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辐射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凋亡率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结果经8.0 Gy射线照射后1 h,骨髓基质细胞VEGF mRNA水平即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12 h达到高峰,24 h恢复至正常水平;照射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8.0Gy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保护作用。方法:直线加速器一次性全身均匀X射线(4.0 Gy)照射BALB/c小鼠,照射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APS或生理盐水,并于照射后第7、14、21天处死小鼠,取外周血进行常规检查;观察BMSC贴壁情况、细胞80%贴壁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T-PCR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辐射第7、14、21天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BMSC贴壁细胞数少且折光性差,达80%贴壁时间明显延长;G0/G1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升高;VEGF mRNA的表达降低。辐射APS高剂量组和辐射APS低剂量组均能增加外周血各指标计数,BMSC贴壁细胞数增多且折光性变好,达80%贴壁时间缩短,G0/G1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VEGF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APS可能通过增强VEGF的表达,提高BMSC的增殖能力,减少其凋亡,从而加速机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X射线对脐血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剂量(0、2、4、8、16Gy)的X射线照射脐血。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及定量PCR法研究照射后体外培养24h的脐血细胞中的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经2、4、8、16GyX射线照射后24h,脐血细胞中的VEGF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其中4.0GyX射线照射后24h的脐血VEGF mRNA表达水平升高最显著。结论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脐血细胞中VEGF mRNA表达增强,可能对细胞具有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070873X射线对新生儿脐血VEGF的影响/孙斌…∥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1)·—52~53研究X射线对脐血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剂量(0、2、4、8、16Gy)的X射线照射脐血。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及定量PCR法研究照射后体外培养24h的脐血细胞中的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2、4、8、16Gy X射线照射后24h,脐血细胞中的VEGF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其中4·0Gy X射线照射后24h的脐血VEGF mR-NA表达水平升高最显著。结论: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脐血细胞中VEGF mRN…  相似文献   

5.
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Fas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其与Fas 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经60Co 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Fas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照射后4 h细胞即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有大量的小分子片段,呈典型“梯状”图谱;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凋亡细胞百分率在照射后4 h明显增加,8 h达到高峰;照后4 h,Fas表达显著增强。结论:γ射线照射后可引起骨髓造血细胞凋亡,Fas可能参与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血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鼠肺、胸腺、小肠、脾不同组织受到辐射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使用不同剂量(0、4、8 Gy)的 X 射线照射小鼠,然后取其肺、胸腺、小肠、脾组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鹰(RT-PcR)法研究照射后24h不同组织中的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经 4、8 Gy 射线照射后 24h,肠、肺组织 VEGFmRNA 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脾、胸腺组织 VEGF mRNA 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升高.4 Gy 射线照射后 VEGF mRNA 表达水平与其它剂量射线照射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论 不同剂量辐射损伤后脾、胸腺组织 VEGF mRNA 表达增强,肠、肺组织 VEGF mRNA 表达变化差异不大,VEGF 可能对免疫系统比对其他组织的辐射防护作用大,这为放射性损伤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致骨髓基质细胞(BMSC)凋亡的规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电镜技术观察不同剂量6OCoγ射线照射后BMSC的凋亡变化。结果经50Gy剂量照射后,BMSC木见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而经100和200Gy照射后 BMSC出现了明显的凋亡改变。流式细胞检测显示,经50Gy剂量照射后,BMSC的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100Gy照射后BMSC的凋亡率出砚了明显改变(P>0.01),而且这种变化始于照射后4h,至照后24h到达高峰,随后凋亡率慢慢下降;200Gy照射组的凋亡率略高于100Gy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BMSC受一定剂量的6OCoγ射线照射后可发生凋亡,并且有较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8.
苯甲酸雌二醇对辐射诱导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甲酸雌二醇对γ射线诱导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其抗放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照射组和用药照射组3组,每组各15只.单纯照射组小鼠用γ射线照射4.0 Gy;用药照射组干照射前10 d每只小鼠肌内注射0.1 mg苯甲酸雌二醇,同时用γ射线照射4.0 Gy;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骨髓造血细胞DNA裂解片段,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小鼠照射后4 h、8 h、12 h骨髓造血细胞凋亡、Fas和Bcl-2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γ射线照后8 h.骨髓造血细胞DNA裂解片段增加,出现了典型DNA"梯状"条带,而用药照射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未见明显"梯状"条带.照射后4 h、8 h、12 h,用药照射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干单纯照射组(P<0.01);Fas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略有增加,并未出现单纯照射组所呈现典型的高峰期,与单纯照射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不降反而升高,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苯甲酸雌二醇可能是通过下调Fas和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了γ射线诱导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代白血病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与化疗药物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关系。方法:RT—PCR方法检测初发ANLL细胞suntivin mRNA的表达。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不同化疗药物体外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结果:原代ANLL细胞与HHT、AcLa、Ara—C孵育15h后,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的ANLL细胞凋亡率低于阴性表达者。联用HHT Ara—C或AcLa Ara—C体外处理原代ANLL细胞15h后.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的ANLL细胞凋亡率亦低于阴性表达者。且survivin mRNA阴性的ANLL患者骨髓缓解(BMR)率高于survivin mRNA阳性者((2/2)对(3/11))。结论:sun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的ANLL细胞对化疗药物诱导凋亡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X射线分2.5、5和10Gy 3个吸收剂量组照射体外培养的人三阴性乳腺癌HCC1937细胞和MDA-MB-231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HCC1937细胞和MDA-MB-231细胞经照射后6、12、24和48h的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以未照射组(0h组)为对照。结果 HCC1937细胞和MDA-MB-231细胞E-cadherin mRNA的表达在2.5、5、10Gy X射线照射后,随着时间点的后移呈升高趋势。与未照射组相比,除了HCC1937细胞10Gy照射后6h、2.5Gy和5Gy照射后24h及MDA-MB-231细胞5Gy照射后12h外,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1937细胞在2.5Gy和10Gy照射后48h,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与未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大剂量的X射线整体可上调HCC1937细胞和MDA-MB-231细胞E-cadherin mRNA的表达,可能诱导了肿瘤细胞凋亡;晚期HCC1937细胞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降,可能与辐射所致HCC1937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血清诱导32D细胞凋亡过程中STAT5基因表达情况。方法:用SAA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分别孵育小鼠32D细胞24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STAT5a/b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8)相比,SAA组(n=9)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则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SAA组细胞STAT5a/b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SAA患者血清在体外作用24h后可诱导32D细胞凋亡并下调STAT5a/b基因mRNA的表达,SAA患者血清可能通过下调STAT5a/b的表达诱导32D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致骨基质细胞(BMSC)凋亡的规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电镜技术观察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BMSC的凋亡变化。结果:经50Gy剂量照射后,BMSC未见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而经100和200Gy照射后BMSC出现了明显的凋亡改变,流式细胞检测显示,经50Gy 剂量照射后,BMSC的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100Gy照射后BMSC的亡率出现了明显改变(P<0.01),而且这种变化始于照射后4h,至照后24h到达高峰,随后凋亡率慢慢下降,200Gy照射组的凋亡率高于100Gy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BMSC受一定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后可发生凋亡,并具有较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辐射抗性食管癌细胞亚系TE-1R,并探讨其辐射诱导的凋亡性及辐射抗性机制。方法采用分次、间歇照射的方法(2Gy,5次)诱导人食管癌细胞系TE-1产生具有稳定辐射抗性的细胞亚系TE-1R,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差异。以TE-1和TE-1R细胞为实验对象,给予6MVX射线单次照射(2Gy),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照射后的凋亡情况,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食管癌TE-1、TE-1R细胞中复制蛋白AI(RPA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出辐射抗性食管癌细胞亚系TE—1R。2Gy射线照射后12、24和48hTE-1R细胞的凋亡率低于TE—1细胞(P〈0.05)。RPA1 mRNA和蛋白在TE—1R细胞中的表达高于TE-1细胞(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辐射抗性的食管癌细胞亚系TE-1R,新的细胞亚系TE-1R比其亲本细胞系TE-1对射线更加抗拒,RPA1可能在食管癌细胞辐射抗性的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MTT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正常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检测人参皂苷Rg3处理前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及VEGF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人参皂苷Rg3处理前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VEGF、p-Akt、p-ER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人参皂苷Rg3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抑制的最适作用时间为24h,最适作用浓度为40μg/ml;处理24h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VEGF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Akt及p-ERK蛋白表达亦较处理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明显抑制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VEGF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可抑制与血管形成密切相关的MAPK、PI3K/Akt途径中Akt、ERK蛋白的磷酸化,提示人参皂苷Rg3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MAPK信号途径抑制急性白血病骨髓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 X 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Annexin-V和PI双染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凋亡变化。结果:2 Gy X 射线全身照射与假照射组比较,小鼠脾细胞 凋亡百分率在照射后24 h明显升高(P< 0.05),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百分率从照射后4 h开 始明显升高(P< 0.05,P< 0.01),持续到48 h(P< 0.001);0.075 Gy X 射 线全身照射与假照射组比较,小鼠脾细胞凋亡百分率在照射后24 h明显降低(P< 0.05), 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百分率从照射后2 h开始至照射后16 h均有显著降低(P< 0.05)。 结论:较高剂量辐射促进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凋亡,而低剂量辐射对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 胞凋亡没有促进作用,并且能降低免疫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靶向VEGF基因siRNA对放射性核素杀伤肿瘤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特异性靶向VEGF基因表达的siRNA质粒,在肿瘤细胞内诱导RNA干扰,抑制VEGF表达,观察siRNA对放射性核素杀伤肿瘤的增强作用。方法构建针对人VEGF mRNA干扰质粒载体pRNAH—VEGF和对照载体pRNA—Ctr并转染人乳腺癌的MCF-7细胞株。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抑制作用。用放射性核素^32P胶体作为放射源照射细胞24h,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分析siRNA对放射性核素杀伤肿瘤的增强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转染了pRNAH(VEGF的MCF-7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质抑制率均明显下调,细胞培养液上清中VEGF浓度下降了60.6%;siRNA和放射性核素联合使用组细胞克隆数量明显少于各自单独使用组;联合使用组细胞凋亡率也高于单独使用组。结论针对人VEGF mRNA干扰质粒载体有效地抑制内源性VEGF表达,增强了放射性核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VEGF表达可作为肿瘤放射治疗中的辅助治疗,以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射线对人Burkkit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细胞,并在不同时间段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照射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并观察X射线对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 16Gy照射后48h对Raji细胞的抑制率(92.67±1.20)%最显著;8Gy照射后48h早期凋亡率(42.04±3.62)%最高;8Gy照射后24h细胞周期G2/M期细胞(57.86±3.31)%,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14.54±2.32)%;8Gy照射后第7天无克隆形成,第14天克隆数为(5.33±2.40),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第7天(116.67±20.28)和第14天(263.33±20.27)。结论 X射线可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X射线8Gy照射后不能完全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蒜新素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诱导感染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凋亡的动态变化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f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ELF在高、低感染复数(MOI分别为2.5、0.25)HCMV感染后1、12、24、36、48、72、96h凋亡细胞比率;大、中、小剂量大蒜新素(9、6和3μg/mL)处理正常的和感染的HELF细胞(MOI为2.5)后上述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比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剂量大蒜新素处理感染细胞(MIO为0.25)72h后bcl-2和fas mRNA表达强度变化,并与正常细胞和感染细胞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细胞凋亡比率保持恒定低水平(凋亡率平均2.68%);低、高感染复数感染细胞随时间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凋亡率峰值分别达8.85%(96h)和25.63%(72h);各剂量大蒜新素处理的正常细胞凋亡率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峰值分别为4.88%、6.47%和8.35%;但各剂量药物处理感染细胞后却使细胞凋亡比率下降,大剂量药物处理72h时效应最为明显,凋亡细胞比率由25.63%降至16.24%。正常细胞高表达bcl-2,低表达fas基因;感染HCMV后,bcl-2表达显著下调,fas表达明显增强;大蒜新素处理感染细胞后使bcl-2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感染细胞,fas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感染细胞,但仍未恢复到正常细胞水平。结论HCMV是HELF凋亡的强诱导剂;病毒可通过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上调凋亡促进基因fas而发挥致凋亡作用。大蒜新素本身可诱导HELF凋亡,但却能明显抑制HCMV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抑制作用可能与药物干扰HCMV影响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fa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果糖对淋巴母细胞AHH-1辐射损伤保护作用。方法:照射前12 h给予不同浓度的腺嘌呤,再经4.0 Gy 60Coγ射线照射诱发细胞凋亡,采用MTS法计算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分析细胞Caspase-9、Bax、Bcl-2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 分析细胞Caspase-9、Bax、Bcl-2蛋白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电离辐射后细胞存活率78.0%显著下降(P<0.05),细胞照射前加入果糖其存活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细胞中Caspase-9、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凋亡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果糖对电离辐射诱发的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并对细胞凋亡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γ射线照射后小鼠脾赃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与Fas(CD95)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PI染色、双荧光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的ABC方法研究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及CD95表达的规律。结果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不同剂量照射的凋亡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4Gy照射后凋亡率最高(在2~6Gy之间观察),淋巴细胞表面Fas的表达随照射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而改变。结论 B细胞较T细胞具有更高的辐射凋亡敏感性;脾脏淋巴细胞在辐射后表现出明显的Fas介导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