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调强放化疗与同步调强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活检确诊的321例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辅助化疗组(152例)和放化疗组(169例)。对比两组近期治疗有效率(RR)和1年、3年及5年生存率,以及无进展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新辅助化疗全部治疗结束后,新辅助化疗组和放化疗组的RR分别为97.4%和93.5%;新辅助化疗组1年、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5.4%、74.6%和64.4%,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8%、65.4%和57.8%;放化疗组1年、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2.9%、71.3%和58.8%,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6.4%、60.5%和5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状态与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相关。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白细胞少于放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8,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调强放射治疗时代,同步调强放化疗前行新辅助化疗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7年间ⅠB2~ⅡB期宫颈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其中50例在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2疗程(A组),50例在手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B组).比较2组的化疗疗效及手术疗效.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0%,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分期:A组与B组之间的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及宫旁脉管癌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提高宫颈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黄龙  穆文玉  王侠 《智慧健康》2024,(5):63-65+70
目的 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行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加用新辅助化疗,对比疗效。结果 经不同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97.50%,与对照组的85.00%对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T细胞亚群水平均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大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发生骨髓抑制、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观察组总发生率15.00%,与对照组的10.00%对比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78.24±2.16)分,与对照组患者的(68.25±2.35)分对比较高,且各指标分值均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期间,在同步放化疗基础上实施新辅助化疗可进一步强化疗效,在调节T细胞亚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年轻(≤35岁)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57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年龄,分别纳入≤35岁组(n=82)及>35岁组(n=75)。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2组宫颈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宫颈癌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对≤35岁组患者随访5年,采用存活和死亡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对可能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16项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肿瘤直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宫旁转移、脉管浸润、治疗方式、肿瘤复发及宫颈癌家族史,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结果①≤35岁组宫颈癌患者初次性生活年龄[(21.1±2.6)岁]小于>35岁组[(22.9±2.1)岁];HPV感染率,接触性出血、腺癌、肿瘤宫旁转移及脉管浸润发生率(92.7%、78.0%、19.5%、56.1%、37.8%)均高于>35岁组(77.3%、45.3%、6.7%、36.0%、21.3%),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45,χ2=7.381、17.775、5.888、6.360、5.067;均为P<0.05)。②采用存活和死亡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对可能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肿瘤直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宫旁转移、肿瘤脉管浸润、治疗方式、肿瘤复发及宫颈癌家族史共计13项因素,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1、4.032、2.699、2.746,χ2=11.721、15.571、8.313、4.877、9.015、13.577、4.911、3.855、9.526,均为P<0.05)。③对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13项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类型(OR=6.214, 95%CI: 1.214~19.154, P<0.05),肿瘤病理分级(OR=10.547, 95%CI: 2.017~23.574, P<0.05),宫颈间质浸润深度(OR=3.019, 95%CI: 1.011~9.116, P<0.05),淋巴结转移(OR=2.214, 95%CI: 1.215~8.067, P<0.05),肿瘤宫旁转移(OR=1.368, 95%CI: 1.084~7.008, P<0.05),肿瘤脉管浸润(OR=2.007, 95%CI: 1.006~11.068, P<0.05),治疗方式(OR=1.097, 95%CI: 1.068~9.106, P<0.05)及肿瘤复发(OR=9.164, 95%CI: 2.167~35.168, P<0.05),均为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宫颈癌年轻患者的疾病恶性程度较高。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早期对宫颈癌进行预防、筛查、诊断及治疗,以减少宫颈癌年轻患者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滨州市中心医院进行NACT,并且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LACC的2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NACT后,将达到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者分别为74例与147例,均纳入有效组(n=221);而将疾病稳定(SD)与疾病进展(PD)者分别为43例与9例,则均纳入无效组(n=52)。采用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及其血清鳞状细胞抗原(SCCA)、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21-1、癌胚抗原(CEA)水平与NLR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LACC患者的NACT疗效、NLR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NLR预测LACC患者NACT疗效的价值进行分析。2组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有效组患者的FIGO临床分期为ⅠB2期、病理分级为G1、病理类型为鳞癌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无效组,而血清SCCA、CA125、CA199、CY21-1、CEA水平与NLR,则均显著低于无效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CA、CA125、CA199、CY21-1、CEA水平,以及NLR与FIGO临床分期,均为LACC患者NACT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51、0.931、0.856、0.614、0.841、0.521、33.577,95%CI:0.767~0.945、0.880~0.985、0.780~0.938、0.448~0.841、0.749~0.944、0.344~0.790、5.509~204.660,P=0.002、0.013、0.001、0.002、0.003、0.002、<0.001)。②ROC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LACC患者NACT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707(95%CI:0.649~0.760,P<0.001),其预测NACT疗效的最佳临界值为3.92%。③NLR>3.92%患者的FIGO临床分期为ⅡA期、病理分级为G2与G3,以及非鳞癌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NLR≤3.92%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652、19.721、17.332,P均<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病理类型,均为LACC患者NLR的独立影响因素(OR=4.908、0.067、12.293,95%CI:1.688~14.269、0.005~0.871、1.087~187.983,P=0.003、0.039、0.043)。结论采取NLR可有效预测LACC患者NACT疗效,其预测的最佳临界值为3.92%,并且NLR与LACC患者肿瘤分期、病理分级及病理类型有关。由于本研究仅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小,NLR用于临床评估LACC患者NACT疗效的有效性,仍然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刘丽萍 《现代养生》2014,(18):138-139
目的:对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6月-12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同期放化疗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取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中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2年远处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能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但对患者损伤较大,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合适治疗方式,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7.
李青华 《现代保健》2011,(30):40-42
目的分析及评价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将所研究的52例IIb期宫颈癌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n=36)患者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n=16)患者只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包括病理检查、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PR19例,CR3例,有效率达61.1%。与对照组相比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术中出血量、癌周间质细胞反应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不仅能够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而且有助于缩小肿瘤体积,是治疗IIb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不同治疗方法对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2年1月至2006年2月收的42例ⅠB2~ⅡB期宫颈癌,对术前同步放、化疗组即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组15例,新辅助化疗组11例,腔内后装放疗组1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①术前同步放、化疗组与新辅助化疗组、腔内后装放疗组对比,临床总有效率为75.0%.各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切除率100%;②宫颈癌患者经各组治疗后肿瘤直径较治疗前相比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新辅助化疗及术前同步放、化疗可减少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及宫旁血管癌栓的发生率,各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比较,X2=1.36,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6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5-82岁,中位年龄为50岁。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均为宫颈鳞癌。按照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47,75.8%)和无效组(n=15,24.2%)。两组患者的年龄、化疗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宫颈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研究分组及化疗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行新辅助化疗的62例ⅠB2-ⅡB 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化疗后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结局,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有效组新辅助化疗术后宫颈深间质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低于无效组[25/47(53.2%)vs.13/15(86.7%),12/47(25.5%)vs.9/1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4.254;P=0.020,0.039);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化疗方案无相关性(P〉0.05),但与化疗前血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明显相关[OR=0.135,95%CI (0.027-0.667);P=0.014]。结论化疗前血 SCCAg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明显相关,可作为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郑珊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269-1270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57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其中术前采用静脉新辅助化疗者25例,术前介入化疗者(术前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手术)3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理不良因素及高危因素发现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及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病理不良因素和高危因素发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介入化疗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P<0.05)。结论术前静脉与介入新辅助化疗Ⅰb-Ⅱb期宫颈癌临床疗效确切,但介入化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较多。  相似文献   

11.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Ⅱ期的临床运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探讨介入化疗方案在宫颈癌Ⅱ期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4年8月至2008年2月解放军452医院妇产科诊断为宫颈癌Ⅱ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4例符合介入治疗纳入标准(介入化疗组),行超选插管化疗栓塞,2~3周后,根据疗效,行宫颈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6例不符合介入治疗标准患者(单纯手术组)行宫颈癌子宫广泛切除术。分析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学报告等临床资料,并评估疗效。结果14例行介入治疗患者(介入化疗组)中,13例有效,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无效,行放射治疗。介入化疗组较单纯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介入放疗组病理报告提示,肿瘤坏死、变性,瘤体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周围脉管系统内未见癌栓形成。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是宫颈癌Ⅱ期新辅助化疗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晓民  刘晓霞  宗珊  岳瑛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70-167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Ib2~II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4月经病理确诊的36例Ib2~IIb期宫颈癌患者给予紫杉醇加卡铂1~3个疗程化疗,评估疗效显著者行手术治疗。结果:化疗后肿瘤直径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达75%,大多数患者能手术治疗切除病灶,仅少数患者无法行手术治疗。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Ib2~IIb期治疗安全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及疗效,为无法手术的患者创造手术可能,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3位,超过5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已为局部晚期。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具有易侵袭、淋巴转移率高、手术困难、易复发等特点,疗效不确定,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研究发现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能够缩小肿瘤大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手术效果,增加放疗敏感性,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可改善LACC的预后。同时研究发现对于需保留生育功能及合并妊娠的特殊患者来说,NACT可以控制病情,延长孕周,改善母儿结局。综述NACT在LACC的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案是手术和放疗,近年由于对宫颈癌综合治疗方案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手术技术的改进,保留生育手术的兴起,使宫颈癌化疗逐渐受到重视。宫颈癌的化疗包括同步放化疗、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姑息化疗。新辅助化疗虽然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其疗效迄今仍尚未确定,而同步放化疗却得到了临床的进一步肯定。宫颈癌姑息治疗中的化疗,不能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因此,化疗仍然是宫颈癌治疗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军梅  程永玮  蔡丽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083-5085,509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Ⅰ b~Ⅲb期宫颈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Ⅰ b~Ⅲb期宫颈癌患者,36例新辅助化疗,其中24例采用静脉化疗,12例采用动脉化疗;32例直接手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患者术中出血量、宫旁浸润宰、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及并发症的差异.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新辅助化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NACT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6例,总有效率达86.1%;Ⅰ b~ Ⅱb期的有效率(87.1%)明显高于Ⅲa-Ⅲb期(60%);术中出血量NACT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NACT组淋巴结转移率(36.1%)低于对照组(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宫旁浸润率分别为2.7%和15.6%,经精确概率法计算,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与对照组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16%和80.02%,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05%和9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术后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正>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内第四大妇科恶性肿瘤~([1]),随着筛查和治疗手段不断提高,宫颈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对于早期宫颈癌,放疗和根治性手术同样有效,5年总生存率可达90%。但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患者在发现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Ⅰb ~Ⅱb期宫颈癌患者手术疗效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将66例患者分为化疗手术组(37例)与直接手术组(29例),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阳性率、术后膀胱恢复时间及性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术后病理阴道切缘及宫旁切缘均无癌残留,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膀胱恢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直接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化疗手术组在治疗后6个月性欲望降低程度(t=4.01),阴道干涩疼痛感(t=4.00)明显高于直接手术组,P<0.05;但治疗后12个月2组间性生活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性欲望降低程度t=0.06,性愉悦度降低t=0.47,阴道干涩疼痛感t=0.04,P>0.05).结论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并不影响手术时间、淋巴结阳性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但在短时间内影响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25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将患者分为直接手术(primary surgical treatment,PST)组及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surgery,NCS)组,比较不同淋巴结切除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①341例(47.0%)患者接受了术后补充治疗。NCS组患者的高危因素明显多于PST组(P0.05),但中危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ST组、NCS组分别平均有(0.23±0.17)枚、(0.26±0.21)枚淋巴结存在转移,术中分别平均切除(24.8±9.42)枚、(25.9±9.64)枚淋巴结。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切除数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生存分析显示,在NCS组中,淋巴结转移数量≥2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但在PST组中,淋巴结转移数量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④在NCS组中,与淋巴结切除数目19枚的患者相比,切除数目≥19枚的患者预后明显较好(P0.05)。但在PST组中,增加淋巴结切除数量并未使患者生存获益(P0.05)。⑤对PST组中淋巴结转移数量≥2枚的患者而言,增加淋巴结切除数量仍未使患者获得明显的生存收益(P0.05)。但在NCS组中,淋巴结切除数量≥19枚的患者预后显著好于切除数量19枚的患者(P0.05),这种生存获益的趋势比淋巴结切除数量对NCS组总体生存率的影响更为显著。⑥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淋巴结转移、切缘情况是影响NCS组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增加淋巴结切除数量可有更好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旋米唑、新辅助化疗联合应用治疗Ⅱ期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991年 1月~ 1997年 1月收治的 30例Ⅱ期骨肉瘤患者进行分组 ,其中治疗组为大剂量辅助化疗加左旋米唑 ,对照组不用左旋米唑。结果术后 30例中 1年复发转移 3例 ,第 2年复发转移 9例 ,第 3年复发转移 2例 ,第 4年、第 5年各 1例。治疗组的 1年无瘤生存率、2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肿瘤坏死率、3年无瘤生存率两组无差别。结论新辅助化疗疗效肯定 ,但左旋米唑对骨肉瘤的免疫调节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Ⅰb2-Ⅱb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47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TP)化疗方案:紫杉醇150~175mg/m2静脉滴注1 d,顺铂50 mg/m2分2 d静脉滴注,化疗后均行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本组47例巨块型子宫颈癌应用辅助化疗治疗,有效率(CR+PR)82.98%(39/47),其中12例Ⅰb2期患者宫颈肿物完全消失,效果显著。不同期别宫颈癌患者化疗后肿瘤均较化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采用NACT可使肿瘤缩小,提高症状改善率和手术切除率,为争取早中期宫颈癌根治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