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产生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财力严重缺少的现实背景下,作为理性的经济参与人和政治参与人的地方政府,为了大力发展地方经济达到效用最大化,将举债作为现实中最容易的路径和较优之选。这种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异化"在促进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不断积聚,债务规模的持续增长,政府信誉的损害,实体经济的被冲击和民生保障的弱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为了终结地方政府持续大量举债的"异化"行为,推动地方经济健康科学发展,应采取科学的政策和措施化解地方债务的风险和问题,全面完善考核体系,深化分税制改革,完善地方财税体制,实现地方政府财权、事权、财力等方面的匹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方政府采取大举扩张的发展模式,不惜大幅举债来大搞大型项目建设,地方债务急剧膨胀,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负债规模的急剧扩张,增大了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对地方经济科学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和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我国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官员晋升任免制度,最后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规模风险和结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不合理的财税制度;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机制滞后;不科学的政绩考核助长了盲目举债等.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举措: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控制债务余额;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构建科学合理的债务融资渠道;严格举债程序,设立相应的偿债准备金;完善债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地方主要决策者和金融监管负责人的问责范围.  相似文献   

4.
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监管和约束不足、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以及地方政府职能过宽过滥,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主要成因。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涉及的关键法律问题包括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权、地方政府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清偿责任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清偿责任。应当从规范和完善地方融资平台运营及治理、妥善设计银行破产及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以及合理配置地方政府事权财权等方面着手,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与政府间财政体制密切相关。在总结地方政府债务特征的基础上,主要刻画地方债务累积的制度机制。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严重失衡,在缺乏稳健收入机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依赖财政转移支付、预算外资金和土地财政应对必要支出和建设投资,暂时压抑了地方举债行动。预算外资金改革和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使中央放松管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凸显。近年的财政改革集中于债务风险防范和支出责任调整,地方收入机制仍呈现不可持续的特征,地方债务问题持续存在。为遏制地方债务增长和防范债务风险,应强化地方税收自主权、减少土地财政、实施财产税改革、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占比等。同时,减少地方政府对投资平台的干预,对地方投资平台进行分类改革与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和地方投资平台债务的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间歇性地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广大专家学者围绕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对策等,然而少有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未来走向进行过具体的研究.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文章采用博弈论的视角专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演进机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为了使得分析更加科学和更加逼近现实,还将对该博弈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官员社会网络引入了博弈模型分析.最后在对演进机制进行揭示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破解区域非均衡发展难题的背景下,分析和评价以西北五省区为例的欠发达地区政府债务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具体通过扩展的KMV模型计算出其违约概率和最高债务安全限额。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既有现有财政体制的问题,也有其特殊的地理经济区位的因素,如财政自给率低、生态环境投入大、进出口业对经济贡献低和财政与债务管理的松懈等因素。总体而言,西北五省区应当根据当下债务风险制定合理的预算安排以及通过合理方式转移可能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通过融资平台进行大量融资,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从债务管理监督、平台经营与内部控制和债务风险防范等多个维度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引致的债务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并探索新的投融资方式PPP模式。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和发展,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促进了我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理论和现实入手,深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现行融资模式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阐述推进地方政府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地方政府直接债务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债务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地方财政的风险隐患日益凸现,已成为威胁地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地方政府债务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于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保证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政策建议: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债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业在国际间、机构间、行业间的交叉融合及互动性增强,房地产、汇率、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逐步显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增多,维护金融稳定的压力显著增加。从宏观审慎视角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探索构建金融风险压力指数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指标,并以金融风险压力指数的滞后项和具有先导性的经济、金融指标为解释变量,建立我国金融风险压力指数预警模型,可以预见201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将延续2013年下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并在6月末降为负值,2014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金融风险压力指数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论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聚稳 《理论界》2009,(9):68-69
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出发,概括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分析了其成因,并从合理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完善分税制改革以使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分类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巨大的资金需求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但从目前来看,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土地出让金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收入为主的传统融资模式仍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也是在传统融资模式下形成与发展的,因此,从传统城镇化融资模式出发对于发现并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传统城镇化融资模式出发,基于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新型城镇化在较大程度上扩大了地方债务规模。三个传统融资方式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地方政府是出于地区间竞争主动负债。随时间推移,相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更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地制宜治理地方债务等方面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地方债务的累积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经济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配套跟进等需要巨额投资需求,巨大的资金需求与地方政府有限的财力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地方债务的快速膨胀.地方债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风险隐患却逐渐显现,特别是表外融资、信托、BT回购、PE、P2P等新的地方债务融资模式引起地方债务风险隐性化及风险的集聚,我国政府债务融资立法非常滞后,从而导致地方债务的膨胀和风险的累积.因此,应加快立法进度,赋予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权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治理对策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维护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如提高政府应债能力,建立并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体系,健全与地方政府举债相应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政绩观驱动、权责不对等以及预算软约束是地方政府举债的理论逻辑。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膨胀势头基本得到遏制,融资方式从间接融资为主逐渐演变为直接融资,经济发展的融资驱动逐渐弱化,融资的成本也大幅降低。伴随上述演化特征,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比较明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逐步强化,地方政府举债将越来越规范,对违规举债追责已常态化,地方政府债券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当务之急,既要规范和约束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也要防止因担心举债被追责而形成"懒政"不作为倾向,并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保障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巨大的资金需求。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变相举债融资,造成大量的隐性债务,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为了避免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引发财政金融风险和社会动荡,切实改善民生、推动民主,国家有必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举债融资权,并将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建立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法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原因与对策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在目前已经逐渐由经济上的困难而影响到政治上的政府威信,它在现实中表现为"蜂窝结构"、"一盘散沙"、"暗箱操作"等特点;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新视角分析;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有效的对策组合。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截止2013年6月底,共计302748亿元,且其规模不断增长,增幅较快,有着债务规模巨大、举债集中、期限不合理、举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等特点。其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究其原因,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政策、监管等方面的原因。要化解这些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明确其各自的权利责任,强化制度约束,从制度供给、强化管理、盘活市场等多方面着力。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增长下行、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更应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管理,严防风险,杜绝危机。  相似文献   

20.
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是目前中国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面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中央政府在不同阶段实施了相应的政策进行风险管理。通过对平台风险管控政策的阶段性梳理,我们发现在平台风险治理过程中存在着各部门意见不统一、政策执行中出现实际操作难题、政策制定缺乏连续性及法律和社会安全风险形成等风险管理偏差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债务监管协调,建立有效的晋升激励机制,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和强化债务监管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