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GC/MS分析紫丁香花与叶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用同时蒸馏 -萃取装置分别提取紫丁香花和叶挥发性物质 ,测得紫丁香花挥发油的含量为 1 .80 % ,紫丁香叶挥发油的含量为 1 .2 6 %。用 GC/MS法分别从紫丁香花和叶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 1 6种和 2 3种化学成分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 ,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方法提取侧柏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酶提取法(CE)、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水蒸气蒸馏-萃取法(DSE)三种方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均有差异。酶提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雪松烯,占挥发油总量的41.25%;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2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雪松醇,占挥发油总量的39.06%;水蒸气蒸馏 萃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雪松醇,占挥发油总量的31.43%。  相似文献   

3.
海南黑胡椒果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蒸馏 -萃取法提取黑胡椒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黑胡椒挥发油的含量为 5 .0 %。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从黑胡椒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 3 7种化学成分 ,占总检出量的 99.3 7%。其中 2 0种萜类化合物分别是单萜类 1 0种 ,占总检出量的 2 9.89% ;倍半萜类 8种 ,占总检出量的 44.62 % ;倍半萜氧化物 2种 ,占总检出量的 4.41 %。石竹烯的含量为 3 1 .66% ,比文献报道值高。  相似文献   

4.
陈华  辛广  张兰杰  张博 《质谱学报》2007,28(3):152-157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法(CE)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DSE)对没药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别鉴定出34种和38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0.05%和67.95%,共同组分中含量最多的是乙酸辛酯和辛醇。  相似文献   

5.
半枝莲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半枝莲挥发性化学成分,为半枝莲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半枝莲挥发性化学成分, 用气相色谱法分离, 质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半枝莲挥发油的含量为1.84%,鉴定出35种化学成分,其中呋喃甲醛、麝香草酚和十六烷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所提取的荜茇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分析。两种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在外观,得率,化学成分及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用SFE-CO2法提取的挥发油得率高、提取时间短,是荜茇挥发油提取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波-萃取木香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微波照射 -萃取法提取木香挥发性物质 ,测得木香挥发油的含量为 4.5 %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法分离确认出 48种化学成分 ,占总挥发油的 93 .3 %以上。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方法稳定可靠 ,重现性好 ,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酶提取卷柏中挥发性组分,考察pH值、酶用量、样品粒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测得其挥发油的含量为w=5.8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确认出31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雪松醇,占总挥发油的45.07%。并将酶提取法(CE)与水蒸汽蒸馏-萃取法(DSE) 法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自制微波辅助无溶剂萃取装置及GC/MS分析白玉兰花挥发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普通的家用微波炉改装和自制微波辅助无溶剂萃取装置,采用微波辅助无溶剂萃取法和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玉兰花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油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无溶剂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的挥发油成分基本相同,但微波无溶剂萃取挥发油的收率(0.80%)高于水蒸气蒸馏法的收率(0.68%)。自制的微波辅助无溶剂萃取装置具有价格便宜、容易推广使用等优点,同时在该装置基础上进行的微波无溶剂萃取法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无污染、快速、高收率的提取鲜活香料植物挥发油的萃取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茎用莴苣花的挥发性物质,测得茎用莴苣花挥发油的含量为5.65%,用GC/MS法从茎用莴苣花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66%。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主要成分有:正十六酸(24.03)%、十四酸(6.44%)、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4.30%)、壬醛(4.54%)、蒽(4.26%)、苯乙醛(4.25%)。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冠心苏合丸中挥发性组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测得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含量为w=11%。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所获得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98谱图库,并结合标准谱图库和有关文献,从冠心苏合丸中的挥发性组分中确定出19种化学成分,占冠心苏合丸中挥发性组分总检出量的95.89%。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性组分中的相对含量。主要挥发性组分是冰片、异冰片和苯甲酸苄酯。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冠心苏合丸中冰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冰片质量浓度在1.0~5.0g/L范围内与冰片对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冰片的平均回收率为98%~106%。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无梗五加茎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 ,提取无梗五加 [Acanthopanax sessiliforus( Rupr.et Maxim) seem.]茎中挥发油 ,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 ,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 ,鉴定出 2 3种化学组分 ,占总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 83 .1 7%。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无梗五加茎的挥发油提取率为 2 .0 %。结果表明 :萜烯类及其氧化衍生物占较大比例 ,主要有金合欢醇 ( 1 9.42 %)、己酸 ( 1 3 .93 %)、( -) -桉油烯醇 ( 1 3 .1 0 %)、2 ,6-二叔丁基对甲酚 ( 6.41 %)、3 ,7,1 1 -三甲基 -2 ,6,1 0 -十二碳三烯 -1 -醇乙酸酯 ( 5 .73 %)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3 .62 %)等。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芫荽籽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疆产芫荽籽中提取挥发油,收率w=0.78%。用HP-5色谱柱(30m×0.32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选取最佳实验条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出27个峰,鉴定了21个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油的99.84%。主要成分为脂肪烃、单萜以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芳樟醇、内-龙脑、α-葑烯、1-甲基-5-异丙烯基-环己烯和(Z)-2,7-二甲基-5-炔-3-辛烯。本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水果黄瓜中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分离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9,12-十八碳二烯酸和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水果黄瓜中的挥发性物质,用GC/MS法从水果黄瓜的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米饭香气与热解吸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汤坚  刘杨岷 《质谱学报》1994,15(4):36-42
以TenaxGC吸附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研究了宜兴香粳和普粳米饭的香气。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检出83种组分。比较了两种米饭香气的差别。以橙花醇为主体的萜烯醇和己醛含量的多少对二者香气差异起了关键作用。SDE法检测得到2-乙酰基-1-吡咯啉产生特征米饭香气。文章认为TenaxGC吸附法结合SDE可取长补短,更全面地反映出米饭香气。  相似文献   

16.
新疆拟百里香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新疆拟百里香挥发油,测得含量为0.16%。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拟百里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出73种成分,共确认了其中的69种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27.99%)、p-聚伞花素(25.42%)、γ-松油烯(17.95%)、β-甜没药烯(3.87%)、香芹酚(2.5%)、4-蒈烯(2.39%)、长叶薄荷酮(1.99%)、内冰片(1.68%)、β-月桂烯(1.35%)、石竹烯(1.09%)和α-崖柏烯(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