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MAX232芯片的使用,给出MAX232接口通信电路,以及MCS-96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2.
PC机与AVR单片机之间串行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RS232串行通信协议,阐述了一种PC机与AVR系列单片机Atmega128之间串行通信的实现方式,实现了PC机与单片机间数据的双向传输。其中PC机为主发送端,单片机为主接收端。硬件上,简单介绍了利用MAX232E芯片解决PC机与单片机电气规范不一致的方法。软件上,PC机端通信程序采用C语言嫡程,运用Turbo C库函数bios.h中提供的调用BIOS软中断的函数bioscom()实现;单片机端通信程序采用C51嫡程,使用UART接收结束中断、UART发送结束中断。本文提供了相关C语言和C51源程序。  相似文献   

3.
VB6.0环境下基于USB的虚拟串口通讯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FTDI公司的FT232BL芯片为核心设计并实现了基于USB接口的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虚拟串口通讯。单片机采用Philips公司P89系列单片机,完成数据的存储。计算机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MSComm通讯控件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在此提出了PC机对虚拟串口的自动识别方法,并提供了程序的源代码。实验结果表明,用虚拟串口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USB通信,具有速度快,软件实现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倪泽望  刘正埙 《电子技术》1992,19(9):5-6,12
一、引言在功能比较复杂的控制系统或数据采集系统中,通常用PC/XT或PC/AT作为主机,用MCS-51系列单片机作为从机,因此主、从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利用PC机的RS-232C串行口实现主、从机间的双向通信的方法,这种方法已成功地应用到PC机和数控机床的通信上。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介绍的接口电路非常简单,省去了±12V电源和1488、1489电平转换芯片。另外,文中所介绍的程序都是实际使用的,分别采用C语言和8031汇编语言编写,读者可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集成收发芯片CC1000的无线数据传输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C1000是CHIPCON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全集成收发芯片,工作于315/433/868/915 MHz工业、科学和医疗(ISM)短距离设备频段.文中介绍了芯片功能,给出了基于RS-232接口的PC机之间无线数据传输电路和PC机端接口程序、单片机控制端控制程序,实现两PC机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简单,具有节能模式,对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提供了一种实例.  相似文献   

6.
在开发微机控制系统中,要实现PC机与单片机中的串行通信,经常用到的是RS232接口。普通PC机后面的COM端口也就是RS232接口。VB 6.0提供了MSCOMM通信控件,只需编写少量的程序代码,即可在Windows环境下轻松实现串口的数据交换。本文设计了AT89C52单片机与PC机进行短距离串行通信的软件与硬件电路,并在LCD液晶显示屏上显示PC上发送的信息,成功实现了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模块接口的开发及字符的显示。  相似文献   

7.
张莹 《电子世界》2013,(17):75-76
本文介绍了PC机和单片机间串行通信接口软、硬件的设计,通信接口采用RS232C标准。在硬件设计中,给出了基于MAX232芯片的接口电路图;在软件设计中,对PC机和单片机的编程分别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具体的程序段,其中,PC机软件开发采用VB语言和MSComm控件,单片机软件开发采用汇编语言。  相似文献   

8.
CAN-RS-232接口电路及协议转换软件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控制器区域网(CAN)通信网络主要是完成各智能节点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功能,而现在的PC机没有CAN总线收发功能,需要CAN总线接口电路来实现CAN通信网络与PC机之间通信协议的转换.介绍了基于RS-232接口的CAN总线接口电路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及实现过程.该接口电路运行可靠,占用PC机的资源较少,操作方便,能很好地完成CAN通信网络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VC++6.0的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在Windows系列(Windows 98/2000/XP)环境下,如何利用VC^ 6.0的通信控件MSComm来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硬件电路中,采用MAX232AESE芯片解决了PC机与单片机之间通信连接电平的不一致问题;软件部分,分别利用VC^ 6.0的汇编语言,给出了他们之间的通信程序。  相似文献   

10.
涂玉琴 《电子世界》2012,(23):22-23
本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若干个PIC单片机设计多点温度测量系统,通过RS-232接口与上位机(PC机)通信,下位机通过编制不同发送程序发送数据,最终由上位机存储数据及对下位机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全屏幕图形点阵液晶显示器DCM-12864的内部结构、性能、指令及其应用方法,并给出了AT89C52单片机与DCM-12864采用直接控制方式的硬件接口电路、软件编程方法及汉字显示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IBM-PC系列计算机通过RS-232C串行口与多个单片微机组成的分布式系统中一种可双向选通串行通信共享器的设计方法。给出通信共享器的设计电路;并对电路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单片机为中心的数据采集、检测控制等系统接入网络共享信息已成为一种趋势,但由于单片机系统的RS-232串口与RJ45网络接口不兼容,使得单片机系统接入网络存在困难。文中提出了一种单片机RS-232串口与RJ45以太网接口转换器的设计方案,转换器总体结构由控制单元、网络接口单元、电源单元组成。还设计了每个单元的硬件电路,并给出了程序流程以及转换器的工作过程。该转换器成功应用于风机监测系统的改造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接触式测温中存在的破坏温度场、装置布线不便且需要回收读数等问题,设计了一套瞬态温度测试装置.该装置基于比色测温原理,主要由光学系统、二象限探测器、光电放大电路以及单片机STM32组成.其中利用STM32单片机设计了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测试温度的实时显示,大大削弱了测试环境的影响,提高了装置的易用性.利用该装置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了瞬态温度的测试实验,并与红外测温仪进行了实验结果的对比.选择了其中6个时间节点进行了测试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比色测温装置与红外测温仪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2%,能够满足温度测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一款室内空气温湿度检测系统。利用了无线通信、传感器、单片机等技术,当空气温湿度检测装置接收到指令后开始工作,实时检测环境中的数据,并把数据传输给单片机,由单片机处理并保存数据。根据用户的需要,将数据发送到PC或手机端,单片机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HC-05蓝牙设备实时上传到手机界面,方便人们实时了解自己的室内空气质量如何。当室内温湿度处于设定报警区间时,则发出声光报警,告诉用户室内空气需要优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无线通信的脉搏信号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脉搏信号采集系统减少了系统各部分间的电缆连接.分别以MSP430F2234系统级芯片和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nRF905无线数据传输芯片为核心,围绕计算机设计了一种无线脉搏信号采集系统,从系统的组成结构出发,分析了各个模块的基本功能及如何实现,给出了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系统实现了人体脉搏信号的短程无线测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携带方便、应用价值高等优点,在实时医疗监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利用热敏电阻、电容和模拟比较器实现的简单温度测量方法。详细讲述了这种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测量过程 ,并且根据电路及电子技术知识推导出了温度计算公式 ,文中还给出了A D转换过程充电时间的单片机定时器实现方式及数据表格的获取方法。最后通过具体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并给出了实现源程序。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种行波管高压测试设备.介绍了以Atmel公司的AVR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全数字式程控多功能高压浮动板调制器控制系统,对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软、硬件设计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在低压端对高压调制器的全数字程控式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基于8031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监测系统,该系统适用于中、小型矿井,采用双CPU控制,上位控制机和下位监测机均采用8031单片机,下位监测机采集数据,上位控制机控制下位监测机,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显示、键盘输入和系统报警等工作。通过单片机通讯的方式实现数据与控制指令的远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20.
董杰 《电子质量》2009,(7):17-19
文章主要介绍了应用高性能AVR单片机和USB协议的高速数据采集通信接口。系统采用AT_Mega128单片机、高速FIFO芯片IDT72V2113、数据采集ADS5422和Cypress AN2131接口芯片设计了一个高速数据采集处理通信硬件系统。给出了USB驱动程序和固件程序的开发流程。该系统可叛实现高速数据采集和实时处理,在瞬态信号检测、软件无线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