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腹改良Sugiura术与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10月需行手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按意愿分为接受经腹改良Sugiura术(研究组)组和Hassab术(对照组)组两组,对比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和随访结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5例、28例患者入组,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诊28个月,研究组无再发出血病例,而对照组再出血率为17.9%(5/28)(P〈0.01)。食管静脉曲张的消除率在研究组为100%,对照组为57.1%(16/28)(P〈0.01)。结论经腹改良Sugiura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术式,它使断流更为彻底,而操作并不复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改良Sugiura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经腹改良Sugiura术和28例经传统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改良Sugiura术组与传统断流术组相比门静脉压力改变不明显(P〉0.05):但改良SugiuFa术组患者的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3年内食管曲张静脉再出血率比传统断流术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Sugiura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改良Sugiura术和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我院在2006年4月到2010年3月间,将86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Sugiura术(实验组n=37例)和B组采用Hassab术(对照组n=39例),总结两种方法的有关临床资料,对比研究其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各有1例死亡病例,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到49个月,平均随访26.5个月,研究组再出血率2.7%,对照组再出血率为15.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科学合理、安全可行的断流术式,其术后效果明显优于Hassab术。  相似文献   

4.
预防性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断流术在预防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995年5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128例无上消化道出血史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非手术组主要采取保肝、利尿、减慢心率等治疗,定期随访。手术组行断流术(Hassab术或改良Sugiura术)。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以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手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5.0%,总手术死亡率3.6%,远期出血率2.0%,无肝性脑病,死亡率2.0%。非手术组远期出血率24.2%,肝性脑病发生率4.8%,死亡率9.7%。结论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中施行是安全的,预防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也是有效的,使外科医生在治疗时多了一种选择。Hassab术比改良Sugiura术更加适合应用在预防性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加自体脾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Sugiura手术力暗体脾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5例(研究组).与同时期45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术后无死亡病例,近期止血效果确切,随访时间0.5~4年,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4%(2/45),再出血率为2.2%(1,45);术后所有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术后再出血率及静脉消失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o研究组术后2个月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下降不显著,术后随访移植睥块同位素显像呈阳性,而对照组无阳性显像。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加部分自体脾移植手术操作较简单、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少且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是一种值得摊广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痱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门奇静脉断流术与改良Sugiura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行改良Sugiura手术30例患者与同期行单纯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两组均无术中、术后近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中出血、术后近期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后远期消化道大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改良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者明显多于断流组(P〈0.05)。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后的食管静脉消失率明显好于传统断流术,但两者的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Hassab手术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5年间收治的93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实施单纯性内窥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手术)及EVL联合Hassab手术(联合治疗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急性止血率无差异(P〉0.05);联合手术组术后近期无出血,远期再出血率为5.7%明显低于EVL组和Hassab手术组(P〈0.05);术后EVL组、Hassab手术组、联合手术组的奇静脉血流量分别下降22.7%,30.4%,45.7%。结论联合手术组同时阻断了胃食管腔内外的异常门奇静脉分流,食管曲张静脉获得根治,且有脾功能亢进消失、奇静脉血流量降低明显、止血效果确切、再出血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合理而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比改良Sugiura术与Hassab术治疗乙肝肝硬化相关性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我科行改良Sugiura术或Hassab术的满足研究条件的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食管静脉曲张的改变情况和再出血率等进行对比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改良Sugiura术式组与Hassab术式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有增加(P0.001)、手术时间延长(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ugiura术式组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改善率优于Hassab术式组(P0.001),根除率高于Hassab术式组(P0.001),再出血率均低于Hassab术式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Sugiura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彻底性优于Hassab术,有利于控制再出血,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治疗的70例门静脉高压症并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术前自由门静脉压力为(38.71±7.71)cmH2O,断流术后为(32.33±7.61)cmH2O,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急诊手术,止血率达90%。围手术期死亡3例,30例少量腹水,胸腔积液20例,门静脉血栓8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7例,其中1例为急诊手术患者。结论改良Sugiura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6例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率为13例(81.3%)。随访时间8个月-2年。无肝性脑病发生,再出血1例(7.7%)。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操作并不复杂、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门-奇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门-奇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全组男68例,女27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例,全部均有脾功能亢进表现,肝功能Child A级62例,Child B级33例。施行Hassab断流加脾切除术29例,施行改良Sugiura式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41例,施行选择性改良Sugiura式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25例。结果 全组术后均检出白血球升高,血小板计数超300×109/L 25例,术后平稳恢复83例;肝功能明显减退、大量腹水、少尿12例,轻度黄疸2例,经积极治疗全部康复出院。85例(89.5%)得到1~3年随访,在29例Hassab手术中6例再出血(20.6%);41例改良Sugiura手术中5例再出血(12.19%),2例为食管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25例选择性改良Sugiura手术均无再出血表现。结论 选择性改良Sugiura门-奇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术是现代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有效手术,在三种断流术中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压力改变对门静脉高压症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Xu W  Wu X  Li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3):201-204
目的 观察门静脉压力改变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2 0例分为 2组 ,每组 10例 ,A组采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TIPS)加改良Sugiura联合治疗 ,B组行改良Sugiura治疗。分别于术前、TIPS后 2周和改良Sugiura术后 2周行肠道通透性检查 ;2 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 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较健康志愿者肠道通透性明显升高 (0 132± 0 110vs 0 0 32± 0 0 18,P <0 0 1)。A组患者TIPS术后 2周门静脉压力和肠道通透性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改良Sugiura术后 2周 ,2者无显著变化 ,但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5 )。B组患者改良Sugiura术后 2周肠道通透性和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A、B组患者术前肠道通透性相比无显著差异 ,改良Sugiura术后 ,A组明显降低 (P <0 0 5 )。研究还发现门静脉压力与肠道通透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r=0 6 2 7,P <0 0 1)。 结论 研究表明TIPS加改良Sugiura术降低门静脉压力 ,改善肠道通透性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TIPS,改良Sugiura术和TIPS加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u X  Cao J  Wu X  Han J  Li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2):98-100
目的 探讨TIPS、改良Sugiura术和TIPS加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地对9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行TIPS、改良Sugira和IPS加改良Sugiura术治疗。结果 Ⅰ、Ⅱ、Ⅲ组近期并发症分别为23.33% ̄30.00%和20.00%,其中,出血复发率为6.67%、10.00%和0%,肝性脑为16.67%、0%和13.33%,Ⅰ组病死率为3.33%,术后1 ̄36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的疗效。方法  1 993年至 2 0 0 3年我院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4 73例 ,其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31 3例 ,改良Sugiura手术 98例。结果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围手术期死亡 1 3例 (4. 2 %) ,发生食道胃底瘘 5例 (1 . 6 %) ,近期内再出血 1 7例 (5 . 4 %) ;改良Sugiura手术组围手术期死亡 1例 (1 . 0 %) ,发生食道胃底瘘 1例 (1 . 0 %) ,无近期内再出血病例。两组的术后 6个月至 1 1年随访率分别为 88 .2 %和 91 .8%。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消失者 1 83例 (6 6. 3%) ,显著改善者 88例 (31 . 9%) ;改良Sugiura手术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失者 82例 (91 . 1 %) ,显著改善者 8例 (9 . 9%)。结论 改良Sugiura手术后再出血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低 ,并发症少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改良Sugiura 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 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72例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0,随访率为99%。随访时间6个月至9年,平均随访4年1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再出血率为35。结论 本手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令人满意,其操作并不复杂,不失为一种值得和便于推广的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6.
脾切除联合内镜曲张静脉套扎术与Hassab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研究脾切除联合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与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的病理生理影响.方法 将1999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10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3例,行脾切除联合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B组50例,行经典的Hassab术(即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两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胃动力、食管静脉曲张分级、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分级、并发症、手术死亡率、复发出血率.结果 两组术后自由门静脉压、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比术前下降(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以彩色B超动态监测门静脉血栓发生情况,A组发生血栓7例(13%),B组14例(28%)(P<0.05).A组术后2周的餐后胃动力分级优于B组(P<0.05).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32%),B组30例(61%)(P<0.01).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对患者进行随访24.5~64个月(平均45个月),A、B组获得随访者各为42、38例,A组食管曲张静脉复发率为10%,复发出血3例(7%);B组复发率为12%,复发出血2例(5%)(P>0.01);A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分级与术前比较无差异,B组比术前加重(P<0.01).结论 脾切除联合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的临床疗效与Hassab术相当,但对患者的生理干扰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尤其是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低,而且操作较简单,创伤较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脾功能亢进10例患者采用手助腹腔镜行改良Sugiura联合断流术.结果本组10例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89.5 min,平均出血量141 ml.术后全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0.5 d.结论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降低了手术难度,有效地控制出血,是值得选择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对自1990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行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236例病人(其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47例,改良Sugiura手术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8.2%,围手术期再出血率为2%.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7.9%,围手术期再出血率为3.4%.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随访率为91.9%,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9年,平均随访时间5.0年.术后累积出血率分别为5.7%(1年)、15.2%(3年)和25.5%(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8%(1年)、79.1%(3年)、69.7%(5年).改良Sugiura手术组随访率为87.8%,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9年,平均随访时间5.0年.术后累积出血率分别为6.9%(1年)、16.3%(3年)和29.5%(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8%(1年)、85.0%(3年)和76.9%(5年).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改良Sugiura手术两种治疗在围手术期病死率、围手术期再出血率、术后累积出血率、术后累积病死率及病死原因构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与开腹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2011年1月—2012年3月,将需行改良Sugiura术的5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手助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28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液量、术后住院天数比较,手助腹腔镜组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均P<0.05)。术后随访1~13(平均7.32)个 月,两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除率均为100%,均未出现上消化道再出血。 结论:手助腹腔镜行改良Sugiura术既具有与开腹改良Sugiura术相同的临床疗效,又具有腹腔镜手术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猪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模型,观察该模型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26只家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EG,10只)一期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二期行门静脉部分缩窄术;门静脉高压组(PG,10只)一期行开关腹、二期行门静脉部分缩窄术;假手术组(SG,6只)一、二期均行开关腹.3组均测定门静脉压力,二期手术后两月行CTA及腹腔干、门静脉系统血管铸型.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门静脉高压组术后均形成了门静脉高压.实验组与门静脉高压组术后及术后两个月门静脉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胃的血供主要由胃左动静脉及胃网膜左动静脉提供,没有形成新的侧支循环.结论 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不宜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上需对患者的门腔系统行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