移动时台风与海岸线间的相对位置特征,给出了“登陆”和“擦边”的具体判别办法,以避免实际业务中可能出现的用词用语的混乱现象。  相似文献   

19.
陈永发 《气象》1978,4(6):23-23
“对口风”,可以理解为同一天内或前后两天(隔日)内,风向出现由偏南转为偏北,即风向转变近180°,对应未来30天有一次降水过程。前者(同一天内出现“对口风”),对应未来30天雨量较大;后者(隔日出现“对口风”),对应未来30天雨量较小。经过两年来的实际运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李生艳  陈见 《广西气象》2002,23(3):5-6,4
对生成于同一气候背景、相近海域,后期路径又十分相似的0107、9207号台风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大气环流变化的相似是造成它们后期路径变化相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