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腰般神经根异常比较罕见,国内未见报道,作者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6岁,工人。1990年2月因外伤后腰痛伴双下肢疼痛无力半年,以腰腿痛待查收住院。患者半年前抬重物时腰部扭伤,经保守治疗,腰痛减轻,逐渐出现双下肢疼痛,行走无力,二便控制欠佳。入院查体:腰骶部压痛,无放射痛。双侧直腿抬高80°,双膝反射对称,双踝反射轻度减弱。双下肢肌力Ⅳ级,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腰椎平片未见异常。脊髓造影:侧位未见异常,正位硬膜囊未见压迹,右侧神经根显影正常,左侧L5和S1神经很合并在一起,位于L5椎弓根的内下方,直径是正常神经根的2倍。…  相似文献   

2.
例1:男性,45岁.因双下肢无力、便秘6个月入院.查:脊柱无异常,双下肢肌力3级,感觉无障碍,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亢进,髌阵挛、踝阵率均阳性.X线片:胸腰椎骨质无异常,MRI:L_(3~4)、L_(4~5)椎间盘轻度突出,腰椎管造影:T_12平面梗阻.术中见;T_(11~12)节段椎板脆硬,黄韧带肥厚,压迫脊髓,椎间盘轻度突出,探查脊髓无异常.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后3个月随访双下肢肌力5级,髌阵挛、踝阵挛消失,腱反射正常.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患者的椎间盘影像学特点,探讨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隙角度及高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间的关系。方法:以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和石景山医院收治的合并L4/5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纯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对L4/5椎间盘退变程度按照Pfirrmann法分级,CT测定L4/5椎间盘正中矢状面的椎间隙角度和椎间隙高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L4/5椎间盘MRI退变程度B、C、D、E级分别为1、25、8及1例,对照组分别为2、21、13及2例,两组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CT测量L4/5椎间隙角度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8°±1.87°和6.48°±2.92°,对照组椎间隙角度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椎间隙高度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6±1.81mm和9.38±2.46mm,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隙角度减小,可能是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杨彬  徐玉良 《颈腰痛杂志》2003,24(3):158-158
患者 ,男性 ,5 8岁。因慢性下腰部疼痛 10年 ,加重伴右下肢疼痛、麻木 2年于 1998年 7月 3日入院。阴雨天及行走劳累后腰腿痛加重 ,曾在外院腰椎 CT检查见腰 4- 5椎间盘突出 ,压迫右侧神经根。多次行腰椎牵引及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查体 :腰椎平直 ,腰 4- 5棘旁右侧压痛、叩痛 ,放射右小腿外侧 ,腰椎活动受限 ,直腰抬高试验右 6 5°,左 90°,右小腿外侧及足背内侧皮肤感觉减退 ,右拇趾背伸肌力 级 ,X线片示 :腰椎退行性改变。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 ( L4- 5右 )。 7月 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拟行腰 4- 5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术中探查 :腰 4-…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2岁,因腰部酸痛2年,间歇性跛行3个月。于1996年8月入院。查体:L_5S_1椎间隙压痛,向双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双侧小腿前外侧皮肤痛觉减退,伸(足母)肌力略弱。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跟腱反射减弱。腰椎X线示:前凸消失,L_5S_1间隙狭窄。腰椎CT:L_5椎体后缘一类圆形骨质缺损区,椎管内见一游离的骨块。诊断: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L_5全椎板切除,见L_5S_1平面椎管内一巨大骨块突入椎管,约占椎管横断面积的3/4,向后方两侧压迫硬膜囊。骨块大部分游离,仅一小部分与椎间隙内组织延续相连,将骨块周边松解,髓核钳咬住并缓慢取出,前方自椎间隙内带出部分组织,长度约6.5cm。术后10天伤口愈合,患者双下肢麻木疼痛消失,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腰椎管内积气致腰腿痛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女性,35岁。因“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3月余,加重半月”于2005年1月12日入院。入院查体: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部前屈为30°,后伸为10°,左右侧弯均为15°,L5/S1右侧棘旁有压痛和叩击痛,疼痛放射致右小腿后侧,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5°),双下肢肌力正常。腰椎CT检查示L5/S1椎间盘变性并膨出,椎管内积气,右侧侧隐窝内可见气泡影,右侧神经根受压(图1)。经腰椎电动牵引、腰部手法推拿治疗半月,腰部及右下肢疼痛逐渐减轻,最后消失。查体:腰部活动度达正常范围,腰部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随访近半年,患者无腰痛及…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3岁.因腰腿痛、左下肢麻木症状逐渐加重3个月而住院.患者10年来曾有腰部及左下肢疼痛反复发作史.病人入院时查脊柱无畸形.L_4、5左侧压痛叩击痛,向左小腿放射;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全身其它系统检查未见异常;X线片示腰椎椎体前缘唇样变,L_3椎体骨赘形成;血常规化验正常,AKP11.8(金氏).诊断L_(4、5)椎间盘突出症.行椎管探查椎间盘摘除术.切开L_5部骶棘肌时.有紫褐色血性波涌出.L_5椎板溶骨性破坏.缺损约3×4cm;短时内出血约1000ml.血压下降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选取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18~65岁,平均(45.39±1.30)岁;病程1~60个月,平均(12.64±2.19)个月。拍摄患者腰椎侧位X线片81张,测量腰椎曲度,L4-L5或L5-S1椎间隙的距离及腰骶角,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L_5S_1DH中女性患者的腰椎曲度明显大于男性患者[(22.18±8.62)°vs(16.17±4.97)°,P0.05]。LDH中腰椎曲度与腰骶角呈正相关性(R=0.48,P0.01,y=7.25+0.38x,P0.01);男性患者在L4,5DH中较明显(R=0.55,P0.05,y=5.80+0.43x,P0.01);女性患者在L_5S_1DH中尤为明显(R=0.74,P0.01,y=0.91x-5.30,P0.01)。L4,5DH中腰骶角与L4,5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性(R=0.27,P0.05);而在L_5S_1DH中L_5S_1椎间隙与腰骶角无相关性(P0.05)。结论: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新的认识理念与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66岁。因腰痛伴双下肢麻木 2年 ,加重 1个月入院。病人 2年来反复腰部胀痛 ,不向双下肢放散。多于劳累、步行后出现或加重 ,于平卧硬板床、休息后好转。腰痛时多伴双下肢麻木、酸痛。近 1个月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剧 ,双踝轻度肿胀 ,步行困难。经卧硬板床、牵引、理疗、小针刀治疗缓解不明显。查体 :腰部生理曲度正常 ,腰脊柱内弥漫压痛 ,腰椎棘突上、棘突间压痛及叩痛明显 ,向双下肢放散不明显。腰椎主动活动 :屈 30°、伸 10°、双侧屈均 2 0°。双下肢皮肤感觉无异常 ,肌力、肌张力无异常 ,左膝腱、跟腱反射稍减弱 ,右侧正常 ,病…  相似文献   

10.
陈安富 《颈腰痛杂志》2001,22(4):350-350
临床上 3个或 3个以上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比较少见 ,由低位腰椎间盘手术诱发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致马尾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就更少了 ,本院 1997年曾收治过这样一位病人 ,现报告如下 :患者 ,女 ,2 7岁 ,因双下肢麻木 ,放射痛半年 ,于 1997- 3- 5入院。检查 :腰部活动明显受限 ,腰椎左凸右弯 ,双小腿外侧及足背足底部皮肤针刺觉减退 ,双踝反射消失 ,直腿抬高试验 :右下肢 30°(+) ,左下肢 6 0°(+) ,加强试验 (+)。腰椎 CT显示 :L4,5,L5,S1 椎间盘中央型突出 ,压迫硬膜囊。患者双下肢放射疼重 ,不能平卧 ,保守治疗无效。于 1997- 3- 12在连硬膜外…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1岁,因腰及双下肢疼痛3年,加重伴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小便频数6月,于1998年2月23日入院。既往有2次腰扭伤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腰椎生理曲度尚自然,腰部活动稍受限。L5S1椎间隙压痛、叩击痛并向双下肢放射,马鞍区及双侧小腿前外侧皮肤痛觉减退,股四头肌肌力:左4级,右3级;胫前肌及伸肌肌力:左3级,右2级。直腿抬高试验:左60°( ),右40°( ),双侧加强试验( ),双侧髌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明显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腰椎X线片示:L3~5椎体前缘轻度骨质增生,椎间隙无明显改变。腰椎CT扫描示:腰椎退行性变致L…  相似文献   

12.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并发症1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患者女,48岁。因腰痛向左下肢放射4年,加重9d人院。CT示L_(4—5)椎间盘向左后突出0.8cm,压迫神经根和硬膜囊。人院后予以骨盆牵引、指压过伸复位、斜搬复位,骶管注药等治疗无效。半月后行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于L_(4—5)间隙注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提供的胶原酶冻干制品1200单位(溶解于4ml生理盐水中),一次性注入硬膜外腔。2h后突然感觉双下肢烧灼样疼痛,持续10min后疼痛消失,双下肢运动无力;小便失禁,恶心、呕吐。立即予以补液,地塞米松、甘露醇、青霉素、镇静剂,24h后恶心、呕吐停止,双下肢胀热感,肌力Ⅱ级。术后72h,双下肢伸肌肌力Ⅲ级,屈肌肌力Ⅱ级,小便自控。腰穿测压200mmH_2O,脑脊液呈淡红色,予以注入地塞米松10mg。术后1年随访:内收肌、腘绳肌肌力Ⅳ级,余肌肌力Ⅴ级,左下肢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13.
患者,徐 X X,男, 42岁,工程师。住院号:931099。 1993年3月12日,以“腰椎间盘脱出症”入院。患者于5年前腰扭伤后出现腰疼反右下肢放射疼,经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双下肢后侧放射痛,不能行走,咳嗽时疼痛加重,无括约肌功能障碍。CT扫描报告:“L4~5间盘脱出”。查体:被动卧位,直腿抬高左45°(+),右30°(+),拉塞格氏征双侧(+),双小腿外侧浅感觉减退,伸肌力双侧Ⅱ级,L4~5间隙压痛,放射痛双侧(+)。诊断:L4~5椎间盘中央型脱出。于1993年3月17日,经后正中切口椎管探查,当从L4~5硬膜腹侧钳出纤维环组织时,见脑脊液溢出,手指触知硬膜囊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髂骨旋转移位与L_(4,5)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为防治L_(4,5)椎间盘的退变、突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68例。其中L_(4,5)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9~63岁,平均(51.78±20.18)岁;病程1~126个月,平均(11.18±9.23)个月。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45.53±27.23)年;病程0.5~103个月,平均(11.99±12.56)个月。为患者拍摄腰椎正位片68张,腰椎侧位片68张,骨盆平片68张,测量骨盆倾斜度、腰椎侧弯度和椎间盘厚度。直线与回归方法研究骨盆倾斜度与腰椎侧弯度、腰椎侧弯度与椎间盘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L_(4,5)椎间盘突出中骨盆倾斜度与腰椎侧弯之间呈正相关性(R=0.49,P=0.00),两变量之间有因果直线关系与良好的比例关系(Y=3.05+1.07X,P=0.00),男性L_(4,5)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侧弯与L4-L5椎间隙之间呈负相关(R=-0.50,P=0.01),两变量之间有因果直线关系与良好的比例关系(Y=13.09-0.27X,P=0.02),而L5S1椎间盘突出中男性患者腰椎侧弯与L5S1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R=0.46,P=0.04)。结论:髂骨旋转移位与L_(4,5)椎间盘退变、突出生物力学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L_(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了新的认识理念和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性,7岁,因硬脊膜膨出修复术后6年,骶尾部包块、小便时疼痛1年余于2004年7月12日入院.专科查体:脊柱无侧弯畸形,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骶部可见一长约6cm的弧行手术瘢痕,愈合良好,瘢痕周围少量毛发生成,L1、2、5棘突缺如,骶尾部轻压痛,无叩击痛及放射痛,右足略内翻,右躅指屈曲畸形.双下肢深浅感觉无异常,肌力Ⅴ级,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均未引出,双跟腱、膝反射正常,双侧Hoffmann‘S及Babinski‘S均未引出.   ……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性,41岁,因"右侧腰腿痛2个月"于2010年2月2日就诊.体检:右髂腰部压痛,右下肢直腿抬高40,右侧小腿后外侧及2~4趾背侧痛觉减退.胸椎正位X线片示T12肋缺如(图1).腰椎正位X线片示L5骶化Castellvi-ⅢB(C-ⅢB)型,L4-5椎间隙在Tuffier线(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以下(图2).侧位片示腰骶椎间盘略窄,初步判定腰骶椎间盘为L5S1(图3).腰椎矢状位MRI示腰骶椎间盘突出(图4),横断面MRI示腰骶椎间盘右旁侧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巨大型腰椎间盘脱出症手术治疗的报道不多见。现将我院近3年来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例1,男,26岁。因反复发作腰痛及双下肢痛1年,突然加重1个月,伴大小便障碍、行走无力入院。1个月前曾有重手法按摩史。查体:腰椎前凸消失,活动受限。双小腿后外侧、马鞍区痛觉减退、股四头肌、 绳肌、胫前肌和伸踇长肌等肌力Ⅱ~Ⅳ级。左膝腱反射和双跟腱反射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左45°,右60°阳性。X线片示L3~4、L4~5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唇样增生。CTM见L2~3、L3~4、L4~5椎间盘向后局限性突出分别为6mm,5.5mm和6mm,硬膜囊受压变形,未见神经根…  相似文献   

18.
从1993年2月~1998年4月间,采用矩形棒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35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30~63岁,平均41岁,均有反复腰痛史,腰部前凸增加,30例有神经根放射痛症状,病史1~12年,平均2.5年。Ⅹ线片示:腰椎滑脱伴椎弓峡部崩裂28例(L_4∶6例、L_5∶2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7例(L_4∶2例、L_5∶5例);Ⅰ°滑脱27例(L_4∶5例、L_5∶22例);Ⅱ°滑脱8例(L_4∶3例、L_5∶5例);腰椎滑脱伴椎间盘突出25例(L_4~5∶5例、L_5~S_1∶20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0岁,工人。因间歇性腰痛伴左下肢疼痛4年,加重20天,于1991年7月2日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院。4年前腰部扭伤,后常有腰痛,半年后出现左下肢轻轻度疼痛。以后症状反复出现,时轻时重。入院前1年,出现间歇跛行。入院前1月劳累后症状突然加重,咳嗽时疼痛放射至左小腿,夜间常疼醒。二便正常。入院查体:脊柱向左侧弯,L4~5和L5~S1椎旁压痛,疼痛放射至左小腿,直腿抬高右80°,左30°,加强试验阳性。双膝双踝反射对称,趾背伸力正常,双下肢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腰椎平片:腰椎向左侧弯,轻度骨质增生。脊髓造影:L5~S1部位呈倒杯口状完全…  相似文献   

20.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ASAS) ,也称Beek综合征 ,多数继发于动脉疾病、栓塞、脊髓压迫症以及外伤等 ,颈椎、胸椎及胸部手术后发生也偶有报告[1] 但下腰椎术后并发ASAS少见有报告 ,自 1995年 2月~ 1996年 6月在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 ,术后有 2例发生 ,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 1,女 ,4 2岁。因腰腿病十年加重并出现间歇性跛行三年入院治疗。检查下腰压痛 (+) ,并向双下肢放射 ,双踝反射减弱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加强试验阳性。CT扫描 :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 ,硬膜囊受压变形。临床诊断 :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在硬膜外麻醉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