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上海“6 .2 5”事故两例中度骨髓放射病病人 8年后血型糖蛋白A(GPA)变异频率和估算物理剂量的相关性 ;同时测定正常人外周血在体外用γ线照射后红细胞GPA的变化。方法 :取正常人和事故患者外周血 ,分离红细胞并固定 ,在和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GPA分析 ,计算GPA变异频率 ;以两组正常人血样分批体外照射 1,2 ,5,10Gy ,在照射后放置 1,4 ,6d后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两事故病例的GPA变异频率较高 ,其中变异频率较高者其估算受照剂量较高 ;体外照射外周血红细胞达 10Gy也未见GPA变化。 结论 :放射病病例变异红细胞频率与估算剂量间成正相关 ;外周血直接受照中度剂量不能导致GPA变化 ,提示GPA突变反映造血干细胞损伤 ,GPA分析法适合放射病远后效应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2.
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26,自引:1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和探索肠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临床诊治经验。方法中国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综合估算,病例A受照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预处理,2例分别行单倍体和HLA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2例患者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植活,三系血细胞和骨髓造血重建成功,均无移植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例A于照后33d(d33)死于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例B于d75死于心衰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骨髓和外周血染色体及牙齿ESR检查等对超大剂量放射病诊断有重要价值。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仍然是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对促进辐射损伤修复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救治研究。  相似文献   

3.
四例辐射事故受照者甲襞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例辐射事故受照者甲襞微循环观察侯祖洪,房晓光,李琼大量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机体受到大剂量照射后,可引起微循环障碍[1,2]。而大剂量照射后对人的甲襞微循环影响如何,特别是急性放射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资料报道尚少,且缺乏急性放射病早期系统的观察。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特大剂量照射后外周血和骨髓染色体培养方法,拟合6Gy以上大剂量照射染色体双着丝点+环剂量-效应曲线,对山东济宁“10.21”事故受照者进行准确生物剂量估算和DNA损伤检测。方法采集2例受照者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计数双(多)着丝点+环数目;用正常离体人血拟合6~22Gy双+环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对2例事故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受照者外周血DNA损伤。结果B的外周血染色体双+环平均数为4.47个/细胞;A的外周血培养无分裂细胞,骨髓染色体双+环平均数为9.15个/细胞。用6—22Gy剂量效应方程估算全身平均受照剂量,B为9.4Gy,A为19.5Gy。单细胞凝胶电泳可见2例受照者的多数彗星细胞呈小头大尾形状。结论用新建立的6~22Gy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估算2例受照者的生物剂量,已分别达到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肠型放射病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忻州事故中宫内受照者"京"进行回顾性剂量重建。方法 受照后16年取"京"及其母亲"芳"的外周静脉血,用常规方法分析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用CB法分析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用全染色体探针的FISH方法分析染色体易位,参照本实验室建立的全基因组易位率与吸收剂量之间的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剂量估算。参照"芳"的剂量校正系数推算"京"在宫内的受照剂量。结果 受照16年后未观察到两位受照者的外周血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率在正常范围内。参照本实验室建立的吸收剂量与全基因组易位率之间的剂量-效应曲线,"芳"在16年后用FISH方法估算的剂量为0.76(0.41~1.00)Gy,而"芳"在事故后短期内估算的生物剂量为2.30(2.07~2.50)Gy,其剂量校正系数为3.03;"京"在16年后估算的剂量为0.61(0.44~0.86)Gy,推算"京"在宫内受照的剂量为1.85(1.33~2.61)Gy。结论 16年后用FISH方法对宫内受照者进行剂量重建,参照受照母亲的剂量校正系数,可推算出胎儿宫内受照的大致剂量,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忻州事故中宫内受照者"京"进行回顾性剂量重建.方法 受照后16年取"京"及其母亲"芳"的外周静脉血,用常规方法分析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用CB法分析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用全染色体探针的FISH方法分析染色体易位,参照本实验室建立的全基因组易位率与吸收剂量之间的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剂量估算.参照"芳"的剂量校正系数推算"京"在宫内的受照剂量.结果 受照16年后未观察到两位受照者的外周血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率在正常范围内.参照本实验室建立的吸收剂量与全基因组易位率之间的剂量-效应曲线,"芳"在16年后用FISH方法估算的剂量为0.76(0.41~1.00)Gy,而"芳"在事故后短期内估算的生物剂量为2.30(2.07~2.50)Gy,其剂量校正系数为3.03;"京"在16年后估算的剂量为0.61(0.44~0.86)Gy,推算"京"在宫内受照的剂量为1.85(1.33~2.61)Gy.结论 16年后用FISH方法对宫内受照者进行剂量重建,参照受照母亲的剂量校正系数,可推算出胎儿宫内受照的大致剂量,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内容仅涉及事故性急性核辐射的远期效应:1.日本原爆幸存者(包括宫内受照者约2800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归纳为强关联、弱关联和无关联的远期效应。在第8~15孕周阶段接受1Gy照射的胎儿,约有43%会发生智力发育延迟,为受照0.01Gy以下的对比组危险度的50倍以上。对原爆人群各部位癌症的相对、绝对和归因危险作了介绍。对原爆幸存者受照射后怀孕所生子女(1946年5月以后出生),用(1)不利的妊娠结果、(2)死亡事件、(3)携带有性染色体异常儿童的频率、(4)携有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血液蛋白电泳变异体儿童的频率等遗传学指标提示,近爆心(<2000m)幸存者(>1Gy)所生儿童与远离爆心组(0.01~0.09Gy)相比,仅仅是预期趋势上有差别,实际上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即使如此,这两组儿童间的差异用上述4个指标中的前3个观察结果,估计了加倍剂量,平均数是1.56Sv,但是有争议。2.马绍尔群岛放射性落下灰受照居民医学随访近况,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高,而在日本原爆幸存者中则未见类似情况,估计与马绍尔群岛居民甲状腺因摄入放射性碘而照射量较大有关。3.日本福隆丸号渔民受落下灰照射后远后效应资料。4.美国Y-12工厂共8名受照者的远后效应:4例有放射性白内障,1998年时仅活存3例。5.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急性放射病(ARS)病人远后效应:2例Ⅲ度ARS病人分别于照后第6年和第9年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引起死亡,1例Ⅰ度ARS病人也于照后第9年诊断为MDS,另一例Ⅱ度ARS病人照后第11年发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6.巴西137Cs事故5年后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两例急性放射病患者的血液学变化进行了观察。两例受照剂量“亮”为3.5 Gy,“燕”为2.6Gy。根据WBC总数的变化,参考血小板计数及早期淋巴细胞绝对值,并与其它放射性事故比较,认为“亮”属中度或中度偏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燕”届中度或中度偏轻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与临床经过及物理剂量相符。两例均在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内见到其它血细胞,对这种现象作了初步讨论,对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观察阐明。  相似文献   

9.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ARS)病人红细胞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 ,辐射对酶损伤的远后效应在糖酵解酶PK和己糖旁路酶G6PD等酶表现最为明显[1 ] 。笔者对 10年期ARS病人再行红细胞酶活力测定 ,从照射剂量和受照时年龄与红细胞酶活力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比较辐射对红细胞酶损伤的远后效应。一、材料和方法1 病例 :5例骨髓型ARS患者受照量及其他基本情况见文献[2 ] 。2 方法 :全血ACD Ⅰ抗凝 ,微晶纤维素柱过滤去除白细胞、血小板 ,制备红细胞溶血液 ,按ICSH推荐方法测定红细胞酶活力[3 ] ,检测酶为糖酵解酶 :丙酮酸激酶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2名儿童意外受192Ir迁延照射数月的诊治经过。方法 依据临床表现,生物、物理剂量估算及化验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全面检查各项相关指标。结果经多单位估算,病例“A”相当于一次受照剂量1.48~2.2Gy,病例“B”相当于一次受照剂量0.66—1.08Gy,均存在稳定性畸变和非稳定性畸变。经过综合治疗后病情平稳。结论 两例均明确诊断为亚急性放射病,各项指标均提示需密切关注其潜在的远后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救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山东"10·21" 60Co 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病例A受照射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射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氟达拉滨预处理,2例分别行HLA半相合及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和骁悉方案(病例A加用CD25单抗和供者间充质干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2例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存活,移植后9~11天白细胞开始恢复,2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骨髓造血重建成功.2例均未发生移植排斥和GVHD.病例A照射后33天死于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B照射后75天死于心衰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联合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对促进供体稳定植入是必要的,环孢霉素A、骁悉和CD25单抗及供者间充质干细胞对预防GVHD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使狗产生轻度肠型(3Gy 照射)、极重度骨髓型(3和2.65Gy 照射)和重度骨髓型(2Gy 照射)中子急性放射病的全身照射剂量条件下,使用含硼橡胶屏蔽狗的下腹+骨盆部,均可使病情减轻。3Gy 和2.65Gy 时减轻为重度骨髓型放射病,2Gy 时减轻为中度骨髓型放射病。从屏蔽狗的活存率、临床症状及外周血白细胞数看,剂量低时比剂量高时的屏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山东济宁辐射事故2例放射病患者血清中反映肾功能损伤程度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酸(UA)浓度的变化情况,以评估2例放射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情况.方法 血清BUN采用尿素酶法,血清肌酐浓度和UA采用酶促反应动力学方法,β2-微球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 辐射事故后,2例受照者(病例A受照剂量在20~25Gy,病例B受照剂量在9~15Gy)照后血清BUN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受照剂量愈大,血清BUN浓度升高愈早.与血清BUN的升高类似,2例受照者的血清Cre浓度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受照剂量愈大,血清Cre浓度升高幅度愈大,升高时间愈早.与正常参考值比较,辐射事故后2例受照者的血清尿酸浓度都在正常范围,但在此范围内都有几个增高期;血清β2-MG浓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受照剂量愈大,浓度升高愈早.结论 射线直接作用于肾脏,可直接造成肾脏组织细胞的放射性损伤;射线作用于人体的其他组织器官,也可引起机体大量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毒物和变性坏死细胞的分解产物大量增加,加重了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4.
大鼠147只,分成12组,分别全身一次照射γ线50~1250Gy。脑型放射病的剂量范围为200~1250Gy。大鼠脑型放射病时的神经系统症状有四个时相:早期运动失调期、不活动期、高活动期和临终期。高活动期的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加剧,至400Gy以上可突发狂暴性活动。用转棒法检查大鼠作业能力,发现可分三个时相:早期暂时性失能(ETI)期、暂时恢复期和永久性失能(PI)期。其持续时间与剂量有关,随剂量增加,ETI期延长,恢复期缩短,PI期提前,照后立即出现PI的发生率增加。出现照后立即PI的下限剂量为300Gy。文中还分析了大鼠脑型放射病时神经系统与失能发生的时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40例中、晚期恶性淋巴瘤病人采用60Coγ线一次全淋巴区照射6,8Gy的临床表现。若按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估算这一剂量, 则相当于一次全身均匀照射条件下血液平均受照剂量分别为2.73~4.30Gy(平均3.55Gy)和3.48~5.58Gy(平均4.25Gy).按红骨髓千细胞法估算等效剂量为1.85~2.37Gy.可以见到中度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经过, 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和造血免疫功能受损, 骨髓受到抑制。白细胞, 血小板迅速减少, 淋巴细胞在早期就有质和量的变化。所有这些均是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此外, 唇肌刺激反应、C反应蛋白、皮质醇, 尿中核苷和碱基, 照射前后皆有显着改变。因此利用肿瘤病人进行6~8Gy全淋巴区照射可以作出中度急性放射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一例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2004年济宁“10.21”辐射事故患者A的受照经过、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方法依据临床表现、现场模拟、生物剂量估算、电子自旋共振(ESR)等结果,综合估算全身受照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后3d入院,立即全环境保护、抗感染、HIJA配型等,7d进行同胞间单倍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3d后出现顽固性腹泻,13d出现急性腹膜炎及不全肠梗阻,经过泰能等抗感染综合治疗伴随造血功能恢复而治愈。17d白细胞数开始上升,19d造血重建,骨髓及外周血均获稳定植入,同时出现肺部混合感染。25d皮肤放射损伤最严重,诊断为Ⅲ度皮肤急性放射损伤(皮肤损害面积14%)。肺部感染逐渐加重,先后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肾衰竭等,给予强有力抗细菌、抗真菌及全身支持等综合救治,效果不佳。30d呼吸机辅助呼吸,33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患者A的全身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这是国内首例肠型急性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报告。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获得了宝贵的临床救治经验,对今后类似病例的救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广泛严重放射性损伤、感染及MOF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的生物剂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是反映电离辐射损伤的良好指标。它不仅能反映辐射损伤和评价远后效应,而且可以估算事故条件下人员所受照的剂量,国内外已经有多例实际应用的报道,都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结果。笔者对山东济宁“10.21”^60Co辐射事故两名受照者进行了染色体畸变分析,对病例B进行了生物剂量的估算,估算的生物剂量与临床诊断相一致(B被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病例A培养到73h,标本仍未见分裂象,难以给出剂量估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3例急性放射病患者恢复期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骨髓细胞形态学角度观察了 3例重、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ARS)患者进入恢复期后血细胞的变化 ,以期为放射病临床研究积累资料。一、材料和方法1 .对象 :河南“4 2 6”60 Co源辐射事故中 ,3例重、中度骨髓型ARS患者。其中 ,重度病例“例 1” ,女性 ,38岁 ,不均匀照射 ,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等效剂量 5 .0Gy ;中度病例“例2” ,男性 ,8岁 ,不均匀照射 ,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等效剂量2 .6Gy;另一中度病例“例 3” ,男性 ,37岁 ,均匀照射 ,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等效剂量 2 .3Gy。3例患者在第 9天转入我院救治 ,第 33天 ,2例中度骨髓型AR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报道河南“4 2 6”6 0 Co源放射事故中受照剂量大于 0 5Gy、小于 1 5Gy患者的临床观察资料。 3例受照者分别为“勇”、“民”和“义”。一、剂量估算 :见表 1。二、临床资料1 “勇” ,男 ,31岁。照后 2 4h出现头晕、乏力、嗜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1次。照后 2d将不锈钢棒重新装入铅罐后 ,仍感头晕、乏力恶心、未呕吐。照后 5d入院时查眼结膜表 1  3例受照者基本情况及受照剂量估算受照者性别 年龄(岁 )物理剂量估算 (Gy)生物剂量估算 (Gy)染色体畸变分析CBMN“勇”男 311 10 89(0 6 6 -1 0 9) 0 89(0 7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2005年哈尔滨^192Ir放射源迁延照射事故2名主要受照者的累积剂量进行生物剂量估算,对该起事故的损伤预后给予评价。方法 制备常规染色体标本、松胞素微核标本和G-显带核型分析标本。用已建立的染色体双+环和微核剂量效应曲线估算全身受照剂量;用自行研制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观察稳定性畸变,进行剂量重建。结果 两名受照者H、J的双+环畸变率分别为23.5%和6.6%;微核率分别为320‰和81‰。用双+环和微核剂量效应曲线估算剂量,相当于一次全身均匀照射H约为1.6,2.2Gy、J约为0.7—0.8Gy。G带核型分析显示,H的稳定性畸变率高达40%,且出现多畸变细胞;J的稳定性畸变率为6%。用稳定性畸变估算累积受照剂量较双+环剂量略高。结论 两名事故受照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全身均匀照射。累积剂量H在中度以上骨髓型放射病水平,J接近轻度骨髓型放射病水平。对2名受照者尤其是H的预后应给予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