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采出水中筛选出一株降解聚丙烯酰胺的细菌菌株——QSJU001.该菌株能在以聚丙烯酰胺为惟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对该菌进行16SrD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得的16SrDNA序列与GenBank中最相近的前10个菌株的相似性均为99%.利用该菌属与最相近的前10个菌株构建该菌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菌株与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 KK14菌株的碱基差别最小.该菌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QSJU001与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 KK14亲缘关系最近,属于不动杆菌属.降解率实验结果表明,菌株QSJU001对聚丙烯酰胺降解率基本稳定在33%左右,对聚丙烯酰胺的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所得的天然混合菌组以及筛选菌种的组合在土壤相条件下对石油烃的生物降解进行尝试,结果表明,经过47 d的生物降解,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有大幅度的降低,接种微生物对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从油田分离到的XL—02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探讨了pH值、接种量、油质量浓度及温度对菌体生长和降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XI-02菌株对pH值具有较宽的适应范围,且pH值在7.0~7.5时,降油效果最好;随着接种量的增加除油率逐步增加;相对较低的含油量和在30~35℃下除油率高。  相似文献   

4.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获得更为丰富的石油降解微生物资源,从沈抚污灌区石油污染土壤和实验室高浓度柴油胁迫土壤中筛选出了4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SF-422、SF-428、SF-433和SYS-1.这4株菌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生物降解率为67.4%~73.6%.经过16项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SF-433,SF-428,SF-422和SYS-1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纯烃降解定性实验表明所筛选出的4株高效降解菌均能够利用正十六烷、苯、菲和环己烷为唯一碳源生长,其中菌株SF-428和SYS-1显示了对芳烃及环烷烃较强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长期受油污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了7株降解石油类菌株,其编号分别为菌2-1、菌7-1、菌1-2、菌5-2、菌7-2、菌油3及菌油5.经形态观察、Biolog鉴定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可鉴定菌2-1和菌7-1为粘质沙雷氏菌,菌1-2为居植物柔武氏菌,菌5-2、菌油3和菌油5都为克雷伯氏菌属,菌7-2为蜡状芽孢杆菌.其中,菌1-2、菌5-2和菌7-2能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36.10mN/m降低至20.20mN/m、20.74mN/m、21.78mN/m,表明这些菌所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能具有较强的乳化原油的能力,展现了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炼油厂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三泥”处置难题,从大庆油田含油污泥中分离出一株既产表面活性剂又能降解石油烃的菌株GJ,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GJ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将菌株GJ应用于浮渣和生化污泥的降解试验,探讨GJ对浮渣和生化污泥的降解动力学。对菌株产物进行提取纯化、薄层层析初步判断、红外光谱分析,证实GJ菌产物为糖脂类表面活性剂。浮渣和生化污泥降解试验中,第7天时菌株GJ对石油烃的降解率最高,分别达到81.11%和83.21%。Logistic生长模型、Luedeking-Piret模型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GJ菌体生长、表面活性产物合成和对石油烃的降解过程。初步推断GJ菌以石油烃为碳源,在生长过程中分泌表面活性剂,打破油水界面,增大菌株与石油烃的接触程度,促进GJ菌对石油烃的摄取、代谢并进行自我增殖。  相似文献   

7.
从松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降解石油烃的菌株,观察其菌落形态,通过16S rDNA 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菌落呈白色不规则状、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train)。在温度为35℃、pH值为8时菌株对石油烃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75.4%。  相似文献   

8.
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菌源,柴油为唯一碳源进行驯化后,分离得到石油烃降解的优势菌。确定了菌体对柴油降解的最适条件:pH值为6.5-8.0,温度为25℃-40℃,营养条件氮源为氯化铵、磷源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的混合物。优势菌体对柴油的降解率为47.8%。  相似文献   

9.
从松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一株高效降解石油烃菌株,通过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微嗜酸寡养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 strain),用该菌株制备固体菌剂,分别考察了料水比、烘干温度、载体比例对菌剂降解石油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料水比1:2、烘干温度35℃、菌剂在载体(稻壳:木屑:硅藻土)比例80%:10%:10%。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作用,是海洋石油污染净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报道了青岛,黄岛附近海域水样,治积样微生物降解海洋石油烃的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内的模拟实验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乐果等有机磷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的土壤及水环境污染问题正威胁着生态安全及人类健康。微生物法降解有机磷农药因其经济有效性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实验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从吉化农药厂废水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在高浓度农药乐果中生长的细菌菌株。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pH值为7.0左右,具有相对稳定的pH值生长范围(pH6.0~8.0),最适生长温度为30℃,3天后生长进入稳定期;得到的菌株对高浓度的乐果具有一定耐受性,在pH7.0、30℃温度条件下,1天内就可对乐果具有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对油砂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自制的碱液作为油砂清洗剂,在超声波下对内蒙古扎赉特旗油砂进行分离。考察了超声频率、超声声强、清洗时间、清洗温度对油砂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波作用下,超声频率为28 kHz,超声声强为7.06 W/cm2,剂砂质量比为0.8∶1,体系温度为60 ℃,清洗时间13 min的条件下,其出油率可达到94%,超声波作用大大提高了油砂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油砂为考察对象,采用水洗方法进行油砂分离及尾砂环保处理。分离油砂实验中考察了分离温度、试剂碱质量分数、分离时间、剂砂质量比对油砂油收率的影响,尾砂环保处理实验中考察了试剂碱的质量分数对尾砂含油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分离温度80℃、试剂碱质量分数8%、分离时间25min、剂砂质量比2.0∶1时,内蒙古油砂的分离效果最好;用低质量分数的试剂碱多次水洗内蒙古尾砂,可以使尾砂含油率降低到0.3%,pH值降低到9,达到尾砂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主研发的水性络合试剂,借助小型油砂分离装置对油砂分离参数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试剂质量分数、加热温度、加热分离时间、油砂质量比等因素对油砂分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活化剂质量分数为4%,砂剂质量比为1:2,加热温度85℃,加热分离时间30min的条件下,油、砂可完全分离,出油率达94%。分离试剂可循环使用,泥砂经处理后达到回填标准。该工艺解决了其它处理方法中所产生的油、砂分离不完全,泥砂、水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油层低电阻率成因基础上,利用交会法、重叠法以及贝叶斯判别分析识别阳离子附加导电低电阻率油层,实现了用测井资料进行阳离子交换量和束缚水饱和度的连续计算。运用阳离子交换量模型计算含水饱和度以及用双孔隙、比表面和骨架导电模型计算可动水饱和度的方法判别和合理解释低电阻率油层,为塔里木油区低电阻率油藏产液特性的定量描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合肥四方化肥厂曝气池和沉淀池中活性污泥的处理,进行菌种分离、筛选、鉴定,以及测定phen-10菌株的酚降解能力,旨在找到一些对酚处理效果好的优势菌株,并记录优势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顺序输送中混油量的影响因素及混油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品油顺序输送中,油品性质、流态、输送距离、输送顺序等都对混油量产生影响,设计和生产管理中采取不同的措施减少混油量,并对产生的混油进行处理,以减少油品损失。  相似文献   

18.
从常年水稻种植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秸秆的菌株CKB,经过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在常温正常土壤环境中,秸秆经该菌35 d降解,失重率可达49%。进一步考察了CKB对于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能力,72 h时纤维素转化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554 g/L,木质素降解量达到0.607 g/L;同时也考察了不同底物质量浓度、pH、温度对于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SEM观察秸秆降解前后的结构变化,并利用Pyrolysis⁃GC/MS手段对降解产物进行检测与表征,证明了秸秆腐化变黑产物为腐殖酸的经典组分,且CKB在低温环境也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阐释了黑曲霉CKB的秸秆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9.
小洼油田稠油掺稀油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掺油机理进行分析,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提出最佳配比量的确定,并从粘度、出砂、油层动用程度、生产阶段和所处环境五个方面对掺稀油进行探讨,可以为同类稠油油田掺稀油工作提供参考。确定合理的掺油比应根据油井的原油粘度、温度、含水、含砂等情况而定,在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使油井产量、泵效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注水量迅速增加,提高和改进油田地面注水系统高效平稳运行是油田注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有必要对采油过程中油藏中油水移动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注水采油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在采油过程中油藏平面范围内油水移动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平面内从开采到流场稳定水在油藏中的分布形状先后经过圆形、不规则椭圆、以三口油井为顶点的不规则图形,油在油藏中的分布形状为总模拟区域的图形中减去水的分布图形即圆形、不规则椭圆、以三口井为顶点的不规则图形后所得到的图形;加压可提高油的驱赶范围但其效果随着加压次数的增加而减小;模拟范围内存在以三口油井为顶点的近似三角形的等压区,此区域在整个模拟过程稳定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