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动脉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点是早期癌组织浸润血管和神经,并沿血管和神经转移,且肝门区的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肝动脉鞘周围,联合肝动脉切除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早年认为肝动脉或门静脉受累是手术的禁忌症.但随着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扩大切除术越来越多的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因此,术中如何处理受累的肝动脉,成为探讨的热点问题,现将我科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3例肝门部胆管癌行肝动脉切除的病例报告如下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惟一有效的方法。由于肝门部解剖关系复杂,胆管、肝动脉、门静脉紧密毗邻,且肝门部胆管癌具有沿淋巴管、神经、血管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故肝动脉、门静脉易受肿瘤侵犯,也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根治切除率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血管侵犯问题已经引起了外科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10例患者分属Ⅲa、Ⅲb、Ⅳ型的肝门部胆管癌,施行右半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右支起始部切除重建1例;右半肝切除+门静脉右支起始部切除重建5例;左半肝切除+尾状叶左侧切除+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切除重建+肝动脉切除1例及左半肝切除+尾状叶左侧切除+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切除重建3例.结果 10例Ⅲa、Ⅲb、Ⅳ型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根治联合性手术,无术后死亡.1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30%、20%.结论 采用半肝切除血管切除重建能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的黏膜上皮癌,亦称为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8%~66%[1]。手术切除是唯一有希望达到治愈的手段。但由于肿瘤解剖部位毗邻肝动脉及门静脉;且肿瘤具有纵向及横向浸润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切除率低,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管癌总数的60%~70%,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肝门部胆管癌的生物学特点是早期癌组织浸润血管和神经,并沿血管和神经转移。手术难度大,术后极易局部复发,预后差。肝门区的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肝动脉鞘周围,肝动脉及其分支交错缠绕在肿瘤组织中,要达到根治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肝切除范围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起源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胆管上皮的肿瘤。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且肿瘤具有沿胆管生长和向胆管外侵犯的生物学特性,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及长期生存率一直均较低。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血管切除和重建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侵犯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的肝门部胆管癌在行根治性切除时肝动脉、门静脉切除重建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15例行肝门部胆管癌联合半肝或肝三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切除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肝动脉切除重建7例。其中,肝右动脉与肝右动脉对端吻合4例,肝固有动脉与肝右动脉吻合1例,肝左动脉与肝右后动脉吻合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右动脉吻合1例。门静脉切除重建8例。其中,门静脉主干与门静脉左支吻合5例,门静脉主干与门静脉右支吻合2例,颈内静脉架桥1例。其中联合肝动脉和门静脉切除重建1例。本组R0切除12例,R1切除3例。术后发生腹腔出血1例,胆漏1例,腹腔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围手术期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对侵犯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的肝门部胆管癌联合受累血管切除重建能提高肿瘤的根治切除率。严格的术前评估流程,精细的术中操作和完善的术后管理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手术切除是目前肝门部胆管癌获得治愈和患者长期生存的惟一希望.肝叶切除、肝外胆管切除、区域性淋巴结清扫以及胆道重建是目前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手术方式.由于肿瘤本身具有侵袭性以及缺乏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法,即使是在精准外科治疗时代,肝胆外科医师依然面临挑战.在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和分期、术前胆道引流和门静脉栓塞、肝切除的范围、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联合肝动脉切除以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存有诸多争议.本文聚焦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肝动脉切除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管癌总数的60%~70%,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肝门部胆管癌的生物学特点是早期癌组织浸润血管和神经,并沿血管和神经转移。手术难度大,术后极易局部复发,预后差。肝门区的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肝动脉鞘周围,肝动脉及其分支交错缠绕在肿瘤组织中,要达到根治性切除而不伤及肝动脉及其分支很难。20世纪90年代的外科治疗策略是扩大切除范围,包括扩大的肝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由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在中重度黄疽的情况下,若施行广泛的肝切除术及肝动脉切除,残肝功能能否代偿是涉及到扩大切除术能否顺利施行的关键。目前扩大根治术已广泛施行,达成的共识是肝切除术后需保留门静脉血流。但许多学者在肝动脉能否切除以及切除后是否需要重建及如何重建的问题上看法迥然不同。下面就一些与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中肝动脉切除重建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动脉切除显微外科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治疗经验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采用左半肝切除+右肝动脉切除重建伴或不伴门静脉切除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7例临床资料.结果 左肝动脉与右肝动脉吻合1例,右肝动脉与右肝动脉对端吻合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与右肝动脉吻合1例,肝固有动脉与右肝动脉吻合4例,伴门静脉切除重建2例.术后病理学检查:中-低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3例,乳头状腺癌2例.手术:R0切除6例,R1切除1例.术后无肝功能衰竭、肝坏死、肝脓肿、胆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 肝动脉切除显微外科重建提高了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率,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