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是栓塞性卒中的原因之一.随着对主动脉弓斑块研究的深入.其与卒中的关系也越来越清楚,尤其是主动脉弓斑块厚度≥4 mm与原因不明性卒中、卒中复发以及其他血管事件有关.虽然对主动脉弓斑块与卒中的临床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仍然存在许多疑问.  相似文献   

2.
尽管CT常用于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但却从未对斑块密度进行过分析。目前的临床指南建议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有症状患者或狭窄超过80%的无症状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以降低卒中风险。然而,这些指南都是基于狭窄程度,而从未考虑斑块的性质。最近出版的Neurology报道,通过CT对斑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TIA患者,采用HD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性质,记录TIA患者发病后7、90 d的卒中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TIA患者中,68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发病后7、90 d的卒中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P均<0.01。68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46例,其发病后7、90 d的卒中发生率均高于稳定性斑块患者,P均<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不稳定性可能会增加TIA患者早期卒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目前尚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客观诊断标准.文章从超声、CT、MRI、脑血管造影以及生物化学指标等方面对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检查出颈动脉斑块的中老年人群上探讨血脂各项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斑块的患者270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130例和稳定性斑块组140例。对所有对象检验血脂各项指标。结果在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进行校正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OR=1.27,95%CI 1.02~1.58,P=0.032)、TC/LD-LC(OR=1.67,95%CI 1.17~2.38,P=0.005)、apoB(OR=4.53,95%CI 1.21~16.94,P=0.025)、apoB/apoA1(OR=17.85,95%CI 3.63~87.87,P<0.001)等指标是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apoA1(OR=0.18,95%CI 0.04~0.87,P=0.032)是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生成的保护因素。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指标apoB/apoA1是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生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oB/apoA1可能是中老年人发生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Raso  M  袁志敏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7,28(5):240-240,F0003
展,服务于社会,为当地经济做出积极贡献。由于成绩突出,刑满库曾获中共邯郸市政法委员会授予的“四项通报监督员”称号。邢满库总经理携全体员工竭诚与各界朋友合作,共同发展,同创辉煌。发展中的永年县宇泰建筑器材厂永年县宇泰建筑器材厂,始建于1985年,是生产各种电镀、建  相似文献   

7.
包静  李振东 《山东医药》2008,48(31):99-99
为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我们对1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视镜对无症状性粥样斑块破裂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发生的频率及共与各种冠心病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应用太动脉血管内视镜连续观察30例稳定性我痛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非责任血管内粥样斑块破裂发生,进一步探讨其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及冠心病家族中等危险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30例(41支)非责任血管内观察到斑块破裂者10例(33.3%)、血管10支(24.4%),其中合并糖尿病者7例(70.0%),与无斑块破裂组的5例(25.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有合并高血压者8例(80.0%),与无斑块破裂组的7例(35.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无症状性太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占稳定性心绞痛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三分之一,并且与糖尿病、高血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累及700万年龄≥40岁的成人。本病的危险因素与卒中相似。为了确定AMD与偶发性临床卒中的关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Wong等利用基于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社区研究(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的资  相似文献   

10.
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否为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还存在争议。特别是在开始服用口服避孕药之前应采用什么标准确定个体风险特征方面的资料仍然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往往早于冠状动脉,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素.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根据出席胸外科医师学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第47届年会的研究人员报告,与在中度低温下行主动脉弓手术的患者相比,在行该手术的患者中使用轻度低温似乎可降低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抗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连续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颈部动脉彩超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斑块组再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38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6例(30.3%)无斑块,267例(69.7%)存在斑块,其中68例为稳定斑块,199例为不稳定斑块.斑块组血清TGAb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Z=-4.826,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Ab水平可能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07,95%可信区间1.001 ~ 1.012;P=0.016).稳定斑块组血清TPOAb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斑块组(Z=-2.114,P=0.035),但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并非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01,95%可信区间0.996 ~1.006;P =0.786).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甲状腺抗体升高,尤其是TGAb水平升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相关,但与斑块稳定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100例AMI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50例;A组给予30 mg阿托伐他汀;B组10 mg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量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上升,A组血脂改善程度优于B组(t=5.624 4,4.815 1,7.079 0,5.444 6;P=0.000 0);两组治疗后,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含量上升,血管内皮素含量降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指数FMD升高;A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高于B组(t=10.704 1,8.654 9,20.200 7;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及血管内中膜厚度均有所减小,A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B组(t=25.000 0,3.192 3,9.006 9;P=0.000 0,0.001 4,0.000 0)。结论 3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粥样斑块及体内的血脂水平均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素E1(PGE1)有明显的扩张血管、抑制动脉粥样化脂质斑块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理作用.2003年8月~2004年8月,我们采用PG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XBXP)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SXBXP)各40例,疗程8 w。比较两组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血清肌酐(SCr)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FMD、NO、6-Keto-PGF-1a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1、TXB2分别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另外SCr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 SXBXP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总称,其主要组分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中心性肥胖.因其与卒中危险因素存在部分重叠,从而决定了代谢综合征与卒中的密切相关性.无论单个危险因素,还是多个危险因素相互作用,都影响着卒中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血管壁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同侧M...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轻微缺血性卒中后的长期生存和血管事件风险的决定因素尚未完全明确。荷兰Utrecht大学医疗中心的vdn Wijk等在一个前瞻性TIA或轻微缺血性卒中(Rankin评分≤3)的队列中在≥10年后对这些风险重新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Lancet上。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与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除年龄外,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的首位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通常合并其他以某种复杂方式相互影响的血管危险因素。资料和方法:本文对降压治疗的益处、不同的高血压治疗选择及其不良反应进行综述。结果:明确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所谓的血压正常或正常高限患耆发生卒中和其他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均增高。高血压引起的大、小血管的血管重陶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质透明样变的第一步。已显示出令人信服疗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和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能够改善血管重构,甚至使其恢复正常。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但经济因素制约了其普遍应用。需要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异常。他汀类药物也可降压,并在降压方面与上述2类抗高血压药有协同作用。在高血压患者中,卒中和其他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取决于血压水平、有无靶器官损害以及与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相互作用。这些高危患者应采取比通常更加积极的治疗。结论:在为数众多的患者和健康人中,血压应维持在120/80mmHg或以下,以使卒中和其他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