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枕大孔区肿瘤部位深、解剖关系复杂 ,手术切除有一定困难和风险。笔者自 1989年 8月~ 1999年 8月经手术治疗枕大孔区肿瘤共 2 2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13例 ,女性 9例 ;年龄 5 2± 12岁 ,病程 2± 1.5年。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 13例 ,伴呕吐 9例 ;颈部疼痛伴一侧上肢麻木、无力 5例 ;颈项部疼痛伴一侧肢体无力及轻度颅神经症状 8例 ;严重的颈肩部疼痛伴运动障碍、吞咽困难及大小便障碍 4例 ;行走不稳 3例 ,眼底水肿 4例 ;呼吸困难 3例 ,其中 1例严重呼吸困难 ;四肢瘫 2例。1.2 辅助检查 本组均行头颅 CT检查 ,其…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囊肿进展缓慢 ,多以疼痛、麻木与肢体无力发病 ,有效的治疗是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现将我院收治的 8例椎管内囊肿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从 1984— 1995年共收治 8例椎管内囊肿 ,占同期2 30例椎管内肿瘤的 3.5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11~ 6 5岁 ,病程 5个月~ 10年 ,平均 6 0个月。均位于胸腰段。术前经椎管碘剂造影。考虑为硬脊膜外、下或髓内肿瘤的诊断。 7例作奎肯氏试验 ,4例示蛛网膜下腔不全阻塞 ,1例完全阻塞 ,2例通畅。所有病例均行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2 结果术后经 2~ 5年随防 ,脊柱功能良好 ,脊髓神经功…  相似文献   

3.
椎管哑铃形肿瘤起源椎管内,通过椎间孔生长到椎旁,形似哑铃,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复杂,占椎管肿瘤的6%,多为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占60%~90%.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一期显微手术治疗的椎管哑铃形肿瘤27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肿瘤为骨科的常见及多发病 ,其中包括有脊髓内及脊髓外 ;硬膜囊内及硬膜囊外肿瘤。并以髓外良性肿瘤为多见 ,以胸段为最多[1 ] 。其肿瘤类别分别为椎管内神经鞘瘤、椎管内脊膜瘤、脊髓胶质瘤。作者自 1994年开始在局麻下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 36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6~ 81岁 ,平均 4 6 7岁。病程为 3~ 2 3月。平均为 11个月。肿瘤部位为颈段 4例 ,胸段 2 6例 ,腰段 6例。 36例均位于髓外硬膜内 ,其中有 2例经椎间孔向外形成哑铃状。1 2 临床表现 :其症状以神经根性疼痛为首…  相似文献   

5.
李锐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8):750-751
椎管哑铃型肿瘤起于椎管内,经椎间孔生长到椎旁,形似哑铃。特别是胸段椎旁病变常与一些重要结构联系紧密,手术显露较困难,多采用分期手术,故患者住院时间长。我们对此类肿瘤采用一期手术切除,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我科从1998~2003年治疗胸段哑铃型椎管肿瘤15例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多节段椎管神经鞘瘤的应用前景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一例多节段复杂胸腰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T7-L5椎体节段髓外硬膜下,部分呈囊性变,T12-L5椎体部分骨质破坏。采用经右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为患者行神经鞘瘤切除术,术中肉眼全切肿瘤。术后卧床1月后开始下床活动;术后6月可从事一般体力活动;术后12月临床症状无复发,未出现脊柱活动障碍与畸形。结论:半椎板入路椎管肿瘤显微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充分准备前提下,椎管内多节段神经鞘瘤可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为交感神经机能性肿瘤,主要生长于肾上腺髓质,只有10%见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国内报告肾上腺外者不足30例,仅一例发生于椎间孔。尚未见发生于椎管内者。现将我们所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男,36岁。右手麻木无力一年余,双下肢麻木无力半年,截瘫20天。体查:血压130~90/70~120。脊柱无畸形及压痛。第2胸椎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右上肢肌力Ⅲ°~Ⅳ°,右手肌肉萎缩并有肌纤维震颤,左手肌力Ⅳ°,双下肢肌力Ⅱ°。肌张力高。双侧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反射(+),双膝反射(++),双踝反射  相似文献   

8.
云波 《海南医学》2002,13(10):62-62
我院自 1995年 2月~ 2 0 0 0年 8月手术治疗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管狭窄 36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中 ,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 2 5~ 6 2岁 ,病程 1~ 6年。均有腰腿痛病史 ,单侧下肢痛伴小腿外侧酸胀麻木感 2 7例 ;双侧下肢痛 9例 ;间歇跛行2 5例 ;小腿肌肉萎缩及背伸肌无力 17例 ;术后复发 1例。 34例直腿抬高试验<5 0° ,加强试验阳性。 2例症状与体征分离。所有病人均有椎旁压痛、叩击痛 ,其中 32例有沿神经放射至患侧下肢。均行腰椎正侧位片及CT扫描、加作椎管造影检查 6例 ,显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及脊柱稳定性的维护。方法我院近3年的手术病例6例,对6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胸段1例,胸腰段3例,腰段2例;6例病人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性质为神经鞘瘤4例,脊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结果 6例病人均全切肿瘤,恢复良好,随访2年,见患者脊柱无明显变形。结论椎管内多节段肿瘤通过后椎板成形,可以完全暴露肿瘤,术后还纳椎板固定有助于患者脊柱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李同相  肖睿  官清  李兴波  魏书一 《西部医学》2012,24(11):2151-2153
目的探讨带蒂椎板复合体回植、钛网固定,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椎管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保留双侧关节突关节,根据椎管内肿瘤的大小,采用磨钻或微型咬骨钳沿双侧关节突内侧缘打开一个或多个椎板,切断一端棘上和棘间韧带,将椎板复合体翻转,椎管内肿瘤切除后再将其原位回植,钛网固定,重建椎管完整性和脊柱的稳定性。结果 13例椎管内肿瘤全部成功切除,切除椎板数2~4个,平均(2.5±0.5)个。1例因粘连致硬脊膜破损,1例哑铃型神经鞘瘤术后6个月复发。随访12~27个月,平均(13±0.5)个月,所有病例回植物稳定,无塌陷及椎管狭窄,术后肢体瘫痪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将带蒂椎板复合体翻转,术后用钛网回植固定,方法简便、安全,有利于保持椎管的完整性及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先天性肿瘤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普  孟发全  高炳趁  周风金 《医学争鸣》2003,24(16):1516-1516
临床资料 我院1999-02/2003-04收治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先天性肿瘤6(男4,女2)例,年龄5~27(平均13.5)岁.首发症状都有占位平面的根性疼痛,感觉障碍,麻木感或束带感及便秘.双下肢运动障碍,肌力Ⅱ级以下5例,其中瘫痪达6mo 1例,明显单侧肢体肌萎缩3例,尿失禁2例.MRI:肿瘤位于髓外硬脊膜下:颈段1例,胸段2例,腰骶马尾区3例.肿瘤长径分别各占1-3个脊髓节段,包膜较完整,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n=5)和CT(n=4)表现。结果5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胸段椎管内4例,腰段1例。均位于硬膜外间隙,沿椎管长轴生长并延及椎旁。其中脊髓背侧3例,可见环绕脊髓生长,呈钳状;左后侧1例,右后侧1例,沿相邻椎间孔向外生长;梭形3例,哑铃形1例,1例一端尖锐,呈鼠尾状。5例肿瘤MRIT2WI呈均匀高信号4例,不均匀稍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相邻的骨侵蚀(n=5)和椎间的神经孔扩大(rt=4)多见。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有其特征性MRI、CT表现,有助于术前精确定位及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3.
哑铃形椎管肿瘤占所有椎管内肿瘤 5 7%~ 1 4 2 % ,而颈段哑铃形椎管肿瘤在颈段椎管肿瘤中比例则可高达30 % 〔1 ,2 ,6〕。我科从 1 997年至 2 0 0 3年 8月 ,共收治颈段哑铃形肿瘤 1 5例 ,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 ,现报告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 37岁 ;病程 1个月~ 5年 ,平均 1 4个月 ,1 .2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为手或上肢根性疼痛 8例 ;有确定感觉障碍平面 1 2例 ;肢体活动障碍 1 3例 ,其中四肢瘫 5例 ,三肢瘫 4例 ,单瘫 2例及截瘫 2例 ;大小便功能障碍 6例 ,颈部疼痛 5例。1 .3…  相似文献   

14.
贾映海  刘健  刘建敏  张洪良  蔡德成 《四川医学》2002,23(12):1270-1271
哑铃型颈椎管肿瘤临床上虽不多见 ,但手术难度大 ,术后复发率高。我们自 1996年以来采用半椎板及小关节切除入路治疗哑铃型颈椎管肿瘤 8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9~ 5 6岁 ,平均4 1岁。肿瘤椎管内部分位于髓外硬膜下 5例 ,硬脊膜外 3例 ,其中C1~C2 1例 ,C2 ~C3 1例 ,C3 ~C4 2例 ,C4~C51例 ,C5~C6 3例。肿瘤性质 :神经鞘瘤 5例 ,神经纤维瘤 2例 ,脊膜瘤 1例。临床表现 :8例均有颈部疼痛 ,一侧肢体运动障碍 5例 ,双侧肢体运动障碍 3例 ,呼吸困难 2例 ,所有病例均行MRI…  相似文献   

15.
桥小脑角区是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好发部位 ,常围绕 ~ 颅神经 ,并沿颅神经 ,小脑和脑干间隙向各个方向生长 ,由于肿瘤部位深在及周围神经血管复杂 ,手术全切较为困难。我院 1994~ 1999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巨大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 15例 ,效果较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9例 ,女性 6例 ,年龄 36 .3± 7.6岁(15~ 5 5岁 ) ,病程 2 .6± 1.1个月 (2个月~ 5年 )。临床表现 :最多见以三叉神经痛起病 ,本组 9例。其余 6例 ,主要为多颅神经功能障碍 ,表现为面部疼痛、麻木、耳鸣、听力下降、呛咳。其他症状头痛 ,头晕 ,…  相似文献   

16.
哑铃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临床较少见纵隔肿瘤,系神经源性肿瘤由椎间孔处发生可沿着受侵的神经双向生长,包括一个较大的后纵隔部分的肿瘤和较小的椎管内部分,二者通过狭小的椎间孔相连。谢京城等将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分为三型:I型肿瘤主体在椎管内,自椎间孔向椎管内外生长不超过其椎体外1/3;Ⅱ型肿瘤主体位于椎管外,经椎间孔向椎管内生长,椎间孔异常扩大,且椎管内瘤体较小,大部位于硬膜外;  相似文献   

17.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22例,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0例,胸段7例,腰段5例。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被全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未见新的神经功能损害或脊柱畸形并发症。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且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优点,适用于治疗位于侧面或侧背面生长的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场强MR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13例,分析其MRI的表现特点。结果13例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其中颈段和颈胸交界段各1例、胸段6例、腰段5例。MRI均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形态与信号特征,肿瘤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肿瘤与邻近脊髓及硬膜囊的关系更加清楚。结论低场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13- 12~ 2017-03 期间应用椎间孔镜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92 例,年龄 55 ~ 80 岁。根据病人对手术方式选择的 意愿,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 46 例,记录两组透视次数少,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VAS 和 ODI 评分的差异。结 果: 与双侧组比较,单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18.7±2.8次 vs 39.2±3.6次,t = -30.5,P= 0.000,手术出血量54.6±3.5,手 术时间204.5±22.5,较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80.2±4.7,手术时间315.9±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单侧组病人术后 48 h 的 VAS 评分明显1.1±1.0低于双侧组病人评分1.9±1.5,而且术后 72 h 的 VAS 评分明显1.8± 2.1低于双侧组病人评分2.9±2.0,2 组病人疼痛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 1mo 单侧组总评分为 0.4±0.1b,双侧组为0.6±0.1,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单侧入路比双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 减压治疗中老年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能获得更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侵犯椎体及其附件的高颈段哑铃型神经鞘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及颈椎后路植骨固定的方法与特点.方法分析7例高颈段哑铃形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及颈椎后路植骨固定的方法与治疗结果等.结果 7例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肿瘤位于颈1~2椎体平面2例,颈2~4椎体平面5例,均为哑铃形生长,沿椎间孔从椎管内延伸至椎管外,相邻颈椎椎体及其附件不同程度破坏、颈髓不同程度受压移位、椎动脉被肿瘤包绕2例,推挤移位5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颈椎后路植骨固定术,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高颈段哑铃形椎管内肿瘤多伴不同程度颈椎及其附件破坏,脊柱稳定性受损,切除肿瘤后,绝大多数患者需行颈椎后路植骨固定,以防术后椎体不稳造成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