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醛固酮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测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醛固酮、肾素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对不同程度的心功能进行相互比较,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按NYHA分级心衰各组间醛固酮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LVEF≤40%组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40%组(P〈0.001)。心衰治疗后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血浆醛固酮水平与NYHA分级及LVEF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85和0.73,P〈0.001)。结论:血清醛固酮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与血浆渗透压水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急性脑卒中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住院时的血浆渗透压进行检测,并分析与血浆渗透压的相关因素和血浆渗透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合并各类疾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明显,其中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渗透压升高组预后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死亡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存活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渗透压水平与急性脑卒中死亡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渗透压升高是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渗透压的测定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及其相关因素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和3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及左心房内径。心力衰竭患者组按照心衰程度、LVEF、有无房颤、基础病因、病程等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心衰程度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衰合并房颤组较心衰并窦性心率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不同LVEF水平、不同疾病构成及不同左心室内径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高凝状态更为严重;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较心衰合并窦性心率患者,高凝状态更为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与高凝状态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高伟勤  王忠 《吉林医学》2009,30(16):1717-1718
目的:探讨血浆Apelin浓度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选择心功能不全患者68例,选择心功能正常者21例做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Apelin水平,分析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Apel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心力衰竭患者Apelin明显升高;晚期心力衰竭患者与早期心衰比较Apelin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组血浆Apelin浓度高于对照组,连续监测血浆Apelin水平对于分析心力衰竭的进程及病情治疗效果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爱君 《中外医疗》2010,29(18):69-7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在健康对照组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88例,各94例。心衰组又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高血压合并心衰组、瓣膜性心脏病心衰组和肺心病心衰组。根据患者有无心衰比较其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188例研究者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4.15±147.63)μmol/L比(381.43±102.8)μmol/L,P〈0.01];扩张性心肌病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的血清尿酸水平[(509.59±171.46)μmol/L比(413.56±138.41)μmol/L,P〈0.05)];瓣膜性心脏病心衰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衰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7.71±107.07)μmol/L比(413.56±138.41)μmol/L,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有着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出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脑钠肽(BNP)的浓度;将心衰患者随即分为30例常规治疗组和34例加用辛伐他汀组,1个月和6个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心衰患者在治疗1个月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辛伐他汀组LVEF较常规治疗组LVEF升高更明显(P〈0.05)。心衰患者在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1个月和6个月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辛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同期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长期应用辛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120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结果的临床分析,探讨Hcy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冠心病患者60例为冠心病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器对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单支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多支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多支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单支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且Hcy水平随冠状动脉受累数目的增多而升高,它作为筛查心血管疾病良好的生化指标,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80例健康体检老人进行研究,并根据患者Hcy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高Hcy组以及正常Hcy组,并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化指标以及并发症的比较,同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以及IMT正常组,健康对照组Hcy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肌酐含量、尿酸含量、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IMT增厚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其Hcy水平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组其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正常Hcy组(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出现血管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当其含量增加时,会导致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高血压脑出血组,同时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将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血浆Hey水平分为高Hcy组和正常Hey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CSS)恢复状况.结果:高血压脑出血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高Hcy者神经功能恢复比正常Hey者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浆Hcy水平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的轻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0例糖尿病患、30例心衰患者、33例糖尿病心衰患者及1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各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结果糖尿病组、心衰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tPA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PAI-1活性、DD含量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组和心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心衰组血浆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心衰组明显降低(P〈0.05),而PAI-1活性、DD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组、心衰组和糖尿病心衰组患者均存在凝血纤溶活性异常,并且糖尿病心衰组患者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国北方地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特点及其与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均为北方汉族人,包括无血缘关系的70例DM+CHD患者、71例DM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组。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水平,应用微粒子酶免分析免疫法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同时测定血脂。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结果:DM+CHD组Hcy平均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1)。DM+CHD组叶酸、维生素B12明显低于DM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DM+CHD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DM组、对照组(P〈0.01)。DM+CHD组中MTHFR TT基因型Hcy明显高于CT基因型以及CC基因型(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高Hcy血症(HHcy)的OR值为4.085(95%CI 1.983~8.415)(P〈0.01);MTHFR携带T基因的OR值为2.264(95%CI 1.115-4.594)(P〈0.05)。结论:HHcy、MTHFR677携带T基因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2型DM合并C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H型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I-Icy)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59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Hcy〈10μmol/L)61例,比较H型高血压组中AMI患者及非AMI患者的Hcy、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比较单纯性高血压组的AMI患者及非AMI患者的以上指标。结果:H型高血压组AMI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中,AMI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非AMI患者(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高血压组中,AMI患者的Hcy水平显著低于非AMI患者,TC、LDL—C显著高于非AMI患者(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性回归分析发现,H型高血压是AMI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型高血压与AMI密切相关,能降低Hey水平,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余传庆  张梅  薛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31-834,83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40例确诊的ICVD患者(ICVD组,又分为有CAS斑块组123例和无CAS斑块组117例)和2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状况,并对血浆Hcy和MMP-9水平与CAS的斑块及其硬化程度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ICVD患者斑块组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 < 0.01)。ICVD组颈动脉IMT与Hcy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血浆Hcy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1)。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心病对ICV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影响较大。结论: ICVD患者中,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浆Hcy和MMP-9升高有关,CAS程度愈高,其相关性愈大,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是临床了解ICV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高血压分级、血浆Hcy水平、脉压及斑块稳定性分组。结果不同高血压分级组血浆Hcy、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Hcy组血浆Hcy、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Hcy组(P〈0.05),高脉压组血浆Hcy、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脉压组(P〈0.05)。血浆Hcy与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P〈0.05)。血浆Hcy与IMT及24hPP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IMT与24hPP呈直线正相关(P〈0.05)。血浆Hcy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稳定斑块组高Hcy率及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Hcy升高与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及稳定性密切相关,高24hPP的高血压患者血浆Hcy升高及颈动脉斑块形成风险大。  相似文献   

15.
刘曦 《甘肃医药》2014,(5):334-335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水平的变化,探讨Hcy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n=81)为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n=81)为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受检者晨起空腹采静脉血进行Hcy检测,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cy水平为(16.3±6.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1.3)μmol/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Hcy作为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将Hcy检测作为高血压治疗中的常规检测项目,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2):1409-14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Hcy、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DM组)及同期住院非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非DM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住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Hcy、hs-CRP浓度,经正规治疗并随访3个月,观察再发心绞痛、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分组比较标志物浓度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DM组、非DM组血Hcy与hs-CRP浓度均较对照组高(P〈0.01),另外DM组二者浓度均较非DM组高(P〈0.05),DM组血Hcy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在随访中,DM组与非DM组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DM组又高于非DM组(P〈0.05)。结论:血Hcy、hs-CRP浓度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且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DN的关系.方法:选择DN 104例(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0例)和健康对照组38名,用循环酶法测定其血浆Hcy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DN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疾病者(P〈0.01).Hcy与Scr、TC、TG以及hs-CR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DN患者血浆Hcy水平增高,Hcy可能参与了DN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血浆Hcy水平,可能会减少DN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袁惠敏  张江蓉  王燕 《当代医师》2013,(11):1454-1457
目的测定老年非糖尿病冠心病(CHD)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同型半胱氨酸(Hey)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非糖尿病CHD患者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4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41例),非糖尿病非CHD患者6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HbAlc和Hey的水平,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老年非糖尿病CHD组HbAlc和Hey均高于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HbA!C和Hcy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和Hcy水平变化呈正相关(r=0.34,P〈0.05)。结论在非糖尿病CHD患者中存在HbAlc和Hey升高,且随CHD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提示HbAlc和Hey是心血管风险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