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女,22岁,因反复发热1年、颈部淋巴结肿大1个月于2009年12月21日入院。自2008年8月起反复出现38℃左右发热,于2009年11月出现右颈部淋巴结肿大,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颈部及腹股沟区等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76岁 ,因进食梗噎感 5月余 ,进行性加重伴黑便 1月 ,于 1 998年 7月 1 5日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尚可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上消化道气钡造影检查提示“食管中段癌”。胃镜检查示 :距门齿约 2 8cm处食管侧壁见一 2 .0cm× 1 .5cm溃疡型病灶 ,周边粘膜堤样隆起。糜烂、出血、质松脆 ,病理活检报告为 (食管中段 )小细胞未分化癌。入院后第 6天在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术中见“食管胸中段有一长约2 5cm肿瘤 ,无明显外侵” ,术后病理 :(食管 )溃疡型小细胞未分化癌 ,癌细胞呈短梭形 ,胞…  相似文献   

3.
病例一:男性,73岁,中上腹隐痛一月余伴消瘦,于本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体溃疡型癌,于1999年6月26日入院.查体: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肛指检查未及异常,无阳性体征.于1999年7月1日气静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D2毕I式),术中见胃小弯前壁和胃体大弯侧各有一溃疡病灶,小弯侧病灶约3.0cm×4.0cm,侵及浆肌层,大弯侧病灶约1.5cm×2.0cm,未及浆膜层,胃左动脉旁和肝动脉旁见肿大淋巴结.病理示:两处溃疡均为管状腺癌Ⅱ级(溃疡浸润型),癌组织侵及浆膜层,送检淋巴结均阴性,术后两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8岁,因发现颈部肿物1个月,发热15d于2013年5月24日人院.患者前1个月发现左颈部隆起,无疼痛、发热等症状,外院鼻咽内窥镜检查"鼻咽隐窝不规则肿物",2013年5月7日颈部CT检查示:双侧颈部、咽旁间隙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腺明显肿大,诊断为淋巴瘤累及扁桃腺(图1).胸部CT示右上肺少许点片影.15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d前就诊外医院予以实验性抗结核治疗(方案不详),治疗2d后发热缓解,淋巴结肿大无好转.血常规:白细胞2.7×109/L.入院后查体: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颈前区淋巴结为主,最大者直径约有4 cm,皮肤正常,触之无压痛,右侧腹股沟触及1个小淋巴结,活动好.双侧扁桃腺Ⅱ~Ⅲ.肿大,表面无充血,未见分泌物.心腹查体阴性.  相似文献   

5.
常××,男,62岁,因双足肿胀5~ 月,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烧、出汗、消瘦40~ 天,于1981年11月7日入院。 1981年5月因咳嗽,口服三片长效磺胺后四肢皮肤发痒并出现斑丘疹,服强的松(10mgTid)2周及脱敏药后皮疹渐退。同年9月,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多次少量鼻衄,双足肿胀伴腹胀。9月20日开始发烧、出汗,给予青、链霉素抗炎治疗,上述症状未缓,且逐日胃纳差、乏力、消瘦,直到卧床不起。  相似文献   

6.
粟连秀 《华夏医学》2004,17(3):311-311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 0岁。剑突下胀痛1 0年,加重2年于2 0 0 0年6月1 9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剑突下深压痛,肝脾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周围血象:RBC3.84×1 0 1 2 /L ,Hb93g/L,WBC6 . 6×1 0 9/L,中性粒细胞0 .75 ,淋巴细胞0 .2 5。胃镜检查:胃体、胃窦溃疡恶变可能性大。手术见胃底部有一肿块约8cm×6 cm×2 cm,胃窦部肿块约2 cm×2 cm×1 .5 cm,胃窦部、胰腺旁及小肠系膜均见肿大淋巴结。行全胃切除术。病理检查:送检全胃一个,剪开见胃底有一溃疡型肿物,6 cm×5 cm×2 cm,切面灰白色、实性、鱼肉状、质脆;胃窦部见一溃疡…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6 9岁。因颈前区包块 1 年伴吞咽梗阻半月于 1999年 5月 2 5日入院。入院时查体 :KPS评分 80分 ,甲状腺Ⅲ度肿大 ,以右叶为甚 ,向下达胸骨上窝 ,质韧 ,周界不清 ,轻微压痛 ,随吞咽可上下移动 ,无血管杂音。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颈部及胸部CT示 :甲状腺明显弥漫性肿大 ,以右叶为甚 ,并向下突入右上纵隔 ,气管及食管明显受压变窄 ,并向左前方移位 ,纵隔未见淋巴结肿大 ,双肺未见异常。腹部B超未见异常。血清T3、T4 正常 ,TSH稍高于正常。 6月 2日于全麻下行肿大甲状腺及纵隔包块切除 ,术中见双侧甲状腺及峡部充血 …  相似文献   

8.
施平声  曾超 《重庆医学》2002,31(6):466-466
患者 ,男 ,74岁 ,因“B超发现胆囊结石 10余年 ,伴息肉 4个月” ,于 2 0 0 1年 3月 6日入院。发现结石以来 ,皮肤巩膜未出现黄染 ,体重无明显下降 ,无呕血、便血、黑便史。体格检查 :皮肤、巩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心肺阴性。腹平软 ,未扪及包块 ,肝脾未扪及 ,肾区无叩痛。肛门、直肠未见异常。辅助检查 :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 ,综合以上病情 ,诊断为 :胆囊结石伴息肉。于是行胆囊切除术 ,术中见胆囊肿大 ,中部变细、变硬 ,周围有数个米粒大小硬节 ,将胆囊分成 2个大小约 4cm× 5cm和 3cm× 3cm的囊腔 ,腔内可扪…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50岁。2015年12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上腹胀痛,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行胃镜及活检诊断为"幽门管低分化腺癌"。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6年2月29日入住湖南省肿瘤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于3月11日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毕Ⅱ式吻合D2)及胃底肿块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瘤位于胃窦部,大小约4 cm×3 cm×3cm,未侵出浆膜,可扪及部分区域淋巴结肿大。胃底前壁可扪及一约1 cm×1 cm大小肿物,质韧,活动可。术后病理检查回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0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个月,伴发热,视物模糊5天为主诉就诊.1998年10月上旬无明显诱因右颈部出现一个蚕豆大淋巴结,无压痛,伴全身乏力,胃纳差,消瘦,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给口服"复方新诺明"、"麦迪霉素"治疗,未见效.1999年5月1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 ℃,轻度咳嗽,偶有白色泡沫痰,右颈部淋巴结明显增大,轻度触痛.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左侧睾丸肿大7 年,术后2 月伴左颈部包块进行性增大于2005年10月3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7月11日因左侧睾丸进行性增大(14cm×10 cm×7 cm),在当地医院行高位睾丸切除及精索结扎术,术后病理切片经当地医院会诊为精原细胞瘤.术后未行放、化疗,后发现左颈部1枚约2×2cm3包块,进行性增大,无疼痛,当地医院穿刺活检为转移癌(多系精原细胞瘤).体查:发育正常,左侧锁骨上可见6cm×5em大小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左侧腹股沟可扪及3枚直径1cm质硬肿大淋巴结,右侧腹股沟可扪及1枚直径2cm质硬肿大淋巴结.入院诊断:精原细胞瘤术后颈部转移Ⅳ期.入院后血分析:WBC:7.40×109/L,NEU:9.41×109/L,RBC:5.69×1012/L,HGB:145g/L,PLT:158×109/L,尿分析:UBG:17μmol/L,MS: ,肝功:ALT:48.7U/L,TBIL:9.5μmol/L,AST:49.7U/L,B超: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盆腔内未见确切异常,大便正常.入院后行VP-16、顺铂化疗,配合TDP照射左颈部,化疗期间予格拉司琼、胃复安防止恶心呕吐,别嘌呤醇防尿酸生成,化疗1疗程后复查:左颈部包块3×3cm3,左侧腹股沟扪及1枚直径1cm肿大淋巴结,右侧腹股沟肿大淋巴结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7岁,傈僳族.因全身淋巴肿大半月余伴有发热1周,于2010年8月1日11:00时收住内科.患儿家人代诉:患儿于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耳后、颌下、颈部淋巴及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未行诊治,近1周以来出现发热(体温未测),病程中无畏寒、头痛、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乏力、无心悸、胸闷、气促,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伴随.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红宾  张一军 《重庆医学》2000,29(4):317-31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与胃癌和胃溃疡相比缺乏特异性 ,因此误诊率高。我院自 1986~ 1999年收治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12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1]  本组 12例患者均由组织学证实 ,符合下述标准 :(1)全身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2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3)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4)外科手术时除局部淋巴结肿大外无其它部位病变 ;(5 )肝脾无病灶。1 2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性 7例 (5 8 3% ) ,女性 5例(41 7% ) ,年龄 2 7~ 6 2岁 ,中位年龄 36岁。临床症状 :上腹疼痛 10例 (83 3% ) ,其中 5…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65岁。因左腮腺区肿胀、疼痛半年 ,左侧面瘫 3个月 ,于 2 0 0 0年 5月 2 4日入院。临床检查 :一般情况尚可 ,心肺检查无异常 ,肝脾未触及。左侧面神经麻痹 ,左腮腺弥漫性肿胀 ,有明显压痛 ,可触及一 6.0cm× 4.0cm× 4.0cm大小肿物 ,质地硬 ,固定 ,界限不清。左颈上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可扪及肿大、压痛的淋巴结 6~ 8个 ,相互粘连且质硬、活动差。左腮腺区、左颈部B超检查提示 :(1)左腮腺弥漫性病变伴许多微小钙化 ;(2 )左上颈、左腮腺多发淋巴结肿大 ,性质待查。左腮腺造影后扫描显示 :腮腺导管及浅叶腺泡充盈尚好 ,腮腺…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31岁,上腹部不规则烧灼样疼痛伴(口恶)心、反酸1年余。近1月来疼痛渐加重,解柏油样大便2次。查体:剑突下偏左压痛明显,未扪及包块。肝脾及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胃镜检查:发现胃小弯近幽门处有一溃疡。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8g/L白细胞11.4×10~9/L,中性72%,淋巴25%,嗜酸性3%。大便隐血试验(++++)。临床诊断:胃慢性溃疡伴出血。术中见:胃小弯距幽门约3cm处有一硬性肿块,周边界不清,与小网膜紧密粘连。小弯侧见肿大淋巴结2枚。术中疑诊溃疡癌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加胃周淋巴结清扫,毕氏Ⅱ式吻合。  相似文献   

16.
1病例 杨××,男,13岁,学生,因全身淋巴结肿大4月于2004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继之遍及全身,自服"红霉素"等药,病情未好转.2周前双下肢出现皮疹,1周后自然消退,全身淋巴结日渐增大而入院.患者4年前类似发作,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治痊愈.  相似文献   

17.
胃克隆病1例     
上消化道克隆(croha)病常与回结肠克隆病并存。原发性孤立侵犯胃部者非常罕见。现报道1例如下: 男,29岁。间歇性上腹痛8年,加重2年。伴恶心呕吐反酸.体重下降近20kg。于1991年8月20日入院。为隐痛伴阵发性加剧,无发热腹泻史。1990年曾在外院先后四次胃镜检查,报告为“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或“慢性糜烂性胃炎”,“胃癌待排除”。查体:慢性病容,消瘦。T、R、P、正常。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腹部无压痛,未扪及肿块,肝脾未及。内镜检查:幽门口闭合欠佳,未见胆汁反流。幽门管弹性差,粘膜充血水肿,未见溃疡。胃体及胃窦粘膜肿胀,糜烂出血,可见粘膜息肉状隆起,胃腔小且弹性差,粘液湖棕色。活  相似文献   

18.
刘旭  曹泽伟 《疑难病杂志》2010,9(5):384-384
<正>例1.女,81岁,因呕血1 d于2009年5月29日入院。查体:T 36.3℃,R 20次/min,P 80次/min,BP 100/60 mmHg。神志清楚,贫血貌,结膜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低,HR 80次/min,律不齐,可闻早搏。腹软,上腹部轻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WBC总数及分类正常。X线胸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nm2 3-H1蛋白在喉癌、下咽癌及其淋巴结、声带息肉中的表达 ,阐明nm2 3-H1蛋白免疫反应下降与喉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常规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法 (SABC法 )nm2 3-H1多克隆抗体研究nm2 3-H1蛋白在 5 3例喉癌及其淋巴结、9例声带息肉中的表达。结果 :声带息肉及未转移淋巴结中均无基因产物的表达 ,喉癌及转移淋巴结中nm2 3-H1蛋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喉癌的阳性表达率为 6 2 .5 % (n=32 ) ,转移淋巴结为 2 7.3% (n=1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在喉癌转移淋巴结中nm2 3-H1基因表达较在喉癌中显著下降 ,nm2 3-H1,基因可能在喉癌转移的发生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5年前开始出现乏力及消化不良症状,1年前开始逐渐消瘦.钡餐透视检查示胃小弯侧可见4 cm×5 cm大小的充盈缺损,边界清晰(图1).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及胃角息肉,性质待查.术中见胃角部小弯侧有息肉样肿物,基底部较宽,大小约为4 cm×4 cm,腹部第5组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结果示绒毛状腺瘤部分恶变,浸润至黏膜下层.2讨论绒毛状腺瘤也称乳头状腺瘤,不同于息肉状腺瘤,瘤体稍高出于正常黏膜面,向周边蔓延面积较大,典型病例可累及肠管周径.像本病例呈块状生长且有蒂的乳头状腺瘤罕见,特点是腺瘤隆起不明显,表面呈粗绒毛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