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竹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竹材人造板,被广泛应用于制品生产和建筑装修等行业。由于缺乏理论研究,在重组竹磨削加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本文研究了磨削参数对重组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给速度、砂带速度和磨削压力对其表面粗糙度没有显著的影响;磨削厚度为0.2mm和0.3mm时,Ra、Ry和Rz的值最小,RSm和磨削厚度之间无显著关系;随着砂带磨料粒度增大,Ra、Ry和Rz先增大后减小,呈三次幂变化趋势,拐点分别是60目和100目,RSm呈线性减小趋势;砂带磨料粒度与Ra、Ry和Rz的灰色关联度最高,砂带速度与RSm的灰色关联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3种典型的热轧黏合非织造土工布,利用正交试验分析,就试样的宽度、长度(即夹持距离)、试样长宽比及拉伸速度对其横向收缩率和最大拉伸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宽度、长度对横向收缩率和最大拉伸强度有显著影响,而试样的长宽比和拉伸速度对两者的影响较小;并确定最佳测试条件为试样宽度200 mm、长度50 mm、拉伸速度100 mm/min。  相似文献   

3.
选取聚酯纺粘基布、聚酯纺粘上浆基布和有涂层的聚酯短纤针刺基布3种试样,对其进行拉伸强力以及热压后基布的厚度、透气性、拉伸强力的检测与分析:聚酯基布的纵向拉伸强力总体上都大于横向的强力,但纵横向差异不大,因此所得产品稳定性能较好;在190℃的时候,随着压力(5MPa、10MPa、15MPa)的增大,基布强力也逐渐增大,厚度、透气性减小。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信息     
30 4高强度冷拔不锈钢丝的断裂韧性测定30 4不锈钢丝广泛用于弹簧、医疗装置、螺栓、钢丝绳等产品。钢丝绳的强度极限和疲劳性能与钢丝的疲劳和断裂行为直接相关。美国科技工作者研究了 1.1mm 30 4不锈钢制绳钢丝的断裂韧性及减少钢丝轴向残余应力对断裂行为的影响。试验所用A试样为 1.1mm 30 4不锈钢丝 ,其强度极限为 2 0 70MPa ,屈服强度σ0 .2 =1794MPa ,弹性模量E =196 .6GPa ,面缩率为 4 4% ,扭转次数(2 0 3mm)为 5 2次 ;A试样在 4 2 7℃经 6h释放应力热处理后得B试样 ,B试样的强度极限为 2 16 5MPa ,σ0 .2 =2 0 6 9MPa ,E =…  相似文献   

5.
奥氏体不锈钢的氨气渗氮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氨气为渗剂,采用不同工艺对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氮处理。借助光学显微镜对渗氮后试样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段式低温低压渗氮工艺处理后的渗氮层厚度约为90μm,炉压由0.03 MPa增加到0.25MPa后的渗氮层厚度约为135μm,再将第二段温度由550℃提高到950℃后的渗氮层厚度约为220μm,三段式高温加压处理后的渗氮层厚度达到三段式低温低压渗氮层的2.4倍;一段式高温加压处理后的试样硬度HV值为1 100,增大压力和提高温度都能显著提高氮势,增加渗氮层厚度,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渗氮影响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在拉伸曲线上出现了锯齿状图形,这与氮化物在拉伸过程中不断开裂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加热处理对疲劳预裂聚碳酸酯(PC)试样断裂韧性的影响。两组紧凑拉伸(CT)试样经疲劳法引裂后,一组经过加热处理,另一组未经加热处理,然后测试断裂韧性JIC。结果表明:预裂后经过加热的试样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扫描电镜(SEM)断面分析显示:经过加热的CT试样的裂纹扩展时,经历了较多的塑性变形,受到较大的阻力,消耗了更多的能量。用残余应力消除和微观损伤自组织修复愈合效应对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并指出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界面层对Si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选用国产第3代SiC纤维,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热解碳(PyC)、热解碳/碳化硅(PyC/SiC)、氮化硼(BN)、氮化硼/碳化硅(BN/SiC)4种界面层的三维机织角联锁SiCf/SiC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声发射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常温断裂韧性测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其细观损伤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界面层对三维机织角联锁SiCf/SiC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和断裂韧性有强决定作用,但对其初始模量没有太大的影响;以PyC层为主界面层的试样具有良好的断裂韧性,试样P-SiCf/SiC和P/S-SiCf/SiC的断裂韧性分别为13.99和16.93 MPa·m1/2,而试样B-SiCf/SiC表现出强界面结合,具有最低断裂韧性6.47 MPa·m1/2;但在界面引入SiC层后,试样B/S-SiCf/SiC的断裂韧性显著提高至15.81 MP...  相似文献   

8.
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工业领域,拉伸强度是评价复合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除材料本身的特性外,试件制备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有重要影响。文章应用六西格玛方法对复合材料拉伸试件拉伸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准确确定实际工作中影响试件拉伸强度的关键因素,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改进后,试件拉伸强度平均值由2452MPa提高到2568MPa,试件FTY由62.3%提高到97.2%。为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分析研究、控制提升复合材料试件制备质量领域的应用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阳  王忠政 《金属制品》2022,48(1):13-16
以紧凑拉伸试样静应力分析及疲劳裂纹寿命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紧凑拉伸试样,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样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其最大变形及最大应力,并对紧凑拉伸试样预制裂纹,运用疲劳子软件进行裂纹扩展分析,得到其循环作用次数以及a-N曲线.此方法可用于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计算,并且让裂纹扩展的过程可视化,方便分析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全因子实验法研究竹材原态多方重组单元力学性能,为重组成型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参数。结论:1)竹节对横向抗压强度提高明显,竹节在中间处横向抗压强度最高,优选抗压强度1.0~1.5MPa;横向抗压强度随直径增大出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随多方重组单元质量增加呈减小趋势;适合制备原态多方重组单元直径范围90~110mm;2)重组单元纵向抗压强度均值为51.78MPa,较原竹强度损失约5.7%,采用重组单元理论模型计算抗压强度为61.47MPa,强度偏大约18.7%,修正系数为0.85。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升碳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可设计性,文章以四轴向碳纤维经编织物和环氧树脂(EP)为原料,采用拉挤成型工艺得到碳纤维织物增强EP复合材料。对该种材料进行静强度试验,研究了材料的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和断裂韧性,并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材料断面,深入探究材料的损伤机理。结果表明,该材料的开孔拉伸强度为512 MPa,裂纹从开孔处扩展,纤维承载了主要破坏力,纤维拔出和基体破坏较少;开孔压缩强度为270 MPa,宏观上沿厚度呈现与内铺层方向一致的45°裂纹,以剪切破坏为主,微观上表现出复杂的层间分层、基体断裂和大量纤维拔出,并伴随不均衡长度的纤维断裂,纤维、基体均受到破坏;断裂韧性性能良好,断裂韧性系数达到70.5 MPa·m1/2,宏观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层损伤。  相似文献   

12.
陆鑫  张姝  顾韵芬 《纺织学报》2012,33(11):97-101
摘 要:文章探讨针织面料性能对服装边口工艺的影响。实验选用10种针织面料,用聚类方法将试样按伸长率和厚度的差别分成两组,选配不同的缝型、线迹密度、缝纫线、压脚进行缝制,分别测试试样边口的尺寸、拉伸性和强度的变化。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均值比较、T检验和偏相关分析,总结织物性能对服装边口工艺影响规律,以及提高针织成衣边口缝制质量的方法。研究显示,织物拉伸性能越好,对服装边口缝制后尺寸影响越大;织物厚度对伸长率变化影响显著,线迹密度与边口强度、边口伸长率呈正比关系;研究可用于对针织服装实际生产加工的预报和对边口工艺的选配。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新型可降解抗菌包装材料,以壳聚糖和冬凌草提取物为原料制备复合膜,测试了复合膜的物理特性和抑菌活性,并研究了其对鸡蛋的保藏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冬凌草提取物对复合膜抑菌活性、透光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影响显著(P<0.05),当其添加量为0.5 mg/mL时,复合膜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和抑菌活性,其抑菌率为89.3%,膜厚度0.036 mm,拉伸强度为30.57 MPa,断裂伸长率为26.94%,水蒸气透过率为0.117 g·mm/m^2·kPa·h,透光率为58.04%;对鲜蛋和污染蛋进行涂膜保鲜,20℃储藏42 d,其失重率为1.40%,蛋黄指数大于0.30,哈夫单位值大于40,pH值为9.2,菌落总数为0.15×10^3 cfu/mL左右。涂膜组鸡蛋的鲜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冬凌草提取物与壳聚糖复合膜能延长鸡蛋的保藏期。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准脆性断裂问题,基于边界效应模型,引入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单层预浸料厚度作为特征复合材料单元建立解析表达式,在三点弯曲条件下测得带有浅表面刮痕试样的峰值载荷,计算得到准脆性断裂参数:抗拉强度和断裂韧性。经正态分布分析后得到断裂参数均值:抗拉强度为169.48 MPa,断裂韧性为20.34 MPa·m1/2,在具有95%的可靠性范围内几乎覆盖了全部试验离散点。将试样参数拟合在一起,得到断裂载荷与等效面积的线性拟合曲线,结果表明:使用正态分布法和线性拟合法得到的抗拉强度吻合度较高,二者之间的误差仅为4.95%。  相似文献   

15.
将180个重组竹抗压试件进行力学测试,研究了重组竹顺纹抗压的荷载-位移曲线、破坏现象及其强度的概率分布形式,并将重组竹的顺纹抗压强度与其它几种典型的竹木结构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竹的顺纹抗压荷载位移曲线表现出典型的塑性发展阶段;采用正态分布能够更好地拟合重组竹顺纹抗压强度的概率分布。最终,参照中国木材强度设计值取值方法,确定了重组竹顺纹抗压强度的参考设计值指标,其设计值指标均显著大于其它几种典型材料,表明重组竹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绿色建材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不同条件下对LDPE、PA6进行超高压(HPP)处理,测定不同压力、保压时间及存储时间对材料拉伸强度、热封性能、阻隔性能、热性能以及包装性能可逆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处理压力、保压时间及存储时间对2种材料的热封性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但LDPE、PA6试样的拉伸强度随压力升高明显增大;当压力300 MPa时LDPE的透湿性逐渐上升,当压力300 MPa时LDPE的透湿性又逐渐降低,对PA6来说,当压力100 MPa时,材料的透湿性明显下降由10.13 g/(m2·d)(0.1 MPa/10 min)降低到6.79 g/(m2·d)(200 MPa/10 min),但随压力增大透湿性下降的幅度并不明显;两种材料的熔融焓在HPP下均有升高,当存储24 h后,两种材料的ΔH又有所恢复;与0.1 MPa下相比,经过HPP后对异丙基甲苯在LDPE(500 MPa)和PA6(100 MPa)薄膜中的渗透率分别降低约50%和58%,但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又逐渐恢复至常压下的渗透率。研究发现实验中采用的LDPE和PA6 2种薄膜的包装性能均有可逆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7.
重组竹生产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借鉴重组木制造工艺,探讨了以毛竹为原料,脲醛树脂胶为胶粘剂,生产高强度重组竹板材的可能性。试验研究了施胶方式、施胶量、热压工艺对重组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毛竹可以生产具有较好物理力学性质的重组竹板材;以浸胶方式压制的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稍优于以喷胶方式压制的板材,表面也比喷胶板光滑;施胶量喷胶以6%为宜,浸胶量以8%左右为宜;较佳的热压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10℃,热压压力3.5MPa左右,热压时间为1.2min/mm板厚,热压采用二次降压工艺为宜。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蛋白粉代替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采用拉伸法制备低成本的阻油玉米蛋白粉源膜;以抗拉强度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最佳成膜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4.5%、浸提温度62 ℃、pH 7.7。此条件下制得的玉米蛋白粉源膜最大抗拉强度为20.77 MPa。研究表明,膜厚度对膜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溶解率、热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与透油系数及透光率有相关性,当膜厚度为0.021 mm时,透油系数最小为0.018 9(g·mm)/(m2·d),透光率最大为82.33%;当膜厚度为0.101 mm时,透油系数最大为0.159 8(g·mm)/(m2·d),透光率最小为65.53%。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所有样品表面光滑,无明显颗粒、气泡或凸起,但膜表面有线状条纹,且随拉力的增大,由不规则线条状变为直径较大的椭圆形,分布由密集转为稀疏,且逐渐减少。拉伸作用减少了蛋白质凝聚在膜表面所形成的条纹结构,利于形成结构稳定且致密的玉米蛋白粉源膜,对其阻油性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组竹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竹材胶合类产品,具有突出的力学性质,已逐渐步入建筑结构用工程材料。为客观合理地评价其力学性能,本文以毛竹基重组竹作为研究对象,对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破坏模式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均一稳定,密度的变异系数仅为3.45%,但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两向性,且其强度明显高于普通木材,分别是马尾松和杉木的1.10~6.36倍和1.59~11.03倍;其顺纹抗拉、横纹抗拉、顺纹剪切试样均为脆性破坏,试样的断裂口层次不齐且均在有效区域;而重组竹顺纹抗压、横纹局部抗压和横纹全部抗压试样均为延性破坏特征,以压溃破坏的模式呈现。综合而言,重组竹材料能够完全满足建筑结构用材的力学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对比研究了基于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缝以及缝合复合材料层板的弯曲、拉伸以及II型层间断裂韧性,研究结果表明:缝合有利于复合材料层板的弯曲性能,随着缝合密度的逐渐增加,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弯曲模量逐渐减小;缝合不利于复合材料层板的拉伸性能,随着缝合密度的逐渐增加,拉伸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拉伸模量逐渐增大;缝合提高了复合材料层板的层间断裂韧性,G_(IIC)随着缝合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