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胃镜下特征及诊断要点,以提高胃镜时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24例经病理确诊的PGML临床、胃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组PGML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型15例,肿块型7例,弥漫漫润型2例,病变累及胃体14例,胃窭10例,多部位者8例。术前胃镜活检确诊者19例(79%)。结论 PGML胃镜下具有病变范围广、病灶多发、形态多样的特点。胃镜活检是确诊PGML的主要手段,提高对该病的警惕和认识,掌握胃镜下活检技巧,可提高胃镜对PGML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5例PGML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PGML临床表现以体重下降、腹痛、贫血、腹部包块、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病变主要位于胃体,内镜表现以溃疡型及隆起型为主;15例全部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5例(33.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9例(6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1例(6.7%)。结论PG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表现极复杂,容易漏诊、误诊。需借助免疫组化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胃镜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PGML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多点手术病理活检确诊,分析胃镜诊断结果、PGML好发部位及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胃镜首次活检确诊25例,经2次胃镜活检后确诊12例,其他胃部疾病21例,包括胃溃疡6例,胃癌4例,糜烂性胃炎6例,胃底平滑肌瘤5例,经3次胃镜活检均确诊为PGML,误诊16例,胃镜活检准确率为78.38%(58/74);病变累及胃体43例,胃窦31例,多部位者21例;经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均确诊为PGML。结论:PGML胃镜下体现特点为多发、累及范围广泛且形态多样。胃镜活检为诊断PGML的重要手段,加强对PGML病理知识的了解,掌握胃镜下检查技巧,可提高胃镜对PGML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08年收治的29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仅6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6 例患者术后辅以化疗,手术切除率为89.7%.免疫组化证实B细胞型淋巴瘤27例,T细胞型淋巴瘤2例.25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为56%,其中Ⅰ期+Ⅱ期5年生存率为61.9%(13/21);Ⅲ+Ⅳ期5年生存率为25 %(1/4).结论 PG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胃镜活检是术前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联合应用化疗是治疗PGML的重要手段.免疫组化及临床分期对PGML的分类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9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提高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治方法。方法对9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环死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6例行单纯坏死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痊愈,1例术后生存28d,其余5例均在1周内死亡。结论通过对本病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提高了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体会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gastricmalignantlym.phoma.PGML)是常见的胃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胃癌以外胃恶性肿瘤的70%~80%[1]。近年来有发病率逐渐升高趋势[2]。PGML缺乏特异性,活检组织学确诊率低,易漏诊或误诊为腺癌。本次研究总结了53例PGML患者的内镜及病理学特点,旨在提高内镜医师对胃淋巴瘤的认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胆管囊肿合并胆道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15例少见的胆管囊肿合并胆道肿瘤的病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15例胆管囊肿合并胆管胆囊癌病例的临床和CT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并对其病因、病理及诊断进行讨论。结果胆管囊肿Ⅰ型9例,Ⅳ型5例,Ⅴ型1例。胆总管囊肿Ⅰ型常见,合并胆管胆囊癌占60%(9/15)。15个病例中,以肿块表现为主者6例,以胆管胆囊壁增厚为主者9例。CT增强扫描出现延迟相强化者13例,占86.67(13/15)。CT诊断胆管囊肿合并胆道肿瘤的准确性86.67%(13/15)。结论CT是诊断胆管囊肿合并胆道肿瘤的一种有价值的、无损伤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28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8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生原因部位、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28例中27例经及时广泛切开、彻底清创、通畅引流,有效抗生素应用和支持治疗,本组26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小儿消化性溃疡病在临床上早期常被误诊或漏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诊治及追踪观察的21例资料予以总结,并着重就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预后进行讨论。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1例中,男19例,女2例,男:女为9.5:1。症状起始年龄6~13岁(平均11.6岁),首次诊断年龄6~14岁(平均12岁)。有溃疡病家族史者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4例PG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GM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胃镜下表现多样化,内镜下多部位活检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缓解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手术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DL-BCL),可获较满意疗效。结论上腹部X线断层扫描结合病理组织活检有助于胃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缓解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根据DLBCL不同临床分期制定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CT联合内镜检查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PGIML)的临床特点及CT、内镜、超声内镜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45例PGIML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内镜活检或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所证实。结果 45例PGIML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胃为最好发部位,占71.1%(32/45),尤以胃窦常见。内镜活检确诊率55,6%(20/36),超声内镜确诊率迭100%(4/4),CT确诊率66,7%(20/30)。其中B细胞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93.3%(42/45)。结论 PGIML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胃的发生率最高,主要病理类型为B细胞性。内镜活检加CT检查可提高术前确诊率。超声内镜检查对胃恶性淋巴瘤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胃镜下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胃镜下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9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33例PGML患者的胃镜图像资料,观察病灶形态、分布特征及胃镜活检确诊情况。结果:PGML病变分布广泛,33例患者中15例(45.5%)病灶广泛累及胃内多个部位;19例(57.5%)伴胃窦受累。33例中胃镜下表现为弥漫浸润型13例(39.4%),结节肿块型3例(9.1%),溃疡型17例(51.5%)。5例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中,4例(80.0%)为弥漫浸润型,1例(20.0%)溃疡型:2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14例(583%)为溃疡型,7例(29.2%)弥漫浸润型,3例(12.5%)结节肿块型;4例弥漫大B细胞合并MALT淋巴瘤(DLBCML)病例中弥漫浸润型和溃疡型各2例(50.0%),33例PGML.胃镜下疑诊为PGML者12例(363%),诊断为进展期胃癌20例(60.6%),复合性溃疡1例(3.0%);经胃镜活检确诊PGML22例,确诊率为66.7%。结论:PGML病灶胃镜下形态多样,易与进展期胃癌混淆,且分布广泛,胃窦最常受累胃镜活检对PGML确诊率不高,而深部活检结合免疫组化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弹簧切割针在胸膜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弹簧切割针在胸膜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超声诊断为胸腔积液的382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针刺胸膜活检以明确病因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弹簧切割针胸膜活检取材成功率为87.1%,确定诊断率77.2%.结论超声引导弹簧切割针胸膜活检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强的介入性诊断手段,可提高恶性胸膜炎的确诊率,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特点、误诊原因,为克罗恩病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11年12月38例克罗恩病临床特点,并对误诊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便血。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和回盲部,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结肠镜下可见节段性黏膜充血水肿、铺路石样改变、多发不规则溃疡;病理示全壁性炎症、深裂隙状纵行溃疡及非干酪性肉芽肿。克罗恩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及病理。结论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误诊、漏诊情况较为多见,需进一步提高对克罗恩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难治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因,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肿瘤并存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率及漏诊率。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完整并行病理活检的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学、治疗与转归等方面归纳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发肿瘤,其中5例合并有不同程度幽门梗阻。并有病程治疗时间长、病情反复、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等表现,内镜检查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理活检诊断多为慢性炎症、溃疡,需要反复多次病理活检,甚至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方可确诊。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结论难治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应警惕合并肿瘤的可能,内镜检查是目前明确诊断的主要手段,但误诊、漏诊率较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重视反复多次病理活检是降低误诊、漏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和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8例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来我院影像科进行诊疗的疑为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与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联合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较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82.22%明显更高,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与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各具优势,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肺腺癌发病特点及早期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早期误诊。方法:对84例早期误诊为其他疾病,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84例青年肺腺癌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4例青年肺腺癌初发病时曾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分析早期误诊原因:(1)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2)影像学不典型;(3)各专科医师对青年肺腺癌认识不足;(4)病理活检取材困难或患者早期不接受病理检查而贻误诊断。结论:青年肺腺癌近年发病率增长迅速,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应提高认识,对可疑病例尽早行病理检查、多次检查和动态观察,必要时开胸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