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腹壁纵切口与横切口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22例,分为观察组(腹壁纵切口)和对照组(腹壁横切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盆腔黏连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X2=7.364,P〈0.05)。结论:腹壁纵切口二次剖宫术临床疗效优于腹壁横切口,建议广大孕妇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对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利弊。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要二次剖宫产的孕妇110例,所有孕妇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把第一次剖宫产横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第一次剖宫产纵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治疗组。两组均按照原腹壁旧切口手术。观察两组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治疗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胎儿窒息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粘连率为23.63%(13/55),对照组为54.50%(30/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再次剖宫产手术可能的产妇切口应首选腹壁纵切口,以利于再次手术操作,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对二次剖宫产的产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董珍祥 《大家健康》2016,(10):113-114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行腹壁横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来该院行剖宫产的产妇96名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腹壁横切口)与对照组(行纵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产妇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行腹壁纵切口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降低产妇术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前次剖宫产手术切口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前次腹壁纵切口再次行剖宫产产妇设为纵切口组,选择同期70例前次腹壁横切口再次行剖宫产产妇设为横切口组,共计140例,对2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腹壁粘连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再次进行剖宫产时,横切口组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均长于纵切口组( P<0.05),腹腔严重粘连明显多于纵切口组( P<0.05)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少于横切口组(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较为美观,但对于有再次剖宫产可能的女性,建议采用腹壁纵切口,可以有效避免横切口带来的负面影响,为2次手术顺利进行,母婴的安全及术后康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方法将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式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术后两组静脉滴注青霉素预防感染。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新生)L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以及术中损伤(血尿、切口延裂)、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时间、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血尿、切口延裂、术后疼痛、术后病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剖宫产术比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产妇1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关闭腹膜缝合腹直肌前鞘后,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对照组常规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皮下脂肪层,分析2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组织效果显著,术后切口疼痛较轻,无硬结,无脂肪液化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建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23-23,26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不同剖宫产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 70例拟行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两组各3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横切口组较纵切口组剖宫产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别不大(P0.05);但横切口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纵切口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7,P0.05)。结论采取腹壁横切口行剖宫产术切口愈合好,能够满足产妇对腹部切口美观的要求,临床医生可根据孕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壁纵切口及横切口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产妇68例为A组,腹壁横切口再次剖宫产58例为B组,对两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情况、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壁及盆腹腔重度粘连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腹腔轻、中度粘连及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后粘连较严重,给再次手术增加了难度。对有可能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首次手术选择腹壁纵切口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周翔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77-77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剖宫产方式的利弊。方法:1999~2007年收治二次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有腹壁横切口剖宫史为观察组;另一组有腹壁纵切口剖宫产史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从手术开始至进腹时间明显延长(P〈0.01),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手术时间延长(P〈0.05),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增高(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纵切口剖宫产二次手术结局优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二次手术。选择剖宫产术式应充分考虑其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再次剖宫产术116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第一次剖宫产术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比较,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更适宜。  相似文献   

11.
祝莹  陈藕景  王依满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30-131,133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手术方式分为腹壁纵切口组与腹壁横切口组。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切皮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横切口组(P<0.05或P<0.01)。纵切口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明显低于横切口组(χ2=14.00,P<0.05)。纵切口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璧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对产妇的再次剖宫产术影响较小,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戚瑞虹 《中外医疗》2014,(31):23-24
目的研究改良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用于产科剖宫产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在该院产科于近1年来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将这68例产妇平均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将传统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应用于对照组,将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用于实验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要低,且新生儿Apgar评分较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产科剖宫产手术中的使用价值较高,疗效肯定,值得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的不同治疗方法。方法:80例CS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MTX)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MTX+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重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清宫术时出血量和子宫切口瘢痕血流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转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X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介入治疗CSP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周云兰  叶东 《中外医疗》2014,(35):27-28
目的 探讨行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行妇产科手术的病人200例腹部切口缝合法随机分为皮内缝合组(对照组)和间断缝合组各100例,观察组100例(剖宫产术80例,妇科手术20例)用4-0可吸收缝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8例;对照组100例(剖宫产术70例,妇科手术30例)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99例甲级愈合和1例乙级愈合(没有疤痕者);对照组有94例甲级愈合和6例乙级愈合,其中有2例疤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产后42 d,观察组术后腹壁遗留瘢痕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用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切口疼痛轻,愈合好。无需拆线,瘢痕小更加美容,病人恢复快,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0例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B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经阴道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月经淋漓不尽情况均消失,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两组治疗后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及经阴道手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前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取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行腹壁切口新式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8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采用腹壁切口新式缝合方法;对照组8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采用传统的腹壁缝合方法。结果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为(9.5±2.6)min;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反应者2例,占2.5%;切口甲级愈合79例,占98.8%;而对照组中切口缝合时间为(16.4±3.2)min;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反应者68例,占85%;切口甲级愈合72例,占90%。两组腹壁切口缝合方法在切口缝合时间、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反应、甲级愈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新式缝合法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切口周围红肿反应,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此方法安全、有效、简便,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三种不同的腹壁切口进行剖宫产,比较它们在剖宫产手术中对组织解剖结构的损伤和切口的愈合的影响,找到一种更优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研究37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123例,采用传统腹壁横切口;B组135例,采用以色列stark新式剖宫产;C组112例,采用改良式横切口。结果 C组对患者正常腹壁组织及解剖结构的恢复、伤口愈合,以及美观均优于A、B组。结论 改良式横切口有助于恢复患者腹壁的解剖组织结构,减轻术后粘连,有利于切口愈合及增强切口美感,深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8.
李贺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62-116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1月就诊于我院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第一次剖宫产为腹部纵切口),对照组78例(第一次剖宫产为腹部横切口),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平均婴儿娩出时间为(6.2±2.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21.5±8.4)ml,腹腔粘连轻度率为75.6%,中度率为16.7%,重度率为7.7%P均<0.05,差异存在显著意义。结论:腹部纵切口患者在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腹腔粘连情况均好于腹部横切口患者,对于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