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性 ,6 6岁 ,因抽搐、意识丧失 3次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停搏后出现常间歇 ,之后发生室性早搏二联律 ,继而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用较快起搏频率行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消失。病情稳定后安装永久起搏器 ,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1例63岁,女性患者,反复发作晕厥。入院检查血钾、血镁偏低;心电图为交界性逸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Tc 0.48 s。遂行VVI起搏器植入术,术中心室多个部位起搏时,均诱发多形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给予补镁、补钾,异丙肾上腺素治疗,QTc 0.42 s,再次给予起搏,未再出现Tdp。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1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性逸搏心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术后半年因头晕,ECG示间歇性心室起搏及感知异常,行手术探查证实为心室电极双极环路轻微损坏,引起过感知,造成起搏抑制。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 ,6 8岁 ,反复晕厥伴心慌 ,动态心电图检查证明晕厥由长短周期引发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引起。患者安置双腔起搏器后晕厥症状未再发生  相似文献   

5.
心室起搏伴室性反复搏动心电图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性,83岁。10年前安装VVI型起搏器。现心电图发现每个心室起搏的QRS波及其后第一个室上性QRS波之后均有一逆行P-波,且均下传心室,为VVI心室起搏伴室性反复搏动。提示发现有房室逆传的患者,应改用DDD起搏器,可避免起搏器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49岁。12年前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晕厥,在安置起搏器放置电极过程中"无意"经房间隔缺损处,将心室电极植入左室心内膜,起搏器安置术后1个月,患者行部分房室管畸形心内修复及三尖瓣成形术时,证实心室电极植入左室。2年前起搏器因电池耗竭更换,起搏电极各项参数正常,未予更换。12年中未常规服用抗凝药物,患者未出现相关血栓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81岁 ,1 994年因病窦综合征安置了VVI起搏器 ,起搏器工作正常。 2 0 0 2年 2月因心房颤动 (AF)使用胺碘酮治疗 ,48h后转复为窦性心律 ,此后AF复发 ,继续胺碘酮负荷治疗 ,出现晕厥症状 ,后证实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经停用胺碘酮 ,调高起搏节律治疗 ,症状稳定  相似文献   

8.
刺激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起搏电极成功放置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起搏器安置术中电极刺激所致室性心律失常与电极定位成败关系,对159例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VVI)时出现的451例次刺激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按刺激性室性波数目和类型分少发组、多发组及高发组,并比较各组达满意起搏参数值例次数。发现少发组刺激性室性波265例次无一例次达满意起搏参数值;多发组74例次中达满意起搏参数值为47例次(64%);高发组112例次全部达满意起搏参数值。多发组、高发组分别与少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表明起搏电极定位成败与刺激性室性波多少有关,而与电极所处心室位置无关;认为刺激性室性波属心肌应激正常生理反应,是预测心室起搏定位的一项简便、可靠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例1患儿男性,14岁。间断抽搐8年,拟诊"癫痫"治疗,近4年来症状时有发作,入院前发作1次。例2患儿男性,7岁。间断晕厥1年,每次发作均在玩耍高兴时发生。2例患儿入院后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均发现多形性室性早搏,短阵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给予倍他乐克治疗有效。例2基因检测为KCNE1、CASQ2基因突变。2例患儿确认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起搏器安置术中电极刺激所致室性心律失常与电极定位成败关系,对159例患者安装永久起博器(VVI)时出现的451例次刺激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按刺激性室性波数目和类型分少发组、多发组及高发组,并比较各组达满意起搏参数值例次数。发现少发组刺激性室性波265例次无一例次达满意起搏参数值;多发组74例次中达满意起搏参数值为47例次(64%);高发组112例次全部达满意起搏参数值。多发组、高发组分别与少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5岁,因反复胸闷气促于2008年5月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症状缓解。2011年3月突发心悸,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波动于110~150次/分,予可达龙、利多卡因等静脉治疗未能恢复窦律。后以170次/分的起搏频率超速起搏,室性心动过速终止,恢复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病情稳定后出院。  相似文献   

12.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口服普罗帕酮过量(累计1 000mg)后表现为神志淡漠,乏力伴室性心动过速,QRS波时限增宽,房室传导阻滞。及时停用药物,给予辅助通气,纠正酸中毒,临时起搏器应用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后,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13.
右室起搏伴室性并行心律形成显性隐匿性三联律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68岁。Ⅲ度房室阻滞,安置VVI起搏器3个月。心电图示VVI起搏,频率68次/分;室性早搏,其间期内起搏心搏为2和5个。诊断为右室起搏伴室性并行心律形成显性隐匿性三联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1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性逸搏心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术后半年因头晕,ECG示间歇性心室起搏及感知异常,行手术探查证实为心室电极双极环路轻微损坏,引起过感知,造成起搏抑制。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7岁,13年前开始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不适,每次发作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发作时的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1年前开始,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次数较以前明显增加,并先后5次发作心动过速后出现晕厥,入院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在电生理检查诱发AVNRT后,随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晕厥1次,证实患者反复晕厥系AVNRT合并的室性心动过速所致,行AVNRT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未再发作心动过速,未再发作晕厥。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72岁,因病窦综合征行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第4天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心房感知不良,反复出现心房起搏脉冲后宽大QRS波及相隔110ms起搏脉冲,胸片检查提示心房电极导线脱落至心室内,心房起搏脉冲起搏心室,宽大QRS波落在交叉感知窗内触发反复心室安全起搏。  相似文献   

17.
报道 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发病窦综合征患者 ,置入VVI起搏器一年后 ,因胸闷加重再次入院。确定右室起搏电极误入冠状静脉致永久左室起搏。入院过程中 ,患者多次胸闷发作 ,死于心脏性猝死。为避免在右室起搏术中 ,起搏电极误入冠状静脉。本文强调当术中起搏导管电极进入右室心尖部嵌入肌小梁时务必X线侧位投照。另外 ,术中在导管电极嵌入右室肌小梁之前 ,亦应常规先将导管电极由弯钢丝引导经右室插入肺总动脉之后 ,再将导管电极回撤至右室心尖部 ,然后以直钢丝固定起搏电极 ,这样可避免起搏电极误入冠状静脉。  相似文献   

18.
室房传导并非新概念。但是,由于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临床心电生理学的发展及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解释,使室房传导现象在临床实践上更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报道3例显性室房传导。例1 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发作心悸,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而行心内电刺激检查。图1当心室起搏周期(S_1-S_1)为600ms,V_1-A_1间期(在 HRA 处测量)为180ms,给予室性期前刺激,刺激周期(S_1-S_2)为400ms,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 ,5 6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窦性心动过缓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X线胸片示心脏增大 ;心脏超声示左心增大 ,左室前壁及前侧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 ,二、三尖瓣返流。在进行抗凝、扩冠治疗的同时给予心房起搏治疗。术后患者胸闷、气短、头昏等症状消失 ,血压上升。随访 3个月未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复查心脏超声示室壁运动恢复 ,返流消失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6岁,反复阵发性心悸18年,发作时心电图提示左室心尖部室性心动过速。心脏超声及心脏核磁共振检查见左室心尖部局部变薄、膨出,收缩活动减弱或消失。腔内电生理检查可见室房逆传文氏、室房分离现象,证实为室性心动过速。用美托洛尔25 mg,2次/天预防室性心动过速,随访1个月无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