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一种新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的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连接系统,对24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进行研究。结果;在银屑病进展期,EGFR阳性细胞分布于表皮全层包括角质层,在汗腺及毛囊外根鞘上皮细胞也有EGFR的表达;而静止期患者EGFR明显减少,主要分布于颗粒层和棘层,角层阴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鼠抗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单克隆抗体及125IhEGF放射免疫分析药盒,以放免分析法及ABC免疫组化法对30例寻常眼银屑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皮肤及尿液中EGF及EGFR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①正常人皮肤EGFR主要分布于基底细胞层及基底层上部。②银屑病进行期皮损EGFR持续表达于表皮各层,其表皮中EGF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及银屑病邻近未受有皮及恢复期表皮。③银屑病患者尿液中EGF在银屑病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银屑病中的实际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ABC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银屑病各期皮损的EGF及EGFR含量。结果:①银屑病进行期皮损EGF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及正常人皮肤。②在正常人皮肤EGFR主要位于基底层及邻近基底层的部分棘细胞层,而银屑病皮损表皮各层均显著增加。结论:EGF及EGFR对银屑病皮损角朊细胞过度增殖及异常分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再狭窄发生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取正常家兔髂动脉、高脂血症兔髂动脉成形术后2周非狭窄段和狭窄段SMC,分别用Northern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3种静止期SMC及增殖期再狭窄SMC中EGFR的表达。结果:3种静止期SMC均未见EGFRmRNA表达,而再狭窄SMC受血清刺激后4h即有EGFRmRNA表达,至指数生长期表达更明显。免疫组化显示EGFR蛋白质仅在指数生长期SMC中显现阳性反应,其阳性颗粒定位于细胞膜。结论:EGFR表达增加与再狭窄过程中SMC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再狭窄发生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取正常家兔髂动脉、高脂血症兔髂动脉成形术后2周非狭窄段和狭窄段SMC,分别用Northern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3种静止期SMC及增殖期再狭窄SMC中EGFR的表达。结果;3处静止期SMC均未见EGFRmRNA表达,而再狭窄SMC受血清刺激后4h即有EGFRmRNA表达,至指数生长期表达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4例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果EGF、EGFR及EGF与EGFR同步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5.6%、42.3%和30.8%,阳性者多为进展期、分化不良型、BorrmannIII、IV型、硬癌型、侵犯浆膜和胃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EGF阳性病人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尤以EGF及其受体同步表达者预后最差,均于4年内死亡。提示EGF和EGFR可作为胃癌生物学恶性程度的一个标志和估价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肺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58例肺癌和15例正常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R)的表达情况。正常片组织EGF阳性率20%(3/15),EGF-R1阳性率13%(2/15),主要着色于支气管上皮刷状缘,均为弱阳性。肺癌中EGF主要着色于胞浆区,EGF-R主要分布于胞膜和胞浆区,EGF阳性率55.2%(32/58),EGF-R阳性率51.7%(30/5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或直径大于5cm的肺癌中EGF和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淋转阴性或直径小于5cm者;高分化癌中EGF和EGF-R阳性率也较高。EGF和EGF-R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史无明显相关。本文结果提示部分肺癌可过度表达EGF或EGF-R EGF/EGF-R自分泌可能在肺癌生长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谢庆祥  刘春晓 《湖南医学》1997,14(6):329-33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了14例正常前列腺、56例前列腺增生和3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显示,EGFR分布于上皮细胞;前列腺癌和增生组织中EGFR阳性率分别为93.9%和87.5%,均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57.1%;EGFR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各病理分期中EGFR表达也有差别。提示EGFR与前列腺增生及癌变的发生有关,可作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检测正常及刮除部分角膜上皮3、6、12、24h后大鼠角膜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分布。结果:正常状态下,只有角膜缘干细胞和近前弹力层角膜上皮细胞表达EGFR。角膜上皮缺损后6h,损伤区角膜上皮均表达EGFR。当损伤后24h,角膜上皮缺损恢复时,在基质层内可见EGFR阳性基质细胞。结果表明:表达EGFR的角膜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在角膜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胃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了70例胃切除标本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标本18例,胃癌52例。结果正常胃粘膜组织无EGFR表达,肿瘤组织有23例(44.23%)呈阳性;在肿瘤组织,EGFR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为65.39%,显著高于无转移者(23.08%);弥漫性胃癌组织EGFR阳性率为66.67%,高于肠型(25%)。胃癌组织EGFR表达阳性者其生存率也显著低于阴性组。结论胃癌组织EGFR的监测可以作为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内补体活化成分的表达 ,以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形成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了 37例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非皮损组织及 2 0例正常皮肤组织C5b 9的原位表达。③结果 银屑病皮损组织中角质层和真表皮交界处C5b 9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2 .90 ,45 .45 ,P <0 .0 1) ;进行期与静止期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角质层和真表皮交界处C5b 9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97,0 .739)。④结论 皮肤组织中补体成分沉积与活化可能与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银屑病的发病与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角朊细胞)凋亡及T细胞亚群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银屑病病人皮损中角朊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ABC)检测皮损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25+)的原位表达情况.③结果银屑病病人皮损中角朊细胞发生凋亡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但病程的不同阶段角朊细胞凋亡指数(AI)不同,以进行期为最高(F=270.06,q=3.12、2.85,P<0.01).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部位表皮及真皮CD4+、CD8、CD25+T细胞的原位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行期皮损组织表皮及真皮的CD4+、CD25+T细胞的原位表达均显著高于静止期,而CD8+T细胞表皮的原位表达明显低于静止期,差异均有显著性(F=104.20~1097.00,q=3.06~6.21,P<0.01).④结论角朊细胞凋亡可能是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事件,T细胞亚群的改变在银屑病的皮损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对角朊细胞凋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检测54例(57耳)中耳胆脂瘤和22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中CA的表达.结果:CA在中耳胆脂瘤上皮和正常外耳道皮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8.25%和63.64%,中耳胆脂瘤组织CA的表达较正常外耳道皮肤高(P<0.05).CA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有阳性表达,角化物为阴性表达.正常外耳道皮肤CA主要分布在棘细胞层和颗粒层,基底细胞层和角质层表达较弱.广泛性胆脂瘤和局限性胆脂瘤C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可能与胆脂瘤破坏骨质的脱矿物质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 (uPAR) in bone marrow fluid and bone marrow tissue from multiple myeloma (MM) patients and assess association of uPAR level with prognosis of MM. Methods uPAR levels in bone marrow fluid of 22 MM patients at the stable and progressive stages and 18iron deficiency anemia patients with normal bone marrow (control) were examined by ELISA. Furthermore, uPAR expression in bone marrow tissue was investiga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respectively. The distribution of uPAR in MM cells was examined using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MM patients were studied by HE staining. Results uPAR level in bone marrow fluid of MM patients (1.52±0.32μg/ml)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0.98±0.15μg/ml). Interestingly, uPAR protein (0.686±0.075vs. 0.372±0.043, P<0.05) and mRNA (2.51±0.46vs. 4.46±1.15,P<0.05) expression levels of MM patients at the progressive stag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t the stable stage. The expression of uPAR in MM bone marrow was confirm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Moreover, HE staining revealed a great increased number of nucleated cells and severe impairment of hematopoietic function in the bone marrow of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stage myeloma. Conclusion Our study reveals that uPAR express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胃癌中表达及对预后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8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18例胃癌患者,比较EGFR、c-Met、PDGFR和VEGFR不同表达情况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EGFR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肿瘤部位、直径和pT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的分化程度明显低于阴性组,pN分期明显高于阴性组(均P<0.05);c-Met阳性组和阴性组肿瘤部位和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肿瘤分化程度明显低于阴性组,pT和pN分期明显高于阴性组(均P<0.05);PDGFR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和pT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的pN分期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VEGFR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的pT和pN分期明显高于阴性组(均P<0.05)。4种指标阴性组患者的死亡风险均明显低于其阳性组(均P<0.05)。pT分期和pN分期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EGFR、c-Met、PDGFR和VEGFR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pT分期和pN分期是胃癌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中Livin、EG‐FR、VEGF的表达,并分析Livin表达与EGFR、VEGF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 P <0.01);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有关,而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结直肠癌组织中 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 P <0.01);EGFR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中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 P <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Duke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 EGFR ,VEGF蛋白阳性表达无相关性,而EGFR蛋白阳性表达与VEGF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L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推测Livin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EGFR、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推测EGFR、VEGF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方  吴波  钱小明  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8):823-826,898
目的:研究表明,一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同时检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Ki-67,以研究它们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老年NSCLC患者中的EGFR、VEGF及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EGFR、VEGF及Ki-67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9.4%、57.8%和92.2%,正常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0,9.52%和4.7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EGFR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i-67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法同时检测肺癌中的多种生物指标简易可行,为临床医师对患者的分期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也为老年NSCLC患者分子靶向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鼠皮肤口腔粘膜内NOS阳性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萍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3,22(1):51-52,F003
目的 探讨大鼠皮肤、口腔粘膜内NOS阳性物质的正常分布。方法 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对成年SD大鼠皮肤、口腔各部粘膜内NOS阳性物质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 大鼠皮肤、口腔粘膜的复层鳞状上皮除角化层外 ,其余各层细胞均呈现NOS阳性反应 ,染色强度由基底层至颗粒层依次增强 ;上皮下结缔组织中可见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纤维、皮脂腺及毛囊上皮外根鞘NOS染色呈阳性。结论 皮肤、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可产生NO ,这可能与上皮的防御功能和生理性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mRN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62例乳腺癌患者和25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和组织病理学标本,提取总RNA,检测Mfn2mRNA以及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 0~Ⅱ期与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fn2m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Mfn2mRNA的表达为100%,明显高于其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病理学标本中,EGFR阳性34例,其中外周血Mfn2mRNA阳性者12例;EGFR阴性28例,其中外周血Mfn2 mRNA阳性者17例。EGFR阳性患者中Mfn2 mRNA的表达率明显低于EGFR阴性者(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fn2mRNA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期、转移和EGFR表达有关。RT-PCR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fn2mRNA可能有望成为检测乳腺癌细胞微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GFR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EGFR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4.44%(29/45),相对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