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PMR)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2次/d。2周后,比较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2周后,观察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放松训练能缓解UA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对UA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放松训练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PMR)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2次/d.2周后,比较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2周后,观察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放松训练能缓解UA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对UA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患者除予以常规护理外,注重患者心理疏导,检查前做好准备工作,检查中妥善处理不良反应.结果28例在注射造影剂的过程中出现全身灼热感、喉头发痒、打喷嚏、恶心、呕吐、心悸、胸闷,15例伴荨麻疹,妥善处理后症状减轻,完成造影;5例出现过敏反应,停止检查,经抢救病情稳定.余均顺利完成造影检查.结论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静脉肾盂造影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正> 在步行训练中常有以下错误:①为使下肢向前方摆动而过早指导髋关节屈曲;②上举骨盆抬高下肢而摆出;③为取得平衡而双足远离;④在支撑期使膝关节固定在伸展位;⑤步行开始时由患侧起步;⑥尽量慢地行走等。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步行获得顺序如下.1.双足并拢立位:若无重心的侧方移动则无法步行。自然立位应是两足相离7.5cm,膝关节轻度屈曲,骨盆取中间状态。偏瘫患者双足过宽,骨  相似文献   

5.
运动训练可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和骨骼肌利用氧的能力[1] ,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本研究旨在观察运动训练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 1997年 8月— 2 0 0 2年 6月本院收治的 10 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 1978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和对照组。运动训练组 5 2例 ,其中男性34例、女性 18例 ,年龄 (5 3.1± 15 .7)岁 ;合并高血压病 2 3例、糖尿病 16例、高血脂症 2 6例。对照组 5 1例 ,其中男性 31例、女性 2 0例 ,年龄 (5 4 .2± 14 .2 )岁 ;合并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6.
张俊霞  陈绍良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01-4002
目的:探讨初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于门诊优化药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初诊为SAP的患者97例,其中68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拒绝住院进一步诊治,门诊按SAP二级预防原则给予优化药物治疗,连续随访12周,观察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0例(58.8%)患者胸痛症状明显改善继续门诊治疗,17例(25.0%)患者因症状改善不明显收入住院,7例(10.3%)患者因未坚持服药病情反复收入住院,失访4例(5.9%).至随访结束,患者血压降至(125.44±8.61)/(71.61±10.94)mmHg,血清总胆固醇降至(3.39±O.3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4±0.37)mmol/L.所有患者随访中无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发生,无明显出血,无肝酶3倍以上升高及肌病发生.结论:SAP患者优化药物治疗是基础,门诊治疗中加强患者教育,提高依从性,坚持密切随访,实施优化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脑中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DL),应让患者积极进行外出步行活动,训练方法如下。1视觉反馈和应用特制拐杖进行上、下阶梯训练 外出所需要的基本机能和能力之一是“步行”(应用步行)。因路面存在很多半圆锥体型断面,这些道路断面的曲率几乎相同,对患者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应付的。较困难的是含有高低差的阶梯,这种阶梯有从 1—2 cm至数十厘米不同高度的等级。在患者面对不同高度的阶梯之前,有必要事先都予其安全越过的方法,尤其对于下肢重度深部感觉障碍患者,更应…  相似文献   

8.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拔罐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 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67例,男 31例,女36例,年龄41~73岁,平均54.5岁。方法:用负压抽气罐,取双侧足厥阴俞、心俞、督俞、神堂、穴;取双侧手郄门穴、至阳、灵台、神道穴。上述各穴留罐治疗每次10~ 15 min,隔日1次,共治疗 5次。心电图和运动负荷试验作为评定疗效的指标,治疗开始前和第4~5次治疗结束各作1次心电图,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为ST—T变化改善≥0.03mv,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用修订的Bruce方案比较治疗前病人出现终止试验指…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训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步行训练是脊髓损伤患者重要的功能训练之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鼓励患者经常进行站立及步行训练 ,这不仅可以防止下肢发生骨质疏松 ,减少发生骨折的危险 ,减轻肌肉痉挛 ,同时还可以预防泌尿系感染等。1步行方式分类根据患者脊髓损伤平面的不同 ,可将步行训练分为治疗性步行和功能性步行。不同损伤平面的患者步行能力大致如下 :①C6 —T5损伤 :可佩戴躯体、骨盆托矫形器在平行杠内做治疗性站立 ;②T6 —T9损伤 :可佩戴骨盆托矫形器并使用拐杖进行治疗性站立步行 ;③T10 及以下损伤 :具有功能性步行能力。1.1治疗性站立步行训练 C6 …  相似文献   

10.
探讨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设想、方法及实际意义,包括训练所处环境、场所、用具及心理状态,最终达到适应各种场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相似文献   

11.
偏瘫患者的实用性步行训练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成丽  张力平 《现代康复》2000,4(7):980-981
探讨偏瘫患步行训练的设想、方法及实际意义,包括训练所处环境、场所、用具及心理状态,最终达到适应各种场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卒中后轻瘫患者康复早期平地步行训练及活动平板步行训练的效果。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对象:73例连续入院的首次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治疗组接受负重活动平板步行训练,每天30min,每周5次,对照组根据运动再学习理论在平地进行步行训练,每天30min,每周5次。两组患者住院的2个月时间里除了步行训练外,也接受其它项目的卒中康复。评定方法:分别于入院、出院、10个月随访时进行3次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功能独立性检测(FIM)、10m步行速度、步态功能分类(FAC)、Fugl-Meyer卒中评定和…  相似文献   

13.
偏瘫患者应用步行训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白惠霞  姜波 《现代康复》2000,4(7):971-973
为了降低脑卒中偏瘫患的致残率,提高偏瘫病人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我们通过分析步行障碍的原因,探讨开始步行的条件,尽早采取应用步行训练项目,实施步行前训练项目、独立步行训练项目及应用步行训练项目。采取急性期患肢功能位及被动运动,步行前站立位平衡训练,适时进行坐椅动手训练,单腿站立动作训练,斜面步行训练,上下台阶动作训练,交叉迈步训练,上下阶梯动作训练,开关门动作,入厕,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偏瘫病人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我们通过分析步行障碍的原因,探讨开始步行的条件,尽早采取应用步行训练项目,实施步行前训练项目、独立步行训练项目及应用步行训练项目.采取急性期患肢功能位及被动运动,步行前站立位平衡训练,适时进行坐椅动作训练,单腿站立动作训练,斜面步行训练,上下台阶动作训练,交叉迈步训练,上下阶梯动作训练,开关门动作,入厕,上下交通工具动作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使更多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医师给予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对症处理,治疗有效55例,无效5例。结论护理工作是观察心绞痛发作的关键,指导患者从生活习惯和心理调节各方面预防心绞痛病的发作。优质的护理工作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康复的保证,也是减少发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焦虑状态的作用。方法:将92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PMR,2次/d。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后2周观察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MR对UA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脑卒中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增加BWSTT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下肢肌力Motricity指数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WSTT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小鼠的影响,探讨其抗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负重游泳建立力竭运动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力竭给药组(A组)、力竭不给药组(B组)、游泳8min不给药组(c组)、游泳8min给药组(D组)。实验前20min,A、D组小鼠按1000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B、C、绀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力竭游泳实验按每只小鼠体质量的6%负重进行。用生化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记录小鼠的力竭时问。结果:A、C、D组的SOD活性较B组显著升高(P〈0.05,0.01),I)组较A组明显升高(P〈0.05)。B组的MDA含量较c组明显升高(P〈0.01),A组较D组明显升高(P〈0.05)。B组游泳至力竭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增强机体抗疲劳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通过增强自由基的清除来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20.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BWS组、0%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BWS组患者予无减重量加电动跑台,对照组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inetti步态评测表、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0%BWS组和0%BWS组患者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30%BWS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0%BWS组(P〈0.05);对照组患者BBS、FAC和步行距离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BWS组患者BBS、步速和步行距离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减重加电动跑台条件下,改善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效果最佳,无减重加电动跑台次之,传统神经发育疗法的效果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