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用地面积在加速扩大,城市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积极盘活和充分利用存量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积极有效补充,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化水平,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1盘活存量土地意义重大存量土地的有效盘活和利用,对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调整城市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以及对发展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扬扬 《山西建筑》2022,(8):167-172
基于2002年—2011年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及相关社会经济指标统计信息,综合运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建设用地变化弹性指数、用地结构信息熵及地理探测器多种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都逐年增加,但是用地弹性系数较高,远未达到集约用地的水平.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信...  相似文献   

3.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土地的稀缺性和价值性愈发突出,土地集约利用越来越成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优势理论,采用均方差权值法从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率两个维度对福建省土地利用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2015年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呈现空间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非农利用效益较高,而西部地区农地利用效益更具比较优势,而各城市在土地利用效率上却呈随机性现象,没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因此建议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因地制宜,实现区域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土地集约化是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点问题之一,但城镇总体用地集约化并不等同于单宗土地集约利用的简单加总.在比较分析单宗用地与城镇总体用地差异的基础上,指出城镇总体用地集约化是国家在一定的城镇化目标下,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城镇土地资源,实现社会综合收益和长远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并根据该总体用地集约化的内涵,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总体用地集约化的特点,即总体粗放、用地结构不合理和产业功能雷同,而问题的原因则涉及到土地管理的理念、体制、制度和机制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一、研究背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制度推行落实的前提是摸清“家底”。然而,以往开展的城市建设用地调查评价工作仅大体摸清我国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的数量及其变化,城镇内部存量资源配置效率尚不清楚。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建立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制度是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不合理、城镇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底数不清等问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传统"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在国家严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政策的刚性约束下,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成为新常态,这使得城中村存量土地的集约利用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城中村为例,通过"存量土地挖潜容量效率系数"和"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计算方法设计,从水平和垂直两个向度,对城中村存量土地的可挖潜容量进行了定量测算、对挖潜前后城中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为城市挖潜提供一定的实践支撑。结果表明,城中村的土地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可以有效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陈萍 《城市开发》1998,(6):31-32
节地挖潜、集约用地是实现土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保证。城市土地管理中,必须走节约挖潜的道路,不但要节约用地,更重要的是盘活存量土地。当前,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扩大,在建设资金和可占用土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显化积淀的土地资产,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和建设空间,使城市建设走集约利用、内涵发展的道路已是大势所趋。企业用地的调整是盘活存量土地的一个重头戏,本文着重探析企业在盘活城市存量土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东南亚地区特大城市为例,针对土地集约利用矛盾最突出的功能区--城市中心展开研究,从城市空间角度出发构建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模型。以定量研究为基础,分别从建筑、用地和交通三个集约利用角度和多项评价因子出发,采用逐项量化对比研究的方式横向展开,建立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型,并通过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型从建筑,用地和道路等多方面剖析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甘肃省的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度水平明显提高,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影响集约度水平的四个因素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其中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主导因素由土地利用程度逐渐转变为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各因素的空间差异也十分明显,城市土地集约度的空间形态呈以嘉峪关市和金昌市-武威市和兰州市-庆阳市为中轴线的"三轴点"式格局分布.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来讲,均面临经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矛盾。其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我国国情所决定;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加剧了城市发展用地矛盾; 中央出台的土地严管政策将使城市发展长期面临土地要素资源的约束。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走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一方面,要注意借鉴上海、浙江诸暨、青岛开发区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推行“零土地技改”,实行“零土地招商”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示范区;建立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土地规划和供应管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城市空间;积极建立土地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CA原理,特点的描述,构造出适应于土地利用规划的CA模型,同时利用GIS相关软件对空间数据分析、处理的强大功能,进行较精确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并运用于福建省玉山镇镇区土地规划,验证该方法的适宜性与科学性,试图为土地利用规划方法的改进提供一个探索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陈钢军 《福建建筑》2014,(9):109-111
闽南高校湿地的水体、水渠、植被等,是校园给排水设计中可利用资源。与建筑、规划等专业共同设计好湿地中的水体、水渠等,可充分利用湿地资源,达到节能、节水、节地、改善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了以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作为主体的评价方法,构建了一个定量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并应用其对石家庄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石家庄市桥东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中粗放利用类型占主体,分别达到41.25%和43.09%,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而在工业用地中适度利用类型达到61.7%,因此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足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和小城镇的发展现状,预测了大足县未来5年和10年的城镇化水平与城镇用地的需求量。根据预测,未来大足县城镇用地的需求很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用地的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一方面应加大农村居民点的集中和农居用地的整理,在保持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重点小城镇的用地;另一方面,要加强城镇用地的集约化程度,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总的原则是首先保证经济实力强的小城镇的用地,以发展其经济,增强其辐射范围,从而带动整个大足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大足县整体经济水平;其次,对目前经济实力一般,但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而人均用地又较少的小城镇,适当地提高其用地水平;对目前经济实力一般,而人均用地较多的小城镇,要严格控制城镇用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上海开发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上海开发区土地消耗的现状特点,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其集约利用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开发区的耗地量与其行政等级、区位、行业类别密切相关;(2) 各开发区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在所选取的 30 个市级以上开发区中,仅 1/3 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超过平均水平,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和部分市级开发区之间的差距明显;(3) 多数开发区的单位产出耗地量和人均耗地量处于下降态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趋于上升.  相似文献   

16.
洞寨山公园总体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小刚 《中国园林》2002,18(6):43-46
福建省德化县洞寨山岭公园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文章从公园性质,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功能分区,主要景点,布局特点,园林建筑,绿化配置,道路系统和用地指标诸方面,对公园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朱娟  钮心毅 《现代城市研究》2020,(2):98-105,116
本文基于南宁市移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的居民居住地、工作地数据,首先分析了南宁市职住平衡特征及其与土地混合使用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南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尺度存在职住空间不平衡现象,职住平衡指标与土地混合使用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接着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检验了职住平衡、土地混合使用对通勤距离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较好的职住平衡可以降低通勤距离,居住在就业较密集的单元,或工作在居住较密集的单元,通勤出行相对较短。较好的土地混合使用水平可以缩短通勤距离,居住在居住与非居住用地混合度较好、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较好的单元,居住者通勤距离较短,工作在4类主要用地混合度较好、工业用地占比合理、医疗及教育设施密度较好的单元,工作者通勤距离较短。研究为南宁制定优化土地使用规划政策,改善居民职住平衡水平及通勤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柳冬香 《福建建筑》2014,(3):119-120,118
通过系统阐述福建省普通公路的绿化现状、设计原则与主要设计内容,从一般路段、特殊绿化点、连续密植型路段、边坡防护以及公路绿化苗木选用几方面探讨了福建省普通公路绿化设计要点与实践准则,以期为福建省普通公路绿化建设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发中,将产生和吸引大量新的交通量,给城市原有的交通设施造成巨大的压力。随着城市的拓展和土地的不断开发,无论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都将使城市土地的功能置换速度迅速加快。因此,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把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发强度控制在路网所能承受的水平,需引进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并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给予制度化的保障。本文通过对交通影响评价的概念、实施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在福建开展交通影响评价的迫切性,最后提出了实施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