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和临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5月在武警某总队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高血压(intradialytic hypertension,IDH)的临床资料,观察通过改善容量负荷、调整降压药和改变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等个体化治疗措施对IDH患者透析前后及透析中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145例MHD患者中有25例(17.2%)发生IDH,其中19例通过加强超滤脱水后,透析前收缩压、透析3 h平均动脉压及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DH的发生率显著减低(P〈0.01)。2例患者出现透析后高钙血症,改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的透析液透析后,未再出现透析中高血压。4例患者通过透析前、透析中分别加用钙离子拮抗剂、卡托普利后,降低了透析前后血压。【结论】容量超负荷可能是透析中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增加超滤、控制干体质量,调整透析液钙离子浓度和降压药有助控制IDH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北京医学》2012,34(4)
目的 探索基于不同病因的个体化治疗模式对改善血液透析(HD)患者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部分稳定维持性HD患者进行家庭血压(Home-BP)监测,以家庭血压的收缩压(Home-SBP)≥150 mmHg为未控制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入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研究.行生物电阻抗检测,血清钠测定,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了解水、钠负荷及药物应用合理性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别进行降低干体重、低钠透析和合理使用降压药物的干预措施.随访2个月,观察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105例稳定维持性HD患者接受了Home-BP监测,其中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60例(57.1%).其中30例患者容量超负荷,针对性地降低干体重后,Home-SBP下降12.0 mmHg (P<0.001),家庭血压的舒张压(Home-DBP)下降5.0 mmHg(P=0.002),降压药用量显著减少(P=0.030).12例透析前血钠低于标准透析液钠浓度(138 mmol/L)的患者使用低钠透析(136 mmol/L)后,Home-SBP下降14.0 mmHg (P=0.003),Home-DBP下降8.1 mmHg (P=0.014),降压药用量无明显变化(P=0.390).余18例患者通过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抗交感治疗,Home-SBP下降11.6 mmHg (P< 0.001),Home-DBP下降4.2 mmHg (P=0.021).通过上述治疗,患者未控制的高血压比例从57.1%(60例)降至31.4%(33例)(P< 0.001).结论 对HD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干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HD高血压患者血压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基于不同病因的个体化治疗模式对改善血液透析(HD)患者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部分稳定维持性HD患者进行家庭血压(Home-BP)监测,以家庭血压的收缩压(Home-SBP)≥150mmHg为未控制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入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研究。行生物电阻抗检测,血清钠测定,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了解水、钠负荷及药物应用合理性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别进行降低干体重、低钠透析和合理使用降压药物的干预措施。随访2个月,观察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105例稳定维持性HD患者接受了Home-BP监测,其中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60例(57.1%)。其中30例患者容量超负荷,针对性地降低干体重后,Home-SBP下降12.0mmHg(P0.001),家庭血压的舒张压(Home-DBP)下降5.0mmHg(P=0.002),降压药用量显著减少(P=0.030)。12例透析前血钠低于标准透析液钠浓度(138mmol/L)的患者使用低钠透析(136mmol/L)后,Home-SBP下降14.0mmHg(P=0.003),Home-DBP下降8.1mmHg(P=0.014),降压药用量无明显变化(P=0.390)。余18例患者通过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抗交感治疗,Home-SBP下降11.6mmHg(P0.001),Home-DBP下降4.2mmHg(P=0.021)。通过上述治疗,患者未控制的高血压比例从57.1%(60例)降至31.4%(33例)(P0.001)。结论对HD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干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HD高血压患者血压状况。  相似文献   

4.
个体化钠浓度透析的临床观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肾脏维持钠及容量平衡的功能受损或丧失,对透析液钠浓度的变化非常敏感.透析液钠浓度直接影响患者的血压和心脏功能情况,从而影响患者临床状况及预后.通过我透析中心关于改变透析液钠浓度对患者临床症状,包括患者血钠浓度、容量状态、血压控制及心脏功能等的影响观察,认为钠浓度应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状况进行调整,即实现个体化钠浓度透析.本文对近年来我透析中心在个体化钠浓度透析的临床观察与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
刘凤新  姚萌  张凌  武艺 《中外医疗》2011,30(11):54+56-54,56
目的探讨低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血压及左室负荷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5例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实验,前3个月应用标准透析液(钠浓度为140mmol/L),后3个月进行低钠透析(透析液钠浓度为135mmol/L),比较前后患者的24h平均血压及左室负荷指标。结果 LSHD治疗前后前负荷指标LVEDV、LVSDV及SV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室功能指标LVEF及后负荷指标SBP、DBP、PP以及MW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钠透析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方法,其机制与降低心脏左室后负荷有关,与前负荷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 高血压是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降低血液透析液钠浓度可改善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水钠负荷并降低其血压,但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降低血液透析液钠浓度的临床意义尚存在争议。目的 通过扩大样本量而进一步证实降低血液透析液钠浓度对处于干体重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钠的影响,并验证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自身对照研究,共选取2018年9-11月在北京市7家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154例,2018年12月开始将其血液透析液钠浓度调整至138 mmol/L并维持1个月(干预前),2019年1月开始下调其血液透析液钠浓度至136 mmol/L并维持4个月(干预后)。比较所有患者干预前1个月最后1周、干预后1周血液透析前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液透析前后血钠、血液透析间期干体重增长数,记录所有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种数及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54例患者干预后血液透析前平均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液透析前后平均血钠、血液透析间期干体重增长数、血液透析前收缩压及舒张压、使用降压药物种数较干预前降低(P<0.05)。154例患者干预前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肌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下调血液透析液钠浓度可有效降低处于干体重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钠,且安全性较高,宜于在基层血液透析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透前透后以及透析间期血压变化情况及透析方法和降血压药物对维持血透期间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透析充分性的提高和降压药的使用,高血压有好转趋势,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明显的患者高血压较严重,且难以控制,加强透析后可控制血压;部分病例充分超滤脱水并不能完全控制高血压,须合理使用降压药,而老年人随超水后血压下降明显。结论水钠潴留是导致高血压最主要因素;需合理调整透析方案、合理应用降血压药物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而正确调节老年人透析参数,高血压可得到控制,并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A组)和可调钠透析组(B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标准钠透析和可调钠透析3个月,观察两组病人血压、心率及血清钠浓度的变化.结果 B组病人透析后血压显著改善(t=2.11、2.43,P<0.05);而A组病人透析后血压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心率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可调钠透析具有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病人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应用钙浓度为1.75 mmol/L(DCa2+1.75)及1.25 mmol/L(DCa2+1.25)的透析液各连续进行20次透析,观察每次开始透析后0 h、1 h、2 h、3 h及透析结束时的血压,并分别与20次透析前后观察一般临床指标及血清总钙(Ca2+)、磷(P3+)、钙磷乘积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采用DCa2+1.75比较,采用低钙透析液(DCa2+1.25)进行透析,患者的血压降低,尤其在第3小时及透析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钙磷乘积降低(P<0.05),其他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控制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并选取同时期收治的10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分为高24 h SBPCV组(n=48)和低24 h SBPCV组(n=56)。观察各组患者血压变异情况、左心室肥厚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类型分布情况,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高24 h SBPCV组的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依次为(17.6±4.2)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4.1±3.4)mm Hg、(12.2±2.8)mm Hg,(13.2±2.7)mm Hg比(11.3±2.2)mm Hg、(9.7±1.9)mm Hg,(16.3±3.1)mm Hg比(13.8±2.1)mm Hg、(11.9±1.6)mm Hg,(12.8±2.4)mm Hg比(10.7±2.5)mm Hg、(9.5±2.2)mm Hg,(13.5±2.9)mm Hg比(11.2±3.6)mm Hg、(9.8±3.2)mm Hg,(11.9±2.4)mm Hg比(10.7±2.9)mm Hg、(9.3±2.6)mm Hg,(14.1±2.5)%比(10.4±1.7)%、(8.2±1.8)%,(10.4±1.9)%比(9.3±1.5)%、(8.1±1.3)%](P<0.05),低24 h SBPCV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高24 h SBPCV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P<0.05),而低24 h SBPCV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24 h SBPCV组患者非杓型比例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P<0.05),而低24 h SBPCV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变异性,且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中血压变异性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引起的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间期血压变异情况与CKD-MBD指标[钙、磷、血PTH、碱性磷酸酶(ALP)等].结果:高收缩压变异性组与低收缩压变异性组钙、ALP及透析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H、磷、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舒张压变异性组与低舒张压压变异性组ALP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H、钙、磷、透析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压变异性与CKD-MBD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刘茜 《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568-2570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应用、血压控制情况,相关因素,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难治性高血压的CKD 5期患者共32例,随机分为普通组和替米沙坦组,记录其基本资料、血压、降压药使用及其他相关资料,分析其用药方案及血压控制率。结果:普通组患者使用3种降压药,替米沙坦组使用前三种降压药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总体血压控制率为33.55%,其中普通组、替米沙坦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28%、39.1%,替米沙坦组高血压控制率(<140/90 mm Hg)显著高于普通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应用替米沙坦类药物是MHD高血压控制的有利因素,部分患者出现高钾血症不良反应,予改用低钾透析液。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率很高,但控制率仍低。替米沙坦类药物是患者血压控制的有利因素,而脉压差大是血压控制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夜间下降率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对未治疗的EH患者96例和正常血压者50例进行心脏超声及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分析LVH组、非LVH组和正常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和夜间血压下降率等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与非LVH组比较,LVH组24 小时、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及夜间的平均舒张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小时收缩压负荷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非LVH组和LVH组收缩压、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降低和夜间心率升高,但只有LVH组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负荷和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增加是LVH的预测因素.24小时收缩压负荷大于50%和(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均小于10%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左心室肥厚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韦一和 《当代医学》2016,(10):42-4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各2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②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根据透析中血压变化分为高血压组14例,血压平稳组22例.观察两组患者各12次标准血液透析过程中每小时平均动脉压变化、平均脱水速度、每天体重增长速度.③结果 透析开始1~2小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均稍有下降,高血压组平均动脉压透析后3、4小时升高较明显(P<0.05),血压平稳组平均动脉压变化平稳(组内血压比较P>0.05) , 各个时段血压与高血压组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压稳定组的体重增长和超滤脱水速率均明显小于高血压组的体重增长超滤脱水速率,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④结论 透析中高血压通过调低透析液中钠离子的浓度,调整超滤速率,下调干体重,改变透析模式 ,合理使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6.
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离子水平及血压变化的影响,为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由原来一直使用的1 5 mmol/L换成低钙1 25 mmol/L ,比较患者换液前后血压及血钙、iPTH浓度的变化.结果 换用钙离子浓度 1 25 mmol/L透析液后,患者血钙在首次透析后及治疗4周后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iPTH有所升高,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换用1 25 mmol/L透析液首次透析后及治疗4周后收缩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 低钙透析液透析有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但会导致透前血钙在正常范围内或偏低的患者透后血钙降低,应调整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刘泽梅 《吉林医学》2012,33(30):6515-6515
目的:观察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4例,依次接受钙离子浓度1.75 mmol/L(高钙组)、1.50 mmol/L(中钙组)、1.25 mmol/L(低钙组)的透析液分别治疗2个月,透析液其他成分不变。比较患者每次透析前后血压变化。结果:透析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在高钙组升高,低钙组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钙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患者单次透析后血压变化与透析液钙离子浓度呈正相关,低钙透析液有助于肾功能衰竭患者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血压监测联合个体化透析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12月在本院确诊为终末期肾病合并高血压,透析龄≥3个月且继续能在本院维持透析治疗1年以上的病情稳定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60例患者使用该方案前家庭血压及透析过程血压的变化情况,并根据上述血压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通过家庭血压监控和个体化透析模式治疗后,患者干预前后家庭血压变化和睡前加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下,采用可调钠联合超滤模式或者联合较高的透析液温度治疗透析高血压患者,疗效明显,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PD)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21例,在口服降压药的基础上使用高通量透析,观察规律HPD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时血压变化和iPTH变化。结果治疗3、6个月后,21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iPTH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有17例患者血压达标,其余4例效果不佳。结论规律高通量透析治疗能有效清除中分子尿毒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文献报告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 5 0 %~ 85 % ,腹膜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30 %左右。为了了解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生及控制情况。我院对 1 1 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稳定透析时透析前后血压指数进行回顾性计算分析。结果 :平均血压指数为 3.7± 2 .2 ,不服用降压药而血压正常者 1 7例 (1 4.9% ) ,其余97例 (85 .1 % )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经服用降压药治疗 ,1 0例 (8.8% )血压控制正常 ,其余87例 (76 .3% )血压仍高。高血压患者中 ,5 5例(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