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癫痫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IL)-2水平和脑电图检查关系。方法 40例老年癫痫患者为癫痫组,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40例为健康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两组血清TNF-α、IL-2水平进行检测,应用脑电图仪对其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癫痫组发病后1 h、1 d的血清TNF-α、IL-2水平、脑电图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脑电图轻、中、重度异常血清TNF-α、IL-2水平均逐渐提升(P<0.05),且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老年癫痫患者血清TNF-α、IL-2水平和脑电图异常率均较健康人高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患者脑电图检查与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5例老年癫痫患者发作后1、24 h的脑电图及血清TNF-α、IL-2表达水平,同期选择4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分析老年癫痫患者脑电图检测与血清TNF-α、IL-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癫痫组发作1、24 h血清TNF-α、IL-2表达水平及脑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电图异常癫痫患者血清TNF-α、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脑电图正常癫痫患者(P0.05),且随着脑电图检测结果加重,血清TNF-α、IL-2表达水平呈明显加重趋势,两者呈正相关性关系(r=0.652,r=0.596,均P0.05)。结论 TNF-α、IL-2是影响老年癫痫患者病情的重要介质因子,且脑电图改变与血清TNF-α、IL-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患者脑电图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神经内科近五年收治的老年癫痫患者5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抽取癫痫发作后1、24 h内血液,测定外周血中CD4、CD8数量及血清TNF-α、IL-2含量,同时做常规脑电图检查,分析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TNF-α、IL-2表达水平与脑电图的关系。结果患者癫痫发作后1、24 h外周血清中CD4、CD8数量、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血清TNF-α和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TNF-α和IL-2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21,P<0.05);癫痫发作后1 h脑电图检测异常率高于发作后24 h(P<0.05);癫痫发作1、24 h脑电图异常患者血清TNF-α和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脑电图正常患者的表达水平,而CD4、CD8数量及CD4/CD8均较脑电图正常者降低(P<0.05)。结论老年癫痫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NF-α、IL-2及免疫细胞CD4、CD8是影响癫痫病情的重要介质;脑电图改变与TNF-α、IL-2及CD4、CD8水平相关,离癫痫发作期时限越近,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异常水平越高,同期脑电图异常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对大鼠创伤性膝关节炎离体细胞模型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软骨细胞成功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钠,1 h后以10μg/L的IL-1β刺激,培养24 h后,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软骨细胞膜ATP,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 IL-1β组软骨细胞线粒体ATP丢失较正常软骨细胞显著升高;IL-1β和TNF-α水平在IL-1β组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透明质酸钠干预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后,H20组和H40组的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IL-1β组(P<0.05),而H10组中IL-1β及TNF-α水平与IL-1β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能够减少大鼠创伤性膝关节炎软骨细胞线粒体ATP的丢失,下调IL-1β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研究组根据血管壁厚度分为增厚组(36例)和非增厚组(24例),比较各组TNF-α和IL-6水平,并分析TNF-α和IL-6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前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增厚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增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与IL-6呈正相关(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中TNF-α与IL-6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生成和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与高血压病的关系及厄贝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检测60例高血压病病人(EH组)及2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β、IL-4、IL-6和TNF-α浓度.高血压组服用厄贝沙坦3月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EH组血清IL-1β、IL-4 、IL-6和TNF-α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后血清IL-1β、IL-4、IL-6和TNF-α浓度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与EH的发生发展有关,厄贝沙坦治疗可降低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使用苯那普利治疗后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60例诊断为CHF的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苯那普利治疗组30例。另随机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w后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CHF患者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4w后两个CHF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有降低(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仅有血清TNF-α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苯那普利治疗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清3种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可能与苯那普利的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SBP组32例,漏出液组35例)血清及腹水瘦素水平,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及腹水的TNF-α、IL-6水平.结果:SBP组患者血清及腹水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0.01),且腹水瘦素、TNF-α、IL-6又高于血清中的水平(P<0.01或P<0.05);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中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SBP组治疗无效者初始血清和腹水中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有效者(P<0.01或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瘦素与TNF-α、IL-6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瘦素、TNF-α、IL-6明显升高,临床上检测血清和腹水的瘦素、TNF-α、IL-6水平对SBP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手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骨科老年脊柱手术患者100例,其中31例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组,69例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作为非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术前,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炎性指标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IL-1β、IL-6、TNF-α、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与血清IL-1β、IL-6、TNF-α、hs-CRP水平升高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脊柱手术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hs-CRP水平升高,血清IL-1β、IL-6、TNF-α、hs-CRP升高幅度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SVL)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后,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5)及SVL治疗组(SVL组,n=33),观察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24 h及1周,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 并与18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治疗前,UAP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n=18)明显升高(均P<0.01)。常规治疗组支架置入后24 h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VL组支架置入术后24 h,IL-8 和TNF-α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IL-6的水平降低不明显;1周后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并且较常规治疗组支架置入后24 h和1周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SVL可能通过调节IL-6、IL-8和TNF-α的表达,减轻冠脉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对UAP患者及支架置入后发挥较全面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川芎嗪抗癫痫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大鼠癫痫模型,致痫前后分组分别给予川芎嗪,观察大鼠出现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川芎嗪对癫痫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显著(P<0.01);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川芎嗪抑制癫痫作用机制与降低IL-2、IL-6和TNF-α对免疫-神经网络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8与脑组织水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7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中观察组41例为脑出血合并脑水肿患者,对照组35例为脑出血不伴有脑水肿患者。结果观察组血清中TNF-α在12 h~3 d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第3天水平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12、24 h、3 d血清TNF-α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6水平在12~24 h内逐渐上升,在24 h内达到峰值,3~7 d水平开始逐渐降低,12、24 h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7 d血清IL-6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L-8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第7天血清中IL-8水平最高,观察组12 h~7 d血清中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24 h出血量、水肿量出现升高的趋势,24 h出血量和水肿量出现最大值,随着病情发展,3~7 d出血量和水肿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发病时间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观察组24 h水肿量与TNF-α(r=0.326,P=0.038)、IL-6(r=0.394,P=0.011)、IL-8(r=0.351,P=0.024)及24 h出血量(r=0.612,P0.001)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 TNF-α、IL-6及IL-8可能参与了老年脑出血水肿的发病机制,可作为老年脑出血水肿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严重脓毒症并接受CB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与CBP治疗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0、24、72 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此外比较两组治疗24 h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评分、两组需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1在入院后经CBP治疗24、72 h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下降(P<0.05)。CBP治疗组24、72 h患者血液中的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治疗24 h两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CBP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3两组需行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及早行CBP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细胞因子,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疾病,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TNF-α、MMP-2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自发性脑出血住院患者60例,分为4组:急性脑出血血脂正常组(A组,n=10)、急性脑出血高血脂组(AH组,n=20)、血脂正常急性脑出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组,n=12)、高血脂急性脑出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HT组,n=18).ELISA法测定IL-1β、TNF-α和MMP-2,生物化学法测定血脂.结果 AT组血清IL-1β、TNF-α、MMP-2浓度和A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2、4、6 w后IL-1β、TNF-α、MMP-2浓度值和治疗值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AHT组血清IL-1β、TNF-α、MMP-2浓度和AH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4、6 w后IL-1β、TNF-α、MMP-2浓度值和治疗2 w值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TNF-α、MMP-2水平,且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维护血脑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分析三者在FS患儿血清中水平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它们与儿童FS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7~2017-07该院收治的72例FS患儿,将其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组40例和复杂性热性惊厥(CFS)组32例。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且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50名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ELISA法对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FS组患儿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S组患儿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CF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及TNF-α在FS患儿血清中的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儿童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升高与FS发生密切相关,三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水平。方法老年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3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IL-1β、HCY、s VCAM-1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s VCAM-1、IL-1β、HCY、TNF-α、IL-6、CRP、空腹胰岛素(FNS)、餐后胰岛素(PNS)、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胰岛素抗体(INS-Ab)、Ab、FPG、2 h PG、Hb A1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1β、HCY、s VCAM-1水平变化可随着老年T2DM患者周围神经的变化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癫痫发作与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据有无癫痫发作,分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伴癫痫发作组和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不伴癫痫发作组。同时选取非病毒性脑炎性癫痫患者13例及健康志愿者1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者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伴癫痫发作组较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不伴癫痫发作组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伴癫痫发作组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伴癫痫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TNF-α则明显低于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不伴癫痫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白细胞介素(IL)-1β、-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分为四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造模,光镜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并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IL-4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溃疡形成,且有明显的炎症、充血存在,证实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而IL-4含量低于空白组(P0.01);治疗后,四神丸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而IL-4含量却显著升高(P0.01)。结论四神丸能够通过下调IL-1β、TNF-α的表达,升高IL-4的表达,调节肠道异常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修复溃疡,进而治疗U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IL-1β、TNF-α变化对肝硬化骨代谢异常的影响及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RIA及ELISA分别测定61例乙肝后肝硬化血清IL-1β、TNF-α及骨密度测量,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其中17例患者及12例健康者行骨组织学观察.结果肝硬化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骨质疏松(OP)组血清IL-1β、TNF-α与非骨质疏松(NOP)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OP组IL-1β、TNF-α与尺桡骨密度均呈负相关性(r=-0.574,P<0.001;r=-0.418,P<0.05).组织学发现14例诊断为OP,其重度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较轻度组也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升高可引起骨吸收加强,是肝性骨病(HBD)发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表达情况,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前后TNF-α、IL-1β和caspase-1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PCI治疗患者60例为PCI组,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caspase-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和caspase-1水平变化,Pearson分析PCI前后TNF-α、IL-1β、caspase-1水平变化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与PCI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TNF-α、IL-1β、caspase-1、cTnI及BN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7 d后的血清TNF-α、IL-1β、caspase-1、cTnI及BNP水平均高于PCI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及PCI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caspase-1、cTnI及BN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CI前后TNF-α、IL-1β、caspase-1水平变化与cTnI、及BN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性(P0.05);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caspase-1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1β和caspase-1水平显著降低,且变化趋势与cTnI及BNP变化呈正相关,在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治疗效果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